斯坦福 IT

我的移民生活:求职、改行与思考

初到加拿大,求职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直接找工作,有点难,走了很多弯路以后,参加了一个教师语言强化培训班。这个教师语言培训班的后期就是求职技能的培训,如简历,求职信,面试,长期目标和短期职业目标的策划。由于这个班有个安置问题(placement), 也就是下一步的走向,这个过程不可能像我们那个年代在国内读完大学的工作分配,所以下一步并不是是直接就业,因此去向就各有不同。

有的在社区的帮助下,去中小学做义工,辅导学生的学习或课后活动,或去LINC 或DAY CARE实习;有的又回去打工去了,由于要生存;有的按照程序去申请安大略省的教师执照去了;有的去申请读Teachers College 了;有的去读教育学学位去了。

至于我,曾经想到考一个TESL(Teach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的证书。由于提高英语是求职的基础,提高语言的同时拿个证书,至多一年,最少几周,这是是我当时能够想到的一种快速学习和就业的方式;并且ESL 课程在中学,小学,学院和大学都有,还有很多社区和LINC教学点都有。也曾想过去读一个教育学学位,一年就可以拿个学士学位,由于我在国内有教学的经验。还有一个出路,就是先找专业工,要是找不到的话,就把自己的专业在这里再用英文学一遍,一年就可以拿个文凭,然后进入当地的这个领域。

再说说我找专业工作的经历。周日的药物分析班和食品检验班在坚持了几个月后,在语言班上到一半的时候也结束了。其间也发了几个简历,并有三到四个实验室工作的面试机会。虽然工作的要求比我在国内做过的还要简单,但是,在面试中,一旦问到你在加拿大的公司工作过没有的时候,我老老实实说没有,结果就没有结果了。

也想过去参加一些政府资助的项目,去工厂或实验室做CO-OP,来取得所要求的加拿大经验,这也是进入到一个专业领域的一个途径。但是由于那个项目所在的学校,离我家很远,也没有车。并且觉得还是要以孩子的学习生活为主,就放弃这个想法了。再说,后来知道,有认识的朋友,做了三轮的CO-OP,也没有被录用。一轮的三个月的话,三轮就是九个月。九个月做事,没有任何收入,那日子怎么过?当时的想法就是,工是可以打的,可以缓解生存压力,了解社会和环境;但是如果长期打工的话,就看不到前途了。

这个时候,一个老乡在网上看到了一个广告,广告说,“本人的一位朋友那里急需有生化背景的女性”,接下来的是联系电话。老乡把这则广告发给了我,要我赶紧打电话。

我按照广告里的电话打过去,要我留言。我留了言,然后去图书馆借英文版的生物学,生物化学和有机化学,准备花时间好好看看,权当学英语。第二天,电话打过来了,说是有雇主要找实验员,要我先把简历发过去,并约好一个时间见面。去了以后,才知道是个社区就业服务中心,一方面需要客户,另一方面与一些雇主有往来。

找到地方后,在receptionist 的要求下,填了一些表格,然后等着见约好的人。见到的是位英文很好的中国女士,也就是在网上发广告信息的人。按照我填的表,她问了几个问题后,就讨论我的简历和面试;说简历需要修改,并问我自己为什么会在面试中失败。我回答说很多面试都问了有没有在加拿大的公司工作过,那没有给我offer 肯定是嫌我没有加拿大经验的缘故。

然后她给了我两个CO-OP培训的联系电话和地址,就是我上面提到过的,我有几个朋友上了,而没有找到工作,并且离我住的地方太远。由于不想泼中国人的面子,所以我礼貌的答应了,并签了字,打算以后再说。其实当时有点上当受骗的感觉,而很多次上当受骗的感觉都是“老”一点的中国移民朋友给的,心里多少有些失望和不爽。

又过了几天,我接到他们的电话,要我去参加他们的一个找工的workshop。这个workshop 为期一天,从上午9点到下午4点,包括简历,求职信和模拟面试等。我的简历由于用了很多北美用的行业用语,而所有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都没有提到是中国的,所以有几个面试。而面试时的表现和英语的措辞说明了我是新来这个国家的,所以面试的人就会问,来加拿大多久了,有没有在加拿大的公司做过,等等。

这次的workshop让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一是冷静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想清楚自己到底想做什么,朝什么方向发展;二是根据自己教育背景,对自己的弱势和优势做了个小结;三是对自己做老师的可行性,进行了再思考。当那个带有浓重的南亚口音工作人员用很难懂的英语在条件很好的教室里做workshop的时候,我就对自己说,这个工作我也能做。当时也就是一闪念,一下子也就忘记了。

但是总结半年生活经验中的失败和教训,我真真切切地认识到,要进入某个行业,一是本地经验,二是证书或文凭。能够满足这两个条件,同时还能提高某一行业内的语言的捷径就是读书了。
 
很好的帖子
很好很好
勾起了我痛苦的回忆
这痛苦谁也跑不了
那就是加拿大经验的缺乏

希望给新移民一个提醒
老移民们一个忆苦思甜的机会

其实不是怪罪加拿大
这个国家经济就是这样 文化就是这样
我朋友的孩子 加拿大出生
滑铁卢大学计算机优等生有实习经历
照样毕业就失业
这就是咱们可爱的 美丽的加拿大的实际情况
至于说人民 环境 人权等等绝对世界一流毫无争议
但是就是这要命的工作市场
那不是一般的糟糕
 
最后编辑: 2020-09-01
我大赞特赞 楼主的
实事求是精神!

