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旅馆 国内机票版 海运专栏 房版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TZ---
性命相托:不得不说的加拿大医疗现状




近日,"加拿大健信息研究机构"(CIHI)公布新的就医轮候时间对比报告称,卑诗省在全国表现最佳,主要领域包括:开胸手术的平均轮候时间由15.1周减至6.9周,髋关节置换手术由18.7周减至10.1周,而膝关节置换术更是减少约一半,由25.4周减至13.1周, 跃升为病人轮候时间最短的省份。省卫生厅长冯宜干(Kevin Falcon)自信表示会持续引入富有创新元素的计划,并坚持以病人为中心,为继续减少轮候时间而努力。
就在这些本省医疗体制改革成果光环的背后,全省民众"看病难、看专科医生更难,看急诊求医难上难"的抱怨、批评之声仍不绝于耳,纳税人要求实行医疗体制改革的呼声仍然高涨。而以上这条新闻, 将令人头痛的加国医疗体制改革问题,再次摆到了国民面前。

那么加国医疗体制的症结究竟在哪里?呼唤了多年的医疗体制改革“以病人为本” 的实际成效在哪里?加国医保是"病入膏肓",还是差强人意?……为了更好地说明医疗体制和管理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让我们将视线切换到为广大民众所诟病的加国医疗之怪现象上――

“包医百病” 的家庭医生

相信许多病人都有过遭遇"包医百病"的家庭医生的经历。

我们对看病的一般常识,是根据内科、外科、或儿科、妇科的需要去治病就医,而在加拿大则是一古脑儿的全由家庭医生一手包办。一位朋友曾告诉记者,他曾经由同一个家庭医生看过眼睛(眼科),手臂(外科),喉咙(耳鼻喉科)、肠胃(消化科)等方面的病症。另一位朋友也曾有过这样的经历,他们一家三口去看家庭医生,小孩的问题(儿科),老婆的问题(妇科),他本人的问题(内科)统统由一个医生看。家庭医生给人"包医百病"的感觉。既然家庭医生通晓各种医术,能尽专科医生之职,专科医生又何用之有?又何必浪费人力资源呢?

医疗弊端案例选

俞徽先生以前在中国是一位老医学工作者,移民加拿大已有十几年。俞先生结合他本人长期在中国、美国纽约的大学附属医院临床的工作经验,加上对加拿大医疗制度的调查考察,指出本国现行医疗体制存在的弊端和欠缺之处:

(1) 不完善的诊所――病房――实验室一条龙服务

大多数是三者不在一个medical building里,有的相距甚远,不仅给病人(尤其是不开私家车)诸多不便,而且贻误诊疗时间。一位董姓女士反映,她在足月妊娠临盆前常规子宫超声波检查,发现胎儿缺血现象(最常见是脐带绕颈),但技术员若无其事回答她说:"我不是医生,不能告诉你正常与否?我先Fax给你的医生,你去询问妇产科医生吧。"结果是三日后医生告诉她,胎儿已死亡,引产一具死婴。本人痛不欲生但回天无术。

(2) 病人等候医疗服务时间过长

主要是由家庭医生转诊至专家诊病时间过长,有时简直就是贻误病情,造成不良后果和危害生命。举例,汤先生被诊断为前列腺肥大,严重尿闭需持续导尿,但入院等候时间太长,护士每三日换导尿管一次,病人不堪折磨,放弃加国公民的免费医疗,前往中国自费急诊住院手术。周女士被诊断为急性肾功能衰竭,但迟迟未能及早确诊治疗,也是返回原居住国及时治疗和治愈。古月先生患鼻中格偏曲,请一位专家手术,答复是等五年以后。宁女士患急性皮肤骚痒, 服过敏药无效,由家庭医生转皮肤科专家但要等两个月后。两月后病人的皮疹症状自行消退,却接到专家门诊电话告诉可以按时应诊,令她啼笑皆非。……

不少癌症患者(也有非华裔) 要求作CT Scan确诊,但往往因等候时间过长而病情加重。不得不感叹:加国的医疗服务对一般轻症或慢性病较好,但千万不要得急病和危重急病。

(3) 过于严格执行剖腹产手术

尽量鼓励产妇自然分娩是无可非议的,但对剖腹产手术过于严格执行和限制,有时就会产生严重恶果。韩女士是足月妊娠,但因胎位不正迟迟延长产程。医生拒绝剖腹手术而在强行牵引时造成胎儿肢体骨折。

遭遇专科医生
大陆移民何先生日前也跟记者谈到了他的一次看病的遭遇:

