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yaoyue聊外汇

我个人认为:由于美元是国际货币,又由于美国制度的优越性,再由于美国的科技发达,创新能力之高,以及美国教育事业的先进,至今美国依然吸引了全球的无数精英。所以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美国依然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经济强国!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yaoyue聊外汇

在这个问题上, 我跟你持相反的看法。
美国QE本身只是一项应急措施,美国政府非常清楚美国经济问题的症结在哪里,目前正致力于重塑制造业,并开始逐步退出QE。实际上,美国经济已经逐渐复苏,大量制造业回迁,当年濒临破产的房利美都已经出现盈利,标志着受冲击最大的房地产业已经开始走出低谷,这就是目前支撑美元走强的内在原因。

98年金融海啸,引发了社会信用的全面冻结,使原本活跃在市场上的流动性几乎一夜蒸发,造成美国经济严重失血,进而重创实体经济。换句话说,美国的实体经济,包括制造业,本身并没有太大问题,而是因为经济“失血”严重而失去了活力。

美国制造业存在的问题,任何发达国家都会遇到,加拿大相对更加严重。这就是奥巴马政府致力于发展新能源和高科技产业的原因。历史上,欧美国家都曾面临过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低成本国家转移的过程,将来中国也会面临同样的问题。而这样的转移也不是一夜之内发生的,它伴随着产业转型和劳动力人口的升级。而工业制造业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劳动力所占成本比例越来越低。对于美国、德国这样科技前沿国家,在高端制造工业更是具有绝对竞争力,短期内不会改变。

实际上,美国的失业问题,并不是因为任何实体经济行业,包括制造业本身的问题所引发的,而是由于市场秩序被破坏,造成世界范围内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在危机之前,蛋糕大,大家都有得吃,危机之后,蛋糕变小了,即使大家抢着吃,也会有很多人吃不饱。

关于利率问题,美国确实不会贸然加息,但是,按目前美加两国的经济状况对比,美国加息走在加拿大之前,是完全有可能的。
红色字:
近25年以来,美元在长期下跌过程中有无数次上涨反弹,没有一次是因为美国经济好而造成美元上涨,更多的是因为美国或者其他和国家的经济出现危机造成美元的恐慌回流,美元涨是经常会发生的,这里面有市场的律动因素起作用,就是阶段性的美元套利疲弱以后出现的往复波动,不能说美元涨了几天或者涨了几个月就是美国经济转好,经济的好与坏能是几天、几个月的事情么?

下面给你一张美元/新加坡元的月线图表(这个图表历史数据不算很多),你可以看到长期下跌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局部的美元上涨,也有一段持续很长时间的阶段性美元上涨,要仔细去看每一次美元上涨的市场背景是什么,尽管那么多次美元的上涨,但趋势就是顽固的下跌,这次美元上涨你就敢说是美国经济转好了?真要是转好了,就不会出现“复苏”这个词了。所以短期的涨跌和经济好坏没有太大关系,只有长周期体现出来的趋势特征才能说明问题,例如最近这半年日元的下跌,其实也不是说日本的经济不好就应该日元下跌,那之前日元上涨又如何解释呢?日本经济一直就不太好的,为什么日元会上涨呢?所以说,市场的局部特征永远都不存在光滑曲线,一定是反复推动的过程,局部任何一个方向的推动都不是长期的体现,但众多细节的波动组成了长期趋势特征。所以不能说今天涨了就是经济好,明天跌了又该怎么说?

绿色字:
自动化因素可以抵消劳动力价格劣势,但是还有个重要的因素在起作用,那就是市场这个决定性条件,洗发水可以完全实现自动化生产,美国人把握住配方就可以在美国本地灌装么,卖高价到全世界去,为什么宝洁和联合利华要在全世界设厂?灌装流水线在美国和英国一样可以做么,原因就是市场,因为不是所有东西都像轻巧的吉列剃须刀片那样形成绝对的技术垄断,太多东西因为物流成本逼迫企业必须实现本地化制造才能够获得市场准入,赚别人的钱也不是那么容易的,呵呵。玻璃也可以实现自动化生产,可是市场呢?美国本土有那么多的玻璃幕墙建筑需求么?而中国有......所以,那条自动化生产线自然会放到中国来,美国最大的问题就是它自身的需求和那些不断成长的新兴市场的需求比起来越来越小,这也是美国制造业离开美国的一个重要的原因。

