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杂记(连载)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谢谢楼主了,我还在想,奔四的人很努力的话找到专业的工作机会有多大呢?还有,总觉得我这个年龄承受很大压力,放弃了国内的小资生活不要,去了就要累下去,那样真的不合算了。以您的观点看应该是不适合移民了,但考虑孩子还有蓝天白云,总觉得人生不奋斗还是有遗憾啊,真的很矛盾,现在很需要找到绝对的理由,让自己明白,移民还是不移民,折磨人啊

:wdb2::wdb5:  移还是不移, 难道在办理申请前都不想清楚? 而且看你的问题, 有很多根本就没有做过功课的问题! 移民可是件大事儿呀! :wdb24::wdb24: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铁观音批评得对啊,我是没做什么功课,还得请教你给指点,要做什么功课才好呢!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吧好,你看我是什么时候递的申请了吗?我是赶在涨价前,想多了,就不用来这里看你们了,因为机会就没了,所以,我是先上车后买票的。我虚心接受诸位的批评,但希望诸位拉兄弟一把,让我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尽管道路是曲折的,谢谢了啊!真过去了,也许我们是好兄弟呢!嘿嘿!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铁观音批评得对啊,我是没做什么功课,还得请教你给指点,要做什么功课才好呢!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吧好,你看我是什么时候递的申请了吗?我是赶在涨价前,想多了,就不用来这里看你们了,因为机会就没了,所以,我是先上车后买票的。我虚心接受诸位的批评,但希望诸位拉兄弟一把,让我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尽管道路是曲折的,谢谢了啊!真过去了,也许我们是好兄弟呢!嘿嘿!
还有比我更迷糊的:wdb24::wdb2: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哈 你好铁观音 我没说清楚 这个期限是我开始申请到拿到档案号的时间


这下懂了! :wdb20:  三个月拿到档案号也蛮长哦! 是联投的? 我们当时一个月就拿到了呀!
 
最后编辑: 2010-07-06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谢谢楼主了,我还在想,奔四的人很努力的话找到专业的工作机会有多大呢?还有,总觉得我这个年龄承受很大压力,放弃了国内的小资生活不要,去了就要累下去,那样真的不合算了。以您的观点看应该是不适合移民了,但考虑孩子还有蓝天白云,总觉得人生不奋斗还是有遗憾啊,真的很矛盾,现在很需要找到绝对的理由,让自己明白,移民还是不移民,折磨人啊!

我认识几个朋友,都是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中的大本,有国企、著名民企或是外企的专业背景,抱着美好的希望去了加拿大,前几年过去的,当时差不多也是奔四的年纪。

这么多年过去了,这几位当中没有一个在加拿大干上了所谓的“专业技术工作”。其中两三个英语能力好的,是在物业公司、大商场、娱乐公司工作,虽然干的只是保洁员、服务员、收银员这样的服务性工作,但他们的公司都是当地主流社会中的大企业,有保险,工作也还算稳定。

而另外一两个英语能力不太行、年纪也稍长一些的,过去十来年了,还在华人圈儿里打累脖工。有一位母亲独自带着儿子在温哥华,儿子刚上大学,在学校附近租房住,这位母亲每天要打两、三份Part time工,还要把自己租的两室公寓分租出一间给别人,以减轻租金压力。

看着这些人,想想他们当初在国内时的风光,挺替他们惋惜的。可是,这些人几乎无一例外地都表现得很乐观,生活态度积极,没有一个唉声叹气的。我不知道是他们真的对自己眼下的生活状态很满意,还是为了表示自己坚强、不后悔、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心态。

我知道的唯一一个到加拿大干上了“专业工作”的,不是我认识的,是听说的。是我一个朋友的同事,国内一家著名保险公司的高管。此人拥有高学历、会计专业的各种国际认证资格、无障碍的英语沟通能力等一系列光环,绝对的精英级人物,国内的年收入在百万人民币以上。移民加拿大后,凭着那些头衔和能力,很快就找到了一份对口儿的专业工作,月薪是3000加币。显然,这是一份非常初级的专业工作。此人做了不到3个月就不做了,回家做起了专职太太――尽管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但这种完全从头再来的巨大落差,仍然让她承受不了。

也许上面这几位的情况不具备普遍代表性,尽管不是一定、但却有可能是您过来后的状态。

当然,也许您一过来就找到一份比您在国内还好的工作,或是通过一定时间的努力而做上了一份自己很满意的工作。这些都有可能。但是,对这些很现实的、最坏的打算,您做好心理准备了吗?您能接受吗?

