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组令大部分“中国群众”陷入沉思的图片

对于近现代体制下的“中国人思维”(包括“群众”和“公民”),虽然不同角度,世人自有不同结论。
    
    但肯定的是,倘若能以客观角度来观照,自然就更为中肯,这就是“换位思考”的原理。
    
    以下一图,从语言体系角度给出了最为接近的答案。

 

附件

  • 68087057_2795599_middle.jpg
    68087057_2795599_middle.jpg
    118.4 KB · 查看: 2,505
回复: 一组令大部分“中国群众”陷入沉思的图片

关于“中国群众”最为直观和形象的说明

 

附件

  • 67052954_2795599_middle.jpg
    67052954_2795599_middle.jpg
    150.7 KB · 查看: 2,335
回复: 一组令大部分“中国群众”陷入沉思的图片

这是非常经典的“因果”组图,意味深长

 

附件

  • 67776725_2795599_middle.jpg
    67776725_2795599_middle.jpg
    64.2 KB · 查看: 2,347
回复: 一组令大部分“中国群众”陷入沉思的图片

这次是国际视野的组图,背后的“思想”似乎代表了一种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发展趋势。

 

附件

  • 67797436_2795599_middle.jpg
    67797436_2795599_middle.jpg
    130.3 KB · 查看: 2,376
回复: 一组令大部分“中国群众”陷入沉思的图片

图片的背景时间是1776年,讲述的是北美大陆的制宪会议,围绕的核心就是如何定位社会成员的“个体价值”。



由上述会议所产生,对后世影响深远的具纲领作用的“宣言式文本”

 

附件

  • 67812555_2795599_middle.jpg
    67812555_2795599_middle.jpg
    52.3 KB · 查看: 2,309
  • 67812556_2795599_middle.jpg
    67812556_2795599_middle.jpg
    129.2 KB · 查看: 2,314
回复: 一组令大部分“中国群众”陷入沉思的图片

这是当前世界最为客观和真实的写照。
   可以中国古代诗句概括之:“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附件

  • 67820106_2795599_middle.jpg
    67820106_2795599_middle.jpg
    52.5 KB · 查看: 2,284
回复: 一组令大部分“中国群众”陷入沉思的图片

在这组图中,表明了这样一种情况:人性有光辉的一面,但也有黑暗的一面,至于表现出来的是光辉还是黑暗的人性,那就要看地点、社会气息和历史阶段了。

 

附件

  • 67825215_2795599_middle.jpg
    67825215_2795599_middle.jpg
    108 KB · 查看: 2,277
回复: 一组令大部分“中国群众”陷入沉思的图片

“小人物”与“大时代”往往是紧密相连的,而人物的“伟大”还是“渺小”,其实并非与其“财富”和“权力”划等号,而是背后的那份心智和行径......
    
     图中人物的背后故事似乎也给出了答案。

 

附件

  • 67833174_2795599_middle.jpg
    67833174_2795599_middle.jpg
    40.1 KB · 查看: 2,266
回复: 一组令大部分“中国群众”陷入沉思的图片

社会诚信,指的是人类社会对客观事实的态度。当然,其背后涉及的往往是纷繁复杂的“利益”。
    
    不同的社会体制和文化,自然就决定了如何看待“利益”和“社会诚信”了。
    
    这组图背后的故事,似乎也印证了这一规律。

 

附件

  • 67858483_2795599_middle.jpg
    67858483_2795599_middle.jpg
    71.2 KB · 查看: 2,257
回复: 一组令大部分“中国群众”陷入沉思的图片

生活在不同社会体制和文化中,其社会成员自然就会有不同的行为,最终也就有不同的结果。
    
    以下组图是关于中国人和西方人的直观区别,严格来说,也可理解为“Citizens”和“QunZhong”的区别。

 

附件

  • 68032982_2795599_middle.jpg
    68032982_2795599_middle.jpg
    68.2 KB · 查看: 2,241
回复: 一组令大部分“中国群众”陷入沉思的图片

