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看似礼貌整洁有教养, 但为什么杀人那么残忍呢?

回复: 日本人看似礼貌整洁有教养, 但为什么杀人那么残忍呢?

日本人不承认错误的关键一点是中国还不是让他们惧怕和尊重的国家. 如果二战中中国丢了原子弹在日本, 那么现在不但日本承认错误还会把票子和女人奉献到中国人手中. 国际政治就是这样,谁有强权,谁受尊重. 顺便回顾一下中国文革时期,日本也掀起了文革热潮.现在我们中国人对文革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看法,但不可否认的是文革时很多日本人崇拜中国人, 原因之一是日本被美国和西方人打败, 而在朝鲜,中国打败了美国人及其率领下整个西方社会. 至于后来的中国政治乱局和改革开放, 让日本人重新在心理上压过了中国人,原因嘛大家好好想想.
 
回复: 日本人看似礼貌整洁有教养, 但为什么杀人那么残忍呢?

大家上面说的都要有道理,中国文革时期也杀了好多自己的人, 手段也很残忍, 德国人也很残忍的少了好多犹太人。。。但是中国后来承认文革的 错误, 希特勒在德国现在更是他们的耻辱, 他们都不愿提起来。。。但是感觉唯一日本是从来不愿意承认南京大屠杀的一个国家,换句话了, 错了还不知道改过。:wdb14:。。总觉得日本像是口蜜腹剑的那一类种族, :wdb14:
美国人都把日本人描述成表面看你低头哈腰的, 等你一走, 背后一转, 又是另一副嘴脸!还有他们的传统,也很怪异。。。。

文革承认了错误,你肯定,一个4人邦当替死鬼就完了, 谁挑起为什么, 又没有自己反思过,如果有人为靖国神社愤慨,那中国唱红歌算什么,死在裆下的人远多过日本人杀死的人,又没有过为文革死难者的纪念仪式,又没有文革死难者纪念日?

据统计日本在各种场合先后10几次为侵略战争道歉,当然日本人的道歉是不够的。日本人犯下的罪行,要和中国人对中国犯下的罪行一样 永远被记住,死难者永远被纪念。

当然这些你们都是不知道的,你只需知道裆然你们知道的东西。裆的敌人就是你们的敌人。

我的观点永远都是 日本的犯下的反人类罪行 不能否认,永远记住,但是中国人犯下的反人类罪行决不能因为发生在是中国人的就有所减轻,相反更加不能饶恕。
 
回复: 日本人看似礼貌整洁有教养, 但为什么杀人那么残忍呢?

文革承认了错误,你肯定,一个4人邦当替死鬼就完了, 谁挑起为什么, 又没有自己反思过,如果有人为靖国神社愤慨,那中国唱红歌算什么,死在裆下的人远多过日本人杀死的人,又没有过为文革死难者的纪念仪式,又没有文革死难者纪念日?
因为都觉得是别人不好,
只有我在检讨自己的错误,
 
回复: 日本人看似礼貌整洁有教养, 但为什么杀人那么残忍呢?

日本人不承认错误的关键一点是中国还不是让他们惧怕和尊重的国家. 如果二战中中国丢了原子弹在日本, 那么现在不但日本承认错误还会把票子和女人奉献到中国人手中. 国际政治就是这样,谁有强权,谁受尊重. 顺便回顾一下中国文革时期,日本也掀起了文革热潮.现在我们中国人对文革存在着各种不同的看法,但不可否认的是文革时很多日本人崇拜中国人, 原因之一是日本被美国和西方人打败, 而在朝鲜,中国打败了美国人及其率领下整个西方社会. 至于后来的中国政治乱局和改革开放, 让日本人重新在心理上压过了中国人,原因嘛大家好好想想.

中国人的愚昧无法被宽恕,真正给美国造成损失的是日本人,不是什么中国人,中共在朝鲜死了100万人,这是苏联的统计数字,解密资料。美军死了多少? 还不如越南战争多,如果美国维持南北朝鲜独立的目标得以实现叫做失败,那么在北越在美国推出之后征服南越,美国叫什么? 彻底失败? 你崇拜越南人吗? 日本人崇拜中国人叫中国人支那猪?

美国失败只有一次,是在越南,所以才会有那么多影视作品反思这段历史,希望吸取教训,朝鲜战争 美国成功在总日韩俄之间钉了一个钉子,完成了美国的战略目标,怎么就被意淫为失败呢 ?
 