来了加拿大 我们首先要学会什么?
说实话! 说人话!
好的就是好的方面
差的 甚至烂的 就是差的烂的
比如这加拿大经济 文化和工作市场
尤其是工作市场 绝对
烂!
不是一般二般的烂!
 
初到加拿大,求职是一个脱胎换骨的过程。直接找工作,有点难,走了很多弯路以后,参加了一个教师语言强化培训班。这个教师语言培训班的后期就是求职技能的培训,如简历,求职信,面试,长期目标和短期职业目标的策划。由于这个班有个安置问题(placement), 也就是下一步的走向,这个过程不可能像我们那个年代在国内读完大学的工作分配,所以下一步并不是是直接就业,因此去向就各有不同。

有的在社区的帮助下,去中小学做义工,辅导学生的学习或课后活动,或去LINC 或DAY CARE实习;有的又回去打工去了,由于要生存;有的按照程序去申请安大略省的教师执照去了;有的去申请读Teachers College 了;有的去读教育学学位去了。

至于我,曾经想到考一个TESL(Teach English as a Second Language)的证书。由于提高英语是求职的基础,提高语言的同时拿个证书,至多一年,最少几周,这是是我当时能够想到的一种快速学习和就业的方式;并且ESL 课程在中学,小学,学院和大学都有,还有很多社区和LINC教学点都有。也曾想过去读一个教育学学位,一年就可以拿个学士学位,由于我在国内有教学的经验。还有一个出路,就是先找专业工,要是找不到的话,就把自己的专业在这里再用英文学一遍,一年就可以拿个文凭,然后进入当地的这个领域。

再说说我找专业工作的经历。周日的药物分析班和食品检验班在坚持了几个月后,在语言班上到一半的时候也结束了。其间也发了几个简历,并有三到四个实验室工作的面试机会。虽然工作的要求比我在国内做过的还要简单,但是,在面试中,一旦问到你在加拿大的公司工作过没有的时候,我老老实实说没有,结果就没有结果了。

也想过去参加一些政府资助的项目,去工厂或实验室做CO-OP,来取得所要求的加拿大经验,这也是进入到一个专业领域的一个途径。但是由于那个项目所在的学校,离我家很远,也没有车。并且觉得还是要以孩子的学习生活为主,就放弃这个想法了。再说,后来知道,有认识的朋友,做了三轮的CO-OP,也没有被录用。一轮的三个月的话,三轮就是九个月。九个月做事,没有任何收入,那日子怎么过?当时的想法就是,工是可以打的,可以缓解生存压力,了解社会和环境;但是如果长期打工的话,就看不到前途了。

这个时候,一个老乡在网上看到了一个广告,广告说,“本人的一位朋友那里急需有生化背景的女性”,接下来的是联系电话。老乡把这则广告发给了我,要我赶紧打电话。

我按照广告里的电话打过去,要我留言。我留了言,然后去图书馆借英文版的生物学,生物化学和有机化学,准备花时间好好看看,权当学英语。第二天,电话打过来了,说是有雇主要找实验员,要我先把简历发过去,并约好一个时间见面。去了以后,才知道是个社区就业服务中心,一方面需要客户,另一方面与一些雇主有往来。

找到地方后,在receptionist 的要求下,填了一些表格,然后等着见约好的人。见到的是位英文很好的中国女士,也就是在网上发广告信息的人。按照我填的表,她问了几个问题后,就讨论我的简历和面试;说简历需要修改,并问我自己为什么会在面试中失败。我回答说很多面试都问了有没有在加拿大的公司工作过,那没有给我offer 肯定是嫌我没有加拿大经验的缘故。

然后她给了我两个CO-OP培训的联系电话和地址,就是我上面提到过的,我有几个朋友上了,而没有找到工作,并且离我住的地方太远。由于不想泼中国人的面子,所以我礼貌的答应了,并签了字,打算以后再说。其实当时有点上当受骗的感觉,而很多次上当受骗的感觉都是“老”一点的中国移民朋友给的,心里多少有些失望和不爽。

又过了几天,我接到他们的电话,要我去参加他们的一个找工的workshop。这个workshop 为期一天,从上午9点到下午4点,包括简历,求职信和模拟面试等。我的简历由于用了很多北美用的行业用语,而所有的教育背景,工作经历都没有提到是中国的,所以有几个面试。而面试时的表现和英语的措辞说明了我是新来这个国家的,所以面试的人就会问,来加拿大多久了,有没有在加拿大的公司做过,等等。

