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叮咚叮...现在是早晨六点三十分...”
手机尽职尽责地开始报时。半梦半醒的我摸到手机,先关掉闹钟,然后点开游戏,让公会战自动开始,才翻身坐起开始穿衣服。等我把水烧上,走进厕所坐上马桶,听见领导也起床了。她要给孩子做饭,然后开车三分钟送孩子去学校----不过今天天清气爽,她很可能和孩子一起骑自行车去。我并不特别关心----她们出发的时候,我已经上班半个小时了。
早饭结束,洗漱完毕,七点十分走出家门,上车。我在手机游戏里设置好多次自动战斗以充分利用路上的二十分钟,然后插上充电线往副驾上一扔,按下start键,手机自行连上车载蓝牙,音响开始继续播放昨天未播完的音乐列表。挂挡松刹车,车顺从地驰上马路,向公司开去。
这是一个典型的周中早晨。从周一到周四,我在某家工厂打工。具体的工作职责是搬箱子(具体一点,是某几个特定产品的打包装箱和发运)。早晨七点半,我抵达公司,打卡开始一天的工作。先是把昨天下午剩下的一点工作收尾,然后去找工头要活儿。工头长了一张胖乎乎的和善的南亚面孔,根据他名字的谐音,我们中国工友都喊他桑姐。桑姐迅速地指派了新活儿,然后坐回自己的电脑前。我转头喊,老L,干活儿啦!
老L是我的搭档。这活儿虽然不重,但总有举箱子的时候。本来这活儿是个年轻的本地小伙儿Tomas(总让我想起那个蓝白色的小火车头)一个人干,我来了就跟他搭档。后来Tomas走了,老L来了,桑姐就让我俩一起搭手。这两个月,我俩算是建立了深厚的基情。
这厂里中国籍不多,基本都是中年男人,绝大部分是疫情之后没事儿可做,在家里闲出毛病了,被老婆踢出来打工的。说实在的,谁不想在家里舒舒服服地躺着呢?不过,家里领导的意思是你既然闲着也是闲着那就出去随便挣点吧顺便减个肥。还有一点是中年男人都懂的:每天闲在家中大眼瞪小眼,难免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还不如出来锻炼锻炼身体。
因为是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厂子里的中国工友大多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职业打工者。至少有两个投资移民,国内企业还在挣钱的。有两个住在蒙特利尔房价最贵的社区。有一个闲聊的时候说起他的投资房如何出租。有人号称自己很穷,但北京有房,又在这边刚买了房。老L是投资移民,开着顶配的奔驰350来上班,比老板的车还好。他也是苦出身,在国内白手起家打拼出一份家业,从来也闲不下来。我俩加起来九十多岁了,但干起活来配合默契,速度挺快。桑姐很满意。
搬箱子这活儿,你不可能一直搬一直搬......那你就......累死了。干一会儿,总要歇一会儿。所以你走动走动总是没事儿的,没人管。我俩干活又麻利,有时候手头的活干完了,下一单的箱子还没送来。没几天,我俩就摸索出规律来了。我们放慢了一点速度,中间每隔一会儿总能倒出一点间隔期来,喝喝水啊,去个厕所啊,看看股票啊,打打游戏啊,还不耽误总体进度。老L语言不好,不会做美股。我基本上是趁着工作间隙完完整整地告诉了他怎么开户怎么转账怎么操作。老L则跟我分享他的创业故事和生意经验,还给我带他钓的鱼。游戏方面老L喜欢手机上联网下围棋,我也会下,但看了他一盘就知道远远不是对手,再也不看,转头玩我自己的。其实最开心的还是一边干活儿一边聊天,认识不久的两个人聊天最有趣,都能说出很多对方不知道的新鲜事。
作业区分割成几大块,每块的工友都有人从家里带蓝牙音箱,从早到晚地放着音乐。最常听见的是fuck不断的说唱音乐,其次是西班牙语的流行歌,再下来才是收音机里天天放的口水歌比如shape of you啊memories啊之类。当然还有一些其他语种的歌曲,咱也听不懂,咱也不敢问。总之就是你备货的时候,从一个区走到另一个区,感觉就是经历了一次国际音乐洗礼。工友们只有谈工作才讲英语,聊天也大多用的家乡话。你就算竖起耳朵,也听不懂他们聊什么。西班牙语,菲律宾语,印度语,至少还有一种我完全不懂的语言。当然,我们老中们聊起来,人家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因为疫情关系,公司是免费提供那种蓝色的一次性口罩的,就放在门口,谁进来都可以拿一个。不过80%以上的人都不戴。我一开始也不戴,后来发现工作区灰尘还是蛮大的,就大部分时间戴着了。至少在我工作的这两个来月时间内,没有一个感弱新冠的工友。
这是工作的大体环境。当然,最有趣的永远是人。下次,我就来写写工友们的故事。
手机尽职尽责地开始报时。半梦半醒的我摸到手机,先关掉闹钟,然后点开游戏,让公会战自动开始,才翻身坐起开始穿衣服。等我把水烧上,走进厕所坐上马桶,听见领导也起床了。她要给孩子做饭,然后开车三分钟送孩子去学校----不过今天天清气爽,她很可能和孩子一起骑自行车去。我并不特别关心----她们出发的时候,我已经上班半个小时了。
早饭结束,洗漱完毕,七点十分走出家门,上车。我在手机游戏里设置好多次自动战斗以充分利用路上的二十分钟,然后插上充电线往副驾上一扔,按下start键,手机自行连上车载蓝牙,音响开始继续播放昨天未播完的音乐列表。挂挡松刹车,车顺从地驰上马路,向公司开去。
这是一个典型的周中早晨。从周一到周四,我在某家工厂打工。具体的工作职责是搬箱子(具体一点,是某几个特定产品的打包装箱和发运)。早晨七点半,我抵达公司,打卡开始一天的工作。先是把昨天下午剩下的一点工作收尾,然后去找工头要活儿。工头长了一张胖乎乎的和善的南亚面孔,根据他名字的谐音,我们中国工友都喊他桑姐。桑姐迅速地指派了新活儿,然后坐回自己的电脑前。我转头喊,老L,干活儿啦!