蓝色字:
的确,德国和日本保有了最高端的工业制成品的加工制造产业,美国其实也是“偏科”得厉害,因为高端,就可以依靠高附加值来淡化高成本的压力,但这类东西你能搞,我们将来也会搞,德国和日本除了这个是没有其他办法的,一旦涉及到规模化的竞争,就必然要走以市场为中心的制造业本地化,要么坚持卖高价,就会逼迫人家和你竞争,要么放弃技术壁垒实现以技术换市场,中国因为有了乐凯胶卷,柯达和富士胶片才没有横征暴敛的机会,需求大、市场利润丰厚,大家都会挖空心思搞竞品出来,药品类是个例外,门槛太高,仿品和竞品的成功概率太低,生产成本可以忽略不计,但对一国就业也没什么太多好处,只是暴利行业对政府税收有好处,经济全球化以后,企业可以选择税收优惠的国家落户,所以这个领域除非是国家资本主义形式的企业,否则也很难阻挡产业迁移。

紫色字:
危机是怎么来的?好好的闹什么危机?买房的人都去贷款,经济不好了,失业率高了,大家没收入了,就出现大面积的违约,但这些房屋贷款债权已经被华尔街包装成金融衍生品卖出去了,源头出问题了,就造成链条中所有的债权人持有了有毒资产,这些持有债权的关联环节又会将自身的财政风险扩大到他们所建立金融联系的所有角落,这不是美国的经济实体的问题又是什么?金融业的健康是直接依托实体经济支撑的,没有坚实的经济实体的金融繁华那就是超级泡沫,并且短时间看不到实体经济能够有足够多的经济产出来维持金融债务的传递,本来一年只能做一个月饼季节的销售,非要说中国人每一天都要吃月饼,全世界大规模建设月饼生产厂,泡沫就是这么回事。和切蛋糕没关系,是一种蛋糕领取劵,买房的人答应会送上蛋糕,然后到处印“蛋糕领取劵”,印的越来越多,房子也盖得越来越多,结果搬进房子里的人拿不出蛋糕了,所有手里攥着“蛋糕券”的人傻眼了,事后发现信用卡债务也被包装成衍生品了,企业债也有大量的衍生品形式存在,这就是说风险已经不是局限在美国的发卡银行和企业贷款银行,已经将这种债权风险延伸出去了,意味着出了问题就不是倒一个两个的问题,是要倒一大片,如果不这样干,债务的规模就小很多,但金融家要赚更多的钱,就把它衍生品化、杠杆化,自己那点资本只能做100单,衍生品化以后,就可以做10000000000000000单,每一单只赚一点手续费就够了,就变成了无限量的债权供应市场,做多少单都没关系,只要每一个蛋糕券最终能收上来一个蛋糕就可以,很长时间蛋糕都能不断供,但突然有一天蛋糕没了,持有蛋糕券的人都明白那张纸是废纸了,他的资产缩水了,大家都互相怀疑谁兜里是不是有一大把这样的废纸,于是都不敢再借钱给别人,难道危机的起源不是经济实体出问题了么?
 

附件

  • usdsgdmonthly.png
    usdsgdmonthly.png
    50.3 KB · 查看: 13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yaoyue聊外汇

我个人认为:由于美元是国际货币,又由于美国制度的优越性,再由于美国的科技发达,创新能力之高,以及美国教育事业的先进,至今美国依然吸引了全球的无数精英。所以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美国依然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经济强国!