"最近我因治疗的关系要填一份表格。我于是填好了送去专科医生的诊所。接待小姐看了说要填上我吃过的药的剂量,我说不记得了,可不可以看看这里病志上的记载。接待小姐说病志上没有,要我回去问我平时取药的药店的药剂师。我说可不可以问问医生,她竟说我没有预约,不能见医生。我于是说那可不可以帮我现在预约一下,她说不行,你要回去找家庭医生,让家庭医生来约。至此我真无话可说,只好打道回府”。

从何先生的遭遇可以看出, 这种医疗管理制度原意是家庭医生可以处理的就不必看专科,目的是节省资源;殊不知家庭医生既然已经把病人推介给了专科医生,病人再回到家庭医生那里就只是走过场,最后还是要回到专科医生那里去,结果反而是占用或浪费了更多的资源,而于病人毫无益处。 对此何先生深有感触地呼吁:这种 制度究竟是为谁而设呢?现在医疗资源相当吃紧,这种制度摈的是应该改一改了!"

全民医保与资源配置的矛盾

加拿大一直以优越的全民医保制度自傲于全球,也是吸引我们选择移民的原因之一,然而这一健保体系具有一定的封闭性和"社会主义"色彩,医疗福利过多集中于老幼妇女及残障人士等,故而加拿大可称为"养老天堂"。

这其中还有医疗资源分配不平衡的问题,简单举例,一个从未在加国纳税的移民老人,可以获得数万元的心脏手术治疗,而医院的急诊室却长年爆满,救护车不堪重负。这并非指老人医疗服务不重要,而是政府的医疗资源分配未能有效地适应现实的人口变化,造成资源分配的不平衡、不合理,没有充分体现出最基本的全民社会健保的优势。医疗体系效率低下、管理差劣,不死不治等诸多现象一直为广大民众所指责。

全部免费意味着政府的付出,这避免不了国家财政的入不敷出,也导致政府的负担过重,导致一些资源的浪费,甚至有人认为"全民医保事实上是全民医不保? " 加拿大2006年的医疗健保支出达1420亿加元,占国民生产总值(GDP)的10.4%, 创下历史新高。平均每人花费4411 元,是1975年的三倍。而2009年11月19日公布的一份报告显示, 加拿大当年的医疗开支已达到1830亿元,也就是每个国民分摊近5500元。

在所有采用相似医保制度的国家中,加拿大是人均花费最高的。然而,尽管联邦政府每年在医疗方面拨款高达1000亿加元(640亿美元),卑诗省政府的收入有六成以上是用于医疗投入,但据一家从事公共政策研究的机构公布的研究结果表明,加拿大为公民提供的医疗服务质量仅略好于匈牙利、波兰和土耳其。而一项最新调查显示,近40%的加拿大人表示,在过去3个月中均有未获得及时医疗服务的经历; 81%的家庭觉得,轮候时间不合理.这也互相印证了加国老百姓对本国医疗制度存在不满的现实。

目前,加拿大的医疗设备、医院建设在世界上仍然处于较领先的地位,加拿大的医疗水平、人员素质也是不错的。差,是差在体系和管理上; 错,是错在医疗体制不是为病人所建立而是为体制本身所建立,所引发的问题必然是流程漫长、章程死板,不能充分将硬、软件的效率和医护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一方面是大量设备、 器材和人员的相对闲置,另一方面是许多病人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在急诊室外等上好几个小时的普遍现象已为病人所接受。与其说是忍耐,还不如说是一种无奈。

如果说,一位肠胃病患者,折腾了几周的时间,连专科医生的面都见不着,试问如此低劣的医疗效率,还侈谈什么全民医疗健保体制呢?

加国医疗体制为全民提供了公平的保障

郭先生曾长期在中国大陆和香港生活和工作,移民来加拿大18年了,是本地一名资深时事评论员。在对加拿大医疗体系做了一番比较分析后, 郭先生认为,加拿大医疗体系是世界上真正社会主义的全民医疗保健制度之一,为全体国民提供了全面、公平、良好的服务。加国医疗体制的公平性尤其突出――上至总督、总理、省长,下至平民百姓,都是凭同样的医疗卡,享受同等的公共医疗、保健服务,没有人例外。

