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瓣嘴茶楼:茶烟轻扬落花风

回复: 三瓣嘴茶楼:茶烟轻扬落花风

说起吃面,让我想起在昆山的日子。
上海过来的都说那个:“奥灶面”好吃。

住了很长时间,竟然不知道。赶紧也去吃。

看一眼,已经没胃口了。吃,更是难吃百倍。奇怪,为何有名?

比黄河路上的姐妹面馆里的刀削面差太远了。。另外,奇怪苏州竟然有羊肉出名。叫“藏书羊肉”(就在姐妹面馆旁边,也不知现在有没有了)
可以比得新疆,内蒙古的。。

算是给小二顶一下,接下来是否要清仓观望?
 
回复: 三瓣嘴茶楼:茶烟轻扬落花风

记起河坊街东面路口一家山西刀削面馆,小门脸,不起眼,味道真是不错。
 
回复: 三瓣嘴茶楼:茶烟轻扬落花风

说到中国的面, 可真是品种丰富, 味道各异。

杭州的片儿川
那还是在大学里, 一次放春假, 五六个好朋友一起逛西湖。 那时候穷啊, 一直逛到饥肠辘辘筋疲力尽才走进一家面馆。 问什么面是特色就上什么面。 记得那时候吃的就是一碗片儿川, 那个香啊, 至今记忆犹新啊。
可多年后再去杭州, 特意点了当年的片儿川, 味道和记忆中的怎么就不一样了呢。

苏州的面
苏州虽然和杭州相隔不远, 但菜肴的味道完全不同。 我妈最喜欢去苏州面馆, 小巧精致的店堂, 轻轻地放着蒋月泉老先生的评弹, 一定要点一碗脆鳝面, 鳝丝是油里面炸过而脆脆的, 却又非常入味; 面汤是有点甜咪咪的; 面是清清爽爽细细的一根一根,。。。

山西的刀削面,
去太原出差是吃过一碗刀削面, 同事说里面一定要加点醋才好吃。 有点忘记面的味道, 只记得简陋而繁忙的店里人头躜动, 我们几个琢磨着怎么把这家的师傅请到上海, 我们一起在上海开一家正宗山西面馆, 生意肯定火。 当然, 吃完面摸一摸嘴巴, 走出面馆大家各自该干嘛干嘛去, 把开店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

兰州的牛肉拉面,
去兰州出差时, 特意跑到马子碌去吃早餐。 到那里才知道那个拉面的学问大啊, 从毛细的到韭菜叶宽的, 甚至有像旋转样子的面都能拉出来, 神啊!我点了一碗毛细的, 同事告诉我, 毛细的一定要吃得快, 因为面太细了, 吃得慢一点就溶在汤里面了。于是我就拼命地吃啊, 那么大大一碗啊, 吃得我满头大汗。 尤其要说一下的是那个汤啊, 西北真是吃牛羊肉的天堂, 嗯。。。 再咽一下口水。。。

武汉热干面
婆婆算是武汉人, 儿子喜欢吃奶奶的热干面, 一边吃还一边说:“奶奶好能干啊, 怎么能做出这么好吃的东西啊!” 把我婆婆夸得两眼眯眯笑。
我去武汉出差, 当地同事一早到酒店来接我, 说武汉的热干面是绝对不能错过的。 果然, 好吃; 果然, 咱家婆婆的热干面做得正宗。
即使现在, 在大统华看到有方便面那样包装的热干面, 老公一定会买两大包回家的。

广西伊面
出差去南宁, 没去之前就有人跟我说, 那个海鲜伊面一定要去尝尝。那家还特别牛, 只有早市有卖, 卖完为止。 所以第一天一下飞机直奔那里, 结果告知明日请早, 唉, 只能第二天起个早。 好玩的是那里吃面是一个拿个矮矮的小板凳, 坐在门口的回廊前, 各自捧着一搪瓷大碗的面在那里低头呼溜溜地吃。反正入乡随俗, 咱也跟着一起坐矮板凳。 那个面是没话说, 汤是雪白雪白的, 里面有各种海鲜, 面是那种宽宽酥酥的, 酥但不烂; 他们告诉我这就叫伊面。 我脑子一热, 买了一箱伊面带回上海, 可怜我那次从南宁还要转战柳州和桂林, 那箱面就跟着我一起兜了个大圈子。 在上海自己做的伊面确实别有风味, 但少了浓浓的海鲜汤料, 我就再也做不出南宁的那种味道了。

