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絮语

回复: 伦敦絮语

在伦敦的同学们,能帮俺推荐一下好的驾驶教练么?
一般会驾驶的,在这边需要练几次然后去考试?
Clinton的考点,从伦敦过去需要多久?
周末能考G牌么?
自家有车的同学,路考一般是用自己车还是用教练车?
问题好多,请见谅!
 
回复: 伦敦絮语

在伦敦的同学们,能帮俺推荐一下好的驾驶教练么?
一般会驾驶的,在这边需要练几次然后去考试?
Clinton的考点,从伦敦过去需要多久?
周末能考G牌么?
自家有车的同学,路考一般是用自己车还是用教练车?
问题好多,请见谅!

本论坛中的“大家拿”就是安省持牌教练,现在伦敦华人网上有广告。他和我们是同时登录伦敦的,当时为了考驾照跟我老公同用一个“黑教练”,几多辛苦。最近才知道他持教练牌的,所以我不曾跟他学车,不知道他的教练技术。但从不多的几次接触中,觉得人不错。
练几次去考真不好说,见过练一次就过的,也有练了十几次都不过的。
Clinton离伦敦75公里,建议你Google一下,就有详细信息了。
周末什么牌都不能考,休息。
有说用专业教练车容易过的,理由是有脚刹,考官觉得有安全感,心情好,手下就松。本人不以为然,因为租教练车是要钱滴!“考官的情绪”这东西太抽象。
 
回复: 伦敦絮语

还听说,教练车上,有做记号,方便停车倒车的找点,呵呵.
个人觉得可能比较适合新手. 像老司机,主要还是习惯问题,以及心理素质比较重要哈.
最近不见huhoou同学, 是不是还在美国没回来?
 
回复: 伦敦絮语

我刚在伦敦小镇考G2一次过,考时男考官命令平行泊车,紧张的没听懂,动作没做好,碰到马路牙,脸都吓白啦,考官也直摇头,心想没戏啦,剩下的路程就当是练习,排除杂念认真开车,回到考场,可怜兮兮等着,“you pass" 说了三遍才回神相信这是真的,所以大家别怕,只要认真开车别犯大错肯定没问题啦。
 
回复: 伦敦絮语

谢谢Sunrain的信息.
我18日(周六)终于要搬到lundon啦!! 心里激动阿.
sunrain有没有电话什么的, 我要第一时间向组织靠拢, 哈哈
同在伦敦,有缘一定能相会。
呵呵,我必须严正声明,我这里既没有纲领宪章,也没有组织架构,连“一小撮”都谈不上。千万别把我同“组织”搭上边,俺还想不时回国溜达溜达呢。
 
回复: 伦敦絮语

还听说,教练车上,有做记号,方便停车倒车的找点,呵呵.
个人觉得可能比较适合新手. 像老司机,主要还是习惯问题,以及心理素质比较重要哈.
最近不见huhoou同学, 是不是还在美国没回来?
停车倒车的找点?这个在这里还真没听说过。国内学车是这样的,对付完考试,一上路啥也不会。这里不管华人教练还是洋人教练,都没听过这种事情。重要的是,这里考试的重点是路上的表现,对停车倒车的要求很低。无论是“平行泊车”还是“路边停车”,并非要你表现完美,对在国内开过车的来说都是小菜一碟。
 
回复: 伦敦絮语

我刚在伦敦小镇考G2一次过,考时男考官命令平行泊车,紧张的没听懂,动作没做好,碰到马路牙,脸都吓白啦,考官也直摇头,心想没戏啦,剩下的路程就当是练习,排除杂念认真开车,回到考场,可怜兮兮等着,“you pass" 说了三遍才回神相信这是真的,所以大家别怕,只要认真开车别犯大错肯定没问题啦。
这种情况,在小镇是几乎都能过的,因为这不是关键性错误。我的感觉,不飚车,不抢道,会看红绿灯,记得打转向灯,多查看盲点,基本就okay啦。
 
回复: 伦敦絮语

这种情况,在小镇是几乎都能过的,因为这不是关键性错误。我的感觉,不飚车,不抢道,会看红绿灯,记得打转向灯,多查看盲点,基本就okay啦。


学习啦! 不过, 这里对是否过快或者过慢的界定, 是标准时速的多少范围内上下浮动? 比如,如果标准是50, 那么, 是不是得严格控制在45-55之间?
 
回复: 伦敦絮语

学习啦! 不过, 这里对是否过快或者过慢的界定, 是标准时速的多少范围内上下浮动? 比如,如果标准是50, 那么, 是不是得严格控制在45-55之间?
儿子在驾校读书的时候,老师是那样说的。但是根据我个人考试经验,觉得不如控制在50之下为好,宁慢不快。
 
回复: 伦敦絮语

上个月完成安省选择升学城市之旅,从上海到Montreal出发,途径Ottawa、Oakville、Waterloo、London四个城市走马观花,再到Niagara Falls进入美国。。。约有1200多公里的路程,每个城市住一晚,其实也不累,加上有蒙城老友一家陪同,挺开心的。

从学校(这里仅指中学,我孩子升中之需)而言,奥克维尔最佳,全市5所中学全部在Top100之列,新落成的第六所中学今年9月开学,设施也是相当好。但是该市房产已被热捧追高,就没有必要去凑热闹了。

与去之前的思路相同,我仍会在渥太华和伦敦之间选择(题外话:在家园渥太华版非常冷清,原来那边华人另有坛子,很是热闹的,只是国内上不去,屏蔽了!家园及时换域名,让我们还有机会来看看)