精神胜利法就能战胜敌人 ? 你是这个意思吗,阿Q

 
 
回复: 日本人看似礼貌整洁有教养, 但为什么杀人那么残忍呢?

并不是我在算他们的帐,因为日本这个民族是让我最困惑的, 他们有很多的优点是让我们值得学习,实际上他们的精神我觉得算是个优秀的民族(就对他们自己来讲);
但是他们负面的东西也让我很困惑, 觉得那个优秀的民族不应该有这样的行为。。。
说白了,原来住在学生宿舍时,看见日本学生,目光没表情, 都躲着走。。。更不用说HELLO了…

日本的统治奠定了台湾的后来发展的基础
 
回复: 日本人看似礼貌整洁有教养, 但为什么杀人那么残忍呢?

文化判断是很多面的。我觉得对日本人的战争暴行有点过敏了。和一个老美聊到过日本人,他觉得日本人很野蛮,是个很残忍可怕的民族。但他的判断来自于当时日美交战时期美国人对日本人的普遍印象,不要命,亡命徒,对着枪口大炮都要冲上去。很不能理解,并带有恐惧,感觉和外星人打仗。这种不惜生命,在老美就是一种不可理解的野蛮,不要命的人,啥干不出来。《菊与刀》就是应当时美方要搞清楚日本人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人,而政府设置的日本文化研究项目中突出的成果。提供政府了解日本民族的思路。

这种“野蛮”,在现在还有很多民族认为是英勇。

战争暴行,如果军令不管束,除非道德标准非常高的群体,否则基本都是这结果。到现在其实也没有那支部队说是长官放任而士兵可以不越轨的。

看到有文章分析过当时日本军方的三光政策等,是在兵力人员不够管理大陆空间的情况下的选择。地太大了,不制造凶神恶煞的恐惧感,即使打下来,接下去还是会控制不住。一小队NICE,每天早上和你HELLO,GOOD MORNING,的士兵,绝对没法控制一个县城什么的。

同样这支部队,在台湾,朝鲜,菲律宾,南京这个程度的大规模暴行为就没见到报道。 史料谈二战暴行,南京算一桩,但没有中国人民提到的那个高度。

用战争中的某些事件给日本人定义,有点过了,我觉得。实际生活中的日本人修养确实非常的好。

俄国在德国的行为对比英美军队在德国的行为就会明白文化的重要性。
 
回复: 日本人看似礼貌整洁有教养, 但为什么杀人那么残忍呢?

文革承认了错误,你肯定,一个4人邦当替死鬼就完了, 谁挑起为什么, 又没有自己反思过,如果有人为靖国神社愤慨,那中国唱红歌算什么,死在裆下的人远多过日本人杀死的人,又没有过为文革死难者的纪念仪式,又没有文革死难者纪念日?

据统计日本在各种场合先后10几次为侵略战争道歉,当然日本人的道歉是不够的。日本人犯下的罪行,要和中国人对中国犯下的罪行一样 永远被记住,死难者永远被纪念。

当然这些你们都是不知道的,你只需知道裆然你们知道的东西。裆的敌人就是你们的敌人。

我的观点永远都是 日本的犯下的反人类罪行 不能否认,永远记住,但是中国人犯下的反人类罪行决不能因为发生在是中国人的就有所减轻,相反更加不能饶恕。
:wdb10:
 
回复: 日本人看似礼貌整洁有教养, 但为什么杀人那么残忍呢?

转帖:《菊与刀》读后感

来源: 朱的日志

一直想了解日本这个民族,最终选定了《菊与刀》这本书。我们知道菊产自于中国,象征着古代文人品格高尚,气节淡定的一种植物,与其同等地位的还有兰、竹、梅,而菊在日本则是代表着皇室的家徽,菊更多地代表了日本民族中淡定、儒雅、谦和的一面,也说明了日本民族有菊一样的品质。刀则让我想到日本的武士道,刀是日本武士的随身兵器,是由中国唐朝的兵器发展而来,在武士眼中他承载着日本这个民族的意志和希望,更代表着日本民族精神中嗜血、好战的一面。当菊与刀都融合在一个民族身上时,我们知道,这是静与动的交锋,文与武的融合,善与恶的争辩。“菊与刀”简简单单的三个字承载着太多大和民族的特性,充分概括了日本这个民族的矛盾性。

从第一章我们很容易发现作者行文的历史起点多停留在20世纪,或许和当时的历史背景有关。当时处于二战阶段,在那特殊的历史时期,日本作为如此重要的一个角色,有关于此时期的一些史实成了本文很多论点形成的缘由,而且作者是作为一个从未亲身到达日本的人类学家,能将日本文化细细专研到如此地步实属不易!