柳州的螺丝粉
广西的米粉是闻名全国的, 但螺丝粉倒真是我到了柳州才听说。 关键是在那个汤料, 是用无数螺丝肉慢慢炖出来的味道, 可想而知那个鲜味吧。
记得那天是乘着夜色, 在当地一个热闹的美食排档里面吃的。 鲜啊! 吃完一碗, 嘴巴还想再吃, 肚子已经撑得不行了。 说实话, 我就喜欢吃那种小摊小店, 那里才能真正找到当地的味道。

四川旦旦面
到四川, 吃的选择就太多了。 记得到重庆, 那个解放碑的夜排档是每次都要去的。 重庆也真有意思, 白天喧哗的解放碑街道, 只有等晚上安静下来了, 路边才会摆出那些临时的美食摊位, 于是就只能耐心得等。等到把晚餐消化得差不多, 就约了同事一起去, 那里的担担面啊, 嗯。。。 口水又出来了。。。 当然还要那些抄手之类,。。。 一并流口水吧。。。

云南的过桥米线
每次到昆明, 总是要去吃一次, 总是觉得那种方式好玩, 每次一样一样往热汤里面放料的时候是最开心的时候。 但店堂里面大声的民族歌舞确实让我有点受不了。

新疆的偶叫不出名字的面
还记得那个阳光灿烂的中午, 在吐鲁番的葡萄架下面吃的那一大碗, 那个面是很粗很粗的, 但滑溜滑溜的, 筋到得很, 配上那些西红柿还有炒鸡蛋什么的料, 好吃啊!想去吃第二碗的时候, 被告知已经全卖完了, 汗!

上海阳春面
至今想念上海的阳春面啊, 可现在即使在上海也吃不到小时候的那种阳春面的味道了。 小时候的那种饮食店, 那个面汤也没有什么特别的, 就好像放了点猪油, 但怎么就那么香呢。 那个面, 细细的, 筋斗着呢, 很有嚼头的。
前几个星期, 还在大统华买了标着“上海阳春面”的面条, 回来做出来, 根本不是那个味道, 形似而没有神韵了也。

还是记忆中的东西最好吃。
 
最后编辑: 2009-11-11
回复: 三瓣嘴茶楼:茶烟轻扬落花风

说到中国的面, 可真是品种丰富, 味道各异。

杭州的片儿川
那还是在大学里, 一次放春假, 五六个好朋友一起逛西湖。 那时候穷啊, 一直逛到饥肠辘辘筋疲力尽才走进一家面馆。 问什么面是特色就上什么面。 记得那时候吃的就是一碗片儿川, 那个香啊, 至今记忆犹新啊。
可多年后再去杭州, 特意点了当年的片儿川, 味道和记忆中的怎么就不一样了呢。

苏州的面
苏州虽然和杭州相隔不远, 但菜肴的味道完全不同。 我妈最喜欢去苏州面馆, 小巧精致的店堂, 轻轻地放着蒋月泉老先生的评弹, 一定要点一碗脆鳝面, 鳝丝是油里面炸过而脆脆的, 却又非常入味; 面汤是有点甜咪咪的; 面是清清爽爽细细的一根一根,。。。

山西的刀削面,
去太原出差是吃过一碗刀削面, 同事说里面一定要加点醋才好吃。 有点忘记面的味道, 只记得简陋而繁忙的店里人头躜动, 我们几个好琢磨着怎么把这家的师傅请到上海, 我们一起在上海开一家正宗山西面馆, 生意肯定火。 当然, 吃完面摸一摸嘴巴, 走出面馆大家各自该干嘛干嘛去, 把开店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