这次的workshop让我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收获,一是冷静地整理了一下自己的思路,想清楚自己到底想做什么,朝什么方向发展;二是根据自己教育背景,对自己的弱势和优势做了个小结;三是对自己做老师的可行性,进行了再思考。当那个带有浓重的南亚口音工作人员用很难懂的英语在条件很好的教室里做workshop的时候,我就对自己说,这个工作我也能做。当时也就是一闪念,一下子也就忘记了。

但是总结半年生活经验中的失败和教训,我真真切切地认识到,要进入某个行业,一是本地经验,二是证书或文凭。能够满足这两个条件,同时还能提高某一行业内的语言的捷径就是读书了。

确实,要进入某个行业,一是本地经验,二是证书或文凭。 这是两个充分但不一定是必要条件,networking也很重要。
 
确实,要进入某个行业,一是本地经验,二是证书或文凭。 这是两个充分但不一定是必要条件,networking也很重要。
我两份工作都是没有networking 下找的,反而一份有内部员工(西人)推荐的工作连面试都没有。所以networking,除非认识的那个人负责招人或这是未来boss,不然肯6有反效果
 
其实,我后来是改行了。所谓专业工作,也是读书毕业以后找到的。
和我一样
我的天呐
可见如果没有本地文凭有多难啊

谢谢回复

请继续您的精彩故事
人人都是一把血泪史
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
移民加拿大容易
在加拿大过的好不容易
我说的过的好不单单指收入马马虎虎
还指工作轻轻松松
那么似乎只有专业工作才能达到这个目的
我没有意思贬低做体力或者服务的移民
但是 你懂得....
 
和我一样
我的天呐
可见如果没有本地文凭有多难啊

谢谢回复

请继续您的精彩故事
人人都是一把血泪史
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
移民加拿大容易
在加拿大过的好不容易
我说的过的好不单单指收入马马虎虎
还指工作轻轻松松
那么似乎只有专业工作才能达到这个目的
我没有意思贬低做体力或者服务的移民
但是 你懂得....
老宇,为什么不说说您的“精彩故事 ”? :giggle: :wdb2:
 
从事的行业很重要,我来了后看见当地没有我从事的行业,第三个月考取驾照后就搬了几千里家到了另外一座城市。2个星期就找到了专业工作。没有一点加拿大工作经验。跳了3家公司,一直干到金融危机。我干的行业30%的工程师失业,没办法只好转行。这里大学毕业后,4个月找到原先专业另外一份专业工作,从制造转到了石油化工,也是一点加拿大和国内经验都没有。干了两个月,拿到了现在的工作是基建方面的,也是一点加拿大的工作经验也没有, 甚至连国内经验也没有。
 
从事的行业很重要,我来了后看见当地没有我从事的行业,第三个月考取驾照后就搬了几千里家到了另外一座城市。2个星期就找到了专业工作。没有一点加拿大工作经验。跳了3家公司,一直干到金融危机。我干的行业30%的工程师失业,没办法只好转行。这里大学毕业后,4个月找到原先专业另外一份专业工作,从制造转到了石油化工,也是一点加拿大和国内经验都没有。干了两个月,拿到了现在的工作是基建方面的,也是一点加拿大的工作经验也没有, 甚至连国内经验也没有。
大方向对头
赞你
我一起来的人
在多伦多的都混的一他糊涂 惨
果断去了西部卡尔家里和沙省的
都滋润的很
这就是眼光和思维问题了
这是综合的问题:
信息 眼光 魄力 等等
结果大不同

这是在加拿大内部大不同
眼光再远一点点的
南下美国
更加漂亮的结局
 
大方向对头
赞你
我一起来的人
在多伦多的都混的一他糊涂 惨
果断去了西部卡尔家里和沙省的
都滋润的很
这就是眼光和思维问题了
这是综合的问题:
信息 眼光 魄力 等等
结果大不同

这是在加拿大内部大不同
眼光再远一点点的
南下美国
更加漂亮的结局

去过美国3,4年,在芝加哥。美国的工作机会不是一般的多。当时金融危机,加拿大完全没机会,但太太依然在美国找到了工作。而我在那里开展自己的生意。收入还是不错,差点就在芝加哥买了房子。但考虑到孩子读书,医疗保险和退休安排等,最终还是决定回到加拿大。芝加哥无论从任何方面来比,都要比多伦多强多了。但房价几乎是多伦多的3分之1。年轻人可以考虑到美国去。
 
去过美国3,4年,在芝加哥。美国的工作机会不是一般的多。当时金融危机,加拿大完全没机会,但太太依然在美国找到了工作。而我在那里开展自己的生意。收入还是不错,差点就在芝加哥买了房子。但考虑到孩子读书,医疗保险和退休安排等,最终还是决定回到加拿大。芝加哥无论从任何方面来比,都要比多伦多强多了。但房价几乎是多伦多的3分之1。年轻人可以考虑到美国去。
现在同样的房子 芝加哥应该不到多伦多的1/3
美国收入翻倍应该是不成问题的
气候彼此彼此
建筑 那可是芝加哥秒杀多伦多
芝加哥市中心和黑人居住区(好像在东南)不太安全
但是郊区安全的很 不必担心
 
最后编辑: 2020-09-01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