(一)森严的等级
首先让人震撼的,是日本森严的等级制度。长期、稳定的封建等级制造成的影响渗透到日本文化的最深层,有关日本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或许都源于此。在战争中的日本,所有人都说战争不是天皇的错,而对天皇的态度,也是日本社会等级森严的集中体现。在日本,天皇不是人,是神,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所有寄托。在明治维新前的日本,要求忠义的对象仅仅是被指向各个大名和将军。而在明治维新后,新的统治者将这种力量抽离出来,附加在天皇身上。由于“忠”是献给最高统治者的,因此就只能献给或许只有精神力量但全无实权的天皇。在日本文化中有这样一句话:“各得其所,各安其份”。他们相信只要每个人在社会等级中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那么这个世界就是完美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和责任,同样也有自己没有办法改变的地位。或许,在中国我们可以说自己经历过封建时期,但中国并不是一个等级社会。民众可以通过科举制度进入到社会的上层,但是在日本却没有什么机会。日本吸收了中国的封建思想,却没有吸纳我们的封建制度。换过来想,日本这个民族是不可能接受这样的封建制度的只因为天皇的存在。即使天皇没有掌握实权,仍然是所有日本人心中的精神支柱。这就和我们中国的思想有很大的不同。中国历史朝代更替带到36次,如果统治者统治的有问题,人民是理所当然的可以推翻他,但在日本,一个等级森严的社会,只允许有天皇一个统治者。

这样森严的等级制度,在战争中体现了强大的生命力。天皇的存在在日本俨然已经发展成宗教,神的话语是没有人可以质疑的,这就为日本的战争找到了借口。所有的屠戮都可以以对为天皇“忠诚”找到借口。日本士兵在战争中所表现出的特性,综合起来可概括为勇敢、残暴、致死效忠、绝对服从。这样森严的等级制度让每一个日本士兵都认识到自己的作用与能力。不管自己的国家在物质上能不能与美国抗衡,仍然会不惜一切在精神上给对手打击。而日军在战争中表现出的勇猛充分印证了他们的所谓武士精神,这种战争中的不怕死精神在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任何一个国家都不曾出现,本尼迪克特对这种不怕死的行为十分的不理解。然而,战时的士兵被冠以了军国主义的思想,幼时的等级观念在这个时候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对于上级的命令是惟命是从。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不难理解所谓的神风敢死队,毫不犹豫地开着飞机撞向敌军的船舰,也不难理解“弘扬皇道于四海,力量悬殊不足忧,吾等何惧于物质”这样的“真心使命”。这样的心理给日本整个民族在二战中带来了遭难,也让我们更好的认识了这个民族。

(二)“忠”“孝”“仁”
在日本的文化中,“忠”“孝”“情义”都占很重要的地位。日本虽然从中国引进儒家伦理中关于“忠”和“孝”的观念,但却极为鄙视被儒家视为最高准则的“仁”。中国文化中的“仁”扮演的是一种内省的力量,调和各种矛盾,接近于最高行为准则。儒家思想在中国还是占有很高的统治地位,但在日本,却没有真正吸收儒家文化的精华。从另一个侧面来看,正是因为有天皇的存在,使得这种民族情节和“仁”的思想水火不容。一个不“仁”的皇帝在中国会被民众反对,只是因为他行使的不是“仁”。而作为中国的帝王,也一直试图宣布自己是天子,是天庭的代言人。而日本,由于有天皇这个不可动摇的事物的存在,完全摒弃了这种伦理。因此,“忠”和“孝”成为他们伦理中最主要的两极。而在对待天皇的态度上,这两种力量完全则是成为了合力。这或许也是中日两国在这个事情上的区别。具体来说:中日都重视“忠”、“孝”,但是“忠”、“孝”在日本人看来是无条件的,而对中国人来说是有条件的,这个条件就是“仁”。对中国人来说,统治者不“仁”,大家就可以揭竿而起,父母不“仁”,孩子就可以拼死拒绝,甚至大义灭亲。而在日本,这是绝不可能被接受的。由于追求无条件的“忠”、“孝”,导致日本从未改朝换代过,而直到90年代,跳槽在日本也是难以被人接收的。这也就说明了在忠与孝的问题上日本这个民族是多么的保守。

