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絮语

回复: 光天化日,加国停车场受骗记, NEW TRICK (原创,欢迎转帖)

天呀,这么高技术含量的骗局啊,黑朋友真应该去开修车厂。看来以后在公共停车场停车要小心了。
呵呵,这里人工贵,所以所采用“技术”与中国的不同,国内流行马路上撒钉子、碎玻璃,扎胎。
我估计,在伦敦,这种事也只有南部、东部的局部区域才会发生。别怪我地域歧视,这也是我们居住要选择NEIGHBOURHOOD的原因。
 
回复: 伦敦絮语

恭喜姐姐盖楼突破100层大关!哈哈!
纠正一下哈,应该说,这楼盖到第100幢了,接近2000楼。
不过,很象我今年上半年参观过的“伦敦第一高楼”LONDON ONE PLACE,高到“足足有”24层,:wdb26:。本地人觉得它很高,我们这些见多了真正高楼的中国人听了,会心一笑。
 
回复: 光天化日,加国停车场受骗记, NEW TRICK (原创,欢迎转帖)

天呀,这么高技术含量的骗局啊,黑朋友真应该去开修车厂。看来以后在公共停车场停车要小心了。

这老黑手指甲的缝隙里都是黑的油泥,应该是没说谎,是个修车的。可能失业了,正在我学英语的springbank employment center 里找工作呢。staff应该认识他。

这种人,好吃懒做,超前消费,再加上信用纪录不良,一旦失业了,技术再好也没用了。

明天还回去上课,把这故事在班上说说,让大家小心些。他很可能就住在附近。

对了,他要去的朋友家在gainsborough 和wonderland 的西南角,那里有一大片政府房,大家买自住房最好也要避开那区。难怪那里的汤耗子那么便宜。
 
回复: 说说QQ群

谢谢。虽然,有些时候还真需要你这样的肯定与鼓励,不过你的“崇高”两字实在是言重了,我所做的,不过是惠人及己。
上月,有位“老移民”坐在我家客厅跟我聊天到半夜,临走,问我是否经常去教堂?我说,不太习惯那里的氛围,所以不去。他讶异:但你的所思所想,很具备圣经精神呢。我于是很“中国”地想:为什么是圣经呢?便自然地脱口而出:在中国,其实有个类似的说法,叫“佛心”。事后,才意识到,这样说,很有点大言不惭。嘿嘿,内心深处还是很喜欢“表扬与自我表扬”的。
同意你的“人文环境”说。我和老公对于加拿大的最初理想,是在伦敦陪儿子读两年高中,待儿子上大学后,在加拿大做游民,到处走走。但是登陆后的经历让我们逐渐认识到,以我们的心性和能力,游民的日子未必快乐。我们至今难忘登陆之初的那段黑暗,而渐渐赢得的朋友,就如黑暗中的光亮,是欢喜且温馨的。我们珍惜这种温暖又安全的感觉,也是决定定居伦敦的重要原因。

刚学习到40页,忍不住又跳到最后来看看,感激楼主的辛勤付出,给我们这些准移友黑暗中的一线曙光,“惠人及己”――我们也朝着这个方向努力。:wdb6:
 
回复: 伦敦絮语

离开lz家已经多日,虽然杂七杂八地每天忙着安顿,心里一直惦记着一件事:要好好表示一下俺们全家对sunrain全家由衷的谢意,不然真要失礼了。昨g2失利,算是大事告一段落,赶紧上楼来。没来之前和来到london之后,一直就已感受着和感动着lz与先生儿子事无巨细地热心和悉心关照,使我们(就像我与国内同学朋友说的那样)似乎并没有感觉到人在异乡、浪迹天涯的那种孤独和寒冷(天气的和心理上的),反倒是天天感受到lz一家人的达观快乐、处处主动关心、积极支招的温暖:wdb19:,使得这10多天的feel to be at home成为一个美好温馨的记忆。