在从中国大陆和香港的比较来看,郭先生说,中国大陆的公共医疗至今还没有真正保障全体国民,尤其是广大农民。医疗待遇的不公平性,在大陆十分明显,公立医院一直设有条件优越的高干病房,高级干部、公务员等享有的住院、用药待遇,和亿万城市普通市民和农民相比差距极大。而香港的公立医疗系统,为全体居民提供了医疗保障。但由于存在公立、私立双轨体制,收费昂贵的私营医院和私人专家会诊,为一部分居民提供了条件优越得多的住院、手术、用药等医疗保障。所以香港居民的医疗待遇实际上也是不平等的。由此看来,BC省有人提出欲建立医疗公私双轨制需慎行。

郭先生对本国的全民医疗保健体系充满信心,认为今后需要做的是在管理上与时俱进,提高服务效率。全国大多数公众对这个医疗保健体系也还是信赖、爱护的。否则,全民医疗保健制度的创立者、新民主党创党元老托米・道格拉斯(Tommy Douglas),不会被全国人民誉为"加拿大医疗之父 "。

健康所系 性命相托

当今世界上没有一个国家的医疗体制说得上是十全十美的医疗系统,北欧的瑞典、挪威等国也只是相对优越一些,而中国也好,美国也好,都被全民医保的问题所困扰。每一个移民来到加拿大,都对可以享受加拿大的医疗保怀着极大的期望,这不仅仅是移民的初衷之一,更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人生大事。综上所述,我们需要的是对加拿大的医疗体制"动大手术",来个釜底抽薪式的改革,而不是小打小闹指标式的改进。具体到BC省,什么时候,我们才能缩短排候看专科医生的时间?什么时候急诊病人才能及时得到治疗?什么时候才能减少误诊!我们不再愿意看到医疗体制的改革问题,被执政者和反对派当作政党竞选的筹码踢来踢去,不管是什么党执政,都需要从体系运作和管理制度上找准医疗体制的"病症"而"对症下药", 注重改革的实效。要摈正做到让每个纳税人不仅仅是“病有所医”,而更重要的是“医得及时”、“医得有效”, 给广大病患者带来健康的福音。

(小资料:加拿大医疗资讯协会(Canadian Institute for Health Information) 的报告显示 ,加拿大2009年的医疗开支比2008年增长95亿元,除去通货膨胀和人口增长等因素的影响,实际增幅为2.5%。报告指出,这也就意味著每个加拿大人 2009年的人均医疗开支比2008年增加了241元。)(记者简生稿件 刊登于4月1日大华商报)

收藏 分享
看得偶都吓死了。:wdb14:看了珍妮的文章,我才发现之前在上海时,我是生在福中不知福了。中国的医疗福利虽然不太公平,但是这好象跟我们这些从大城市里能够移民出来的人没太多关系吧,如果没有资源占领上的优势,大概也轮不到我们移民吧。最起码在当代的移民圈内,哪个人在国内没有个把较铁的医生朋友或亲人?哪个人在国内没拥用较好的社会医疗保险?现在北京上海连洗牙补牙都纳入了医保范围,说给加拿大的当地人听,他们几乎都不敢相信。:wdb19::wdb19:在此非常感谢珍妮的这篇文章,让我在入籍这件事上,再次敲起了警钟。实其,说实在的,如果换种思路,珍妮你没有没在入籍并同时保卫偶们国内户口的策略上有什么建议?如果二者能兼顾,那么医保、理财、避税,等等,所有的烦恼都将不成为烦恼,我们只要取两国所长,避两国所短即可,任何事情就会变得简单很多。再次感谢珍妮!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看得偶都吓死了。:wdb14:看了珍妮的文章,我才发现之前在上海时,我是生在福中不知福了。中国的医疗福利虽然不太公平,但是这好象跟我们这些从大城市里能够移民出来的人没太多关系吧,如果没有资源占领上的优势,大概也轮不到我们移民吧。最起码在当代的移民圈内,哪个人在国内没有个把较铁的医生朋友或亲人?哪个人在国内没拥用较好的社会医疗保险?现在北京上海连洗牙补牙都纳入了医保范围,说给加拿大的当地人听,他们几乎都不敢相信。:wdb19::wdb19:在此非常感谢珍妮的这篇文章,让我在入籍这件事上,再次敲起了警钟。实其,说实在的,如果换种思路,珍妮你没有没在入籍并同时保卫偶们国内户口的策略上有什么建议?如果二者能兼顾,那么医保、理财、避税,等等,所有的烦恼都将不成为烦恼,我们只要取两国所长,避两国所短即可,任何事情就会变得简单很多。再次感谢珍妮!
入籍是下策,要考虑好利弊。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随着人民币不断的升值,移民在加拿大的收入和储蓄及未来养老金也会出现贬值,到最后可能带到国内都不够花。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YOU GUYS‘ DISCUSSION REALLY MADE ME TO RETHINK OF THE GOOD SIDE AND ALSO THE BAD ONE OF IMMIGRATION。 WELL, THAT’S BY ALL MEANS INCREASED THE FULFILLMENT AND SATISFACTION WHICH WE NEGLECTED ALL THE TIME。 THANKS SO MUCH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FONT=宋体]充满爱心的国度与乐善好施的加拿大人[/FONT]