英国当年也是你说的那种超级强国,今天呢?呵呵。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yaoyue聊外汇

你说的这些理由,包括美国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很多我是赞同的,但由此推导出美国经济从此会一蹶不振,这是我很难认同的。就像虽然我可以找到更多中国经济面临崩溃的理由,但我不认为中国因此会真正崩溃原因一样。
整个世界都在不停改变,经济领域发生的很多事情,都是过去的人们未曾见过的。美国现在所面临的问题,是整个西方发达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也是将来中国和其他一些新兴经济体可能需要面对的问题。实际上,美国现在所做的,就是在领着大家摸着石头过河。
强国之所成为强国,就是因为它懂得改变,懂得适应,中国从历史上的强盛到衰落,就是起于固步自封,而重新崛起,也正是因为改革开放。危机和机遇总是相伴随的,我相信美国比任何国家都清楚自己的问题在哪里,也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化危机为机遇。
从经济规模和竞争能力来比较,如果把美国比作民营上市公司,那加拿大就类似于其下属乡镇企业。

美国不会倒的,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全球在经济领域进行产业分工协作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谁适合干什么,不适合干什么,就靠市场自己的规律进行平衡,美国可以干的,但有人能够比他更适合干,那么他就留不住那些产业,他干得最好的那些产业别人轻易也抢不走,所谓的有所为有所不为就是这个道理,但他的人口负担却不能很快适应经济格局的变迁,制造业巅峰过去后,创新产业美国依然保持领先,所以美国是个技术研发优势很突出的国家,可是短时间他无法解决3亿人口的普遍性就业问题,因为传统制造业流失速度太快了,而像中国这样在制造业具有优势的国家已经形成了,那么趋势就不能再扭转了,大体上世界上几个大国的分工已经定型了,谈不上谁抢谁的,都是市场自己的选择,美国的巅峰阶段恰好是因为中国的开放造成了美国经济的大拐点,但中国并没有取代他原本优势的领域,但他的那些优势领域是不是足够维持三亿人口高品质的生活就是个问题了,制造业不是没有回流美国的可能,但落差必须缩小到一定范围内才会形成新的产业流向,美国当年制造的缝纫机和美孚灯畅销全球,今天他不会再去做这些东西了,所以现在的美国就是超级大农业和金融业、高科技创新产业这三个强势产业,其他的领域就被别人取代了,但美国至今依然无法解决财政赤字的问题,就是因为产业的收入无法维持财税的庞大缺口,可以举债度日,但也要能够看到未来消化这些债务的可能性。

大而全的国家定位在没有竞争的情况下是可以维持的,显然美国无法维持,后面的路该怎么走,给三亿人口都找到事情干,还不能出现严重的贫富差距,确实不太容易。英国没落了,但德国就很出色,德国也不是大而全的国家,自己擅长的一直能做的很好,9千万人口都是高素质人群,财政情况也不像美国那样风声鹤唳,是因为德国的产业结构没有出现美国那样的短期突变,所以不存在适应性调整的障碍。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yaoyue聊外汇

您对中国非常看好,认为中国将来会成为美国那样的超级大国吗?中国的经济发展的确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很多人都对中国的政治环境担忧,认为这会阻碍中国的发展。您怎样看待呢?

政治会随着经济发展的需求而改变,这是铁律,当草原上一望无际的时候,你想怎么走都行,竖着走、横着走、斜着走,都可以,但草原上建立起高楼大厦的城市以后,你就只能按照交通规则走,政治也是这个道理,经济不发达时,政治的适应相匹配就不那么强烈,但经济一旦形成足够的规模,政治要是敢随便乱穿马路,一样会被钢铁洪流撞个粉碎。所以不用担心什么,至少现在的政治还是在顺应经济的走向。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yaoyue聊外汇

英国当年也是你说的那种超级强国,今天呢?呵呵。
其实我们在讨论这些问题的时候都有一个前提,就是有生之年内,短则一二十年,长则三五十年。
如果把它放到历史的长河内,那么当然没有永远的强国。所以我的观点仅仅只是在未来的几十年里,美国依旧是世界第一强国。
当初70年代至80年代,日本汽车及家用电器等逐步超越并取代美国,世界也上很多人也认为美国完蛋了,谁知道其实这个是他们有所谓为有所不为,美国在生物科技方面等取得巨大的成果。依然傲视全球。让好些人大跌眼镜。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yaoyue聊外汇

政治会随着经济发展的需求而改变,这是铁律,当草原上一望无际的时候,你想怎么走都行,竖着走、横着走、斜着走,都可以,但草原上建立起高楼大厦的城市以后,你就只能按照交通规则走,政治也是这个道理,经济不发达时,政治的适应相匹配就不那么强烈,但经济一旦形成足够的规模,政治要是敢随便乱穿马路,一样会被钢铁洪流撞个粉碎。所以不用担心什么,至少现在的政治还是在顺应经济的走向。