兰州的牛肉拉面,
去兰州出差时, 特意跑到马子碌去吃早餐。 到那里才知道那个拉面的学问大啊, 从毛细的到韭菜叶宽的, 甚至有像旋转样子的面都能拉出来, 神啊!我点了一碗毛细的, 同事告诉我, 毛细的一定要吃得快, 因为面太细了, 吃得慢一点就溶在汤里面了。于是我就拼命地吃啊, 那么大大一碗啊, 吃得我满头大汗。 尤其要说一下的是那个汤啊, 西北真是吃牛羊肉的天堂, 嗯。。。 再咽一下口水。。。

武汉热干面
婆婆算是武汉人, 儿子喜欢吃奶奶的热干面, 一边吃还一边说:“奶奶好能干啊, 怎么能做出这么好吃的东西啊!” 把我婆婆夸得两眼眯眯笑。
我去武汉出差, 当地同事一早到酒店来接我, 说武汉的热干面是绝对不能错过的。 果然, 好吃; 果然, 咱家婆婆的热干面做得正宗。
即使现在, 在大统华看到有方便面那样包装的热干面, 老公一定会买两大包回家的。

广西伊面
出差去南宁, 没去之前就有人跟我说, 那个海鲜伊面一定要去尝尝。那家还特别牛, 只有早市有卖, 卖完为止。 所以第一天一下飞机直奔那里, 结果告知明日请早, 唉, 只能第二天起个早。 好玩的是那里吃面是一个拿个矮矮的小板凳, 坐在门口的回廊前, 各自捧着一大碗面在那里低头呼溜溜地吃。反正入乡随俗, 咱也跟着一起坐矮板凳。 那个面是没话说, 汤是雪白雪白的, 里面有各种海鲜, 面是那种宽宽酥酥的, 但酥地不烂; 他们告诉我这就叫伊面。 我脑子一热, 买了一箱伊面带回上海, 可怜我那次从南宁还要转战柳州和桂林, 那箱面就跟着我一起兜了个大圈子。 在上海自己做的伊面确实别有风味, 但少了浓浓的海鲜汤料, 我就再也做不出南宁的那种味道了。

柳州的螺丝粉
广西的米粉是闻名全国的, 但螺丝粉倒真是我到了柳州才听说。 关键是在那个汤料, 是用无数螺丝肉慢慢炖出来的味道, 可想而知那个鲜味吧。
记得那天是乘着夜色, 在当地一个著名的美食排档里面吃的。 鲜啊! 吃完一碗, 嘴巴还想再吃, 肚子已经撑得不行了。 说实话, 我就喜欢吃那种小摊小店, 那里才能真正找到当地的味道。

四川旦旦面
到四川, 吃的选择就太多了。 记得到重庆, 那个解放碑的夜排档是每次都要去的。 重庆也真有意思, 白天喧哗的解放碑街道, 只有等晚上安静下来了, 路边才会摆出那些临时的美食摊位, 于是就只能耐心得等。等到把晚餐消化得差不多, 就约了同事一起去, 那里的担担面啊, 嗯。。。 口水又出来了。。。 当然还要那些抄手之类,。。。 一并流口水吧。。。

上海阳春面
至今想念上海的阳春面啊, 可现在即使在上海也吃不到小时候的那种阳春面的味道了。 小时候的那种饮食店, 那个面汤也没有什么特别的, 就好像放了点猪油, 但怎么就那么香呢。 那个面, 细细的, 筋斗着呢, 很有嚼头的。
前几个星期, 还在大统华买了标着“上海阳春面”的面条, 回来做出来, 根本不是那个味道, 形似而没有神韵了也。

还是记忆中的东西最好吃。


:wdb25::wdb10::wdb32::wdb32:股票帖快成面帖了。

小二呢?我们这里是假日,起码给个面汤喝呀!!
 
回复: 三瓣嘴茶楼:茶烟轻扬落花风

也买过"上海阳春面”,和LS同感;物质匮乏时的东西最好吃,大一时去苏州玩,石板小巷旁清清秀秀的JJ卖白水煮挂面,只加很普通的作料,香

灰兔忙着装修打行李,茶客们自己聊聊吧。几乎所有技术指标都指向大盘继续上扬,但声音太过一致,觉得不太踏实。各位怎么看?短期向下,中期向上?
 
