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旅馆 国内机票版 海运专栏 房版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请教各位大多的同学,你们是怎么过这个圣诞假期的呢?

回答猫猫的提问:

1。邻居家有组织圣诞晚会,要去参加。

2。和朋友约了,她带孩子来俺家玩。

3。和朋友一起打牌。

4。购物,淘便宜货。

5。受朋友之邀,去朋友家玩。

6。走亲戚。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中国养老现状令人堪忧:住不起 住不进 住哪里


时间:2010年12月21日 08:29:50 中财网
  冬日暖阳映射在香山脚下,连续的寒潮天气过后,北京的气温已开始回升,这也让香山周围又恢复了往日的喧嚣。但这一切,与香山附近一家养老院的老人们似乎并无关联--他们的世界一切都是安静的。
  李凤清老人的老伴拄着拐杖安详地坐在爱慕家养老院的坐椅上,这位83的老人已经开始失忆,只是偶尔,他才能够想起当年南下广州造枪造炮的烽火往事,大多数时候,他就那样静静地坐着……
  两位形影相吊的老人背后是一组日益庞大的数字:截至2009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达1.67亿人,占总人口的12.5%,占全世界老龄人口的1/5,成为世界上唯一老龄人口过亿的国家。据预测,到2035年,每两位老人,对应仅有1名孩子。老龄人口的迅速增加,对我国的社会保险、医疗保障及社会伦理等方面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中国的养老现状令人堪忧,仅从城镇养老院严重不能满足日益老龄化的需求就可窥见。私人养老院费用昂贵,公立养老院严重不足,家庭养老问题诸多。住不起、住不进、住哪里,正成为城市老年人的养老心病。
  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如果养老困局未能寻得中国式破解,最浪漫的事,未必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住不起--
  民营养老院环境好,但是价位太高
  位于香山脚下可仰望整个景区的爱慕家养老院已成立两年。是北京地区规模比较大的民营养老机构,比较具有代表性。12月17日下午,记者走进了这所养老院。
  置身其中,时间凝固了一般。看上去,这里更像是一个度假会所。两栋洋房式的宾馆楼窗明几净。在一个样板标准间里,摆放着两张席梦思床,中间是一个台柜,上面有固定电话,还有一个紧急感应器。壁挂电视,空调、卫生间,还有一个阳台。可以说,宾馆里有的这里一切都有。
  工作人员刘婧梅告诉记者,这样的一个房间,一个月要5000多元,还不包括吃。这里有两名大夫和一名护士专门负责老人的健康,每天都要给老人测量血压等常规身体指标。一天24小时都有专人值班,他们会紧盯着感应器。
  这个养老院还有一个月一万元的房间,里面的装潢均为宫廷风格,欧式的靠椅、壁炉,高级洗浴间,一共两间卧室,两个卫生间。大阳台,独立小院子,里面设有摇椅。
  李凤清老人告诉记者,自己对这里的环境和服务非常满意,"但实事求是讲,价位贵了些。"
  李凤清原籍河北,在广州一所中心小学当了几十年老师,他的老伴是原六机部的高级工程师,解放前就南下,属于离休,膝下四个女儿,两个在广州,一个在澳洲,一个在北京。由于夫妇两人都是北方人,还是更喜欢北京的生活和饮食,于是回来了。
  李凤清说,刚开始来的时候住在女儿家里,女儿女婿对他们非常好,可是外孙每天要弹钢琴,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在房间里弹。两个老人一则心脏受不了,二来两人也怕打扰外孙练琴。两位老人一天就坐在房间里,常常大气不敢出,大眼对小眼。
  于是他们搬到了女婿在昌平的别墅里,可是偌大的别墅里只有他们俩和一个保姆,"凑桌麻将都凑不齐,而且老伴目前逐渐失忆,需要多和人说话。"于是李凤清老人就找到了这个养老的地方。他们打算在这里住到春节,尚未最后决定住在这里。
  据养老院的刘秘书介绍,这个养老院只收养具有自理能力的老人。价位在北京算中上,不能说是最高的。
  记者了解到,住在这里的老人都是比较高端的人群,分别来自协和医院、新华社以及北大等高校的离休教师。
  住不进--
  公办养老院床位紧张,根本住不进去
  与爱慕家一墙之隔,是香山老年公寓,这是一所民政局下属的公办养老院。从外观上看,环境与设施与新建的爱慕家相比具有不小的差距。当天下午,大门紧锁,里面锁着一条狂吠不止的狼狗。
  据住在爱慕家的老人介绍,他们第一时间想去的还是公办养老院,因为在这些老人的观念里,国家办的正规,而且一个月不到3000元的费用也比较少。但一咨询,根本排不上队。
  "去公办院得排队,床位太紧张,一排就排到后年去了。"78岁老人刘天庆告诉记者。
  床位紧张是老人们提及公办养老院难以解决问题的第一个原因,但刘天庆这位原北大教授告诉记者,公办养老院的服务质量也是个大问题。他的独生子目前在美国,他们也不愿去美国。因此他退休后就早早住进了养老院,最早就去了位于北京祁家豁子的一家号称样板的公办养老院。
  "到里面一住发现比之前想象的差远了,我吃了他们餐厅一顿饭,拉了半个月肚子。"刘天庆愤愤地说,见个院长比登天还难,一个老人在电梯里摔倒了,办公室主任看都没看一眼就走过去了。