[FONT=宋体]前些天去一户邻居[/FONT]Mary[FONT=宋体]家聊天,她谈到自己的一个朋友夫妇,[/FONT]8[FONT=宋体]年多前,从中国收养了一个一岁多的弃婴。这个幸运的女孩子名叫[/FONT]Lucy[FONT=宋体],前不久刚刚在她的养父母家度过了自己的[/FONT]10[FONT=宋体]周岁生日。[/FONT]Mary[FONT=宋体]参加了[/FONT]Lucy[FONT=宋体]的加拿大爸爸妈妈为她举办的生日[/FONT]Party[FONT=宋体]。[/FONT]



Mary[FONT=宋体]感叹,说[/FONT]Lucy[FONT=宋体]刚来加拿大时,瘦得皮包骨头,看见吃的东西,就会像只小饿狼似的抢。而现在,[/FONT]Lucy[FONT=宋体]业已成长而为一个优雅的小姑娘。她在养父母的精心照拂和全力培养下,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擅长钢琴演奏和舞蹈表演,还酷爱游泳和体操。[/FONT]



Lucy[FONT=宋体]的养父母是在他们知天命之年膝下犹虚的情况下领养的她。这对专业人士伉俪,将他们丰沛的爱心,毫无保留地倾注在了这个来自异国的,可怜的异族孩子身上。[/FONT]



[FONT=宋体]同中国人一样,加拿大人也是非常富有爱心的。与中国不同的是:加拿大的慈善活动完全不由居民所在的公司企业单位组织,基本都是民间人士自发之所为。从这个意义上说,加拿大的慈善活动完全是人们的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是他们本人出于爱心的举措,而不带有被强迫的印记。[/FONT]



[FONT=宋体]在加拿大,慈善精神早已深入人心。加拿大的慈善事业范围之广泛,慈善事业内容之丰富,慈善活动数量之众,慈善活动频度之高,绝非中国的慈善事业所能比拟。[/FONT]



[FONT=宋体]除了碰到世界某处发生大的自然灾害之后,民间自发组织的各种形式的集中募捐(如海地地震,台湾山体滑坡等),以及个人突遭不幸而导致全家生活困难情形之下,同族裔社会群体自发组织募捐救助(如新移民因胆囊炎意外去世等)而外,在加拿大的日常生活中,随处可以碰到慈善捐款,义卖,教堂的善款筹集,以及百姓自发组织的,以家庭或街道为单位的[/FONT]yade sale[FONT=宋体]慈善募捐活动。在加拿大,不少银行和商家在收银处和柜台处常设捐款箱,供富有爱心的人们奉献爱心。在西人超市买东西结账时,不时会被收银员问:你是不是愿意为慈善事业捐款一刀?如果顾客愿意,结账时,收银员就会多收一刀,将顾客的爱心一并收下。[/FONT]




[FONT=宋体]在加拿大,有时会碰到上门来募集慈善捐款的人们。他们会向你展示自己所属的组织的证明,然后,说服你为了某项慈善事业掏出钱来。[/FONT]



[FONT=宋体]俺们一直去参加的[/FONT]yade sale,[FONT=宋体]基本上都是在加拿大的普通人家举办的。很少听说这里的富人还办什么[/FONT]yade sale[FONT=宋体]。究其原因,富人们可能不屑于辛辛苦苦举办[/FONT]yade sale[FONT=宋体]所能够卖出去的那点钱,他们更愿意把自己不需要的东西捐助出去,以赞助本社区的慈善事业,帮助那些生活困难的人们。他们认为这样处理自己不用的物品更有意义。[/FONT]




[FONT=宋体]有位朋友曾经在一户有钱人家买了几样便宜到几乎是白送的非常好的家具。俺们一问之下方才得知:原来,这户要搬家的富人来自中东地区,他们在这里没有可以依附的教堂去进行慈善捐赠。听朋友说,那户人家的主人恨不得求着他们把自家的很好的家具都拉走,免得他们自己还要费心费事费钱去处理这些不用的家具和物品。[/FONT]



