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絮语

回复: 伦敦絮语

我说呢,前周接受了一把韭菜的馈赠,结果,瘦得跟国内的小葱似,(这里的葱粗壮得跟国内的大蒜似的,不过味道不差)还没什么香味。为了不辜负一片心意,俺硬是把它跟这里超市里买的韭菜混一起炒了,不过心里一直嘀咕,担心是那位朋友弄错了、我们一家把一把草给吃下去了,呵呵。
伦敦有的是种子店,不用跑到多伦多去,KEN同学,伦敦可是“大城市”呢。
期待你那院里的蔬菜水果都长得快快的,这样,俺敲门敲到你心烦。:wdb23:
您的大驾光临,我的小舍四壁生辉呢。说起大城市,我想来伦敦的差不多都是不太喜欢太大的城市吧,大城市人多而杂,论城市的繁华,新加坡是非常城市化了,规模没有上海,北京大,但完善程度却非常的好。弄的我临走不知和新加坡的朋友说什么了。好在还有一批新加坡移民到多伦多的一批朋友,计划着要来伦敦我这栽葡萄呢,到时你可得动作快点。我这葡萄还没有栽呢。。。
 
回复: 伦敦絮语

有房子的注意了,院子里可不适合栽大树。
新加坡每年都有树倒打到人的,去年一中国大连的孩子妈妈,被一突然掉下的大树叉杂成残废了,还好是教堂的树,教堂有钱负责赔偿。
 
回复: 伦敦絮语

你的名字好敏感哪,出来了吗?:wdb2:[/quote]
还没有,7月短登,到时希望能到伦敦看看。有热心的你、铁汉、大家拿、ken22等等亲们,伦敦还是很吸引我的!:wdb6:
名字敏感?:wdb2:,请教,先谢谢了!
 
回复: 伦敦絮语

建议给他们打个电话,催下试试?
我算是领教加拿大人的喜欢DELAY了,就连读LINC,按理,学校是根据人头收政府给的钱的,应该是很急于让学生入学才对,而且,我还见到学校在报纸上打广告。当时,我做了语言测试后,拿到的CCLC给我的通知上写的是,学校排位紧张,需要等待,如三个月没通知入学,给他们打电话催等等,但我等了一个星期就无聊死了,给学校打电话催,他们先说班级很满,让等,我就回答说,我等得很无聊,实在不行,就选择去其他学校了,于是,对方就说查一下给答复,于是,一个小时后就给我电话,第二天注册,第三天上课了。
所以,我觉得对慢节奏的加拿大人,要靠自己盯得紧。
我的英语很差,联系移民代理在加的地接在帮我问,下周应该给我个结果,如果没有明确的结果,我准备去办旅游签证了。无限期的等待太没谱。
 
回复: 伦敦絮语

这楼盖的可真快,刷刷地到50页了,看来伦敦的吸引力越来越大了,我也在努力打工积攒工时,一旦能拿到EI,马上搬家到伦敦去和大家会师,都开门等着哈。
 
回复: 伦敦絮语

7、8月应该是移民的登陆季,因为大多数人移民的目的是孩子教育。
个人来讲,觉得伦敦的中国同胞还可以再多些,“人多力量大”么,中国人多点,相应的国语服务、华人超市等可以再多点,在加拿大土地上形成一定比例的“中国经济内循环”,未尝不是好事。长远看,若是越来越多的华人在加拿大有“主人翁”意识,多参与社会事务,话语权慢慢变大,可以为我们的下一代争取更好的发展空间。[/quote]


同意楼主姐姐的观点。:wdb17: 我的理解也是如此,在加拿大这个多元文化的国度里,每个族裔的权利是需要靠自己去争取的,是需要团结起来,共同参与的! 在您的这个帖子里,我就看到很多为孩子教育来的父母,我也应该算其中之一吧。而且,我看TX们的孩子好像基本上都到了来加上中学的年龄,所以有很多共同点哦!我的孩子目前在上海上6年级,计划一年后长登吧。
 