  虽然记者无法核实到老人所说的是否有夸大的成分,但是可以想象,他在那个养老院一定有不愉快的经历。
  据了解,北京市现有养老服务床位数不到4万张,只占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1.8%,而在发达国家这个比例为5%至7%。
  解难题--
  中国式养老破局,需中国式解决之道
  刘婧梅是爱慕家养老院的一个工作人员,出生于1987年,刚毕业半年。虽然她十分热爱养老事业,但是她自己并没有打算未来将自己的父母接到养老院的打算。
  她告诉记者,来这里的老人都具有一定的修养,但并非都能转变观念,但凡是子女把父母送来的,老人普遍心情沉郁,而自己主动来的,心情才比较平静。
  中国具有重视亲情与团圆的传统,在中国的价值观里,将父母送去养老院,或者老人自己选择去养老院,起码在目前,还不能说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尽管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并不具备家庭养老的条件。
  "我不会送父母去养老院的,条件再好也不能让去,护理人员再好比得上家人么?"在外企工作的齐阳告诉记者。但他也知道,这样的表态相比社会的现实更像是口号式的表态。因为他即将面临两小养四老这一普遍现实。他和妻子刚刚首付80万元买了一套房子,每个月付6000元月供后生活已经很紧张,很难把父母从山东老家接过来赡养。而且,妻子家的两位老人也已经退休了。
  "两小养四老是未来中国最大的养老困境,"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为,中国式的养老困境必须寻求中国式的解决之道。
  一些人提出社区养老可能是比较符合中国城市养老现状的一条道路。不同于传统家庭养老和养老院机构养老,"社区养老"除接受家庭照顾外,主要依托社区提供的居家养老网络和义工自愿养老服务,兼具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优点,被认为是当前最为可行的选择。全国政协委员何小平说,"老人住在家中,但是养老服务却是由社会来提供。老人既留在熟悉的环境中,又能得到生活和精神上的照顾。"
  同为全国政协委员杨超也认为,社区养老作为家庭养老的重要补充形式,具有医疗服务专业化、社区规模体系化、资源配置成本低等优势,能够更好地满足我国基本养老的需求。
  夕阳下,李凤清老人叫醒了在歌声中沉睡的老伴,她说原来设计枪炮的老伴现在记忆力越来越差,为了避免他担心,自己经常告诉他们只花了2000元来住这里。
  "我们的住宿费只有2000元,你就别操心啦。"李凤清大声在他耳边说,"咱们有房子,还花2000元住这啊。"老伴嗫吁着……本报记者 车辉
  -采访手记
  关心老人就是关心我们自己
  车 辉
  采访中,心里一直有这样一个感觉:社会发展真是快,快得我们都来不及看到,有些特殊群体与问题就已经出现了,而我们还没有完全准备好应对。
  即将或已经到来的"银发狂潮"就是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这个狂飙猛进的社会是不是可以略微地停下脚步,审视下过快前进的过程,是不是有些东西比冰冷的数字更加重要,比如社会福利的跟进,比如收入分配的更加合理,比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再比如大量出现的可能会遭遇老无所依的老年群体。
  海淀民政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完全依靠政府包办养老是不现实也不科学的,需要拉开层次,依靠市场资本投入养老。诚哉斯言。只是,我们在教育、医药卫生各相关领域有过似曾相识的博弈,政府包办还是完全交给市场,在当下国情下,似乎两种极端都已经印证了效果不理想。
  目前,在问题暴露的比较严重的医疗教育领域,回归公益化,民办公助的改革已经达成功识,并在稳步推进中。而养老的问题却似乎刚刚开始被关注,既然有如此多的前车之鉴,我们应该尽快拿出问题的解决之策。让我们将脚步稍微放缓一些,认真审视下这个并非马上就出现但不久每一个人都会面临的问题。
  民营的价格高,有时过分以盈利为目的的服务会变味,而政府包办回归计划体制更是倒退,没有效率。一些专家提出社区养老,引入社会志愿者是一个办法,国家应给予扶持。
  这一切措施的背后,都要有一个态度,社会发展应又好又快,既要GDP、大楼,也要社会保障、公共服务领域的齐头并进,有的时候,步子慢下来未必不是好事,可以让我们补齐短板,毕竟这决定着经济发展的质量。
  让社会的步子慢下来,关心下老人,关心他们的今天,也就是关心我们的明天。
  .工.人.日.报​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1、祝福LZ,同时预祝圣诞愉快。
2、今天第一次接触此贴,改天再从头拜读(今天是从后往前翻。。。),请教两个问题:
a、LZ老公是美国留学生,按照常理应该考虑移民美国啊,如果方面的话是不是可以说说美加的区别,包括当时为啥选加,而不是美。
b、LZ说5年后可能回国,能不能大致说下为什么有这个想法呢?是打算回国住段时间还是。。。
c、从贴子中看到,LZ应该是两地分居吧,你在加与儿子居住,从你的情况来看,孩子会因为父亲不在身边,而缺少男性性格吗(这句话表达不准确,比如时候不够阳刚什么的)?