对于人类的自身历史,有人会选择客观而真实地再现,也有人会进行刻意的取舍和塑造。对“过去”的不同态度自然也就决定了“未来”将如何的走向。因为“过去”与“未来”在隐约之间已经成为一体。
    
     以下的组图反映了就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历史视角,从字面上其实也早有昭示,而这些似乎也都是离不开“社会价值观”的悠久沉淀。

 

附件

  • 68686698_2795599_middle.jpg
    68686698_2795599_middle.jpg
    65.6 KB · 查看: 2,241
回复: 一组令大部分“中国群众”陷入沉思的图片

  当人类社会进入网络时代,信息也就成为这个阶段上的流动产物,它并不归属于任何一方。信息本身其实并无“罪过”,但如何对待信息却衍生出不少“是非”。
    
     以下的组图彰显了这样一个法则:当“信息流”不再客观、透明和对称的时候,人们就会从选择认为更值得信赖的信息源头。这当然是立足于如下标准:一是发布方过往的诚信记录;二是信息源的角色位置。

 

附件

  • 68715882_2795599_middle.jpg
    68715882_2795599_middle.jpg
    45.3 KB · 查看: 2,226
回复: 一组令大部分“中国群众”陷入沉思的图片

“宗教”本同出一源,但“信仰自由”背后的现世意义却存在巨大差异。在西方,基本上拥有同一的“主神”,而其中的“原罪说”使人们时刻反思和警惕自身的行为,“博爱”的教义也逐渐演化为普世的价值观,最终转化为推动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
    
     在远东的古国,他们的宗教神邸成千上百:从“灶君”到“城隍”、从“罗汉”到“菩萨”,从道教到佛教,乃至小说人物。信奉的基础立足于利益诉求,即“有求必应”的逻辑。反应到现世社会,就是浓重的盲从迷信、利益交换和权力依附。
    
     以下组图说明了一个道理:宗教本质实无差异,但对“人类文明”是否有所促进确实是一个分野的标准,“一念之差”就分化出光明与黑暗。

 

附件

  • 68723856_2795599_middle.jpg
    68723856_2795599_middle.jpg
    65.7 KB · 查看: 2,229
回复: 一组令大部分“中国群众”陷入沉思的图片

Janpanese,一个曾经充满傲慢和野心的民族。在挑战强权失败后,他们放下了傲慢,代之以“精益求精”和“开放”的胸襟,再次使这个国家走在世界的前列:他们的品牌大多成功走向了世界,他们的产品并不规限于自身的文化藩篱,不再以民族企业自居,而是顺应世界潮流,着眼全局。至少从他们的品牌塑造上没有任何“日文”痕迹,表面上也不会令人联想到会是来自另一个语言体系的国家。
    
     同处东亚的另一邻国,依然沉醉于“民族品牌”的梦想,其品牌塑造规划带有强烈的文化情意结,其结果就是走出国门,便基本没有市场和认同度。
    
     以下组图揭示了一个理念:“过于自我”的角色认同无疑于“划地为牢”,这往往是失败的开始,因为它阻隔了“国际视野”和“兼容并包”的胸怀。

 

附件

  • 68848548_2795599_middle.jpg
    68848548_2795599_middle.jpg
    83.6 KB · 查看: 2,210
回复: 一组令大部分“中国群众”陷入沉思的图片

“足球”是团体竞技运动,作为一项“事业”,其产出和成败,须经历不断磨练的过程。它就好比作物的成长,取决于“种子品质”和“成长环境”。相应地,前者作为内因就是球员的水平和心智,作为后者的外因就是一国的产业水平、对待态度、竞技体制和社会观念。
    
     以下组图证明了一个真理:一国“竞技事业”的水平高低其实与“人种”并无必然的关系,但是却和如何对待这份“竞技事业”的从业态度、社会机制、人文精神有着高度而必然的因果关系。概括来说,就是“一叶知秋”。足球事业如此,国家发展也是如此。


  
 

