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NT=宋体]谢谢啊,明白了,收藏了[/FONT]每个身份证每年不超过5万美金或等额,可以用私人名义从中国汇出,只是用途不能是投资、理财等,只能是个人旅游、留学等理由。
投资款可以分多次汇出,也可以用他人名字汇出。
个人感觉最方便的是在香港HSBC开户,国内再办个汇丰卓越理财客户,全球HSBC间同名转账免费。把钱先分次转到香港,然后再一次性汇出到移民公司,香港HSBC对汇出金额、目的都没有限制,并且收费按照汇款次数计算,不按照金额大小计算。
请问七兄,不知在加拿大,两个孩子不移民,单纯留学的费用,与移民后,孩子的大学费用差别有多大?
我有一个初步打算,不知你看行不行?-----孩子高中毕业后过去上大学。
因为6.26新政后,旧案不知几时能办下来,高中过去好像有一些困难吧?我也无法过去陪读,所以,我初步打算让孩子高中毕业以后再去加拿大。
我们的身份,好像就很难保持了,实在不行就放弃了。以后老了,退休了,如果愿意,孩子再把我们办出去喽
现在,我这儿的重点高中也开始有了中加班,学费一年5万,杂七杂八,一年下来要7万吧,但一开始,学习太好的孩子去的不多。我的孩子学习还算不错的,也还算懂事,怕他们去了那里,学不到东西,呵呵。孩子在学习上还是挺有上进心的。
在我们家附近,刚刚看到有一对加拿大的英语教师在家办班,男的是加拿大白人小伙子,女孩留学加拿大7年,介绍着是专门教esl的老师。想过去考察一些,看能不能在这几年里把孩子的英语打好基础,呵呵
谢谢了。移民之后,两个孩子再留学,费用大体估计了一下,差的不是太大,生活费用是一样的,学费能省一点,把移民的钱就挣回来了,呵呵。好处是孩子还有了身份,选专业,范围大一些,也有了福利与保障。短处就是定在加拿大了,别地儿就不能想了。女儿野心勃勃的想考美国名校,不知作为加拿大人考美国名校,获得奖学金是否机会多一些,看来还要研究一下。哈哈其实如果当家长的真的走不开,让孩子自己过去留学是个不错的选择。费用的问题尚在其次,关键是这种情况下为了孩子而移民,把大人的事情就全耽误了。
永久居民上大学比国际留学生学费要便宜,但移民本身的费用足以抵消这个差异了。
楼主的文笔了得[FONT=宋体]不知不觉的,《十二城记》写完了,我还掰着手指头数了一遍,没错,十二个,一个不少。[/FONT]
[FONT=宋体]写这个系列的缘由,要追溯到六、七年前。当时一位朋友移民去了温哥华,落脚在了一个叫[/FONT]Richmond[FONT=宋体]的地方。我记得我曾提过我的一个毛病,就是遇到整不明白的人或事儿,有上网查人家背景的习惯。于是我就上网去查这个[/FONT]Richmond[FONT=宋体]。结果让我有点失望,能查到的东西很有限。想看看这个小城市长的啥模样,而网上[/FONT]Richmond[FONT=宋体]的街景照片一张都没有。当然,如果查英文网页,或许能找到不少干货,但那时候不懂,只知道用中文搜。[/FONT]
[FONT=宋体]当时我就想,这么多中国人过去了,怎么连自己居住的城市都没有人详细介绍介绍呢?是加拿大在这方面有保密规定?还是觉得告诉别人太多了自己亏得慌?[/FONT]
[FONT=宋体]要说那会儿我上网查[/FONT]Richmond[FONT=宋体]还仅仅是因为好奇心重,闲的,有一搭无一搭,等自己也动了移民的心思以后,再上网搜资讯,那就属于是“做功课”了。性质一变,力度也就上来了。关于大温地区的城市介绍这方面,东一耳朵、西一耳朵地也听来了不少,不过都很零散,仅有的两三篇成点儿系统的,也基本上只是停留在“对各个城市的房地产价格进行比较”这个层面上。[/FONT]
[FONT=宋体]到一个新地方安家,买房子置地,关心当地的房地产价格、量力而行,当然是必须的。不过,房价再重要,它也不是我们择地而居的唯一考量因素吧?[/FONT]