以上不方便告知,请略过。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前次我在珍妮的楼里就提起过中国养老的问题,这个其实已经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了,而且没有办法在几年内得到改善而是相反会日益严重,有心的话查一下我们国家的人口年龄结构就知道了,TJYUZHEN同学转的还只是冰山一角,我们这个城市有老人等了6年了,从70不到开始到现在已经快奔80了,还没有着落,这而且还是象文中所说的是老人自愿去的,要是加上老人本身不情愿,但孩子实在没能力照顾的,这个数字是很吓人的。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这两年物价确实长了不少,5年后物价总水平,劳动力成本可能和加拿大差不多了,到哪时候再比较两国当时情况,会得出不同结论。再有中国经济还没有一次象样的调整,资金推动行的发展能坚持多长时间呢?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节日快乐!珍妮.
请教一个问题,我家老公和孩子的枫叶卡已经到了,可我的还没有收到,这种情况怎么处理?我们一家11月9号登陆,我英语又不好,老公和孩子短登已回国,现在我该做些什么?不好意思在过节的时候打扰你.希望你能为我指点一下,谢谢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中国养老现状令人堪忧:住不起 住不进 住哪里


时间:2010年12月21日 08:29:50 中财网
  冬日暖阳映射在香山脚下,连续的寒潮天气过后,北京的气温已开始回升,这也让香山周围又恢复了往日的喧嚣。但这一切,与香山附近一家养老院的老人们似乎并无关联--他们的世界一切都是安静的。
  李凤清老人的老伴拄着拐杖安详地坐在爱慕家养老院的坐椅上,这位83的老人已经开始失忆,只是偶尔,他才能够想起当年南下广州造枪造炮的烽火往事,大多数时候,他就那样静静地坐着……
  两位形影相吊的老人背后是一组日益庞大的数字:截至2009年,我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达1.67亿人,占总人口的12.5%,占全世界老龄人口的1/5,成为世界上唯一老龄人口过亿的国家。据预测,到2035年,每两位老人,对应仅有1名孩子。老龄人口的迅速增加,对我国的社会保险、医疗保障及社会伦理等方面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中国的养老现状令人堪忧,仅从城镇养老院严重不能满足日益老龄化的需求就可窥见。私人养老院费用昂贵,公立养老院严重不足,家庭养老问题诸多。住不起、住不进、住哪里,正成为城市老年人的养老心病。
  记者在采访中感受到,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如果养老困局未能寻得中国式破解,最浪漫的事,未必是和你一起慢慢变老。
  住不起--
  民营养老院环境好,但是价位太高
  位于香山脚下可仰望整个景区的爱慕家养老院已成立两年。是北京地区规模比较大的民营养老机构,比较具有代表性。12月17日下午,记者走进了这所养老院。
  置身其中,时间凝固了一般。看上去,这里更像是一个度假会所。两栋洋房式的宾馆楼窗明几净。在一个样板标准间里,摆放着两张席梦思床,中间是一个台柜,上面有固定电话,还有一个紧急感应器。壁挂电视,空调、卫生间,还有一个阳台。可以说,宾馆里有的这里一切都有。