附件

  • 68873454_2795599_middle.jpg
    68873454_2795599_middle.jpg
    212.3 KB · 查看: 2,212
回复: 一组令大部分“中国群众”陷入沉思的图片

  “媒体”作为信息发布平台,在不同的价值观和体制下,会有不同的定位。它既可以成为监督政府、追求事实和维护社会公义的独立平台,但也可以成为依附于集团机构,为其谋取利益、实行“舆论导向”的工具。但无论如何,能实现长久发展的“媒体”必然是获得人们由衷认可、并反映客观事实的,这里面涉及的就是一个时间历练的因素。
    
     以下组图启示出人类社会的一个现象:“真诚”与“虚伪”是人性中并存的“孪生子”,虽然短期而言,后者会有所膨胀,但长期来看,前者必然回归,并成为社会之主流。原因在于只有尊重客观事实和规律,个人和社会才能得以存续。

 

附件

  • 68882780_2795599_middle.jpg
    68882780_2795599_middle.jpg
    82.4 KB · 查看: 2,214
回复: 一组令大部分“中国群众”陷入沉思的图片

“知识”是人类对过往社会发展的经验、规律的总结和积累。虽然“知识”对于事物的发展有着积极而正面的作用,但在不同角色者的眼中却是有着不同的结果:有的国度对“知识”有着热炽的渴求,并勇于发展和传承,对未知领域展开不断的探索;有的国度却对“知识”进行选择性的发展、垄断乃至拒绝。因为“知识”有助于启发人的心智,有助于独立的思考,而这个结果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和社会环境,也会有不同的态度。
    
    
     以下组图的传递了以下的话语:“民主、自由、开放的精神是互联网精髓的所在......每个人都该有获得知识的途径和权利”,“失去了知识,也就失去了心智和思考,这无疑于行尸走肉”

 

附件

  • 69005031_2795599_middle.jpg
    69005031_2795599_middle.jpg
    42.6 KB · 查看: 2,172
回复: 一组令大部分“中国群众”陷入沉思的图片

“人人生而平等”,这是人类近代所致力实现的社会理想。这不仅指法律层面,同时也涵盖在社会观念之中,因为“平等”与“公义”是相辅相成的。同时它也决定了国家的“元首”的定位是“领导人”还是“责任人”两种不同的取向。
    
    
     以下组图的背后故事都立足于“历史真实”,虽然时间差度近80年,但是都向人们传递了一个信号:“平等”实乃走向“公民时代”之基石,“个人的一小步,却是社会发展的一大步”,这,就是社会进化之趋势。

 

附件

  • 68920674_2795599_middle.jpg
    68920674_2795599_middle.jpg
    66.8 KB · 查看: 2,175
回复: 一组令大部分“中国群众”陷入沉思的图片

“同胞”一语是特殊环境下的产物,从词义即可理解,它是立足于“宗亲氏族”观念,围绕的是“血缘姻亲”所衍生的人际关系。基于这样的思维,就衍生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取向,接着就是以“生理基因”为标准进行敌我判别。当人类进入21世纪,“敌友”标准得到了重新的诠释:衡量一个人是否成功在于他为人民和社会作出了什么建设,而不是破坏或打击了什么,这同样适用于社会团体、也适用于国家。
    
     当不同“基因”的人共同为了所生息的土地和国家奉献了自己金钱、才华、青春乃至生命的时候,这些“非同胞们”难道就不是国家的“一份子”!?
    
    
    
     以下组图隐然告诉人们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一个人的“肤色”、“体格”和“基因”并不是自身所能决定的,这只代表着和他的祖先有着“生理关联”,成功的源头乃孕育自他的心智和肉体里的那份精神,而这些都离不开社会气息和人文思想。而那些期望通过“同胞”名义和“生理联系”来沾取他人成功光环的人,无疑是可悲和可笑的,因为他们的成功与“生物基因”和“宗族”没有任何的因果联系。


  
  
 

附件

  • 69074458_2795599_middle.jpg
    69074458_2795599_middle.jpg
    28.4 KB · 查看: 2,171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