老L是我的搭档。这活儿虽然不重,但总有举箱子的时候。本来这活儿是个年轻的本地小伙儿Tomas(总让我想起那个蓝白色的小火车头)一个人干,我来了就跟他搭档。后来Tomas走了,老L来了,桑姐就让我俩一起搭手。这两个月,我俩算是建立了深厚的基情。
这厂里中国籍不多,基本都是中年男人,绝大部分是疫情之后没事儿可做,在家里闲出毛病了,被老婆踢出来打工的。说实在的,谁不想在家里舒舒服服地躺着呢?不过,家里领导的意思是你既然闲着也是闲着那就出去随便挣点吧顺便减个肥。还有一点是中年男人都懂的:每天闲在家中大眼瞪小眼,难免小吵天天有大吵三六九,还不如出来锻炼锻炼身体。
因为是这样一个特殊时期,厂子里的中国工友大多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职业打工者。至少有两个投资移民,国内企业还在挣钱的。有两个住在蒙特利尔房价最贵的社区。有一个闲聊的时候说起他的投资房如何出租。有人号称自己很穷,但北京有房,又在这边刚买了房。老L是投资移民,开着顶配的奔驰350来上班,比老板的车还好。他也是苦出身,在国内白手起家打拼出一份家业,从来也闲不下来。我俩加起来九十多岁了,但干起活来配合默契,速度挺快。桑姐很满意。
搬箱子这活儿,你不可能一直搬一直搬......那你就......累死了。干一会儿,总要歇一会儿。所以你走动走动总是没事儿的,没人管。我俩干活又麻利,有时候手头的活干完了,下一单的箱子还没送来。没几天,我俩就摸索出规律来了。我们放慢了一点速度,中间每隔一会儿总能倒出一点间隔期来,喝喝水啊,去个厕所啊,看看股票啊,打打游戏啊,还不耽误总体进度。老L语言不好,不会做美股。我基本上是趁着工作间隙完完整整地告诉了他怎么开户怎么转账怎么操作。老L则跟我分享他的创业故事和生意经验,还给我带他钓的鱼。游戏方面老L喜欢手机上联网下围棋,我也会下,但看了他一盘就知道远远不是对手,再也不看,转头玩我自己的。其实最开心的还是一边干活儿一边聊天,认识不久的两个人聊天最有趣,都能说出很多对方不知道的新鲜事。
作业区分割成几大块,每块的工友都有人从家里带蓝牙音箱,从早到晚地放着音乐。最常听见的是fuck不断的说唱音乐,其次是西班牙语的流行歌,再下来才是收音机里天天放的口水歌比如shape of you啊memories啊之类。当然还有一些其他语种的歌曲,咱也听不懂,咱也不敢问。总之就是你备货的时候,从一个区走到另一个区,感觉就是经历了一次国际音乐洗礼。工友们只有谈工作才讲英语,聊天也大多用的家乡话。你就算竖起耳朵,也听不懂他们聊什么。西班牙语,菲律宾语,印度语,至少还有一种我完全不懂的语言。当然,我们老中们聊起来,人家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因为疫情关系,公司是免费提供那种蓝色的一次性口罩的,就放在门口,谁进来都可以拿一个。不过80%以上的人都不戴。我一开始也不戴,后来发现工作区灰尘还是蛮大的,就大部分时间戴着了。至少在我工作的这两个来月时间内,没有一个感弱新冠的工友。
这是工作的大体环境。当然,最有趣的永远是人。下次,我就来写写工友们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