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2005年Beingjing Case议事大厅
一.適合移民出國生活的人士
能夠出國是一回事, 在他國能夠生活愉快和事業發展是另一碼事. 出國自然有中國護照和外國簽証的申請審批原則, 此處主要從事業發展而非法律的角度, 歸納出一些適合出國的人員群體:
1.綜合條件好的人士
一般是外語(英語﹑法語)能力強﹑工作經驗多﹑生活閱歷豐富﹑性格開朗﹑尚有一定經濟財力基礎的人. 如果在國內經常折騰, 轉換過多種職業或自己創業, 轉戰過多個地方, 適應性就更強了.
2.國外急需緊缺的人才
例如電腦程式員﹑網絡管理員﹑醫生﹑護士﹑工程師﹑技術勞工﹑建築工人等, 當然這些人才也不能保證百分之百的獲得工作. 遇到經濟景氣情況不好, 緊缺人才也會失業. 如2000到2001年美國技術股票大跌, 矽穀的技術公司大量裁員, 計算機人才也不能倖免.
3.需要開拓海外市場的人士
如因國內企業的發展, 需要在海外設立分支機構﹑進行海外投資﹑開發新產品﹑引進新技術﹑培養國際性經營人才. 不過從統計角度看, 中國在海外的窗口企業大多數是失敗的, 或者在自生自滅狀態. 此時國內企業應給予持續的支援, 尤其要以國際慣例和西方法規辦海外企業.
4.國內事業成功人士
其移民目的是準備到加拿大置業退休, 彌補過去照顧家庭不周的缺憾. 加拿大生活環境優美, 社會福利制度完善, 是養老的理想之地. 世界上許多國家的企業成功人士和富裕階層把加拿大作為安度晚年的首選. 中國的富人同樣把眼光投嚮這裡.
5.有特殊技能的人
他/她們一般要有獨一無二的絕活, 能夠通過它幫助養活自己或家庭, 這些職業如畫家﹑工藝美術家﹑民間藝人﹑音樂家﹑武術教練﹑體育運動員或教練﹑廚師﹑風水師﹑氣功師﹑中醫師(針灸﹑按摩﹑瘦身)﹑美容師﹑時裝設計師﹑推銷員等等. 當然有些藝術家可能要街頭賣藝.
6.能夠依賴海外關係支援的人士
出國伊始, 困難重重, 如果有親朋好友生活上的幫助和指導, 顯然可以少走彎路. 要是事業和生意上能夠合作或作為幫手, 那就更好了. 傳統上海外華人的網絡就是靠親友關係一個一個帶出去形成的.
7.國內的平民階層
在國內一般的工人﹑農民﹑民工和小職員, 本身基本一無所有, 社會地位也低微. 國內國外賣苦力打工一樣出力, 但在國外的收入要高得多, 人也會得到更多的尊重和平等權利, 所有的社會福利都能享受, 對低收入者社會福利還要多一些, 所以中國平民階層的移民有更多的滿足感. 這也是沿海非法移民的一個重要原因. 北美既缺少技術人才, 也缺少普通勞工. 中國的人口過剩, 我們鼓勵勞工合法的移民, 堂堂正正的出去.
8.因環境所迫而移民的人
在國內許多人因為婚姻關系破裂﹑失戀﹑家庭糾紛﹑失業﹑辭職﹑被開除工作﹑仇家打擊報復﹑生意失敗﹑捲入醜聞﹑受到處分和撤職﹑人際關係或生活環境惡化, 在當地無法生活﹑解決問題或者發展事業, 可能負氣一走了之. 換換環境也許有些好處, 但這種移民衹能算權宜之計.
9.希望拿到外國身份的人士
一些人沒有真正想移民到外國長期居住, 而僅僅是想拿個外國公民身份回流, 在現代社會多元價值觀下這無可厚非, 人們媚洋﹑國家鼓勵外資政策和國民待遇沒有統一, 也助長了這種行為. 不過這類移民也要看到其代價, 要取得公民身份, 必須要在這個國家呆夠3-5年, 香港人俗稱“坐移民監”. 這段時間可能中外兩邊的事業都難以做好, 也有的把妻小放在國外獨自回國的, 對家庭也是不利的. 所以需要權衡利弊.
二.不適合移民出國生活的人士
符合法律規定能夠出國的人, 可能不愉快的在海外生活, 這些人群包括:
1.外國就業市場職業過剩的人士
美加兩國都維持一定的失業率, 就業市場呈現結構性失業狀況, 既有短缺的職業, 也有過剩的職業. 以前有一種說法: 北美當地人不願意做的工作, 自有發展中國家去的移民替補上. 如果大陸高知識移民的專業與北美熱門﹑過剩的專業相同, 很難說不會處在競爭劣勢. 這些移民出國從事本專業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除非下決心轉行另找出路. 如果非常熱愛自己的專業, 還是留在國內的為好.