  工作人员刘婧梅告诉记者,这样的一个房间,一个月要5000多元,还不包括吃。这里有两名大夫和一名护士专门负责老人的健康,每天都要给老人测量血压等常规身体指标。一天24小时都有专人值班,他们会紧盯着感应器。
  这个养老院还有一个月一万元的房间,里面的装潢均为宫廷风格,欧式的靠椅、壁炉,高级洗浴间,一共两间卧室,两个卫生间。大阳台,独立小院子,里面设有摇椅。
  李凤清老人告诉记者,自己对这里的环境和服务非常满意,"但实事求是讲,价位贵了些。"
  李凤清原籍河北,在广州一所中心小学当了几十年老师,他的老伴是原六机部的高级工程师,解放前就南下,属于离休,膝下四个女儿,两个在广州,一个在澳洲,一个在北京。由于夫妇两人都是北方人,还是更喜欢北京的生活和饮食,于是回来了。
  李凤清说,刚开始来的时候住在女儿家里,女儿女婿对他们非常好,可是外孙每天要弹钢琴,一天大部分时间都在房间里弹。两个老人一则心脏受不了,二来两人也怕打扰外孙练琴。两位老人一天就坐在房间里,常常大气不敢出,大眼对小眼。
  于是他们搬到了女婿在昌平的别墅里,可是偌大的别墅里只有他们俩和一个保姆,"凑桌麻将都凑不齐,而且老伴目前逐渐失忆,需要多和人说话。"于是李凤清老人就找到了这个养老的地方。他们打算在这里住到春节,尚未最后决定住在这里。
  据养老院的刘秘书介绍,这个养老院只收养具有自理能力的老人。价位在北京算中上,不能说是最高的。
  记者了解到,住在这里的老人都是比较高端的人群,分别来自协和医院、新华社以及北大等高校的离休教师。
  住不进--
  公办养老院床位紧张,根本住不进去
  与爱慕家一墙之隔,是香山老年公寓,这是一所民政局下属的公办养老院。从外观上看,环境与设施与新建的爱慕家相比具有不小的差距。当天下午,大门紧锁,里面锁着一条狂吠不止的狼狗。
  据住在爱慕家的老人介绍,他们第一时间想去的还是公办养老院,因为在这些老人的观念里,国家办的正规,而且一个月不到3000元的费用也比较少。但一咨询,根本排不上队。
  "去公办院得排队,床位太紧张,一排就排到后年去了。"78岁老人刘天庆告诉记者。
  床位紧张是老人们提及公办养老院难以解决问题的第一个原因,但刘天庆这位原北大教授告诉记者,公办养老院的服务质量也是个大问题。他的独生子目前在美国,他们也不愿去美国。因此他退休后就早早住进了养老院,最早就去了位于北京祁家豁子的一家号称样板的公办养老院。
  "到里面一住发现比之前想象的差远了,我吃了他们餐厅一顿饭,拉了半个月肚子。"刘天庆愤愤地说,见个院长比登天还难,一个老人在电梯里摔倒了,办公室主任看都没看一眼就走过去了。
  虽然记者无法核实到老人所说的是否有夸大的成分,但是可以想象,他在那个养老院一定有不愉快的经历。
  据了解,北京市现有养老服务床位数不到4万张,只占60岁以上老年人口的1.8%,而在发达国家这个比例为5%至7%。
  解难题--
  中国式养老破局,需中国式解决之道
  刘婧梅是爱慕家养老院的一个工作人员,出生于1987年,刚毕业半年。虽然她十分热爱养老事业,但是她自己并没有打算未来将自己的父母接到养老院的打算。
  她告诉记者,来这里的老人都具有一定的修养,但并非都能转变观念,但凡是子女把父母送来的,老人普遍心情沉郁,而自己主动来的,心情才比较平静。
  中国具有重视亲情与团圆的传统,在中国的价值观里,将父母送去养老院,或者老人自己选择去养老院,起码在目前,还不能说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尽管有相当一部分家庭并不具备家庭养老的条件。
