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陆定居 子女教育讨论贴

Cayman.S

老衲法号乱来
729
G

GarfieldCai

Guest
回复: henryj60请进来

真是 ,让无赖精神发扬光大吧。

楼主应该和我同龄,我24岁结婚,那时候我是同学中第一个完婚的 。我的孩子在同学中是最大的。我们全体聚会,带孩子来,别人的孩子都比我的孩子小3-4岁。一般那时候,大学毕业都是28,9岁结婚,生孩子也都30了,甚至更晚。因为有的上了硕士博士。
我们那代人城市平均婚龄是27岁。以此推论,我是提早3年完成生孩子的。因为我户主经常驻外工作,所以我早就完成了任务。
我的孩子上学早,在班里算年级最小的,才刚刚上中学,去年才小学毕业,而我同龄人的孩子们都在小学,甚至幼儿园。如果我孩子上学晚点的话,现在应该还没有小学毕业。我们06登陆的时候我记得很清楚,孩子吃自助都是半价的。所以我认为楼主就38,9岁,除非比我大上10岁或者18岁就结婚,否则不会有18岁上大学的孩子。但是我从楼主说话的方式和处理问题的角度来看,不会超过40。那么除非楼主的孩子是神童,少年大学生,如果是正常在高中毕业没跳班上大学的,那么怎么也有18岁,而楼主不会22岁就生孩子的,24都算早的。那么就算楼主也是24岁生孩子,现在的孩子也就12,3岁,难道12,3就上大学啦?

我户主45,一天他非让老外猜他岁数,人家猜了个25,把他乐的。当他告诉老外说自己45了,老外很吃惊,进而他又让老外猜我岁数,人家说,哦 ,你45岁了,那这是你女儿吧?把我乐得嘿。
出去送小孩上中文学校,一下马上回来。
无赖精神发扬光大吧
 
G

GarfieldCai

Guest
回复: henryj60请进来

从这封信来看,属于有条件录取。
信的倒数第二段写明了,以上的录取是基于成功的完成高中课程和不错的高中成绩。
所以,逻辑上应该是校方没有收到申请材料就发出,但是属于有条件录取(conditional admission).我们平时的申请人寄材料后拿到的大部分是无条件录取(clear admission)

你也申请一个试试看呢
 
回复: henryj60请进来

凡是对着老蔡喊打的,都是正常人。

因为老蔡是论坛第一贱人

另外老蔡就是一祥林嫂,孩子考上大学了,好像范进中举,拿着个录取通知书,四处抖落。反复地说同样一句话。
看看老蔡的帖子,很多都是重复的,都是那几句话,比如说,老庐的孩子是残疾,这样的话已经反复说了很很很多遍,什么老总是贱人,也是重复说的,好像老蔡不是贱人,也是傻人。思维极其贫乏。神经高度错乱。
 
回复: henryj60请进来

真是 ,让无赖精神发扬光大吧。

楼主应该和我同龄,我24岁结婚,那时候我是同学中第一个完婚的 。我的孩子在同学中是最大的。我们全体聚会,带孩子来,别人的孩子都比我的孩子小3-4岁。一般那时候,大学毕业都是28,9岁结婚,生孩子也都30了,甚至更晚。因为有的上了硕士博士。
我们那代人城市平均婚龄是27岁。以此推论,我是提早3年完成生孩子的。因为我户主经常驻外工作,所以我早就完成了任务。
我的孩子上学早,在班里算年级最小的,才刚刚上中学,去年才小学毕业,而我同龄人的孩子们都在小学,甚至幼儿园。如果我孩子上学晚点的话,现在应该还没有小学毕业。我们06登陆的时候我记得很清楚,孩子吃自助都是半价的。所以我认为楼主就38,9岁,除非比我大上10岁或者18岁就结婚,否则不会有18岁上大学的孩子。但是我从楼主说话的方式和处理问题的角度来看,不会超过40。那么除非楼主的孩子是神童,少年大学生,如果是正常在高中毕业没跳班上大学的,那么怎么也有18岁,而楼主不会22岁就生孩子的,24都算早的。那么就算楼主也是24岁生孩子,现在的孩子也就12,3岁,难道12,3就上大学啦?