[FONT=宋体]这座城市在什么位置?交通状况如何?多大的规模?有怎样的城市文化?城市居民主要是哪些族裔?地形地貌什么样?是历史老城还是新兴城市?是纯居住型小镇还是区域经济中心?市内主要社区各有什么特点?等等一连串的问题,对那些身处其中的“老”移民来说,这些都不是问题。但是对我这个不知道捡哪根树枝落脚才好的“菜岛”来说,哪个问题我都想弄清楚。[/FONT]
[FONT=宋体]网上几个华人移民聚集的大坛口儿,热闹是真热闹,但是这里面有正经的,也有不正经的。正经的,有问必答、尽其所知;不正经的,站在各自的胡同口隔空骂街,别人住哪儿哪儿不对,自己住哪儿哪儿天堂。这其中就是没人尽量客观、尽量全面地把大温几个主要城市给咱说道说道。[/FONT]
[FONT=宋体]不是都不说吗?等我弄明白了,我说!有什么呀……[/FONT]
[FONT=宋体]就这么着,在登陆温哥华一年后,我开始写这个《十二城记》。[/FONT]
[FONT=宋体]这一动笔才知道,不怪大家都不说这一段儿,真不是件太容易的事儿。首先,你自己都整明白了吗?就急着给别人开讲?其次,就算你明白得差不多了,可是你给别人讲得明白吗?整不好再把人家本来挺明白的人给说糊涂了。[/FONT]
[FONT=宋体]别误会,我不是对列位看官的理解能力没有信心,我是说用文字来介绍某种事物,毕竟不像电视电影、图画照片那么具象,令人一目了然。本来“感觉”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在这里我偏用“语言”来表达对十二座城市的“感觉”,这确实是件挺遭罪的事儿。再说,用两三千字就想把一座城市的历史、地理、经济、文化等等各个方面都说出个大概,而且还要体现出十二座城市彼此间的区别来,这个难度就更大了。[/FONT]
[FONT=宋体]――说这些虚头巴脑的话什么意思啊?[/FONT]
[FONT=宋体]我是这个意思:你比如说,《红楼梦》写得好不好?《水浒》写得好不好?当然好!但是它再好,对绝大多数读者来说,看的也就是一个热闹,因为你不可能读完了书、脑子一热就搬到大观园里怀春悲秋或是跑到水泊梁山落草为寇了。但是我这个《十二城记》不一样,我知道今天读它的人,有相当一部分跟当初的我一样,是真打算将来到这“十二城”安家的。由此就带来一个问题:我不希望有朋友被我误导。[/FONT]
[FONT=宋体]还别说我没表达清楚我对大温“十二城”的感觉,就是表达清楚了,那也是我眼里的大温“十二城”。想知道大温“十二城”到底是什么样子,别光听我白乎,劳您大驾,自己打个“飞的”来亲身体验吧。[/FONT]
[FONT=宋体]关于《十二城记》的内容,最后我再?嗦这么几点:[/FONT]
[FONT=宋体]第一,文章中提到的一些历史掌故、经济现状啥的,完全来自于列治文公立图书馆的几本介绍温哥华及菲沙河谷历史的图书,这其中主要的几本,书名和作者我都列在《移民杂记[/FONT]47[FONT=宋体]:十二城记――大温哥华地区》一文的最后了。读这些书的时候,我也发现它们有彼此说法不一的问题,反正我是分不清对错,随便择一段就用上了。这方面的“文责”由那几位作者自负,与我无关。我只对自己英文水平极其有限而造成的理解错误、以及在引用这些素材时可能存在的夸张描述负责。[/FONT]
[FONT=宋体]第二,文章中引用的数据,特别是那些关于人口、族裔方面的数据,完全取自于大温地区各个城市的官方网站。在引用这些数据时,我做了一些诸如“四舍五入”、“去零儿取整儿”的加工,对个别太过滞后的数据,多少做了一点儿“估计性调整”。如果哪位朋友实地考察的时候,通过目测得出的结论与文中提供的数据有较大出入,要么是您眼神儿不济,要么是相关市政府发布了虚假数据,反正与我无关,我只对引用这些数据时可能出现的笔误负责。[/FONT]
[FONT=宋体]第三,除上述两方面内容以外,文章中的其它描述性、评论性文字,全部是作者本人的主观观感,如有谬误,欢迎指正。但与他人文章(包括网络发言)如有雷同,纯属巧合。[/FONT]
[FONT=宋体]待续……[/FO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