看到前面青铜老师的诗,十分欣赏,自己也更不自信,倒是儿子这个并不特别爱读诗的人早几天和俺闲聊的话与2位叔叔对诗名的推敲挑选心有戚戚焉,说:既然这里啥都贵,老爹老妈赶紧回去挣银子去,到时多寄点加币来就好了,而且你们在国内上班也不特别累(俺常常灌输给他:为了他、俺们做了偌大牺牲的观念),我问:他一个人怎么办?回答:好办呀,他会给自己烧点简单饭菜,也很能自理,要不干脆把他送到sunrain阿姨家“后母丝带”算了,这样好吃、好玩也更热闹、呵呵。
 
回复: 伦敦絮语

可能性不大。

新移民来伦敦需要三个条件。

1. 两个或更多的孩子

2. 带20万或更多加币

3. 能够日常交流的英语水平

没这三条件,除非在伦敦找到工作,否则我觉得还是别来伦敦了。

符合第二第三,但是只有一个孩子,值得来吗?
 
回复: 伦敦絮语

符合第二第三,但是只有一个孩子,值得来吗?

现在加拿大的就业形势是越发严峻了,伦敦是加拿大失业率最高的城市之一,如果没有充分的经济准备,最好还是要三思啊。

我们家运气比较好,没啥钱,有三孩子,老婆读书拿的学生贷款比较多(政府给的养孩子的钱,bursary是不用还的), 夏天假期我老婆还打些工,这些收入都是免税的。所以我们收支能够持平。

凭我们的经验,三孩子的家庭来伦敦,只要靠一方读书就可以生存了,带够首付(35%),在好区买房也应该没问题的。
 
回复: 光天化日,加国停车场受骗记, NEW TRICK (原创,欢迎转帖)

加国各省学生成绩排行:安省冠全加 卑诗不理想

http://www.iask.ca/news/canada/2011/1129/104180.html

这期的W5是一个多伦多的新移民家庭的家破人亡的故事。

看来多伦多的变态很多。光天化日也不安全啊!

家里有女儿的推荐看看该节目。

http://watch.ctv.ca/news/w5/into-thin-air/

[FONT=宋体]今天下午,我下课后,像往常一样到停车场启动车子,真背啊,车子出毛病了,有打火的声音,但怎么都无法启动。[/FONT]
[FONT=宋体]段经历写出来,给大伙提个醒,盼大伙儿加分别手软。[/FONT]

:wdb37::wdb19:谢谢铁汉兄热心分享,已与孩子、老公share了这些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对于俺们这些初来咋到者真是感叹:既有家园朋友情感上的关心,特别是因自己好心随和或出自善意反倒被坏蛋人当猴耍、极其不爽,又于实际处节省了n多的刀,俺家小子也开玩笑和我讲,这里一不留神,真是“刀刀”割在心坎上的感觉呢、:wdb23:
 
回复: 伦敦絮语

也借lz宝地,感谢林子安先生在房屋、安置、孩子读书方面、以及其他方方面面对我们的热心关照、经验的传授!:wdb6:

我与老公在lz家也会不经意时不时地提到一路走来、得到sunrain一家、林先生家园里许多朋友的全方位、高水平的热情相助:wdb17::wdb19:,林先生、lz总是十分谦虚,说不要听了、耳朵听出老茧来了,:wdb5:,为避免讨人嫌,说俺年纪大了、颠三倒四,此后休提、呵呵
 
回复: 伦敦絮语

呵呵,今天才看到这个帖子,通过楼主的描述,我想我们曾经在你的邻居家里见过面的,没有想到楼主的文笔这么好,又这么热心推广我们伦敦。另外,铁汉我也曾见过,伦敦就那么大点地方,中国人的圈子好窄的,碰来碰去都是“熟人”了。上来冒泡向大家问个好。
 
回复: 光天化日,加国停车场受骗记, NEW TRICK (原创,欢迎转帖)

