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加拿大---游记直播中

回复: 穿越加拿大---游记直播中

第二站是QEUBEC省境内的 qeubec city,207公里
魁北克市人口七十万人,是北美最早建市的城市,也是北美唯一95%的人操法语, 70%的人是法国后裔,这点其实在200公里开外的reviere-du loup时就感觉到了,订酒店时首先就是一口法语,然后我问他们能否说英语时,还是一个带很浓法语味的卷舌sure。

qeubec city城市建筑颇具法国风味,据说是法国文化在北美的摇篮,是加拿大七大旅游胜地之一。所以也注定这个城市的美和历史是分不开的。官方记载说是1608年春天,出生于法国西部普瓦图夏朗德大区的探险家萨米埃尔德尚普兰一行31人穿越北大西洋,沿圣劳伦斯河逆流而上,建立了现在的魁北克市。2008年正好是魁北克市建市400周年,所以2008年全年都有庆祝活动,2006及2007年联邦,省及市政府花费将近九千万加币,建设增加旅游景点。可是非常遗憾的是,我到这里时,天开始下雨,没能感受到他们的庆祝活动,但也给这座饱含文化底韵的古城蒙上了美丽的面纱。

想在短时间里更多地了解当地的情况,当晚住宿我选择了一个原藉广东的L太家里,热情和朴实的L太告诉我,NN年前她来到这里,语言不通的她一个人带大了两个孩子的艰辛,让我深深地感受到华人在世界各地坚强的生命力。现在孩子长大了,都选择去更大的城市发展了自己的空间,现在倒好,只留下她一个人空守一幢房子,所以她现在接待一些旅游客来充实自己的生活。

从她的房子布置来看,她不是专业的家庭旅馆,有些乱,也不是太有品味,和我去年底去NOVA SCOTIA北部CAPE BRATON玩时住的那个老太家里相比,完全是两种风格。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她俩都喜欢在厨房的窗头上放的小花给了什么生活寓意,看到L太我就想到CAPE BRATON那个老外太太,似乎她们俩个人身上有太多的相似之处,也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反映着生活在不同文化里的两个晚年世界,他们却有着共同的愿望:不想要孤独。这也不勉让我想起,为什么我来加拿大时父母眼睛里的那种矛盾目光,他们期望孩子有更广的发展空间也内心里更希望你能一直陪伴他们一起生活。父母的爱是伟大的,他们权衡之下都会选择把寂寞留给自己。。。

也许是我心里一直在比较着两个老太的两家旅馆,说实在的我更怀念CAPE BRATON那家,怀念那个NICE的MUM晚上给我们做巧克力,一早起来给我们做的西式早餐,更怀念她自己亲手做的兰霉浆和她那英伦风格的谈吐。还记得她在给我们提供早餐时,我们以为她会一起用餐,她却说我们是客人,她现在只可以SERVE我们,不可以一起用餐,感动得我们都差点流下泪来。所以给她留下小费时也毅然在留言本上留下了最最好的赞美。。。

我没有要批评L太家里的不好,其实L太也一直很努力给我家的感觉,她给我讲她几年前车祸经历,劝我一定不要疲劳驾车,给我讲她如何帮助了很多刚来的移民找到了工作,我也很赞美L太的坚强和纯朴,和她句里行间散发出来的伟大母爱。但是从经营一家家庭旅馆来说,我真的很想把我之前看到的这家体验给她一些建议,但是我没有说出口,因为我怕自己对她这样努力的一个MUM来说,提什么都是有些过分地要求。两个不同文化教育,不同生活背景下的感受是不一样的,也许他们凭自己真正的生活体验经营出来的生意,会更具有自己的特色,会经营出更多的不同的东西方多元文化。而作为游客最好的事情就是去好好地体验和享受这种不同,所以抑或从另一个角度讲,就不存在着什么好坏差异而只有文化区别。也正是从这点上讲,加拿大包容多元文化的胸怀是全世界最博大的。
 