我户主45,一天他非让老外猜他岁数,人家猜了个25,把他乐的。当他告诉老外说自己45了,老外很吃惊,进而他又让老外猜我岁数,人家说,哦 ,你45岁了,那这是你女儿吧?把我乐得嘿。
出去送小孩上中文学校,一下马上回来。

How did you know that Yiluchunqiu's age is same as yours?
 

一庐春秋

居小庐看春去秋来
回复: henryj60请进来

从这封信来看,属于有条件录取。
信的倒数第二段写明了,以上的录取是基于成功的完成高中课程和不错的高中成绩。
所以,逻辑上应该是校方没有收到申请材料就发出,但是属于有条件录取(conditional admission).我们平时的申请人寄材料后拿到的大部分是无条件录取(clear admission)

嗯,你能看出疑点,不错!说明你不是一般的仔细:wdb17:不过,不用担心的。看了我的解释你就会明白,这不过是走程序的花架子。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孩子递申请的时候是在年底,是高三的上学期。所以,递申请时提交的成绩单上只有高一和高二的成绩。有的大学在录取上的这些措辞,凡是搞申请的人都明白,就是最后要补交高三成绩。如果你去 CUUS上仔细看看就会清楚,所有国内同届高中生申请美国大学,都会遇到这个问题。无非就是最后补交高三成绩而已,否则这个大学也不会随便就给我孩子奖学金。补交高三成绩(当然越漂亮越好),对绝大多数搞申请的孩子来说,不过是小菜一碟。我孩子最后完成的成绩单(含高三),学校给开的证明是年级第一(当然不是唯一的第一)

你搞申请的怎么会不清楚这个细节呢:wdb2:你是国内申请还是加拿大申请的?申请本科还是申请研究生?
 

一庐春秋

居小庐看春去秋来
回复: henryj60请进来

所以,逻辑上应该是校方没有收到申请材料就发出,但是属于有条件录取(conditional admission).我们平时的申请人寄材料后拿到的大部分是无条件录取(clear admission)

不好意思,你的这个逻辑我不太理解。你觉得一个排名前一百的美国大学,会没有收到学生的申请就发录取和奖学金通知?他们怎么知道该发给谁,凭什么发?难道跟摇奖一样?:wdb2:

我孩子可是递交了申请的哦,只是没有申请这个专业而已,他申请的是录取率更高的专业
 

一庐春秋

居小庐看春去秋来
回复: henryj60请进来

你们的孩子怎么都这么厉害呀,期待henryj60和春秋各自再写个帖子,谈谈孩子教育的事,我最近很头疼,孩子逆反得很厉害,常玩游戏,一直在思考如何让他努力些?有时觉得真难呀!

本来在等这个帖子沉下去,既然暂时沉不下去,我就来接着聊吧,友情建议反感的人,看了觉得有难受反应的人回避!以下是我以前在一个温版家长谈如何看待孩子叛逆期问题帖子里的跟帖,貌似跟帖里还引用了自己此帖之外另外的跟帖。?嗦了一些,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随便看看权当消遣好了:

偶孩子19岁。不过偶不是你们温哥华圈子里的哦。偶孩子现在好像走出叛逆期了,原来对偶关闭的个人空间现在也开放了,很多话也对偶说了,包括他从前、现在喜欢什么女孩子啦,学业上的考虑啦,未来的打算啦:wdb6:
叛逆期的时候,偶被他气得偷偷掉了不少眼泪:wdb14:

要知道,偶对他一向是友好平等,从来没有简单粗暴过。叛逆期大概跟跟更年期一样,属于特殊时期,孩子自己也不舒服,需要父母耐心加用心再加精心呵护呢:wdb9:

偶家那小子,从13岁开始进入逆反期,不跟父母多搭,跟同学说话眉飞色舞:wdb24:17岁开始症状缓解,19岁基本恢复。很漫长阿,做父母的多担待吧:wdb9:

我个人觉得,更多的关心孩子,花多时间和他们沟通,肯定会减轻他们的逆反,但是不能指望孩子完全不逆反。
关于孩子,我觉得粗分这么几种:先天条件特好和特差的,只要不把他们放在极端的生存环境里,外界对他们的影响不大。这类毕竟是极少数。大部分孩子的成长跟所处的环境极其有关,包括亲人的关怀和引导,老师同学亲戚邻居等的影响。

不同的孩子,青春期的反应不尽相同。家长应该体谅那些反应比较强烈的孩子。举个不恰当的例子,患了严重抑郁症的病人会自杀,普通人百思不得其解,总觉得他们想不开,其实呢,他们也不愿意想不开,都是让病给害的。青春期也是人生的非常阶段,有些孩子反应不太强烈,平稳过渡了,这些孩子和家长是幸运的。有些孩子反应就比较大一些。比如我的孩子吧,从他一出生起,我就把我的心思几乎都用在他身上,事业什么全都让道。我的孩子不是看我脸色长大的,而是在我看他的脸色中长大。所谓看他脸色,是指用心关注观察。所以我孩子经常由衷感叹,问我:妈妈,你怎么总知道我想什么(青春期前)?我对孩子也都是引导为主,跟他讲道理。很多不是原则性的问题,让他自己决策作选择,给他充分的自主权。

到了他的中学阶段,一切变得复杂起来。我没变,我的家庭没变,但是,他的朋友变了。这就是我想说的,孩子的朋友对孩子的影响非常大。而这时的孩子,你已经不能完全控制他,也不要企图控制他,因为你越拉得紧他越想挣脱。我孩子初中最要好的朋友是个极其聪明却极端叛逆的孩子,这个孩子的父母就是采用的高压控制教育法,结果自然很糟糕。发展到最后,在一次跟父母发生了激烈争吵后(为早恋的事),这个孩子可以冲进洗手间,反锁上门,盛怒之下,一拳砸在镜子还是什么玻璃门上,导致手臂划伤大出血,现在手臂上还有一道长疤痕。他父母在门外听见玻璃破碎的声音吓坏了,让他开门,不开,淌了一地的血还跟父母谈判,要女朋友过来送他去医院。父母只好妥协。再后来,只要他父母说他,他就会威胁道:你们再讲,我就跳下去(住19楼)。我的孩子跟这样的孩子交了朋友,我不知道跟着受了多少罪。道理都说了,但人家喜欢那样的朋友,谈得来,我能怎么办?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孩子变得越来越陌生。心里那个急,那个气,那个操心哦,还不能表现出来

今天打这么多字,累了。也不知道有没有TZ愿意看:wdb4:

是啊是啊,玩网络游戏,从初中玩到现在,专家级的啦:wdb24:

:wdb10:这个时期的孩子表面上看是不可理喻,其实内心里特别需要父母的支持爱护和耐心包容。如果父母有足够的耐心和坚持,孩子总有一天会顺利走出青春期,到时候,你的乖宝宝就又回来了:wdb19:。如果在孩子青春期时跟孩子拧着干,后果很严重,也许你的乖宝宝就真的不会再回来,从此仿佛变为另外一个人:wdb7:
这个过程视每个孩子的反应不同而有长短。

说实话,孩子在青春期时,你再怎么把他当朋友都没有用,他看上去就是没心没肺似的。对待理性宽容的家长,孩子们通常会无言的抵抗。反之则是激烈的对抗:wdb1:
所以,一直很羡慕那些没有青春期反应的孩子和他们的家长,大人孩子都舒心:wdb19:

歇了好几天,今天再来敲几个字。
孩子刚进初中就结交到这么极品叛逆的娃做最要好的朋友,对孩子的影响非常之大。他的朋友会取笑他:你怎么这么听你家人的话?于是,孩子也认为听话是没有思想没有个性很无能很无趣很不酷的,他学会了怀疑,学会了作对,学会了家长普遍最怕的反抗:wdb20:
这种时候,我能做的也只有表面不动声色。这个时候的孩子,大道理都是知道的,也不至于做太出格的侵犯别人或社会的事,无非就是对待自己的大小事情上如何选择如何决策会跟家长之间产生矛盾。我采取的策略就是,该说的道理跟他说,他不听就让他按照自己想的去做。也许,有些家长会说这样不是眼睁睁看着孩子摔跟头吗?对,就是眼睁睁地看着他摔跟头。早摔早成长,我就是让他自己学会做选择。遇到一件事,我会告诉他我对这件事的分析,告诉他我觉得应该如何选择,他不听,按照自己的决定去做,如果摔了跟头,他嘴上不说什么,心里其实已经明白自己错了,这时候,我再气也不能挖苦奚落他,还得安慰他。经过几次跟头一摔,他也就真心明白父母那么多年的饭没有白吃,以后在事情的选择上多少会考虑父母的意见。另一方面,他自己也积累起经验。家长不要害怕孩子摔跟头,如果你不给孩子为自己的事做选择的机会,他会耿耿于怀,总觉得家长打压了他,他很憋屈,再者,孩子不会永远生活在父母的庇护下,你不让他早点经历小摔,总有一天他会摔得更惨更难看:wdb1:
我孩子交了那个朋友后,我们开始并没有意识到有什么不妥。倒是孩子的班主任注意到了,及时提醒了我。接下来,苦口婆心说道理,无效。最后,不知道班主任是怎么跟孩子谈的,孩子终于跟好朋友各走各的路。我是无意间跟孩子闲聊才知道这件事,我问孩子为什么不跟好朋友说话了,他说如果跟那孩子说话他就没办法不理人家,因为狠不下心。如果还理人家就不可能不做朋友,所以只能不理人家。我问他是怎么做到不理人家的?他说自己找了个机会。一次两人在操场上玩,那孩子用双脚夹着石子蹦起来,然后把石子弹射到我孩子腿上,我孩子借机对他发火,火发完掉头离开,从此陌路。孩子心里一直不忍,说那孩子肯定莫明其妙,因为本来两人只是在闹着玩。
孩子离开了这个朋友后,虽然还是有着青春期的各种反应,但是不再那么激烈那么过份。属于可以忍受型。但那个孩子一直没有进入良性循环,直到现在还让他的父母头大。对那个孩子,我始终心存愧疚,无论如何,让我孩子远离他,对他来说是很残忍的一件事,也许对他的人生都有影响。但是,我没有办法,我实在无能为力,我做不到既让自己的孩子不受他影响又能对他有好的影响。我在心里默默地祝福他,祈祷他有幸福的未来,他本是个比我孩子聪明的娃。

:wdb1:好絮叨:wdb26:

过几天,再来简单说说国内孩子如何申请美加大学的事。

哪里哪里哦:wdb4:偶遇到孩子对立的时候,也会被气哭,也有不太理智的言行。但是,偶一般要求自己在忍无可忍即将发作时先回避一下,等冷静下来,想仔细了,再跟孩子交谈。因为有时候自己的坚持不一定就是对的,孩子也不一定就是错的。很多事,本来也不是什么原则性的大事,偶一般对非原则性问题给孩子充分的自主权,免得孩子委屈,自己也被动。偶觉得有些家长有时为了维护自己所谓的权威,反而失去孩子的尊敬和信任,置自己于被动。
说到“出息”,偶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对他说,只要他将来有一份不是特别辛苦,收入可供一家衣食住行,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就可以。偶一向不指望孩子大富大贵成名成家什么的,偶觉得那种生活对偶们这些普通人可能就是折磨或考验。偶孩子选专业时选的是理论物理和数学经济,偶曾建议他考虑学医或金融或管理或将来相对收入高一点的专业,人家不肯,说自己这一辈子不想为了挣钱而挣钱:wdb5:只有随他去啦。