“政治会随着经济发展的需求而改变,这是铁律”完全赞同。其实我们之间的分歧不是这个,我们之间的分歧是:如何改?什么时候改?以什么方式改?我们只是担心这个改的过程及结果会对我们产生损失。因此才会移民啊转移资产啊什么的。(当然我不是说每个人移民都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只是说,这个因素也是相当一部分人移民的原因之一),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yaoyue聊外汇

美国不会倒的,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全球在经济领域进行产业分工协作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谁适合干什么,不适合干什么,就靠市场自己的规律进行平衡,美国可以干的,但有人能够比他更适合干,那么他就留不住那些产业,他干得最好的那些产业别人轻易也抢不走,所谓的有所为有所不为就是这个道理,但他的人口负担却不能很快适应经济格局的变迁,制造业巅峰过去后,创新产业美国依然保持领先,所以美国是个技术研发优势很突出的国家,可是短时间他无法解决3亿人口的普遍性就业问题,因为传统制造业流失速度太快了,而像中国这样在制造业具有优势的国家已经形成了,那么趋势就不能再扭转了,大体上世界上几个大国的分工已经定型了,谈不上谁抢谁的,都是市场自己的选择,美国的巅峰阶段恰好是因为中国的开放造成了美国经济的大拐点,但中国并没有取代他原本优势的领域,但他的那些优势领域是不是足够维持三亿人口高品质的生活就是个问题了,制造业不是没有回流美国的可能,但落差必须缩小到一定范围内才会形成新的产业流向,美国当年制造的缝纫机和美孚灯畅销全球,今天他不会再去做这些东西了,所以现在的美国就是超级大农业和金融业、高科技创新产业这三个强势产业,其他的领域就被别人取代了,但美国至今依然无法解决财政赤字的问题,就是因为产业的收入无法维持财税的庞大缺口,可以举债度日,但也要能够看到未来消化这些债务的可能性。

大而全的国家定位在没有竞争的情况下是可以维持的,显然美国无法维持,后面的路该怎么走,给三亿人口都找到事情干,还不能出现严重的贫富差距,确实不太容易。英国没落了,但德国就很出色,德国也不是大而全的国家,自己擅长的一直能做的很好,9千万人口都是高素质人群,财政情况也不像美国那样风声鹤唳,是因为德国的产业结构没有出现美国那样的短期突变,所以不存在适应性调整的障碍。

我们根本分歧点在于:
你不看好美国,认为美国已经积重难返, 无法解决当前的危机,正在走向衰落。
而我看好美国,美国以创新立足的国家,自由开放、创新求变的理念已经深入骨髓,而这正是它在过去及可见的未来能够取得成功的保障。我相信这一次的经济危机对于美国而言,只是又一次审视和修正自己的机会。而世界经济格局的变迁,也在促使美国调整自身的定位,建立和完善更加适应未来发展的产业格局和经济生态。
中国问题在于,高度集权的制度能够保障社会和经济在某一阶段的快速发展,但发展到一定程度,集权制度就会成为社会和经济进一步前进的桎梏。这就要看将来的领导能不能有大智慧和魄力去解决其中的矛盾。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yaoyue聊外汇

其实我们在讨论这些问题的时候都有一个前提,就是有生之年内,短则一二十年,长则三五十年。
如果把它放到历史的长河内,那么当然没有永远的强国。所以我的观点仅仅只是在未来的几十年里,美国依旧是世界第一强国。
当初70年代至80年代,日本汽车及家用电器等逐步超越并取代美国,世界也上很多人也认为美国完蛋了,谁知道其实这个是他们有所谓为有所不为,美国在生物科技方面等取得巨大的成果。依然傲视全球。让好些人大跌眼镜。
世界在197X年作为经济领域上的一个分水岭,从那时候开始进入了经济全球化,按照木桶原理,就是短板不断的被补齐,或者看作是液体连通管原理,连通环境下各个管道里的液面不会存在很大落差。世界各国在一个市场机制的大环境中互通有无、分工协作,彼此间的壁垒越来越少,作为单个企业和国家都可以在一个大市场中进行充分的发展,各自利用自己的优势资源承担一部分经济“任务”,因为资源、人口数量和素质、发展基础的不同,每个国家在这个大市场中的角色定位都有所不同,这样一来,就不再有那种大而全的单个经济体,但每个经济体都在各自的角色领域中成为不可替代的角色,这就是分工形式的强强合作。