伦敦的环境我很是喜欢,华人好像较多居于Lucas校区,不知为何Oakridge和Banting这两所中学鲜有坛中人提及,那两区的房子也不错嘛。

伦敦的房价虽然较为合理,但似乎看不到上涨的动力或潜力,置业终究是投资,以8-10年的中期回报,如果考虑利率、汇率、通货膨胀等多种因素后,伦敦的投资价值是要慎重的,除此之外伦敦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倒是上选。
 
回复: 伦敦絮语

请楼主小心修改2916楼的文字,免得被和谐。家园禁止做不付费广告。

顺便问下楼主,为什么你声望那么高,声望改变能力却是鸭蛋?
应该是“被和谐”的一种表现。
我写字更多地是为了愉快。有时候帮到了人,被表扬,更愉快。但因为这些字也遭遇一些不愉快。不过,whatever,对我来说,能写就写点,写着没意思,也就不写了。所以,爱怎么和谐就怎么和谐好了。
 
回复: 伦敦絮语

这里谈论的高中不是Central就是Lucas,但Oakridge和Banting的排名也不差啊,想听听各位的见解。

讨论得多,多半是“历史原因”。尚在国内的同学问起学校来,总要谈排名。我是过来人,2010年下半年也是冲着CENTRAL来的,后来认识到没必要,但把现在的想法告诉国内的同学,即便能得到理解,也得不到认同。
 
回复: 伦敦絮语

上个月完成安省选择升学城市之旅,从上海到Montreal出发,途径Ottawa、Oakville、Waterloo、London四个城市走马观花,再到Niagara Falls进入美国。。。约有1200多公里的路程,每个城市住一晚,其实也不累,加上有蒙城老友一家陪同,挺开心的。

从学校(这里仅指中学,我孩子升中之需)而言,奥克维尔最佳,全市5所中学全部在Top100之列,新落成的第六所中学今年9月开学,设施也是相当好。但是该市房产已被热捧追高,就没有必要去凑热闹了。

与去之前的思路相同,我仍会在渥太华和伦敦之间选择(题外话:在家园渥太华版非常冷清,原来那边华人另有坛子,很是热闹的,只是国内上不去,屏蔽了!家园及时换域名,让我们还有机会来看看)

伦敦的环境我很是喜欢,华人好像较多居于Lucas校区,不知为何Oakridge和Banting这两所中学鲜有坛中人提及,那两区的房子也不错嘛。

伦敦的房价虽然较为合理,但似乎看不到上涨的动力或潜力,置业终究是投资,以8-10年的中期回报,如果考虑利率、汇率、通货膨胀等多种因素后,伦敦的投资价值是要慎重的,除此之外伦敦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倒是上选。

同意你的说法,伦敦适合生活,但尚看不到大的投资价值。这也是我一向的观点,过日子,来伦敦挺好;投资,要慎重。
至于买房,我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选对了社区就是选对了学校,这个因果关系不能颠倒。个人而言,我觉得选择北区主要是生活方便:离华人超市近,天长日久的便利性明显;Masonville Mall 算是伦敦目前最现代化和完整的购物中心了,近在咫尺的好处不言而喻;还有,偶有需要,朋友间容易照应。谈到与洋人的“融入”,深觉得,始终只能停留在make small talk的刻意socializing的层面上,更象是互相猎奇。情感交流需要,还是只能在同宗同祖的华人之间得到满足。
 
回复: 伦敦絮语

同意你的说法,伦敦适合生活,但尚看不到大的投资价值。这也是我一向的观点,过日子,来伦敦挺好;投资,要慎重。
至于买房,我还是坚持自己的观点,选对了社区就是选对了学校,这个因果关系不能颠倒。个人而言,我觉得选择北区主要是生活方便:离华人超市近,天长日久的便利性明显;Masonville Mall 算是伦敦目前最现代化和完整的购物中心了,近在咫尺的好处不言而喻;还有,偶有需要,朋友间容易照应。谈到与洋人的“融入”,深觉得,始终只能停留在make small talk的刻意socializing的层面上,更象是互相猎奇。情感交流需要,还是只能在同宗同祖的华人之间得到满足。

买房不光是出租算投资,自住也是投资呀。像我的情况,两孩子前后中学毕业需要六年,租房不如买房,而孩子们的大学或今后工作未必会在伦敦,我们是否继续在伦敦就涉及到房子的升值空间。
根据2000-2010年的数据,在加国18个大都市的房产升幅,伦敦是垫底的!平均每年仅4%多一点,与银行存款差不多。这可能是伦敦令人又爱又恨的关键。

生活便利的确要考虑,但是加拿大冬天让你步行十分钟都够呛,去商场去超市,免不了要开车或公共交通的,开车十分钟可以去挺远的地方了。只要这个城市有大商场、有华人超市就OK,我认为购物远近对自己开车的并非首要,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更为看重。

社区华人多还是洋人多,到不一定说你要融入哪个圈子。我一同学住北约克,名校社区,近年来越来越多中国人,现在左邻右舍全是,老外成了那里的“少数民族”了。好的地方如你所说,中国人方便有个照应,不好的地方,国人那种是是非非就多了!大事小事都喜欢攀比,你上天才班,我去IB班啦,考试分数啦,如此等等,搞得我那同学搬家的念头都有。

我们这些国内长大的第一代移民也没有必要什么融入洋人社会,客客气气、和平共处就好,下一代嘛自有他们人生路。我对海外华人圈,见到话不投机的也保持距离,能有缘交上几个好朋友就够了。我在蒙特利尔那几年,看到华人圈什么华商会、同乡会的,勾心斗角争做老大,比国内的还恶心十倍!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