所以,作为“规划师”,偶不是很成功阿。不过,在孩子高中毕业之前,偶的确在孩子身上投入很多关注,包括搜集各方面的信息,帮孩子出谋划策什么的。说到关注,偶想讲一点自己的体会,那就是家长要注意把握表现关注的度,关注只是在心里,如果把那种密切关注表现出来,孩子会觉得有压力,如果我们的关注让孩子窒息、反感,倒不如不关注的好了。

这里很多家长像雪熊,他李姨等都是教子有方的高手,大家都来说说嘛,妈妈们在一起多交流交流,也是一种幸福呢:wdb19::wdb6:

好像应该交作业了,但是头绪太多,不知该从何说起,头大。
来这里的大多都是孩子在加拿大读书的,所以,我们的经历也许对大家没有什么帮助,大家也很难从我们的经历中找到共鸣。但是,既然答应了,既然还有朋友需要,哪怕只能帮到一个人,哪怕只能帮到一点点,我也该交这份作业,只是,时间会拖得比较长,请谅解!呵呵~

今天先贴两段以前在其它帖子里的跟帖,作为花絮吧:

从国内申请美加大学还是极有难度的,竞争非常激烈,好多优秀学生落空。那些申请到美、加一流大学全奖的中国高中生,可以说是尖子中的尖子,他/她们可不是死读书的书呆子,都是些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学生,真的太厉害了。举例说明,我认识的一个孩子,18岁,获两届全国高中生数学竞赛省一等奖(高一就开始拿一等奖,高一高二高三所有科目的高中竞赛都是同一份试卷),全国高中生物理竞赛省一等奖,全国高中生化学竞赛省二等奖。托福660分,SATI考了2310分(美国高考的语言及数学部分,满分2400),SATII考了2400分(美国高考的自选科目部分,这位小朋友选的数理化,还有生物、历史、哲学等科目,也可以只选考一科或两科,每一科满分800分)。参加活动方面,那就太丰富了,他有近一年的美国学习生活的经历(那段我不了解),在国内的学校曾任年级唯一的理科实验班的班长(国外大学看中的所谓领导才能),组织并参加各种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的很多活动并获奖,英俊潇洒,酷爱篮球运动,文章写得一级棒,至于志愿者活动什么的也不是参加一次两次了。另外,休闲时间,小朋友还会找同学打打80分,网络游戏也是高手呢。先进事迹太多了,恕我疏漏。就是这个孩子,因为太优秀了,在申请美国大学的时候大意了(大家都没想到他受到那些找中介的学生冲击),只申请了前二十的综合性大学及文理学院,最后只被康奈尔录取,全自费(四年需一百五六十万人民币)。好在他家还有点老底子,咬咬牙让他去了。他只是我认识的一群尖子生之一,如果我不认识这群学生的话,是断然想象不到学生可以优秀到如此的,呵呵

那就再说另一个孩子。这个孩子当时参加中考,没考上理想的好学校,交了择校费进的那所中学,大概是为了保留学籍吧。如果在国内上完高中,我不能确定其一定能考上一本。高一来的加拿大,三年后,上了滑铁卢的计算机专业。所以,国内过来读高中的孩子,只要孩子自己还想学,基础也不错,在这里上个麦吉尔,多大,滑铁卢的也不是太难的事
这里就业的情况我就不清楚了,关注!
我只知道,像我们这种不会搞关系又没有背景的人的孩子,在国内想找到好工作的机会比在这里少很多

关于我孩子申请美加大学的零星回忆
我知道我写的如下文字,适用人群非常有限,尽管如此,还是写出来,希望能对需要的人有所帮助。另,需要说明的是,不希望被人误解为炫耀虚荣,因为没有什么好炫耀的,山外有山,人上有人,坛子上就有孩子被耶鲁录取的,更不要说整个大陆,有多少出色优秀的孩子嘞,而我孩子最终去的只是美国一间这里大家都没听说过的大学而已,至于将来,更是未知数。所以,我写出的只是我们在某个阶段所作的某件事,既不算成功,也不算彻底失败。如此而已。