附件

  • DSCF0001.JPG
    DSCF0001.JPG
    264.3 KB · 查看: 127
  • DSCF0002.JPG
    DSCF0002.JPG
    265.3 KB · 查看: 112
  • DSCF0003.JPG
    DSCF0003.JPG
    263.9 KB · 查看: 118
  • DSCF0007.JPG
    DSCF0007.JPG
    275 KB · 查看: 120
  • 3.jpg
    3.jpg
    61.2 KB · 查看: 180
最后编辑: 2012-05-12
回复: 穿越加拿大---游记直播中

[FONT=宋体]第三站是[/FONT]QEUBEC[FONT=宋体]省境内的[/FONT] montreal,251[FONT=宋体]公里[/FONT]
Montreal[FONT=宋体]这个城市,在加拿大来说应该是非常特别的,不光因为它在魁省,更觉得它可以和世界上任何一个商业城市相比[/FONT][FONT=宋体]。就凭它的繁华的商业氛围,大气的城市建设,我更喜欢把它看作中国的上海。很的意思的是它正是上海结对的友好城市。
[/FONT]

[FONT=宋体]商业的发展总是和很多东西发生矛盾的,比如交通,[/FONT]2[FONT=宋体]个多小时的车程,被延长到[/FONT]3.5[FONT=宋体]个小时,多出来的[/FONT]1.5[FONT=宋体]个小时,几乎就堵在城市的外围。不过这次堵车,我没有像以前在上海时的那种急躁的心态,我更喜欢把它当成最好的欢迎,也许是太久没有闻到大城市的味道吧,我似乎有些兴奋,兴奋那些时尚的广告牌,兴奋道路两旁的一排排工厂,上海,就是曾经上海的感觉。
[/FONT]

[FONT=宋体]一直以为[/FONT]montreal[FONT=宋体]有太多住的选择,也因为[/FONT]L[FONT=宋体]太给我留下很好的华人印象,所以头一天我没有多做什么功课,在家园网上找了一家有名的家庭旅馆,兴奋地逛了一下热闹的城区后,给这家打了电话确定有房间后就趋车前往,虽然离开我打电话的地方很远,但是我还是很乐意,希望从华人那里能了解到更多的介绍。可是没有想到的是,当我花了半个多小时跑到那边再打电话时,还是这个女房东不友好地告诉我没房就挂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在大城市生意很好不[/FONT]care[FONT=宋体]客人,还是这房东的品格就有问题,我就这样电话里被粗鲁地拒在了离她家边上的马路边上,一下子把我给愣着了。天色虽然还很亮,但是毕竟到了傍晚,也许傍晚本来就会给人特别需要家的感觉,我突然有些紧张起来。[/FONT]
 

附件

  • 6.jpg
    6.jpg
    90 KB · 查看: 150
  • IMG_1821.jpg
    IMG_1821.jpg
    296.8 KB · 查看: 116
  • IMG_1823.JPG
    IMG_1823.JPG
    496.4 KB · 查看: 120
  • IMG_1842.JPG
    IMG_1842.JPG
    546.5 KB · 查看: 132
  • IMG_1847.jpg
    IMG_1847.jpg
    194.7 KB · 查看: 129
最后编辑: 2012-05-12
回复: 穿越加拿大---游记直播中

怀念自驾,
两年前,我从浙江开到三亚,来回也是5000公里哈,
现在的梦想也是能这样在北美玩一圈,
可是两个月前考个笔试都挂了,搞到对考牌也没信心了...
 
回复: 穿越加拿大---游记直播中

开车到附近的一个Angrignon MALL停车场,停下车来搜索FREE的网络,没有,祸不单行的是笔记本的电也接近没了。所以下次有出行的朋友一定要带个笔记本车充,后来我还知道ROGOES最近还推出个移动网络,可以带着那个设备到处接收网络,而且很便宜。

拿出笔记本进到这个MALL,很大,人多得感觉在国内没什么区别,找到一个BELL和SOURCE两家店门口,想用下他们的免费网络,居然都是锁定。女人天生的小气 和本来对BELL的服务不满让我心里暗想下次再不用他家的手机和电话了。最后在MALL的中心有个休息的地方找到了无线网络,巧的是边上还有个插座,真是暗花明。找到一家就在奥体中心边上,房子很干净,在那还认识了原来住HALIFAX的DANIAL一家三口,从多伦多来旅游单身MM 小玲和从上海来教学访问的单身MM 小高。