这老黑手指甲的缝隙里都是黑的油泥,应该是没说谎,是个修车的。可能失业了,正在我学英语的springbank employment center 里找工作呢。staff应该认识他。

这种人,好吃懒做,超前消费,再加上信用纪录不良,一旦失业了,技术再好也没用了。

明天还回去上课,把这故事在班上说说,让大家小心些。他很可能就住在附近。

对了,他要去的朋友家在gainsborough 和wonderland 的西南角,那里有一大片政府房,大家买自住房最好也要避开那区。难怪那里的汤耗子那么便宜。
呵呵,GAINSBOROUGH和WONDERLAND西南的所谓TOWNHOUSE,根本不是我们一般意义上理解的“联排别墅”,挺吓人的,不如一般地段上的公寓感觉好,第一次看到的时候,脑海里联想起的是国内城乡结合部的出租屋。
 
回复: 伦敦絮语

离开lz家已经多日,虽然杂七杂八地每天忙着安顿,心里一直惦记着一件事:要好好表示一下俺们全家对sunrain全家由衷的谢意,不然真要失礼了。昨g2失利,算是大事告一段落,赶紧上楼来。没来之前和来到london之后,一直就已感受着和感动着lz与先生儿子事无巨细地热心和悉心关照,使我们(就像我与国内同学朋友说的那样)似乎并没有感觉到人在异乡、浪迹天涯的那种孤独和寒冷(天气的和心理上的),反倒是天天感受到lz一家人的达观快乐、处处主动关心、积极支招的温暖:wdb19:,使得这10多天的feel to be at home成为一个美好温馨的记忆。

看到前面青铜老师的诗,十分欣赏,自己也更不自信,倒是儿子这个并不特别爱读诗的人早几天和俺闲聊的话与2位叔叔对诗名的推敲挑选心有戚戚焉,说:既然这里啥都贵,老爹老妈赶紧回去挣银子去,到时多寄点加币来就好了,而且你们在国内上班也不特别累(俺常常灌输给他:为了他、俺们做了偌大牺牲的观念),我问:他一个人怎么办?回答:好办呀,他会给自己烧点简单饭菜,也很能自理,要不干脆把他送到sunrain阿姨家“后母丝带”算了,这样好吃、好玩也更热闹、呵呵。
呵呵,我家运气好啊,接待了两个家庭,都十分投缘。也许是因为太投缘了,这段时间有点精神亢奋,到你家搬离,我们一家精神一懈怠,都发现有点疲劳了,呵呵,决定短期不能再接待了,需要休息。
其实,我们一家都有点爱操“闲心”,有时候,事无巨细,都恨不得“传授”,也不见得人人都喜欢的。难得的是你家儿子,呵呵,居然这么给我面子,弄得我自我感觉十分良好。:wdb6::wdb6::wdb6:
 
回复: 伦敦絮语

符合第二第三,但是只有一个孩子,值得来吗?

现在加拿大的就业形势是越发严峻了,伦敦是加拿大失业率最高的城市之一,如果没有充分的经济准备,最好还是要三思啊。

我们家运气比较好,没啥钱,有三孩子,老婆读书拿的学生贷款比较多(政府给的养孩子的钱,bursary是不用还的), 夏天假期我老婆还打些工,这些收入都是免税的。所以我们收支能够持平。

凭我们的经验,三孩子的家庭来伦敦,只要靠一方读书就可以生存了,带够首付(35%),在好区买房也应该没问题的。
想到国内80年代的著名标语:要想富,少生孩子多种树。
钱多,孩子少, 英语好,跑到哪里都行得通的。
 
回复: 光天化日,加国停车场受骗记, NEW TRICK (原创,欢迎转帖)

于实际处节省了n多的刀,俺家小子也开玩笑和我讲,这里一不留神,真是“刀刀”割在心坎上的感觉呢、:wdb23:
以前在国内无忧无虑花钱的孩子,到了这里,都有了精打细算的概念了,从积极的角度看,这个也算是我们移民的一大收获吧。:wdb9: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