其实,“仁”,在本质上是一种自由、平等、人权的体现。日本人却至今未能接收一点点“仁”的概念呢?在我看来,有这样几个原因:一方面,在战后的日本,军国主义思想在社会中仍然占主导地位,并没有达到思想自由。二战后,因为麦克阿瑟和天皇的秘密谈判,使得日本迅速转移了自己的目标。将自己重新定位,将主要目标转向经济方向,从而避免了在文化层面上的全社会反省,依旧保留了完整的天皇制度,因而并未从根本上改变日本社会的意识形态和日本人民对天皇的宗教信仰;另一方面,虽然美国意识到了日本社会的问题,但是并没有给整个社会带来的足够压力去改变他们。在此之后,日本文化中一些迷人的方面,比如武士道精神,在全世界范围流行,客观上隐藏了日本文化中落后的一面,而在经济上,优秀的日本制造带来的非凡成功使日本人无意于文化上的反思。这也造就了日本这样一个特殊的现象。在亚洲,日本的位置无比的尴尬。他希望成为亚洲的领导者,虽说在经济上有这个实力,但是在文化内涵上,却无法让亚洲各国心服口服。换句话说,日本这个民族还没有体会什么是真正的“仁”。

(三)恩
虽然说日本这个民族不懂得真正的“仁”,但是,就我自己的理解而言,另一种思想报恩,在日本社会同样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每个人自出生之日,就有着向天皇来偿还恩情的义务。在日常生活中,接受恩情是一种让人难以承受的情分,因此,必须倾尽全力去偿还。但是报恩是由条件的,就是说施恩给别人的人必须认为自己是高尚的,可以接受别人来偿还恩情。作为从中国那里承受文化恩泽的国家,日本一直对中国怀着复杂的心理,对中国一直怀着感恩的心理,但是在遇到西方这个更好的老师之后,就彻底放弃了中国这个老师。同时也对中国近代的沦落感到羞辱。但是同样他还要把侵略中国作为一种让中国报恩的方式。这也正是我们不能理解的地方。日本一直口头上说建立所谓的“大东亚共荣圈”,但是这只不过是日本人理解报恩的方式,并不是世界人民理解战争的方式。这样的方式寻求报恩,只不过是一个对外战争的借口。
日本社会所讲的“报恩”和“雪耻”的概念在我们并不陌生,但在日本文化中却有异于我们熟悉的东西。比如“工作”也是要报答的情义之一,所以努力工作、极端敬业是毫无疑义的,否则对不起工作给你的恩惠。并且在工作是要对你的领导做到尊重与服从,这也是日本独特的文化内涵所要求的。“雪耻”是对自己名誉的的洗礼,当名誉蒙羞时,如果不报复、不洗刷罪名就对不起自己的名誉。这几乎和我们中国人正相反,我们讲究“大人不记小人过”,原谅和容忍是美德。不过日本社会的报恩和我们的有恩必报还是很相像的,日本式的报恩,要像“义务”一样的去完成,恩是一种债务,是必须偿还的。对天皇报恩就是“忠”,给父母报恩就是“孝”。这些都是强制性的,是与生俱来的。这样的思想带有很深的东方色彩,一个小孩子自呱呱坠地开始,就已经背负上了一身的债务。然而,这样的强制性报恩和我们的观念还是略有差别,“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但这并不是强制性的。在战争中的日本,正是这样的报恩的思想,让一批批的日本青年奔赴了战场。报恩是一种义务,同时也会让他们丧失了生命。作者在这一部分还是略有疑惑,他不是很明白这样的报恩思想在东方思想体系中的重要性。报恩这一现实的行为也再次体现了日本这个民族的矛盾性。让这个民族增添了不少别样的色彩。

纵观其篇章,可看出日本民族在礼仪上的观念和态度上的严谨,同时日本是一个很团结的民族,自从日本派遣唐使来华,中国作为一个古老的礼仪之国,儒家文化也深深影响着日本民族的道德标准。在日本的文化生活中,我们到处能看到茶道等源于我国的文化现象,但是现在却更好的保留在日本这个民族。或许,我们从静态的观点上来看,这不就是“菊”的特性么?

