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多了AI生成图片,有点PTSD了,不是一般的恐怖

因为工作关系,经常去pixabay搜图,最近搜索结果的整体画风都变了。

比如我搜“woman profile portrait”,页面出来大都这个效果:

WeChat Image_20230223143856.png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感觉。我总结一下自己的观察哈:

1,以前照片居多,现在一半多都是绘画,不难看出就是AI生成的那种非写实背景、甚至虚拟人物的画像。

2,AI的虚拟人物绘画,细看都很丑:阴阳眼、面部轮廓扭曲、脸上常有莫名其妙的渲染……Stable-diffusion据说经常数不清楚手指头应该有多少个。

3,AI的构图虽然远看不错,但其实是没有逻辑的,莫名其妙的虚化渲染,四周出现意味不明的景物。

4,以前搜pixabay也没有这么多Adult Content黑块块啊,因为是AI创造的低成本作品,“底线”和想象力一起放飞了。

现在我在google搜图也是,如果想搜个油画美女之类的,以前可能出现一些油画美女作品解读之类的页面,现在居然全都给我推的是OpenART的图:

WeChat Image_20230224114856.png

只能说,看多了都大同小异吧。

尤其是,不要直视她们的眼睛!

不要直视她们的眼睛!

不要直视她们的眼睛!

灵魂已经不存在的黑洞洞的眼睛。

当然我也不敢说反对AI图画生成,因为这个技术确实给很多人已经带来了体力、想象力、甚至财力(比如这些去年年底就已经在pixabay上供图的人)上的帮助,它确实提供了生产力。

不过我觉得AI生成图片的整体质量,应该就是未来的“烂大街”吧。审美能力,应该是未来艺术行业最重要的能力。
 
人是主体,人设计AI,训练AI,让AI模仿人的口味,取悦人,AI生成的的东西,仅此而已。例如AI生成的图片充其量只能用于广告牌等用途,所起的作用就是减轻一下设计人员的体力劳动。至于其艺术价值,甚至都没资格与美院学生的习作相提并论。
 

Saint.Saens

耶和华所恨恶的:...吐谎言的假见证,并弟兄中布散纷争的人。
除非你看见鬼魔怎么渗透到人类的电脑设备中,人类无法解读为什么它们可以有如人类一样的思想模型;
它们附体一个人都很容易,高阶的鬼魔可以让你的电脑设备进入异常状况,或者一个文件奇怪消失。。。。还有那种附体其他人的灵体,闲着没事,控制被附体人身体来网络聊天的。。。明明告诉你她就是附体
但是这个世界胡说八道的事情这么多,谁又能判断什么是真的,什么是假的?
 
扪心自问,我不是反科技或者反AI的,ChatGPT没被挤爆之前我也请它帮我写过不少ins推文,因为我知道它英文比我还是流畅得多。

不过AI绘画这个东西真的让我怀疑“艺术”。

1,从绘画技巧上说,AI作画跟人类作画产出同样的效果,甚至AI比人类新手画得更“好”。但这个“好”是从结果而论的,对不对?就是说,眼睛看上去效果不错,就当做AI的绘画技巧高?但在我的观念里,技巧从来不是跟“美观效果”绑定的东西。技巧来自长时间的实践和思考。

2,说到“长时间的实践和思考”,其实AI绘画也有,那就是@0706 提到的prompt engineer们所做的实践和思考。也许他们所做的,和艺术家们所做的,是一模一样的事情,只是时代变迁,外在发生了变化?类似远古岩洞画家VS.今天iPad画家所做的事情?虽说类似,但确实也有本质的不同:AI是用“逻辑概念”在画,人类是用“手感”在画,我也说不清其中区别。

3,我的帖子标题有“恐怖”二字,是不是会被误认像个“老古董思维”了?哈哈哈,其实我不是说AI的应用前景很“恐怖”,而是最近看到图片网站被一些丑图攻占,这种“把AI热潮不加辨别地追捧”感觉很不好。我觉得未来的prompt engineer应该就是另一种形态的艺术家,不要再提供“鬼娃恰吉”的图片给我们了。