  "我不会送父母去养老院的,条件再好也不能让去,护理人员再好比得上家人么?"在外企工作的齐阳告诉记者。但他也知道,这样的表态相比社会的现实更像是口号式的表态。因为他即将面临两小养四老这一普遍现实。他和妻子刚刚首付80万元买了一套房子,每个月付6000元月供后生活已经很紧张,很难把父母从山东老家接过来赡养。而且,妻子家的两位老人也已经退休了。
  "两小养四老是未来中国最大的养老困境,"北京大学社会学教授夏学銮告诉记者。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认为,中国式的养老困境必须寻求中国式的解决之道。
  一些人提出社区养老可能是比较符合中国城市养老现状的一条道路。不同于传统家庭养老和养老院机构养老,"社区养老"除接受家庭照顾外,主要依托社区提供的居家养老网络和义工自愿养老服务,兼具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的优点,被认为是当前最为可行的选择。全国政协委员何小平说,"老人住在家中,但是养老服务却是由社会来提供。老人既留在熟悉的环境中,又能得到生活和精神上的照顾。"
  同为全国政协委员杨超也认为,社区养老作为家庭养老的重要补充形式,具有医疗服务专业化、社区规模体系化、资源配置成本低等优势,能够更好地满足我国基本养老的需求。
  夕阳下,李凤清老人叫醒了在歌声中沉睡的老伴,她说原来设计枪炮的老伴现在记忆力越来越差,为了避免他担心,自己经常告诉他们只花了2000元来住这里。
  "我们的住宿费只有2000元,你就别操心啦。"李凤清大声在他耳边说,"咱们有房子,还花2000元住这啊。"老伴嗫吁着……本报记者 车辉
  -采访手记
  关心老人就是关心我们自己
  车 辉
  采访中,心里一直有这样一个感觉:社会发展真是快,快得我们都来不及看到,有些特殊群体与问题就已经出现了,而我们还没有完全准备好应对。
  即将或已经到来的"银发狂潮"就是这样一个问题。我们这个狂飙猛进的社会是不是可以略微地停下脚步,审视下过快前进的过程,是不是有些东西比冰冷的数字更加重要,比如社会福利的跟进,比如收入分配的更加合理,比如流动人口子女教育,再比如大量出现的可能会遭遇老无所依的老年群体。
  海淀民政局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完全依靠政府包办养老是不现实也不科学的,需要拉开层次,依靠市场资本投入养老。诚哉斯言。只是,我们在教育、医药卫生各相关领域有过似曾相识的博弈,政府包办还是完全交给市场,在当下国情下,似乎两种极端都已经印证了效果不理想。
  目前,在问题暴露的比较严重的医疗教育领域,回归公益化,民办公助的改革已经达成功识,并在稳步推进中。而养老的问题却似乎刚刚开始被关注,既然有如此多的前车之鉴,我们应该尽快拿出问题的解决之策。让我们将脚步稍微放缓一些,认真审视下这个并非马上就出现但不久每一个人都会面临的问题。
  民营的价格高,有时过分以盈利为目的的服务会变味,而政府包办回归计划体制更是倒退,没有效率。一些专家提出社区养老,引入社会志愿者是一个办法,国家应给予扶持。
  这一切措施的背后,都要有一个态度,社会发展应又好又快,既要GDP、大楼,也要社会保障、公共服务领域的齐头并进,有的时候,步子慢下来未必不是好事,可以让我们补齐短板,毕竟这决定着经济发展的质量。
  让社会的步子慢下来,关心下老人,关心他们的今天,也就是关心我们的明天。
  .工.人.日.报​