作者作为一个从未到过日本的人类学家,以一个很客观的视角,描述了他研究下的日本。然而,本尼迪克特毕竟是一个美国人,日本这个民族的形式作风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但是我们和日本同为东方的民族,或许对于这种文化会有更深的理解。日本的文化,我觉得可以用这样一句话来概括:除非你是一个日本人,否则你永远无法理解日本这个民族。对于这个民族我们太多的困惑,抛开历史,日本这个民族同样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虽然《菊与刀》写成到如今已经有60余年了,但是仍然为我们更好的理解日本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最后,我想,还是本尼迪克特的一句话最能完整的概括日本:“日本人是既生性好斗而又温和谦让;既穷兵黩武而又崇尚美感;既桀骜自大而又彬彬有礼;既顽固不化而又能伸能屈;既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既忠贞而又心存叛逆;既勇敢而又懦怯;既保守而又敢于接受新的生活方式。菊和刀正好象征了这种矛盾。”这是一个需要我们去了解的民族,无论是作为朋友,还是作为敌人……
 
回复: 日本人看似礼貌整洁有教养, 但为什么杀人那么残忍呢?

这个题目很有趣,东西方文化差异的根源?

冷漠,点头哈腰是仪式,文化深层是冷漠,冷漠导致了压抑。

东方文化和加拿大文化环境很大的区别就是冷漠,我们常看到本地的人个性活泼表现活跃,极有沟通欲,彼此关心,至少在每天见面的问候语和常见客套话中都是如此,这是一种重视COMMUNICATION的本地文化

东方文化倾向于漠视每一个个体的利益、权力和个性,压抑个性,强调整体的平衡。 东方人往往不动声色,表现平静安静温和,人群中倾向于隐忍,跟随大众,不特立独行,不标新立异。包括日本、中国、韩国、新加坡.... 陌生人之间即使是在拥挤不堪的地铁挤成相片,依然可以保持心理距离。但在加拿大和美国人口众多的大都市,也有这种倾向。

估计是和生存环境有关。亚洲的历史太悠久,智慧极高,生存能力太强,人口繁殖得太多。 亚洲人征服自然的能力已经达到极限,树木都砍光,耕种土地面积也无法进一步扩张,整个生存领域的土地面积就只有那么大,再向东发展下去就是太平洋,西面已经是沙漠和青藏高原几乎无法逾越,除了成吉思汗骑马能打过去占领欧洲之外,急剧膨胀的亚洲人口只能被限定在有限的土地中。

看看中国的版图,很明显,整块亚欧大陆的东南侧,适合人类居住的土地领域和自然资源,已经全部被一个强权政府统一管理。再向北,越过乌苏里江,是无法耕种的地区。向西,是沙漠。西北是无法征服游移不定、能征善战的蒙古族,虎视眈眈伺机南下劫掠中原的丰富物产,西侧是青藏高原,无法耕种且不适合除本地人意外的其他民族居住,南侧和东侧都是海洋。


所以,既然无法向外侵略扩张攫取更多的社会财富,而人口却在几何级数增加,所以在这种无法选择的自然环境下,中国的政治制度、人文环境都是强调压抑个性的,在西方,默认为需要多少多少亩土地才能养活一个人,西方人站在食物链的上端,每一个人所需要的肉、蛋奶都要求远超过亚洲人口的土地供给,平均来算,养活每一个中国人的土地面积要远远小于欧美。

日本,一个狭小的岛国,情况更甚。日本的礼仪之邦。

英国,岛国,积极向外殖民。英国的绅士风度。
 
回复: 日本人看似礼貌整洁有教养, 但为什么杀人那么残忍呢?

一个国家的军人没有残忍性,军队也就成为了个摆设。

不能拿国家和军队去衡量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
 
S

sob1976

Guest
回复: 日本人看似礼貌整洁有教养, 但为什么杀人那么残忍呢?

一个国家的军人没有残忍性,军队也就成为了个摆设。

不能拿国家和军队去衡量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
同意

打仗就会死人...正如革命不是请客吃饭。
 
回复: 日本人看似礼貌整洁有教养, 但为什么杀人那么残忍呢?