英国因为美国的崛起而衰落,所谓的衰落只是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单看英国本身无论是科技、文化、经济总量今天都要比它最辉煌的维多利亚时期要强很多,他自己是在进步的,但别人进步比它更快,所以看上去英国是衰落了,其实只是这个经济体的能量在不同的时期体现的权重变小了。

虽然经济全球化是由西方国家主导开始的,关贸总协定从二战后就开始存在了,但到了70年代废除了布雷顿森林体系之后才真正进入自由贸易的环境,所以说70年代开始才算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开端。

所以美国自身作为全球经济体的一部分也受这个市场化的环境影响,造成他并不具备优势的产业逐渐凋零,他的体制优势促成他在科技研发领域可以吸收全世界的精英,但不等于他就一定能永远保有世界第一强国的地位,科技强,但科技产品的应用市场不局限在美国,而是全世界,所以会出现虽然科技领域一枝独秀,反而美国的经济整体状态并不如过去了,并且他强不等于别人就不发展了,欧洲人、日本人、中国人都在发展自己的科技实力,所以说美国的经济其实是遇到瓶颈了,虽然美国的经济结构已经产生了变化,但美国的体制仍是延续了巅峰时期的状态,所以会造成庞大的赤字出现,花钱的事情越干越多,而赚钱的事情跟不上他花钱的递增速度,这样看就是它的经济成长出问题了,和科技强国没关系,科技再强也要有足够的产出来支撑他的预算,不能说他科技强,他就可以有花不完的钱,两码事么......未来美国会受困于它的经济能力,所以美国将来就需要联合其他经济强国来共同为世界做服务,中国其实就是一个不错的伙伴,亦敌亦友的关系蛮有趣,虽然别扭,但又是必然的选择。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yaoyue聊外汇

“政治会随着经济发展的需求而改变,这是铁律”完全赞同。其实我们之间的分歧不是这个,我们之间的分歧是:如何改?什么时候改?以什么方式改?我们只是担心这个改的过程及结果会对我们产生损失。因此才会移民啊转移资产啊什么的。(当然我不是说每个人移民都是因为这个原因,我只是说,这个因素也是相当一部分人移民的原因之一),
一句话,不发展经济,政治上就很难改变,现在从上到下都知道不改不行,怎么改,就靠经济推动政治改革,如果停止经济发展,整个国家说不好就又要进入一个“胡闹”的状态,英国的产业革命是怎么产生的?就是经济制度已经不适应工业化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催生很多东西的变革,没有经济因素推动的改革,就只是换汤不换药的农民起义,70年代末中国搞开放,本身就是一种性质的政治改革,这就是执政方向的改革,不是说一定搞个什么议会选举的形式才算政治改革,只是大家心存疑虑,不放心这种不够彻底的改革,担心这种政治生态会再一次引发灾难,但世界上各国的规律就是,只要推动经济,就一定能弱化政治上的强势力量,火候到了,改革就会变得顺理成章。

第一代是革命党,夺了权要先想着怎么坐稳,第二代眼看着前面胡闹了几十年,国家积贫积弱,终于下狠心把整个国家推到发展经济的轨道上,能不能走得好、走得顺也都是边走边看的事情,先不去动政改这个大地雷,因为那时候就是改谁能保证一定改得好改的对?第三代延续前面的方向,对国家因过去政策的原因积累的一些不改不行的事情做变革,第四代小修小改做了不少,还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保持好经济不出大问题就不错了,政改交给后代吧,50后刚露脸,他怎么想呢?后面还有60后、70后、80后、90后,谁不想改?其实都想改,怎么改?你能说出方案么?还不能出现大问题,要实现平稳的过渡,有方案可以提嘛......呵呵。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yaoyue聊外汇