2.專業面過窄的人士
這些即是相當冷門的專業或職業, 過去中國蘇式高等教育的專業設置過細,在國內有些專業可能在北美沒人聽過. 現代教育體系強調通才教育, 就業市場也需要綜合能力的多面手, 所以過窄專業的人在美加能夠找到對口工作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3.國內的專業資質不被國外承認的人士
這些職業如律師﹑會計師﹑建築師﹑醫生﹑工程師等等, 基本上所有國內的職稱都不被承認. 有些人抱怨北美行業的內部保護, 其實這種制度有一定的合理性. 中西方的制度差異﹑科技差異﹑職業內涵差異很大, 資質平移過去的確有困難. 即使在美加兩個州﹑兩個省之間的資格也不被承認, 如要跨州(省)執業, 還要重新考試註冊, 這就是職業場上的遊戲規則. 另外大陸各種職稱泛濫﹑含金量下降, 許多文件﹑證書﹑執照的作假行為, 也使外國人對你“另眼相看”, 事實上已經在資格認證方面產生信任危機. 如果你非常依賴這些專業資質來謀生, 移民時將會出現很多困難. 另外一條可行之路是在國內先考一些外國機構提供的國際證書(如會計師﹑金融規劃師﹑電腦), 不過有些在國內獲得的國際證書或考試(如電腦﹑TOFEL﹑GRE)也越來越受到國際上的懷疑.
4.國內有相當地位的人士
如果你現在在國內事業發展相當順利, 還有上升的空間; 如果你是三資企業的各級主管或者外商機構的僱員; 如果你是上市公司和股份制企業的業務骨幹或進入管理決策層; 如果你是教學能手和科技帶頭人; 如果你是黨政軍機關年富力強的領導或進入第三梯隊;……, 這些人已經是中國社會的白領階層和精英人物, 工資﹑福利待遇相當高. 建議最好不要移民出來, 因為國外一般不會認可你過去的這些東西, 一起都要從頭開始. 過去的高高在上和榮華富貴與今天最低層的移民生活, 形成鮮明的對照. 如此巨大的反差會使得這些移民承受不了移民生活的壓力. 事實上, 華人移民出現極端行為的新聞時有耳聞, 犯心理疾病的比例也很大.
5.依賴中國舊體制吃飯的人士
中國目前還在經濟體制改革轉軌的過程中, 許多舊的體制仍然沒有打破, 還有許多人依靠傳統體制生存, 在許多的壟斷行業和國有企業中工作併取得相當不錯的收入和福利待遇. 一旦離開中國這個特殊環境, 他們在西方制度下缺乏應有的職業競爭能力; 如果在北美生活, 對一些西方社會經濟制度和運作方式也不一定能夠認同, 這樣的移民生活會帶來很多心理和價值觀上的衝突, 在移民前當三思而行.
6.缺少適當財力的人士
許多人天真的認為, 移民出去很快能夠賺錢. 其實在移民抵達的前半年內能夠找到理想的工作已經屬於十分幸運的人了. 所以移民行前準備時, 不是規劃在國外賺錢多少, 而是規劃怎樣合理的節省著花錢. 一般而言, 出國前應該準備在國外半年一年的生活費用, 以加拿大為例, 大致在1萬美元左右. 如果自己有這個實力, 在加拿大生活壓力相對小些; 如果沒有這筆儲蓄, 而嚮親朋好友借貸, 來到加拿大可能心裡髮毛, 有的被迫來後不久便去打體力工.
7.有財富但退休尚早的人士
前面談到, 加拿大是富人養老的好地方, 中國許多有財富的企業家也移民過來, 如果移民的年齡較輕, 離退休還有十幾年﹑二十幾年, 那麽這一段過分悠閒的生活真會憋死人, 在是否拋棄國內的事業﹑是否在國外打拚建立新的事業之間進退維穀.
8.不能適應移民生活的人士
正如不是所有農村人能夠適應城市生活一樣, 移民也不適合所有的人. 心理承受能力較差﹑沒有明確出國目的而盲目趕潮流﹑對出國前景過於樂觀﹑有一定財富但自身文化程度較低﹑體質較弱﹑在國內就缺少生活自理能力﹑性格柔弱﹑外語能力較差的人士, 這些人士在國外獨立生活會遇到相當大的困難和文化衝突. 請注意: 農村人從城市回家易如反掌, 可以“常回家看看”; 而移民由於面子等種種原因, 難以做到“吃回頭草”而打道回國, 衹能在國外過著不如意的生活, 所以移民走上一條“不歸路”.
三.移民加拿大之好處
1.享受高質量﹑高品味的生活
加拿大確是一個美麗富饒的國度, 一直被排名為世界上最適宜於人類居住的地方, 到處都是花園式的社區, 環境優美﹑氣候宜人﹑空氣清新﹑犯罪率低﹑社會治安良好﹑多民族和多元文化和平共處.