上几张孩子现在就读大学的片片作为花絮,我这个人比较慢节奏,性急的朋友请不要骂我,呵呵~

接下来,该是清单式的写法呢,还是流水帐式的写法?:wdb5:
因为毕竟整个过程经历了不少事情,时间也不算短暂

为了让整个经历交待得比较清楚,可能有必要说一些看似跑题其实有关联的细节。先说一下我孩子的就读中学吧。这是一所外国语学校,是于1963年创办的全国首批外国语学校之一,也是近几年来我所在城市唯一一所可以面向全市几万小学毕业生公开招考的学校,所以,不是说所有优质生源都在这所学校,但是这所学校生源的优秀是不争的事实。在这样一个环境和氛围中,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孩子受到的良性影响和熏陶对他很多方面的形成包括未来都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那群孩子,一个比一个神气,一个比一个能干,一个比一个聪明,一个比一个更有思想、智慧、美德。。。,很多自己孩子身上有欠缺的特质,受同学们的影响,不会的,看着看着也学会了。几年走下来,现在再回头看,他的中学给了他太多太多的无法用量来衡量的品质。所以,一个优秀的群体对孩子来说是非常有必要的。当然,这不包括有些天生注定就是金子的孩子,他们在哪里都会发光。但是,对于大多数孩子,所处环境还是很重要的。建议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尽量为孩子选择一所好中学吧。
初中前两年的情况忽略不表。初三那年,孩子为了顺利升入本校高中并能考取本校高中唯一的理科实验班,开始参加数理化竞赛。初三的一年,还是有点辛苦的。
经过中考和自己学校的考试筛选,孩子终于如愿以偿地进入理科实验班。既然这是一所外国语学校,它的外语教学当然绝对是特长,英语课时比普通学校多,师资力量比普通学校强,所以,孩子们的英语可以说是不用愁的。我孩子一届的同学,初三毕业时去考的雅思,8分(个别情况哦)。那么,是不是外国语学校只抓外语呢?当然不是。理科实验班的很多孩子都是一个人同时获数门竞赛大奖。我认识的一个孩子,拿过两届国际计算机竞赛金牌。

(如果你觉得我离题太远,就权当看聊天看八卦吧,呵呵~我是想到哪儿写到哪儿,很随意的,请不要跟我认真。谢谢有耐心的朋友)

呵呵,继续颠三倒四。我们决定申请移民是在00年的下半年,正式申请是在01年2月,那时孩子在上小学六年级。升学考试的压力和反来复去的应试训练让我们厌倦,所以当时申请的主要动机是希望把孩子带出来,带他逃离可怕的魔鬼式训练的中学教育,不希望他最美好的少年时代淹没在题海中。申请时大使馆公布的申请所花时间表一般在一年半到两年,我们以为两年应该就可以了,不曾想冒出来个911,一切都乱了。审理节奏变缓,加上移民法政策改变,再加上我这个副申请遭遇三年多的背景调查,一拖就是六年。真是人算不如天算。等我们拿到移民纸,已是07年初,我孩子已经是个高三学生。正是因为我们移民办得不顺利,同时我们已经对自己是否能够拿到移民纸产生了强烈怀疑,才有了孩子的自己申请美加大学的过程。
孩子的高一,除了参加学校的一般学习和几场学科竞赛,基本是在轻松愉悦中度过,学校有很多活动,他自己喜欢玩网络游戏,喜欢看看闲书。也是在高一,他自己提出要找教练教他乒乓球,于是,他在高一时,跟着教练练了大半年的球,连教练都说,没有高中生有时间来练球的,可见得孩子的高一还是过的蛮惬意的。高一暑假,孩子学校组织去美国参观游玩的夏令营,21天,总费用三万多人民币。让不让孩子去呢?当时,我们才买过房子,家里剩下的存款也就三万多。想了想,还是让孩子去。因为在我们的意识里,希望孩子将来可以走出去,但又不想让他盲目地走出去,正好有这次机会,他可以自己去实地感受见识一下,美国到底怎么样,虽然是走马观花,毕竟也是亲眼所见,如果不喜欢,如果很讨厌,将来就没有必要为出国而奋斗,况且,孩子经过中考的辛苦,接下去的高二因为要参加各种学科竞赛,肯定不会轻松,也该让他放松放松。基于这些考虑,我们劝孩子报名参加那个夏令营。可是,孩子一方面很想去,一方面惦记着他的化学竞赛辅导班的课程,因为不去参加那个课程辅导,想获奖几乎没有可能。我只好说服他,竞赛机会高二还有,而高二是不可能参加夏令营的(谁能保证签证形势)。好在他的化学老师同意等他回来再开课,这个矛盾就这么解决了。那年的赴美夏令营之行,是孩子第一次亲密接触美国,也可以说我们花了家里当时所有的积蓄为孩子换了一粒梦想的种子。