我们根本分歧点在于:
你不看好美国,认为美国已经积重难返, 无法解决当前的危机,正在走向衰落。
而我看好美国,美国以创新立足的国家,自由开放、创新求变的理念已经深入骨髓,而这正是它在过去及可见的未来能够取得成功的保障。我相信这一次的经济危机对于美国而言,只是又一次审视和修正自己的机会。而世界经济格局的变迁,也在促使美国调整自身的定位,建立和完善更加适应未来发展的产业格局和经济生态。
中国问题在于,高度集权的制度能够保障社会和经济在某一阶段的快速发展,但发展到一定程度,集权制度就会成为社会和经济进一步前进的桎梏。这就要看将来的领导能不能有大智慧和魄力去解决其中的矛盾。

美国的社会体制可以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在个人利益得到保障的环境中众多个体能量的释放会有倍增器的作用,但事物都是有局限,美国的科技能力还没有达到可以生产出不可替代的又便宜又好的所有产品,例如汽车领域的工会制度就是严重制约美国汽车的生产成本的降低,无论是市场定位还是开发理念美国人都比日本和德国差很远,在一些科技向市场转化的过程中美国人的市场系统经常会失灵,这些又如何解释呢?所以说事物都是有局限的,某一个细分领域做得好,但不等于他啥事情都能做好,这就是有所为有所不为,不是他强别人就都是傻子。

文化问题,美国是一种什么文化?从各个角度来说都有不同的阐述,美国是个大男孩文化?美国是个文化沙漠?美国是个熔炉文化?美国是个拓荒文化?美国是个粗线条的人文主义?

美国为啥不去做德国蔡司和日本富士那样的精密光学镜头?他能做,为啥又看不到它的产品畅销全球?

美国有潘通色标系统,可是为啥世界流行色协会在法国巴黎?

为啥美国人穿衣服的老土形象和他的科技能力如此不相配?

为啥文化类的奢侈品很少有美国人的创造?

除去大投资大制作的好莱坞大片,那些小制作的美国电影和欧洲人的小电影比起来那么没有营养?

所以,美国不是万能的,这个世界是多元的,美国不是中心,美国只是一个角落。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yaoyue聊外汇

一句话,不发展经济,政治上就很难改变,现在从上到下都知道不改不行,怎么改,就靠经济推动政治改革,如果停止经济发展,整个国家说不好就又要进入一个“胡闹”的状态,英国的产业革命是怎么产生的?就是经济制度已经不适应工业化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催生很多东西的变革,没有经济因素推动的改革,就只是换汤不换药的农民起义,70年代末中国搞开放,本身就是一种性质的政治改革,这就是执政方向的改革,不是说一定搞个什么议会选举的形式才算政治改革,只是大家心存疑虑,不放心这种不够彻底的改革,担心这种政治生态会再一次引发灾难,但世界上各国的规律就是,只要推动经济,就一定能弱化政治上的强势力量,火候到了,改革就会变得顺理成章。

第一代是革命党,夺了权要先想着怎么坐稳,第二代眼看着前面胡闹了几十年,国家积贫积弱,终于下狠心把整个国家推到发展经济的轨道上,能不能走得好、走得顺也都是边走边看的事情,先不去动政改这个大地雷,因为那时候就是改谁能保证一定改得好改的对?第三代延续前面的方向,对国家因过去政策的原因积累的一些不改不行的事情做变革,第四代小修小改做了不少,还有一半的时间都在应对全球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保持好经济不出大问题就不错了,政改交给后代吧,50后刚露脸,他怎么想呢?后面还有60后、70后、80后、90后,谁不想改?其实都想改,怎么改?你能说出方案么?还不能出现大问题,要实现平稳的过渡,有方案可以提嘛......呵呵。

以前在国内的时候,很反感某些所谓的中国崩溃论,但在国外生活时间一长,看问题的视角也在改变,开始更加客观地看待这些言论。这些“狼来了”的论调, 如果不能得到认真的审视,到“狼”真正到来的时候,我们是否会措手不及。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经济当前潜藏的危机。实际上,过去促进中国高速发展的很多有利因素正在消耗和消失。随着中国人口逐渐进入老年化,用工成本不断攀升,城市人口容量迫近极限,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最大的助推剂-人口红利几乎消耗殆尽。
中国经济过去之所以能够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在于其底子薄,起点低,加上人口众多,成本低廉,市场广阔,最终成为汇集和吸引全世界投资的价值洼地。而当前的中国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开始要面对市场饱和,成本上升,产业外迁等一系列问题。中国的失业问题、养老等社会问题会愈发突出,而地方债务,影子银行,房地产泡沫等一些列问题都是一颗颗潜伏的定时炸弹。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yaoyue聊外汇

