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今早8点新闻:教师星期一至三(3月5-7)罢工,星期四恢复上课
郁闷。
刚才教育厅的人说了,不会对 bill22 的通过太rush. 所以星期一罢工是铁定的了。那些家里有小学生的,时间调剂不过来的家长估计更郁闷。
我儿子本来就不爱学习,这下他倒是开心了。
他的那些课大部分我都能教,可没有时间啊。辛苦工作,交那么多税,地税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是给学校的,可是。。。
谁的错?
不知有没有人对05年底那次教师罢工有印象?好几个星期。对当时的我们影响特别大。
当时的bc教联主席,和现在的一样,也是一个看上去让人非常不舒服的女人。我觉得bc教联的管理层有问题:几十年,政府换了一界又一界,怎么一直都是关系恶劣。
在这样的国家,参政真是重要的。希望华人的后代有越来越多的人能够参政。
还没有来的人,别把这边的教育想得太好。有它的好处,肯定的,但也有很多弊病。中国的教育也不是一无是处。住得越久的人,越会这么想。而且要看自己孩子的情况。有的孩子其实不适合来这里。
发发牢骚。
前一段时间,趁着参加孩子的课程说明会,参加了接下来的家长协会的例会。心想列支文这么多华人,应该有华人面孔吧?进去一看,全都是白人和其他有色人,有一个华人面孔的好像是会计,也说一口流利的英语,姓名是没有一点中国味的,估计是老早就嫁给本地人的或不是亚洲人士。不过就是这位人士,后面给了我很特殊的印象:在家长协会商讨筹集资金用于给退休人士购买礼物的时候,其他人在讨论怎么募捐开源,说到现在经济不好,有些困难,怎么样和其他非营利机构互动,提高家长的参与意识等。她的提议是:为什么不在每年学生收费中单列一项费用,让每个学生每年共同承担一笔费用,用于家长协会这方面的支出?(在我的印象中,列支文是有一项学生费用是直接拨给家长协会的,但没有限定用途。而她提出的增加这笔费用,是要以特定的项目分派费用给每个家长,而且可能是一旦成功,有可能就成为以后每年的定例延续!)
听到这个建议是我有些吃惊,突然感觉到她应该是中国人,并且在国内呆的时间不短。不过看看其他人不是很热心这个建议,继续探讨其他的可能性。
当天会议讨论的很多事想都应该是家长们很关心的议题。作为很多关心孩子教育的华人家长,是应该多亲身参与这样的活动。不然纵然劳骚满腹也于事无补。
如果英文不好,可以相约几人共同参加,先旁听,结束后互相讨论,既可以提高英语,也能实实在在关注和影响孩子的学习环境。
不知道其他地方的情况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