4,朋友们,我觉得提出疑问,是一种很好的面对现实、接受现实的方式。
 
扪心自问,我不是反科技或者反AI的,ChatGPT没被挤爆之前我也请它帮我写过不少ins推文,因为我知道它英文比我还是流畅得多。

不过AI绘画这个东西真的让我怀疑“艺术”。

1,从绘画技巧上说,AI作画跟人类作画产出同样的效果,甚至AI比人类新手画得更“好”。但这个“好”是从结果而论的,对不对?就是说,眼睛看上去效果不错,就当做AI的绘画技巧高?但在我的观念里,技巧从来不是跟“美观效果”绑定的东西。技巧来自长时间的实践和思考。

2,说到“长时间的实践和思考”,其实AI绘画也有,那就是@0706 提到的prompt engineer们所做的实践和思考。也许他们所做的,和艺术家们所做的,是一模一样的事情,只是时代变迁,外在发生了变化?类似远古岩洞画家VS.今天iPad画家所做的事情?虽说类似,但确实也有本质的不同:AI是用“逻辑概念”在画,人类是用“手感”在画,我也说不清其中区别。

3,我的帖子标题有“恐怖”二字,是不是会被误认像个“老古董思维”了?哈哈哈,其实我不是说AI的应用前景很“恐怖”,而是最近看到图片网站被一些丑图攻占,这种“把AI热潮不加辨别地追捧”感觉很不好。我觉得未来的prompt engineer应该就是另一种形态的艺术家,不要再提供“鬼娃恰吉”的图片给我们了。

4,朋友们,我觉得提出疑问,是一种很好的面对现实、接受现实的方式。
以你为蓝本的 AI ,画出的话,肯定比我画的好。
郝胥黎说过,人跟人的差别有时候比人跟猴的差别还大,AI 打败我等平均智商以下的人,靠谱。
 
扪心自问,我不是反科技或者反AI的,ChatGPT没被挤爆之前我也请它帮我写过不少ins推文,因为我知道它英文比我还是流畅得多。

不过AI绘画这个东西真的让我怀疑“艺术”。

1,从绘画技巧上说,AI作画跟人类作画产出同样的效果,甚至AI比人类新手画得更“好”。但这个“好”是从结果而论的,对不对?就是说,眼睛看上去效果不错,就当做AI的绘画技巧高?但在我的观念里,技巧从来不是跟“美观效果”绑定的东西。技巧来自长时间的实践和思考。

2,说到“长时间的实践和思考”,其实AI绘画也有,那就是@0706 提到的prompt engineer们所做的实践和思考。也许他们所做的,和艺术家们所做的,是一模一样的事情,只是时代变迁,外在发生了变化?类似远古岩洞画家VS.今天iPad画家所做的事情?虽说类似,但确实也有本质的不同:AI是用“逻辑概念”在画,人类是用“手感”在画,我也说不清其中区别。

3,我的帖子标题有“恐怖”二字,是不是会被误认像个“老古董思维”了?哈哈哈,其实我不是说AI的应用前景很“恐怖”,而是最近看到图片网站被一些丑图攻占,这种“把AI热潮不加辨别地追捧”感觉很不好。我觉得未来的prompt engineer应该就是另一种形态的艺术家,不要再提供“鬼娃恰吉”的图片给我们了。

4,朋友们,我觉得提出疑问,是一种很好的面对现实、接受现实的方式。
以你为蓝本的 AI ,画出的话,肯定比我画的好。
郝胥黎说过,人跟人的差别有时候比人跟猴的差别还大,AI 打败我等平均智商以下的人,靠谱。
技巧层面,AI超过大多数人,没有疑问。

