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中国人对加拿大有严重误解
二战之前,美国无论科研实力还是经济实力都没有今天这么强大。很显然,那些身在世界中心的欧洲科学家们不可能对条件更为优越的本土视而不见,却去对美国那个“新大陆”所提供的经费支持与工作收入“心向往之”。但是,美国对待人才的态度改变了一切。德国、意大利、后来成为战胜国的大多数欧洲发达国家,跟今天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一样,认为人才的出生地、国籍、种族、血统要比其才华、品德以及所能做出的贡献更为重要,因此,许多犹太裔科学家就这样从欧洲被“赶”了出去。美国则恰恰相反,不问血统、种族、国籍,并且主动争取这些人才入籍。
原子弹的爆炸、氢弹的发明、现代火箭的研制、人造卫星的上天、登陆月球的实现,以及电子计算机的来临,无一不是改变整个人类历史、并使美国引领世界趋势的大事件。然而,这些美国的“火箭之父”、“氢弹之父”、“电子计算机之父”们,竟然都不是美国本土人士,全是来自欧洲的科学家。如果这些科学家留在欧洲而非美国,并能够得到充分的支持进行这一切工作,欧洲未来面对苏联的军事威胁,会需要付出鞍前马后的代价来让美国人充当保护伞吗?或者说,美国还能成为今天的超级大国吗?
正因为把国籍、种族、血统、出生地、资历等看得太过重要,才会让欧洲免费把这些掌握世界尖端技术的科学家送给美国,并为此付出无法估量、不可挽回的巨大损失――他们为此错过了整个时代和整个世界。
但是,这个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尤其是发展中国家还是如此对待海外人才:他是外国人,再有才华、再有贡献、再热爱这个国家,也不可能是自己人,也不能让他移民入籍成为自己人……为什么要引进与使用外国人才?外来的和尚才会念经?这不说明国中无人吗?这难道这不是崇洋媚外和国家的耻辱吗?……他在以前侵略过我国的发达国家留学与工作,肯定被殖民者灌输了不正确的价值观,用以危害祖国,颠覆政府,这些“海归”怎么能够不在重要职位上限制使用?
美国正是另外一个极端。二战之中,美国情报部门发现几乎所有想带回来的纳粹科学家都与纳粹政府有着各种关系,甚至可能犯有战争罪。无罪释放都可能遭到国内外舆论的强烈抨击,何况还要让这些人优先成为美国公民,在美国政府部门工作,使用那些在纳税人看来是天文数字的科研经费?但是,实用主义决定了一切,美国最终决定绕开那些规则秘密行事。
这句话真正令人深思的正是美国对待人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务实态度,不但能够不分国籍、血统、种族地引进外来人才,让他们入籍美国,“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并且,即使这些世界顶尖的人才不肯入籍美国,也能够务实地做到不分国籍、血统、种族地使用人才,只要他们能够为美国的发展和利益做出贡献。
美国从来就不是个单一血统和种族的国家,在这个“熔炉”里,最新的“美国故事”是美国总统奥巴马。奥巴马的父亲是来自非洲肯尼亚的留学生,并且后来还回到了肯尼亚。作为一个在美国曾受到歧视的少数族裔的第二代移民,奥巴马能够成功竞选为美国第一位非洲裔总统,也表明了美国二战后的开放并不只是一句口号,更表明了美国的强大不在于其物质力量,而在于其开放性的精神,使其能够博采世界百家之长而融于一炉。
正如奥巴马在其总统就职演说中指出:“多种族、多元化是我们的一种优势。我们是一个由基督徒、穆斯林、犹太教徒、印度教徒和无神论者共同组成的国家。我们吸收了各种文化的精髓,并且从世界的每个角落学习。”
选自《人才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