[FONT=宋体]而本地的西人们,则都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教堂是他们精神上的皈依和他们灵魂之所在。参加教会的许多加拿大人,都很积极地参加教会组织的各种慈善捐款活动。也因此,使得教会的义卖会,就淘宝的意义而言,通常比一般人家的[/FONT]yade sale[FONT=宋体]更值得去。因为,那里的卖品和拍品的质量,常常高于寻常人家[/FONT]yade sale[FONT=宋体]的。尤其是在那些富人区教堂的慈善义卖会上,更是常常可以见到不少好东东。虽然这种情况下,通常那些宝物的价格较贵,但是,既可以淘到自己的心爱之物,又可以以自己的方式去为他人提供帮助,何乐而不为呢?所以,这里的西人都很踊跃地,趋之若鹜地参加这类义卖会。[/FONT]



[FONT=宋体]加拿大是一个无论从政府,还是到民间组织,其公信力都很强的国家。因此,这里的人们不会对随处可见的慈善活动,哪怕只是一户人家或几户人家的孩子组织的义卖所谋得的善款的去向发生质疑,哪怕这些钱捐出去之后,并无组织者对于善款如何使用的任何说明。[/FONT]



Anyway,[FONT=宋体]生活在一个充满爱心的社会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情。虽然自己不需要得到这种类型的社会援助,但是,由己及人,想到一旦自己遭逢了厄运,也能够得到社会上众多素昧平生的人们的热心帮助,就会感觉很温暖。同时,能够在毫无戒心的情况下努力地奉献自己的爱心,向需要帮助的人们施以力所能及的援手,也是一件令人感觉无比快乐的事情。[/FONT]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现在上海的草鸡差不多14-16元1斤

那和俺走之前差不多啊?好像没有怎么涨,或者涨也涨得不多?:wdb2:

俺记得以前在上海小菜场买的草鸡,就是14元/斤的。:wdb19:所以,一只买下来,要40元左右。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猫猫,俺有时会想:世界上真的有“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吗?:wdb2:

另一方面,作为一介平头百姓,是不是也时不常地应当换位思考,站在不管是哪国哪省哪市政府的立场上考虑问题呢?:wdb2:

但是,俺相信的是:虽然世界各国各族裔的人性没有什么太大的差别,但是不同的政体则不然,好的社会制度与差的社会制度的差别可以有若云泥。

相对而言,加拿大的社会制度是好的。所以,这里广大百姓就相对幸福得多。:wdb19: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有比较、有调查研究,说出来的话很有道理。 GOOD JOB, JENNIFER

I WAS BORN IN ANHUI, BUT I SPENT MOST OF MY LIFE OUT OF MY HOMETOWN SO FAR. WHERE THERE CAN PROVIDE A BETTER LIFE IS MY NEW HOME. POOR ENGLISH, NO STABLE PROFESSIONAL JOB OR FINANCIAL STATUS, I GUESS THERE WON'T BE ANY GOOD PLACE TO SETTLE DOWN, EITHER IN CHINA OR IN CANADA. SO, IMPROVING ENGLISH AND MAKING MONEY SHOULD BE THE SOLE GOALS, RATHER THAN WASTE TIME TO BLAME THIS OR THAT. BY THE WAY, WE EXPERIENCED A SPLENDID OPENING CEREMONY OF ASIAN GAMES LAST NIGHT, MARVELOUS!

谢谢支持!

也感谢对俺码了这么多字的理解。:wdb19:

其实,俺说了很多加拿大的不那么正面的东西,不是想要打击大家的移民积极性,而是想要提醒大家,尽量地做好各方面的准备再来!

对于那些经济基础还比较薄弱的TX们来说,尽量学好英语,掌握能够在这里赖以谋生的手艺和技能,对移民生活之初的困难尽可能考虑地充分一些。过来之后,能够在尽量短的时间之内适应本地生活,找到可以养家糊口的,不太辛苦也不太会伤害身体的工作,就容易享受这里的各种美好来。

还有,别对这里的很多事务盲目地加以美化,否则,过来后容易失望。秉持一颗平常心,不对加拿大的方方面面有过高的期望值,移民后的幸福感就会强很多。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多谢~~:wdb37:


sofia:俺想对你说:咱们生活在加拿大这个高税收国家,一定要对这里的所得税政策尽量吃透。这样,方便我们做出符合自己情况的家庭财务计划,合法合理地规避所得税。这是踏上实现个人财务自由之路前,应该学习掌握的必要理财知识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

再次谢谢嫩的支持!:wdb19: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