回复: 伦敦絮语

7、8月应该是移民的登陆季,因为大多数人移民的目的是孩子教育。
个人来讲,觉得伦敦的中国同胞还可以再多些,“人多力量大”么,中国人多点,相应的国语服务、华人超市等可以再多点,在加拿大土地上形成一定比例的“中国经济内循环”,未尝不是好事。长远看,若是越来越多的华人在加拿大有“主人翁”意识,多参与社会事务,话语权慢慢变大,可以为我们的下一代争取更好的发展空间。


同意楼主姐姐的观点。:wdb17: 我的理解也是如此,在加拿大这个多元文化的国度里,每个族裔的权利是需要靠自己去争取的,是需要团结起来,共同参与的! 在您的这个帖子里,我就看到很多为孩子教育来的父母,我也应该算其中之一吧。而且,我看TX们的孩子好像基本上都到了来加上中学的年龄,所以有很多共同点哦!我的孩子目前在上海上6年级,计划一年后长登吧。[/quote]

恭喜!孩子初二之前来,是最佳选择。中文基础扎实了!
 
回复: 伦敦絮语

您的大驾光临,我的小舍四壁生辉呢。说起大城市,我想来伦敦的差不多都是不太喜欢太大的城市吧,大城市人多而杂,论城市的繁华,新加坡是非常城市化了,规模没有上海,北京大,但完善程度却非常的好。弄的我临走不知和新加坡的朋友说什么了。好在还有一批新加坡移民到多伦多的一批朋友,计划着要来伦敦我这栽葡萄呢,到时你可得动作快点。我这葡萄还没有栽呢。。。
KEN同学太谦虚了,你那个,可是“大舍”呢!
嘿嘿,栽葡萄的时候,我不着急来,差不多葡萄快熟的时候,我就关心得紧了。:wdb6:
 
回复: 伦敦絮语

有房子的注意了,院子里可不适合栽大树。
新加坡每年都有树倒打到人的,去年一中国大连的孩子妈妈,被一突然掉下的大树叉杂成残废了,还好是教堂的树,教堂有钱负责赔偿。

自家的树,是要时时修剪的,即使没有旁人经过,自己的命也很要紧啊。
BTW,KEN同学,欢迎你到我家来玩,不过,进门先要签订“责任状”:万一被我家的树枝打到,责任自负!:wdb23::wdb23:
 
回复: 伦敦絮语

你的名字好敏感哪,出来了吗?:wdb2:
还没有,7月短登,到时希望能到伦敦看看。有热心的你、铁汉、大家拿、ken22等等亲们,伦敦还是很吸引我的!:wdb6:
名字敏感?:wdb2:,请教,先谢谢了![/quote]

欢迎考察伦敦!
你的名字,原本很可爱、很单纯,在苏州时,这个季节,我总是从街头的老太太手上买几朵戴在衣服的某个部位,为的是喜欢她的香。
这不,因为“世界形势”尤其是中东和北非的关系,加上国内的某些“响应”,你的名字在ZF的眼里,绝对敏感,若在国内的网站上,恐怕是被屏蔽的吧。
 
回复: 伦敦絮语

[/quote]
同意楼主姐姐的观点。:wdb17: 我的理解也是如此,在加拿大这个多元文化的国度里,每个族裔的权利是需要靠自己去争取的,是需要团结起来,共同参与的! 在您的这个帖子里,我就看到很多为孩子教育来的父母,我也应该算其中之一吧。而且,我看TX们的孩子好像基本上都到了来加上中学的年龄,所以有很多共同点哦!我的孩子目前在上海上6年级,计划一年后长登吧。[/quote]

若是国人越来越多地持有我们一样的观点,我相信不远的将来,我们的孩子会在加国社会拥有越来越多的话语权,而这,肯定是于我们这个族裔有利的。
我们华人有很多显而易见的优点,吃苦耐劳,勤奋努力,使得在本地人的眼里,华人是聪明向上的一群,他们经常口中的ASIAN POWER,说实话,主要是指的中国人。但是,我们也清楚,华人有一些同样明显的缺点,不容易合作,喜欢自扫门前雪,并且以此自傲。这种特点,决定了很多人失去沟通、合作可能带来的机会,更多更久地停留在“吃苦耐劳”的生存方式上。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