如果是,那就没什么好犹豫的。如果不是,那您还真需要一个非去加拿大不可的理由。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如果您太太是申请,那么登陆时您太太必须要去。一般情况下登时就要办枫叶卡,尔后就要受那个“五年住满两年”的限制了。如果您太太短登后回国,可否先不办枫叶卡、将来长登后再开始移民监?这个我还真不太清楚。
规定应该是打款后一年内必须登陆,登陆后申请枫叶卡,下次登陆要凭枫叶卡。所以短登后就受五年满两年的限制。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12元已经算高的了,他们普通的民众大概只有不到十块钱。想当年,改革开放前,我们普遍的工资不也就几十块钱吗?那时候,大家没有更多花钱的地方,不用买房,上学基本不花钱,更没有各种各样价钱奇高的补习班,我们去医院看病好像也没有现在的烦恼.......当然,我们没有上述的烦恼,只是因为我们不知道可以有这样的烦恼:wdb24:那时候,老师告诉我们,资本主义国家的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资本家剥削老百姓穷凶极恶。。。。。最记得到高中学政治经济学,还有一个倒牛奶的例子,那时候简直不能想象:怎么白花花的(真是这样形容的)牛奶就倒了呢?再有,说日本人大量使用洗涤剂,污染水质,导致水污染,那时候怎么也想象不出,除了洗衣粉,还会有什么别的洗涤剂?:wdb24:(我政治这门功课怎么也考不到好分数,估计都是这些牛奶、洗涤剂之类的东西给搅的:wdb14::wdb12::wdb5:)我大概是05、06年左右去的朝鲜,当年的我们就是现在的朝鲜。在火车上和一个会说汉语的朝鲜老头聊天,他说的话,跟我们当年一样,这还是个见过世面的老头,那些一辈子没出过门的老百姓,就更不知道什么了。所以,12块,真的很正常。


[FONT=宋体]同感。我上学时也曾被那个倒牛奶的例子震惊过,当时书上似乎还配了一张身着破衣烂衫的饥饿的流浪儿在拾煤渣、翻垃圾的对比图片。那会儿真觉得这资本主义实在是太黑暗、太无情、太残酷了。[/FONT]

[FONT=宋体]可,大约是[/FONT]2000[FONT=宋体]年左右,我看到新闻联播的一则报导,再次让我惊了一把。那新闻说某牛奶企业,由于牛奶售价太低,低过成本,不得不将成桶的牛奶倒进阴沟里?!十年过去,咱们居然做出跟万恶的资本主义同样的行径?难道我们一直傻乎乎的被人给蒙了[/FONT]~~~:wdb5: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谢谢楼主对我的问题的关注,一直在找些适合我考虑的例子,我也听说过你说的例子,看亮灯大姐其实也是和你说的例子差不多啊,我也抱着拥有良好的心态面对困难的准备呢,可是他们那种乐观态度,像你说的,难道是伪装的吗?我也想,放弃现在的值不值呢,考虑我们成人,不值,考虑孩子,就又义无反顾了,不是都为了孩子吗?在国内我们是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但对未来还是没多大信心,因为我们会有老的一天,如果移出去,想想老的时候是不是还能呼吸点新鲜空气呢,其实我们出去就是为孩子,楼主了解到的移民有多大的比例是我这么考虑的?谢谢你,我觉得在这里跟你和大家聊聊真的挺好!我到是希望大家多给我泼点冷水,我做好最坏的打算,真的有出去那天,也不会有太多遗憾,谢谢。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FONT=宋体]同感。我上学时也曾被那个倒牛奶的例子震惊过,当时书上似乎还配了一张身着破衣烂衫的饥饿的流浪儿在拾煤渣、翻垃圾的对比图片。那会儿真觉得这资本主义实在是太黑暗、太无情、太残酷了。[/FONT]

[FONT=宋体]可,大约是[/FONT]2000[FONT=宋体]年左右,我看到新闻联播的一则报导,再次让我惊了一把。那新闻说某牛奶企业,由于牛奶售价太低,低过成本,不得不将成桶的牛奶倒进阴沟里?!十年过去,咱们居然做出跟万恶的资本主义同样的行径?难道我们一直傻乎乎的被人给蒙了[/FONT]~~~:wdb5:

抛开意识形态不谈,对“倒牛奶”事件前后两种不同的看法,是单纯计划经济思维与市场经济思维的差异。

计划经济:牛奶是好东西,怎么能倒掉呢?配给给谁喝不行啊?