创作层面,我还是认为AI弄出的东西没有价值。

贝多芬写了九部交响乐,他离世前留下第十部的一些手稿片段,前几年有人用AI根据那些乐谱片段“创作”出了完整的乐谱,然后由乐团进行了演奏,但那也只是玩玩而已,没有人当回事。
 
技巧层面,AI超过大多数人,没有疑问。

创作层面,我还是认为AI弄出的东西没有价值。

贝多芬写了九部交响乐,他离世前留下第十部的一些手稿片段,前几年有人用AI根据那些乐谱片段“创作”出了完整的乐谱,然后由乐团进行了演奏,但那也只是玩玩而已,没有人当回事。
AI 只是皮影,后台操控的人是艺术家。在线或离线,比绘画,比作曲,AI 都会完胜我。
从工业革命开始就羊吃人了。马上就4天工作制了,人人平等不被奴役需要每一个人不停歇地斗争。
 
有一种艺术评论观点,具体名字我不记得了,大概意思就是“接受者论”——大自然的美景,毫无艺术家的参与,但人们在其中欣赏到“艺术作品的美”。

AI绘画,可能也是类似意思吧。
 
搜索同样的3D小人儿的素材图,上面一张是freepik的搜索结果:

WeChat Image_20230228111253.png

这些就是我想要搜索的样子。

可怕的是同行衬托——请看看pixabay的搜索结果:

WeChat Image_20230228111328.png

再也不用pixabay了。
 
技巧层面,AI超过大多数人,没有疑问。

创作层面,我还是认为AI弄出的东西没有价值。

贝多芬写了九部交响乐,他离世前留下第十部的一些手稿片段,前几年有人用AI根据那些乐谱片段“创作”出了完整的乐谱,然后由乐团进行了演奏,但那也只是玩玩而已,没有人当回事。
还记得那个故事吗?大意是,某个作曲家把AI模拟生成的曲子混在自己原创作品里面一起演奏,台下观众听的摇头晃脑,无一人察觉。你太高估所谓人的欣赏力了,也低估了AI。
 
还记得那个故事吗?大意是,某个作曲家把AI模拟生成的曲子混在自己原创作品里面一起演奏,台下观众听的摇头晃脑,无一人察觉。你太高估所谓人的欣赏力了,也低估了AI。
这还是关于技巧层面还是精神价值的问题。

面对一段没人听过的曲子,听众也许不能判断这是人写的还是机器写的(假设AI已经学到完善的作曲技巧),这不是人的欣赏力所能鉴别的。但这并不能说明机器写的曲子有价值,一旦知道某首曲子是机器写的,就算它旋律再好听、技巧再完美,也不会有出版商出版,不会有乐团去演出,不会有唱片公司去录音,不会有人掏钱买,因为它没有灵魂,没有精神价值。

就算是人写的作品,音乐大师的作品,听众宁愿听演奏者不完美的演绎,也不愿听机器手弹出的精确完美的琴声。

我说的是这个意思,也许我前面表达得不够清楚。
 
这还是关于技巧层面还是精神价值的问题。

面对一段没人听过的曲子,听众也许不能判断这是人写的还是机器写的(假设AI已经学到完善的作曲技巧),这不是人的欣赏力所能鉴别的。但这并不能说明机器写的曲子有价值,一旦知道某首曲子是机器写的,就算它旋律再好听、技巧再完美,也不会有出版商出版,不会有乐团去演出,不会有唱片公司去录音,不会有人掏钱买,因为它没有灵魂,没有精神价值。

就算是人写的作品,音乐大师的作品,听众宁愿听演奏者不完美的演绎,也不愿听机器手弹出的精确完美的琴声。

我说的是这个意思,也许我前面表达得不够清楚。
是的,艺术作品仅仅从作品结果而论是不完整的,作者、观众的存在与参与,也构成了艺术作品的重要部分,甚至是灵魂部分——这一点在当代艺术中尤其突出。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