DANIAL一家说我从HALIFAX来,显得特别亲切。原来他们夫妻是在日本教英文时认识的,现在有了可爱的宝宝,他们就回到加拿大。后来才知道,DANIAL是中东一个什么国家的人,现在还没有加拿大的身份,她太太才是真正的NOVA SCOTIA住民,正在给他申请身份中。现在移民局对结婚移民的申请很严,所以一年多了他们一直没有消息,他只有在HALIFAX的一家中餐馆打黑工,(看来中餐馆是最好的黑工场所)虽然中国老板给他才6元/小时,他说还是内心里很感谢老板给他这样的机会。他们来MONTREAL更多的是为了工作,他太太是个非常漂亮能干的女生,早上一早出去找工作,晚上回来。从他们身上我似乎感觉到了自己是多么地幸福,还天天抱怨不愿意上班。很明显他们相比华人新移民有很多优势,但他们也是一样努力地为生活奔波。所以我们新移民也许应该从他们身上学到的什么。他们也是前几天网上找到这家住到这里来,看来这家房东是把生意做到了老外那去了。其实我刚到这家旅舍我就感觉房东有些不同BUSINESS IDEA,首先他不是用自己住的房子做了这家旅舍,这样会更理性地处理客人和自己之间的日常事情,还有他把房间布置得也很有酒店的风格,舒适而温馨,更巧妙的是他让一个从法国留学过来的中国人刘先生帮他处理日常事情,然后给刘先生一个很低的房租,其实也就是像老外出租APARTMENT的SUPPER一样。至始至终我都没见到房东一面,他只在电话里就完成了操作过程。也正是房东不住在这,我们住这里的几个人都感觉特别轻松和自由。所以第二天我就和小玲结伴去游玩MONTREAL了。小玲是个非常精干的女生,几年前跟父母移民到多伦多,刚上完大学准备工作,也许她有意思离开多伦多来MONTREAL工作,所以趁旅游来看看这里。

小玲很精通如何坐地铁和巴士,叫我别开车,把停车费的钱买成车票,足够逛的,想想很有道理。加上这几天开车也把自己给累着,走走路当舒展一下。后来结果证明她完全是正确的,如果开车也许我会错过很多美景。小玲还超会做功课,哪里好玩的,有名的地方全在网上搜好了,正好,我这个赖女人跟着她就省得用脑子了,好好花精力去体会这里的繁华世界。想想人和人相处也真是非常奇妙,有时很容易就建立信任,有时人与人之间却似隔万里。小玲是个信徒,所以这里几家著名的教堂不能不去,而我是个败家主义者,所以名声在外的地下城,商业街是我必走的。有幸的是,我们很快地达到了共识,在她在规划路线上加上了商业城购物点。如果说阴差阳错我去的那个Angrignon MALL是个大MALL的话,那么地下城就是几个MALL的组合群。据说冬天的MONTREAL可以不出地面在这地下城里完成所有吃住行的任何事情,真的赞叹人类的伟大构想,因地制宜。其实我很想小玲能和我一起完成这篇游记,听她如数家珍地讲宗教文化。本来我一直来没有很大的兴趣去了解宗教,因为我是个无神主义者。去过HALIFAX的华人教堂,教会里的人热情过度的表现让我想起当年国内的传销。虽然我非常认同在加拿大,教会起到社会教育的重大意义,但是我不喜欢那种急切让你接受这种文化的态度,让我有些敬而远之。但小玲不一样,她只讲文化,很自然地在她在影响之下,我也在进入了耶和华的文化氛围中,默默地给自己祈祷了一下。
 

附件

  • IMG_1825.JPG
    IMG_1825.JPG
    539.6 KB · 查看: 121
  • IMG_1828.JPG
    IMG_1828.JPG
    650.6 KB · 查看: 128
  • IMG_1829.JPG
    IMG_1829.JPG
    456 KB · 查看: 116
  • IMG_1836.JPG
    IMG_1836.JPG
    526 KB · 查看: 126
  • IMG_1804.jpg
    IMG_1804.jpg
    181.3 KB · 查看: 118
最后编辑: 2012-05-12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