楼上两位搞错了,我的意思是杀人的方式很残忍。。。中国战败肯定是要被杀的, 但是日本人血洗南京城, 杀人的方式花样很残忍, 细菌试验, 强奸。。等等等很是残忍。。。
 
回复: 日本人看似礼貌整洁有教养, 但为什么杀人那么残忍呢?

楼上两位搞错了,我的意思是杀人的方式很残忍。。。中国战败肯定是要被杀的, 但是日本人血洗南京城, 杀人的方式花样很残忍, 细菌试验, 强奸。。等等等很是残忍。。。

有没有听说过文革中的死法,每种方法都起了外号,婴幼儿都不放过
 
回复: 日本人看似礼貌整洁有教养, 但为什么杀人那么残忍呢?

"我们常看到本地的人个性活泼表现活跃,极有沟通欲,彼此关心,至少在每天见面的问候语和常见客套话中都是如此,这是一种重视COMMUNICATION的本地文化"

只是虚伪的表现啊!问候语什么的多是机械式的东西。我们国人也许表面不是那么热情,但是交心起来是真诚的。

 
回复: 日本人看似礼貌整洁有教养, 但为什么杀人那么残忍呢?

转帖:《菊与刀》读后感

来源: 朱的日志

"最后,我想,还是本尼迪克特的一句话最能完整的概括日本:“日本人是既生性好斗而又温和谦让;既穷兵黩武而又崇尚美感;既桀骜自大而又彬彬有礼;既顽固不化而又能伸能屈;既驯服而又不愿受人摆布;既忠贞而又心存叛逆;既勇敢而又懦怯;既保守而又敢于接受新的生活方式。菊和刀正好象征了这种矛盾。”这是一个需要我们去了解的民族,无论是作为朋友,还是作为敌人……[/quote]"
这不是像现在的流行歌曲么?不知所云。。。哪个民族不是这样的?!:wdb5::wdb2:
 

川菜厨子

能喝半斤绝不喝二两
回复: 日本人看似礼貌整洁有教养, 但为什么杀人那么残忍呢?

一直不解的问题,日本人看似礼貌, 左一个鞠躬, 右一个鞠躬的, 有教养, 但是为什么南京大屠杀好像是屠夫的行为,手段残忍极度呢? 因为你看日本这个国家的人,看他们的日常行为和生活习惯, 想像不到会做出这样残忍的事情?加拿大当地人说日本人基因有问题?
大家说说看!


德国的纳粹干过,100年前义和团也干过,没有什么人是生下来就是残忍的,在爱国情绪里失去对人性的尊重,每个人都可能变得残忍。
 
回复: 日本人看似礼貌整洁有教养, 但为什么杀人那么残忍呢?

我不会讲太多的道理,我记得76年时,回家乡看奶奶,其实是奶奶看我最后一眼,当时老人家已经已经放在堂屋了,她还挺精神的。一天,我哭着要一角钱买糖,奶奶慢慢地从衣服里掏出两个五分,但没有马上给我,要我看着她,答应两件事:一学好写文章;二 学会打架,打日本鬼。我懵懂地点头,拿钱出来。
直到20多岁才猛然明白奶奶的遗言。
 

杰里肥狮

自由...
回复: 日本人看似礼貌整洁有教养, 但为什么杀人那么残忍呢?

64并不存在大屠杀,天安门并无流血事件,军民冲突有,戒严以后还有暴徒袭击军队,军队还手,有伤亡政府也报了,还要政府承认什么?

64的事情,将来说不定会探讨一下政府应对的合理与否,但绝不可能定一个什么大屠杀出来。当时京城那么多媒体,要有规模性屠杀,早有影音资料了,老外记者多不要命啊。看看现在叙利亚的报道。

要说中国人残忍的一面,可以提开国后斗黑五类那段,村民怎么屠杀地富反坏右的,小孩都被斯成两片,年轻妇女被强暴。整户整户的被灭绝。当然也可以算在政府头上,一抹带过人性里的残暴。

这样算账,看到中国人都得躲着了。

_____不知道你是在国内还是在国外。如果是在国外,请到google去搜索“六四 图”。有些比较血腥,如果你未成年,就算了。
―――如果你在国内,搜不到就不怪你了。但是可以学习一下怎么翻墙。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