以前在国内的时候,很反感某些所谓的中国崩溃论,但在国外生活时间一长,看问题的视角也在改变,开始更加客观地看待这些言论。这些“狼来了”的论调, 如果不能得到认真的审视,到“狼”真正到来的时候,我们是否会措手不及。
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中国经济当前潜藏的危机。实际上,过去促进中国高速发展的很多有利因素正在消耗和消失。随着中国人口逐渐进入老年化,用工成本不断攀升,城市人口容量迫近极限,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最大的助推剂-人口红利几乎消耗殆尽。
中国经济过去之所以能够高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在于其底子薄,起点低,加上人口众多,成本低廉,市场广阔,最终成为汇集和吸引全世界投资的价值洼地。而当前的中国的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也开始要面对市场饱和,成本上升,产业外迁等一系列问题。中国的失业问题、养老等社会问题会愈发突出,而地方债务,影子银行,房地产泡沫等一些列问题都是一颗颗潜伏的定时炸弹。
人口问题不只是中国的问题,二战后,美国、中国、日本都出现了婴儿潮现象的人口爆炸,老龄化确实是个问题,并且中国还不是个移民国家,无法像欧洲、美国那样吸收劳动力,国家在这方面也是有考量,人口负担是一个方向,老龄化是一个方向,减缓老龄化,就意味着人口负担要持续很久,如果尽快降低人口负担的压力,就面临着老龄化阶段的痛苦,只能是在两害中相权取其轻,着眼于长远,必须减少人口缓解各类资源的压力,过程中的老龄化就要想办法在政策上进行调节艰难过度。

发展中会积累一些桎梏,任何社会都存在这样的规律,地方债务取决于未来发展的消化能力,和美国庞大的债务是一样的道理,如果地方上的产业发展能够深化,债务不是问题,都会是良性的债务,前面不是也说了举债度日是可以的,取决于未来经济对财政的补给能力。今天的债可能就是为了将来的经济发展打基础,所以不是所有的债务都是炸弹。

地产是不是泡沫都不确定呢,市场机制下会出现一些非理性的过度发展,这些冗余如果被未来的发展消化掉就不是问题,另外任何时候都会有一些社会财富被蒸发,这种蒸发本身就是市场自我调节的一部分,虽然对于当事人很残酷,但社会无意义的消耗任何时候都存在,如果对这类事情有“洁癖”,那么市场这种自然机制本身就值得怀疑了,人吃五谷杂粮还有一部分不消化的东西在清晨排出体外呢,难道这也是浪费?所以呢,高速发展过程中有些事情的产生是必然的,绝对精准高效是不存在的,会有一些“浪费”现象出现,理性看待这些是否是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必然,才是观者要思考的。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yaoyue聊外汇

对于所熟悉的中国房地产业,我认为最值得忧虑。实际上,中国的房地产业由于过度的市场化,已经成为一匹脱缰的野马。在加拿大、美国这样的完全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廉租屋也是随处可见,而新加坡甚至90%以上的住房由政府提供,市场化的比例极小。中国政府如果不能将房地产重新顺利纳入到市场和福利并行的轨道,房地产这匹脱缰的野马将会捆绑许许多多关联的行业,最终陷入深渊。
虽然政府已经开始亡羊补牢,遗憾的是,从最近我深圳的朋友借用身份证申请保障房的情况来看,保障房最终保障的有多少是需要保障的人,需要打个问号。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yaoyue聊外汇

对于中国房地产业潜伏的危机和黑幕,作为业内人士体会更深刻,看得更清楚。有很多事情涉及隐私,确实无法讲出来。但是这个行业涉及的贪腐和问题,比大多数局外人所想象的更为严重。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yaoyue聊外汇