转眼到了05年国庆节的长假。此时是孩子高二第一学期刚开学一个月。说起来很残忍,孩子刚刚上高二,俗话说少年不识愁滋味,他正沉浸在愉快高一的惯性中,而我却在琢磨该跟孩子摊牌谈他将来的去向选择问题啦。因为孩子学校的特殊性,每年都有一百多个报送名额是可以不参加高考直接被录取到各类一流大学,有文科生也有理科生。按照孩子各方面的表现和状况,虽然此时还很难确定可以上那所大学,但是能争取到报送几乎可以说是没有悬念的。可是,大学以后呢,读研?读研以后呢?找工作,我们家没有门路,好工作几乎不要想。到那时,没有好工作再考虑出国吗?那还不如现在拼一拼,争取一下呢。当时,我的一些朋友跟我说,孩子高中毕业出国太小了,应该等孩子读完大学再考虑出国。我认真考虑了朋友的话,仔细权衡后得出了自己的结论:无论从语言或是融入性方面来讲,越早出去越有利。唯一不利的是孩子越小,对离开熟悉环境后孤独寂寞的耐受力越弱,但是现在跟十几二十年前不一样,现在网络通信这么发达,孩子想家想谁,都可以视频通电话,天天在网上见面都可以,这跟他在国内的外地读大学没什么不同,不会像早期的留学生,想家,连打电话的钱都没有,那是真苦。另一个要考虑的因素是,现在国内高中毕业后就出国留学的学生简直多极了,孩子如果本科后想出去读研,面对的竞争对手都是在国外读本的同龄人,自然处在劣势,难度会更大。基于各方面的考虑,我最后得出的结论是,有两个方向,要么安心待在国内,要么趁早出去读书。理清思路后,准备跟孩子谈,想先听听他的想法。无论出国与否,都必须在这个时间定下来,才可以决定后面要做的事,否则就太晚了。这一个国庆节,我心里明白是孩子在高中结束前最后一个轻松的假期,我不忍心破坏它,前面几天,带孩子出去玩,去体育馆打球,玩玩网络游戏,跟同学聚会狂欢,当然也要完成一些学校的作业,不多。到了假期最后一天的晚上,直到现在,那个场景在我眼前依然新鲜清晰,吃过晚饭,我很温和地问孩子,宝贝,你想过没有,将来准备走报送这条路还是走出国这条路?你想学什么专业?人家很干脆地回答我,没想过。于是,我八啦八啦地跟他说了一大通我的观点,跟他谈留在国内的利和弊,出国的利和弊,几乎是全方位尽可能仔细周到地谈到每一点细节。我不想用我的倾向性干扰孩子,所以,我在跟孩子谈的时候,尽量公正客观地看待将来在国内国外各自的利和弊,好让他做出真正无悔的选择。最后,我对孩子说,你不要急于作出选择,给你二十天时间考虑,到月底告诉我你的决定,我们好开始做下面的事。有一点要交代的是,我们办移民的事孩子根本不知道,因为我和老公都在军工单位,对办理出国人员高度敏感,所以,我们对外守口如瓶,也不想让孩子承受这种保密的压力。直到06年7月初,因为拿到体检表要去体检,不说不行了,才告诉他这件事。