市场经济:牛奶市价低于成本,宁可倒掉也要保住合理的价格和利润……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我认识几个朋友,都是七十年代末至八十年代中的大本,有国企、著名民企或是外企的专业背景,抱着美好的希望去了加拿大,前几年过去的,当时差不多也是奔四的年纪。

这么多年过去了,这几位当中没有一个在加拿大干上了所谓的“专业技术工作”。其中两三个英语能力好的,是在物业公司、大商场、娱乐公司工作,虽然干的只是保洁员、服务员、收银员这样的服务性工作,但他们的公司都是当地主流社会中的大企业,有保险,工作也还算稳定。

而另外一两个英语能力不太行、年纪也稍长一些的,过去十来年了,还在华人圈儿里打累脖工。有一位母亲独自带着儿子在温哥华,儿子刚上大学,在学校附近租房住,这位母亲每天要打两、三份Part time工,还要把自己租的两室公寓分租出一间给别人,以减轻租金压力。

看着这些人,想想他们当初在国内时的风光,挺替他们惋惜的。可是,这些人几乎无一例外地都表现得很乐观,生活态度积极,没有一个唉声叹气的。我不知道是他们真的对自己眼下的生活状态很满意,还是为了表示自己坚强、不后悔、对未来充满希望的心态。

我知道的唯一一个到加拿大干上了“专业工作”的,不是我认识的,是听说的。是我一个朋友的同事,国内一家著名保险公司的高管。此人拥有高学历、会计专业的各种国际认证资格、无障碍的英语沟通能力等一系列光环,绝对的精英级人物,国内的年收入在百万人民币以上。移民加拿大后,凭着那些头衔和能力,很快就找到了一份对口儿的专业工作,月薪是3000加币。显然,这是一份非常初级的专业工作。此人做了不到3个月就不做了,回家做起了专职太太――尽管有一定的思想准备,但这种完全从头再来的巨大落差,仍然让她承受不了。

也许上面这几位的情况不具备普遍代表性,尽管不是一定、但却有可能是您过来后的状态。

当然,也许您一过来就找到一份比您在国内还好的工作,或是通过一定时间的努力而做上了一份自己很满意的工作。这些都有可能。但是,对这些很现实的、最坏的打算,您做好心理准备了吗?您能接受吗?

如果是,那就没什么好犹豫的。如果不是,那您还真需要一个非去加拿大不可的理由。

看着挺心酸的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民杂记(连载)

这段时间一直潜水看楼主.也许一百个人眼里有一百个加国,感受各不相同,只有你到了那里,你才有自己的加拿大.赞成楼主说的,关键是你要什么.你在乎收入的稳定,你喜欢丰富的人际关系的生活,那么留在国内.不要说为了孩子,毕竟你有你的人生,孩子有孩子的,你抱着牺牲自己的想法,以后你很难不会心理失衡.
多做些坏的打算吧,这样你到时候就不会难过了.
我一直想去加拿大当农民,买个农场,我的打算是今年去学点农艺,明年去加拿大买农场,然后办个工作签证在加拿大等待移民.农场种什么我都想好了,熏衣草.
 

家园推荐黄页

家园币系统数据

家园币池子报价
家园币最新成交价
家园币总发行量
加元现金总量
家园币总成交量
家园币总成交价值

池子家园币总量
池子加元现金总量
池子币总量
1池子币现价
池子家园币总手续费
池子加元总手续费
入池家园币年化收益率
入池加元年化收益率

微比特币最新报价
毫以太币最新报价
微比特币总量
毫以太币总量
家园币储备总净值
家园币比特币储备
家园币以太币储备
比特币的加元报价
以太币的加元报价
USDT的加元报价

交易币种/月度交易量
家园币
加元交易对(比特币等)
USDT交易对(比特币等)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