回复: 三瓣嘴茶楼:茶烟轻扬落花风

新疆的偶叫不出名字的面
还记得那个阳光灿烂的中午, 在吐鲁番的葡萄架下面吃的那一大碗, 那个面是很粗很粗的, 但滑溜滑溜的, 筋到得很, 配上那些西红柿还有炒鸡蛋什么的料, 好吃啊!想去吃第二碗的时候, 被告知已经全卖完了, 汗!

我知道,嘿嘿,叫拌面,也叫拉条子。
 

美乐假期

一代侠圣§出神入化
回复: 三瓣嘴茶楼:茶烟轻扬落花风

美味神奇的意大利面条




意大利的象征是什么?最近意大利政府的一项游客调查结果令人颇为意外,因为答案既不是比萨斜塔,也不是水城威尼斯,而是意大利面条
  一根面条可以长800米
前段时间,中国跟意大利为了谁是面条的祖宗颇打了几天文字仗,意大利人坚持说,早在古罗马时代,他们的祖先就会做面条,罗马帝国留下的文书中,有一位老人把一桶意大利面作为遗产留给儿子的记载;中国人则搬出“4000年前面条”的出土新发现;被“逼急了”的意大利人甚至连神话传说都翻了出来:希腊神话中的火神有一个机器,可以制造长长的、像意大利面的细线状面食。

这段争论的结果暂且不说,要说意大利人做面条的能耐的确了得。当年,罗马帝国为了解决人口多、粮食不易保存的难题,想出了把面粉揉成团、擀成薄饼再切条晒干的妙计,从而发明了名垂千古的著名美食――PASTA(意大利面)。[美食中国]
最初的意大利面都是这样揉了切、切了晒,吃的时候和肉类、蔬菜一起放在?炉里做,因此当年意大利半岛上许多城市的街道、广场,随处可见抻面条、晾面条的人。据说最长的面条竟有800米。不过由于意大利面最初是应付粮荒的产物,所以青睐者多是穷人,但其美味很快就让所有阶层无法抵挡。 意大利面吃起来连汁带水,颇不方便。早期的人们都是用手指去抓,吃完后还意犹未尽地把蘸着汁水的十指舔净。中世纪时,一些上层人士觉得这样吃相不雅,绞尽脑汁发明了餐叉,可以把面条卷在四个叉齿上送进嘴里。餐叉的发明被认为是西方饮食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从这个意义上讲,意大利面功不可没。

面条写进遗嘱
新大陆的发现开拓了人们的想象力,也给意大利面带来更多变化:两种从美洲舶来的植物――辣椒和西红柿被引入酱料。到19世纪末,意大利面著名的三大酱料体系:番茄底、鲜奶油底和橄榄油底完全形成,配以各种海鲜、蔬菜、水果、香料,形成复杂多变的酱料口味。

面条本身也变化纷呈,有细长、扁平、螺旋、蝴蝶等多种形状,并通过添加南瓜、菠菜、葡萄等制成五颜六色的种类。据统计,意大利面的品种竟有563种之多。可是谁会想到意大利面条最早是用脚揉面的?因为面团太大,用手实在揉不动。直到18世纪,讲卫生的那不勒斯国王费迪南多二世才请来巧匠,发明了揉面机。1740年,第一座面条工厂建成,广场晒面的大场面从此成为历史。

意大利人对面条的喜爱似乎与生俱来,许多人把做面的独门秘方束之高阁,不肯轻易示人,甚至把意大利面郑重写进遗嘱。中世纪许多歌剧、小说里都提到面条。近代意大利民族英雄加里波第也曾用面条犒赏三军,甚至拿破仑在波河大进军中也拿“吃面”激励士气。[美食中国] 成为世界的宠儿
时间会改变很多东西,古人喜爱的很多食品今天早已风光不再,但意大利面却越来越有生命力:如今全球意大利面条年产量已达1000万吨。在意大利,每人每年要吃掉至少28公斤面条。