20天过起来很快。到了月底,问孩子考虑的结果,他说:我想冲冲申请美国大学。我问他,你做好对付各种想到和没想到的困难的准备了吗?他说:我既然决定了,我就要面对,我相信自己。孩子的回答让我长吁一口气。为了不过多分散孩子精力,我先做一些前期准备工作,上网帮他查申请美国大学需要哪些基本条件,首先必不可少的是托福成绩,最好还要有美国高考成绩。这么一晃,到了11月初,此时,我已在网上查到来年5月是托福笔考的最后一班车,我想让孩子赶这班车,因为新托福除了考阅读听力写作,还要考口语,男孩子说话瓮声瓮气的,经过远程传输,声效势必很差,会直接影响到考分。如果只让孩子赌5月这一次,多少有点玄,当时想着最好能在一月份练练兵。结果电话打到报名点,人家说一月份报名早就结束,过两天就要开始报5月份的了。希望只能寄托在5月份这次考试上。到了报名那天,孩子爸清早五点就去排队,我照顾孩子吃完早饭离开家后,也赶去报名点替换孩子爸。那个场面,我的天哪,一辈子不会忘记。报名点在一个大学里,我老公去那么早,已经排在离报名点大楼几百米远的地方,他后面更是看不到尾的长蛇阵,队伍在很大的大学操场上,前不见头后不见尾,几千号人。直到中午才排到我们。为了考一次托福,这样的队排了三次,第一次去领报名表格,第二次去交钱交资料什么的,第三次拿准考证。后来的机考都是网上报名,即使排队也是坐在家里。报上名,也算了了一桩事。这个阶段,孩子该干吗干吗,除了抽空开始背背托福单词,其它跟平时没啥两样。接着,高二第一学期结束,在孩子寒假期间,参加了新东方的托福辅导班,辅导班之后,做大量实战题,题目都是新东方发的教材和从亚马逊上买的美国原版题库上的。如此,持续到5月份上考场,我的心里紧张极了,可是不能表现出来,还得装作若无其事,因为孩子自己肯定压力更大。本来,对这一锤子买卖不敢期望值太高,当时想着最好能上630就很满意,结果出来却着实让我们惊喜了好一阵,653,虽然孩子同学有考667的,但我孩子平时的英语基础在同学中只能算中上,跟667的同学根本不在一个台阶,所以,我们对孩子第一战役的成果用一句流行的话来说:那是相当的满意

没有人愿意辛苦愿意疯阿,如果你们处在那个环境下也许会理解:D
大陆学生想上美国好大学,不上630,人家都不瞄你。跟美国学生及英语教学国家的学生不在一个申请池子里的

呵呵,这才刚刚开个头呢,后面还有很多花絮的。不过,小朋友提醒了我,有些故事并不适合拿出来与大家分享,只适合自己一个人时慢慢回味 :)
本来也是思想斗争了很久才决定说出来,为的是方便大家在需要时可以有比对参数。或许我想错了
 
最后编辑: 2009-03-14

一庐春秋

居小庐看春去秋来
回复: henryj60请进来

一庐春秋,谢谢你!字太密了,看得有些头晕,我下载下来好好学习!

不好意思哈,玩网游的故事,答应了你的,回头一定会说。只是现在要出去一下,抱歉!
 
G

GarfieldCai

Guest
回复: henryj60请进来

本来在等这个帖子沉下去,既然暂时沉不下去,我就来接着聊吧,友情建议反感的人,看了觉得有难受反应的人回避!以下是我以前在一个温版家长谈如何看待孩子叛逆期问题帖子里的跟帖,貌似跟帖里还引用了自己此帖之外另外的跟帖。?嗦了一些,感兴趣的朋友可以随便看看权当消遣好了:

写得太好了,取经:wdb19::wdb17: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