非常好的文章!:wdb19:感谢您的分享!:wdb17::wdb19:

看来,中国的养老问题也日趋严重了。很赞同文中的建议,如果能够把
社区养老发展起来,使其作为国家养老,私立养老机构的一个补充,是最好不过的事情。

俺自己也有亲戚,目前在北京郊区的一所私立养老院中养老。不知费用几何。但是,那位亲戚是个退休了的离婚老人,除了工资没有别的收入。想来,那里的费用她还是可以承受的。就是比较远,在十三陵的不知哪个陵附近,说是景色优美。每周养老院发班车,住客可以搭车去城里买东西一趟。还有,老人在那里住得很开心。

如果按照文中的说法,到了2035年左右,正好是咱们需要开始养老的时候,那会儿由于中国社会的“极度老化”,养老就更艰难不靠谱了。:wdb14:

看来,到底要在哪里养老,还真是一个问题呀。不知到了那会儿,加拿大的社会又当如何?但是,即便是加拿大,总体趋势也是社会的逐渐老化。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1、祝福LZ,同时预祝圣诞愉快。
2、今天第一次接触此贴,改天再从头拜读(今天是从后往前翻。。。),请教两个问题:
a、LZ老公是美国留学生,按照常理应该考虑移民美国啊,如果方面的话是不是可以说说美加的区别,包括当时为啥选加,而不是美。
b、LZ说5年后可能回国,能不能大致说下为什么有这个想法呢?是打算回国住段时间还是。。。
c、从贴子中看到,LZ应该是两地分居吧,你在加与儿子居住,从你的情况来看,孩子会因为父亲不在身边,而缺少男性性格吗(这句话表达不准确,比如时候不够阳刚什么的)?

以上不方便告知,请略过。

谢谢您的祝福!:wdb19:
对于您提的问题,俺逐一解答如下:

1.俺LG是美国留学生。但是,当他学成后就回国了,是因为不喜欢美国(同样也不喜欢加拿大)。

但是在美国和加拿大两个国家中,他还是认为美国比加拿大好。他说加拿大和美国相比,很土很落后,效率很低,东西很贵。

至于当初选择加拿大移民,是因为觉得美国的移民项目不靠谱。还是加拿大的移民项目有保障。俺们有亲戚与俺们同时办的美国移民,造假厉害。把一个从来就没有工作过的人,硬是包装成了著名企业家。其实,就是托人让其与美国的某个政界要人一起拍了张照片,这样就轻易地被批准了,让俺们觉得担心和害怕。

2.之所以说五年后想回国,是觉得还是国内的生活更省心和舒心,没有任何压力,亲人和朋友更多,欢乐更多。两边老人们逐渐老去,俺们回去,也能尽点孝心。否则,担心老人百年后自己会后悔。

俺是一个懒人,不喜欢做很多的家务。在这里样样事情都要自己做,时间长了会有被琐事缠身的感觉。俺连工作都不愿意被“朝九晚五”地束缚住呢。天马行空惯了,一旦被缠住,感觉失去了自由似的难受。

从家庭理财和税务角度考虑,不是加拿大的税务居民,受到的限制就很小。相对于成为税务居民能够得到的那些加拿大福利,对于俺们来说,成为非税务居民更合算。所以,就不指着加拿大政府替俺们养老了。

移民一年多来,目睹了加拿大社会的种种。发现:加拿大的社会同样需要强大的人际关系,才能找到好工作。而对于俺们新移民来说,要想在加拿大建立关系网,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连老移民都做不到的事情,俺们就不要奢望了。因此,从孩子未来就业和发展的角度考虑,俺们如果能够回去,始终与中国的社会保持密切的接触,也许当孩子将来需要时,还能够助其一臂之力。