对于所熟悉的中国房地产业,我认为最值得忧虑。实际上,中国的房地产业由于过度的市场化,已经成为一匹脱缰的野马。在加拿大、美国这样的完全市场经济国家,政府廉租屋也是随处可见,而新加坡甚至90%以上的住房由政府提供,市场化的比例极小。中国政府如果不能将房地产重新顺利纳入到市场和福利并行的轨道,房地产这匹脱缰的野马将会捆绑许许多多关联的行业,最终陷入深渊。
虽然政府已经开始亡羊补牢,遗憾的是,从最近我深圳的朋友借用身份证申请保障房的情况来看,保障房最终保障的有多少是需要保障的人。

有人说90年代的房改走到今天是失败的,我的看法是要从大周期的经济路线来看现在的问题,而不能截取片段来把阶段性的问题放大来否定大方向。城市房屋分配制度我们是从过去的国家分配、企业分配一下子走进了市场机制的房地产市场,因为过去城市人口是国家来包干就业的,现代经济系统是靠社会企业来解决大众就业,那么大部分城市人口就面临着没房子可分的局面,就必须对房屋市场进行市场化建设,由过去的靠工龄职务排队分配机制,转变到货币化的市场机制,要先明确这个方向是绝对正确的。

新加坡根本没条件搞市场化的房屋市场,他比香港都不如,土地狭小,根本没有市场化的施展空间,所以居者有其屋是他建立的最基础的规则,所有事情要先满足这个条件,住得好不好不是他们第一位考虑的,这就是他们从大部分人群基本需求的角度来建立国家基本政策,忽略少部分人对质量的要求,中国能不能采用新加坡这样的政策模式存在很大的争议,因为我们刚刚从政府保障住房的老路里跳出来,是不是又要回去让政府重新捡起这个社会职能?国家可以建设廉租、低保住房保障制度,规模多大合适?是临时措施?还是永远这样做下去?对市场化的房屋部分有没有冲击?

我们和欧洲国家有很大的不同,那就是我们的市场化才刚开始,形态的变化还有很多未知数,如果我们效仿其他国家去做某些事情可能产生的结果反而是混乱的,欧洲大部分年轻人现在根本买不起房子,贷款都还不起的,他们就是租住国家提供的廉租房,并且欧洲的房屋市场是经过了不间断的发展过程,每个环节的问题都捋顺了,欧洲的房屋市场其实很不活跃,原因就是廉租房太多,更多的人是继承祖屋,他们的市场经济已经进入了一种稳定的状态,人员的大规模流动几乎没有,所以一个地方的房屋市场都是波澜不惊的,或者说是死气沉沉,中国就不同了,突出就是一个变字,今天是这样,明天就是另一回事了,今天这个城市房屋很紧张,很多低收入群体没房子住,过两年其他地区的经济热点出现了,这些人就走了,你留下那么多廉租房给谁住去?所以规划的环节就很重要,是要对远期发展作出合理预期,还要保守操作,有时候着急忙慌的爱心泛滥也会造成社会出现大量的浪费。民生是国本的稳定所在,但不同的阶段在处理民生的时候也是有所区别,高速发展过程中很多东西的配套都是滞后的,出现一个问题就要去打补丁,打完了补丁会发现和原有的一些东西有冲突,或者规划的过程中缺少很多考虑,这是现状,但不会是因此开倒车,更不能否定政策的大方向。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yaoyue聊外汇

对于中国房地产业潜伏的危机和黑幕,作为业内人士体会更深刻,看得更清楚。有很多事情涉及隐私,确实无法讲出来。但是这个行业涉及的贪腐和问题,比大多数局外人所想象的更为严重。
哪里都有黑幕和阴暗面,所谓的萝卜快了不洗泥,正常。但不能说种萝卜就不对。
 

Similar threads

家园推荐黄页

家园币系统数据

家园币池子报价
家园币最新成交价
家园币总发行量
加元现金总量
家园币总成交量
家园币总成交价值

池子家园币总量
池子加元现金总量
池子币总量
1池子币现价
池子家园币总手续费
池子加元总手续费
入池家园币年化收益率
入池加元年化收益率

微比特币最新报价
毫以太币最新报价
微比特币总量
毫以太币总量
家园币储备总净值
家园币比特币储备
家园币以太币储备
比特币的加元报价
以太币的加元报价
USDT的加元报价

交易币种/月度交易量
家园币
加元交易对(比特币等)
USDT交易对(比特币等)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