在罗马市中心总统府附近,甚至还建有一座别具一格的面条博物馆,慕名前来者络绎不绝。这个博物馆共有11个展厅,展出了不同时期的面条产品以及加工器具,从最早的擀面杖、和面盆,到后来的切面机、面条生产线等等。众多实物生动地叙述了意大利面条数百年的发展历史。 如今意大利面条已成为世界的宠儿。今年的世界面条大会,参加国多达27个。美国纽约著名的“7月4日大胃王”比赛中,意大利面条大赛已成为保留节目,今年的比赛中9名参赛者在短短8分钟里吞掉16.2公斤面条,平均每人吃掉1.8公斤;今天在世界100多个国家里,都可以找到意大利面的踪影,甚至在地球之外也能闻到它的香气――国际空间站的食谱里,意大利面条赫然在列。






2月09日---2月26日 加航的团体票 温---北京 846.00

2月10日---3月01日 加航的团体票 温---上海 866.00

2月12日---3月01日 加航的团体票 温---上海 916.00

 
回复: 三瓣嘴茶楼:茶烟轻扬落花风

学习灰兔知识,文笔,见解,及胸襟, 人生一大快事也!

呵呵,谢谢赞誉。
 
回复: 三瓣嘴茶楼:茶烟轻扬落花风

美文! 美意!楼主如此性情中人却畅游于无情股海,难道也可以从中得到随园的乐趣?

一台戏,生旦净墨丑,才显得周全。同样,生活里接触各个方面才有更多感知。
 
回复: 三瓣嘴茶楼:茶烟轻扬落花风

说到中国的面, 可真是品种丰富, 味道各异。

杭州的片儿川
那还是在大学里, 一次放春假, 五六个好朋友一起逛西湖。 那时候穷啊, 一直逛到饥肠辘辘筋疲力尽才走进一家面馆。 问什么面是特色就上什么面。 记得那时候吃的就是一碗片儿川, 那个香啊, 至今记忆犹新啊。
可多年后再去杭州, 特意点了当年的片儿川, 味道和记忆中的怎么就不一样了呢。

苏州的面
苏州虽然和杭州相隔不远, 但菜肴的味道完全不同。 我妈最喜欢去苏州面馆, 小巧精致的店堂, 轻轻地放着蒋月泉老先生的评弹, 一定要点一碗脆鳝面, 鳝丝是油里面炸过而脆脆的, 却又非常入味; 面汤是有点甜咪咪的; 面是清清爽爽细细的一根一根,。。。

山西的刀削面,
去太原出差是吃过一碗刀削面, 同事说里面一定要加点醋才好吃。 有点忘记面的味道, 只记得简陋而繁忙的店里人头躜动, 我们几个琢磨着怎么把这家的师傅请到上海, 我们一起在上海开一家正宗山西面馆, 生意肯定火。 当然, 吃完面摸一摸嘴巴, 走出面馆大家各自该干嘛干嘛去, 把开店的事情忘得一干二净。

兰州的牛肉拉面,
去兰州出差时, 特意跑到马子碌去吃早餐。 到那里才知道那个拉面的学问大啊, 从毛细的到韭菜叶宽的, 甚至有像旋转样子的面都能拉出来, 神啊!我点了一碗毛细的, 同事告诉我, 毛细的一定要吃得快, 因为面太细了, 吃得慢一点就溶在汤里面了。于是我就拼命地吃啊, 那么大大一碗啊, 吃得我满头大汗。 尤其要说一下的是那个汤啊, 西北真是吃牛羊肉的天堂, 嗯。。。 再咽一下口水。。。

武汉热干面
婆婆算是武汉人, 儿子喜欢吃奶奶的热干面, 一边吃还一边说:“奶奶好能干啊, 怎么能做出这么好吃的东西啊!” 把我婆婆夸得两眼眯眯笑。
我去武汉出差, 当地同事一早到酒店来接我, 说武汉的热干面是绝对不能错过的。 果然, 好吃; 果然, 咱家婆婆的热干面做得正宗。
即使现在, 在大统华看到有方便面那样包装的热干面, 老公一定会买两大包回家的。