2.入籍後取得含金量極高的加拿大公民身份
使用加拿大護照, 往往可以免簽証的自由出入美加和世界其他國家及地區, 受到大多數國家的尊重和信任. 對難以到達美國或難以留在美國﹑歐洲及非移民國家的華人, 提供一條方便進出美國及世界各地的捷徑.
3.爭取到直系親屬大家庭移民的機會
加拿大移民政策相當寬鬆, 對家庭團聚放在人道主義立場考慮. 衹要一個人申請移民成功, 全家人(包括父母或其他直系親屬)均可逐步移民加拿大.
4.獲得個人財富全額傳承
加拿大不象美國, 它不徵收巨額的遺産稅, 祇收取少量的遺產認證費用. 因而可以幾乎把全部遺産留給指定的受益人. 而中國計劃在未來幾年內開征新的遺産稅稅種.
5.享有世界上最完善的社會福利制度
加拿大的福利制度, 連美國人都羡慕. 它從相當周到的全民醫療保險, 直到終生的各種退休金保障, 優厚的兒童福利和教育津貼, 公費中小學教育, 世界一流的大學教育和低息教育貸款, 低收入家庭補貼, 單親家庭補貼, 這一切保證移民家庭最基本生活沒有後顧之憂.
6.有一定的個人事業發展空間和商業機會
加拿大每年保有一定的經濟增長率, 人口的老化﹑缺少技術勞工﹑自然資源開發﹑促進亞太經貿, 都需要移民的參與. 另外進入加拿大後再進入整個北美地區就比較便利, 這些都為個人今後的發展提供了一定的空間.
四.移民加拿大之不利
凡事有一利, 必有一弊. 加拿大移民的優點那麽多, 缺點也有不少. 移民不能光是看好的一面, 對其弊端也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
1.沈重的稅務負擔
加拿大有世界上最高的稅率和最複雜的稅務結構, 其稅率之高是從低稅國家(如中國)的移民們難以望其項背的, 許多人也被高稅率嚇壞了, 即使是本土的加拿大人因不堪重負也紛紛流嚮美國, 這就是加拿大自己的人才流失問題. 中國移民對加拿大稅務應有足夠認識.
2.平均主義相對嚴重
社會福利人人有份, 有時幹活人的工資還不如拿失業保險和社會救濟的人收入高, 高收入者的稅後收入比低收入者也高不了多少. 在街上乞討的都是四肢健全年輕人, 而很少殘疾人. 即使在中國大陸要被改掉的平均主義和“大鍋飯”在加拿大的許多地方和領域不同程度的存在, 這些壓抑了社會的創造性. 對希望加快積累家庭財富的新移民來說特別不利.
3.整個國民經濟活力不強
加拿大的工作效率和節奏遠不如人們想象的那樣高, 許多人都認為加拿大生活過於悠閒, 經濟不溫不火, 活力和創新精神明顯不足, 發展的危機感不強. 不僅比不上南鄰美國, 也比不上日前的中國經濟. 由於加拿大環境保護主義和綠黨有相當勢力, 加拿大的資源開發政策較為保守, 沒有得到合理和及時的開發利用.
4.社會資源浪費相當嚴重. 加拿大的社會福利制度被極大濫用, 每年都在增長的醫療撥款成為政府財政的巨大負擔, 政府機關的冗員也很多, 這些問題積重難返, 要改革相當困難. 而一些政黨還在粉飾太平﹑歌功頌德.
5.就業市場維持一定的失業率
加拿大就業市場不承認外國的專業資質﹑不承認外國的工作經驗﹑不承認外國的推薦信, 而需要當地的工作經驗﹑專業證書﹑推薦人和流利的英語(和法語), 這些實際上把新移民拒之就業門外, 一登陸便失業, 而且因為失業保險法規的限制, 不工作規定的小時數, 還不能獲得失業保險金, 衹能拿國內帶來的錢度日.
6.工會罷工引起生活種種不便
加拿大的工會勢力十分強大, 這些工會大多數是中國人認為的政府工作人員和公營企業員工, 我們在加拿大經歷了垃圾收集工人﹑公共汽車司機﹑政府機關工人﹑中小學教師﹑醫生﹑護士﹑911 緊急熱線電話工作人員﹑警察﹑救火隊員﹑社區服務人員﹑圖書管理員﹑海關﹑人力資源部僱員的罷工. 其中有的對每小時20-30加元的工資還不滿意, 有的認為近幾年沒有加薪, 而社會上許多工人的工資在7-8元. 新移民往往要借助這些公共服務, 罷工給生活和工作帶來極大的不便.
7.面臨中西文化的衝突和同化痛苦
成年的新移民身上已經深深打上了中華民族的烙印, 來到北美將面臨兩種文化的衝突, 融入當地主流社會是困難的, 甚至是不可能的, 這與自己在中國主流社會的身份形成對照, 長期的移民生活可能在“物質富裕﹑精神貧乏”中度過. 如果子女較年幼時移民, 慢慢在加拿大文化中長大, 變成所謂的“黃香蕉”型華人, 還會出現家庭的代溝和兩代人價值觀的衝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