就社会服务而言,加拿大由于人口少,所以,商界的服务态度,服务质量,服务内容和服务意识,比中国的差了太多。生活在这里比较累,即便不工作都是如此。

看见这里的很多老人都活得挺难的。许多古稀之年的耆老,甚至那些走路都已经颤颤巍巍,朝杖之年的耄耋老者,都还在自己独立地生活,或者坐在残障车里去买东西,却乏人照顾,因为人工太贵。比较担心这点。

还有就是,加拿大的医疗制度虽然听上去很公平,但是效率太低,容易贻误病情。担心自己以后生了病还要跑回国去看。

当然,这些只是现在的想法。也许以后会有所调整。如果中国的情形严重恶化,那就只能在这里待着了。可以说:就目前的状况而言,很想回国。

3。俺LG是在国内没错。不过,他一年中来了三回了,每次都在这里待上两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待烦了就回去。

即便回去了,俺LG还是每天和俺们通过SKYPE聊天说话。

所以,俺们的分居两地,没有对孩子的性格产生任何不良的影响。

再一次地感谢!祝您节日快乐!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前次我在珍妮的楼里就提起过中国养老的问题,这个其实已经是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了,而且没有办法在几年内得到改善而是相反会日益严重,有心的话查一下我们国家的人口年龄结构就知道了,TJYUZHEN同学转的还只是冰山一角,我们这个城市有老人等了6年了,从70不到开始到现在已经快奔80了,还没有着落,这而且还是象文中所说的是老人自愿去的,要是加上老人本身不情愿,但孩子实在没能力照顾的,这个数字是很吓人的。

就目前的情况来说,在加拿大,老人屋也需要排个6年7年,甚至更长的时间才可能申请到。

不知道到了咱们需要养老时,需要排多少年?:wdb2:

看来,社会的老龄化,是很多国家都要面对的严重社会问题。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这两年物价确实长了不少,5年后物价总水平,劳动力成本可能和加拿大差不多了,到哪时候再比较两国当时情况,会得出不同结论。再有中国经济还没有一次象样的调整,资金推动行的发展能坚持多长时间呢?


俺倒是觉得,中国的劳动力成本不可能上升得那么快,因为,物以稀为贵,而中国是个劳动力相对很充裕的国家。

如果中国的劳动力价格能够与加拿大的比肩,相信社会就会和谐很多。

上个星期,俺给上海的老人打电话时询问上海的菜价,他们告诉俺:鸡蛋4.4元/斤(比去年俺在时要贵出20~25%),小青菜1元/斤,偶尔能买到1元两斤的,青椒茄子什么的,都要两元多一斤。这些价格,的确比俺一年多前在上海生活时的价格要高出不少。但是,相对于俺们这里的菜价,还是不算贵的。俺们这里,小青菜1.29刀/磅(快10元一斤),西红柿也要这个价。一根大黄瓜,就要1.2刀,相信比国内的还是贵了不少。

最令人担心的,是中国社会愈来愈加大的贫富差距所可能造成的严重社会问题。固定资产价格的太快增长,使得这种差距越来越大,使得有产者相对更加富裕,而无产者日益相对贫困。:wdb14::wdb12:
 
回复: 枫叶之国面面观---一个投资移民眼中的加拿大

节日快乐!珍妮.
请教一个问题,我家老公和孩子的枫叶卡已经到了,可我的还没有收到,这种情况怎么处理?我们一家11月9号登陆,我英语又不好,老公和孩子短登已回国,现在我该做些什么?不好意思在过节的时候打扰你.希望你能为我指点一下,谢谢

不用客气!

枫叶卡还没有收到,可以打电话去加拿大移民局询问。如果英文不好,请去新移民服务中心,找您的移民顾问帮助您打电话,但是,您一定要在边上,因为,移民官会要求您本人与之通话,以核对您的身份无误。

只要移民官确认了您的身份,就让他/她与您的顾问说,告诉他/她您的情况,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不过,这里的移民官也许会说:正常收到枫叶卡的时间是6周~3月以内,可能他/她会让您再继续耐心等待。

但是,您的家人已经收到枫叶卡了,就说明地址无误,所以,可以问问他们,您的枫叶卡是不是寄出了?何时寄出的?有没有可能寄丢了?

不用担心。请去新移民中心,他们会帮您解决这些问题的。

祝福一切顺利!圣诞快乐!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