广西伊面
出差去南宁, 没去之前就有人跟我说, 那个海鲜伊面一定要去尝尝。那家还特别牛, 只有早市有卖, 卖完为止。 所以第一天一下飞机直奔那里, 结果告知明日请早, 唉, 只能第二天起个早。 好玩的是那里吃面是一个拿个矮矮的小板凳, 坐在门口的回廊前, 各自捧着一搪瓷大碗的面在那里低头呼溜溜地吃。反正入乡随俗, 咱也跟着一起坐矮板凳。 那个面是没话说, 汤是雪白雪白的, 里面有各种海鲜, 面是那种宽宽酥酥的, 酥但不烂; 他们告诉我这就叫伊面。 我脑子一热, 买了一箱伊面带回上海, 可怜我那次从南宁还要转战柳州和桂林, 那箱面就跟着我一起兜了个大圈子。 在上海自己做的伊面确实别有风味, 但少了浓浓的海鲜汤料, 我就再也做不出南宁的那种味道了。

柳州的螺丝粉
广西的米粉是闻名全国的, 但螺丝粉倒真是我到了柳州才听说。 关键是在那个汤料, 是用无数螺丝肉慢慢炖出来的味道, 可想而知那个鲜味吧。
记得那天是乘着夜色, 在当地一个热闹的美食排档里面吃的。 鲜啊! 吃完一碗, 嘴巴还想再吃, 肚子已经撑得不行了。 说实话, 我就喜欢吃那种小摊小店, 那里才能真正找到当地的味道。

四川旦旦面
到四川, 吃的选择就太多了。 记得到重庆, 那个解放碑的夜排档是每次都要去的。 重庆也真有意思, 白天喧哗的解放碑街道, 只有等晚上安静下来了, 路边才会摆出那些临时的美食摊位, 于是就只能耐心得等。等到把晚餐消化得差不多, 就约了同事一起去, 那里的担担面啊, 嗯。。。 口水又出来了。。。 当然还要那些抄手之类,。。。 一并流口水吧。。。

云南的过桥米线
每次到昆明, 总是要去吃一次, 总是觉得那种方式好玩, 每次一样一样往热汤里面放料的时候是最开心的时候。 但店堂里面大声的民族歌舞确实让我有点受不了。

新疆的偶叫不出名字的面
还记得那个阳光灿烂的中午, 在吐鲁番的葡萄架下面吃的那一大碗, 那个面是很粗很粗的, 但滑溜滑溜的, 筋到得很, 配上那些西红柿还有炒鸡蛋什么的料, 好吃啊!想去吃第二碗的时候, 被告知已经全卖完了, 汗!

上海阳春面
至今想念上海的阳春面啊, 可现在即使在上海也吃不到小时候的那种阳春面的味道了。 小时候的那种饮食店, 那个面汤也没有什么特别的, 就好像放了点猪油, 但怎么就那么香呢。 那个面, 细细的, 筋斗着呢, 很有嚼头的。
前几个星期, 还在大统华买了标着“上海阳春面”的面条, 回来做出来, 根本不是那个味道, 形似而没有神韵了也。

还是记忆中的东西最好吃。
落下了一样好吃的北京炸酱面。馋死了啊:wdb14:
 
回复: 三瓣嘴茶楼:茶烟轻扬落花风

美食是文化的一种表现, 没有了文化的底蕴美食就变得索然无味了。

灰兔是个有情趣的人, 从一碗面能感悟到这么多, 真是幸福。同样是一天一天地过日子, 懂得生活的人能从中体味更多的乐趣。:wdb19:

谢谢小俞子的理解。

美食真的与饥饿,与肠胃,与饕餮最多不过是远亲,相关的倒是厚实的蕴涵与文化的传承。
 
回复: 三瓣嘴茶楼:茶烟轻扬落花风

拜读
以前去杭州常住中国美院,数步外就是西湖
随园和股市是人生的两面吧,生活因平衡而美好

美院现在搬家了,门口也下嫁保时捷,成为销售点。

随园可以安寄向往,股市可以托付欲望,呵呵,如同一条船,一只桨无法划远,只有原地打转;惟双桨能够抵达。
 
回复: 三瓣嘴茶楼:茶烟轻扬落花风

世人或偏理性,或偏感性。据说,同时身兼理性与感性的人,是人中极品。看来灰兔先生是偏向此类极品之人。:wdb17:

大汗中:wdb24:
 
回复: 三瓣嘴茶楼:茶烟轻扬落花风

来看看股票和老师的茶楼,好像灰兔老师的美食广场开到这儿来了,呵呵。在温开实体店好像有市场?看得我都流口水了。。。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