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敦絮语

回复: 伦敦絮语

车保费怎么这么贵?

也不明白。要说异常情况,只有一条,我们一开始在G2没过的情况下,用G1在Statefarm买了高价保险上路,虽然在上路后十几天G2就到手了,但Statefarm规定是至少买半年,付了整整半年的350多一月的保费呢。是不是因为G1上过路,转到TD的时候被人家认为不是太安全的一个驾驶员呢?
说到初登陆的艰难,就觉得这个驾照是痛心疾首的一件事。找了个华人黑教练,单价不便宜,还常常多算时间,结果教得两次考不过,再碰上几十年不遇的暴雪,一家人受了不少苦,车子停在车库,人却在巨大的风雪里买菜上学,于是就干出了G1买高价保险上路的“壮烈事迹”。不宜推广。
 
回复: 伦敦絮语

高楼!:wdb17:
不畏艰难地爬了两遍。:wdb9:
爬完了,决定长登伦敦:wdb32:
——爬楼的过程是整理思路寻找内心答案的过程:wdb32:

人到中年,孩子将读高中,
四十多年熟悉的生活将格式化重新开始,
给自己、给孩子一个从容过渡调整的时间和机会
伦敦,一个月后见!:wdb6:
 
回复: 伦敦絮语

高楼!:wdb17:
不畏艰难地爬了两遍。:wdb9:
爬完了,决定长登伦敦:wdb32:
——爬楼的过程是整理思路寻找内心答案的过程:wdb32:

人到中年,孩子将读高中,
四十多年熟悉的生活将格式化重新开始,
给自己、给孩子一个从容过渡调整的时间和机会
伦敦,一个月后见!:wdb6:

思路清晰,赞一个!
说一千道一万,合适不合适还要自己体验了看。计划做得宽松点,有余地,才是正道。人到中年,不适合用“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方式来考验自己的体力和精力了。伦敦欢迎你!登陆愉快!
 
回复: 伦敦絮语

说一千道一万,合适不合适还要自己体验了看。计划做得宽松点,有余地,才是正道。人到中年,不适合用“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方式来考验自己的体力和精力了
:wdb10:
“事从容则有余味,人从容则有余年”
厌倦了马不停蹄的奔波,
且一路走一路看,
不辜负一路好风景。


[FONT=宋体]Sunrain,我在准备登陆事宜了。给你的邮箱发了邮件,请查收[/FONT]
 
回复: 伦敦絮语

:wdb10:摸清情况,及时出击。赞一个。

:wdb6:最喜欢听表扬了。那天TD保险接电话的是个印度女的,那口音真是印度中的印度啊,听得我那个累,但是,她说:你刚满一年就考G,
顺利通过,这么积极的态度真值得大家学习!这表扬的话,我一点不辛
苦就听明白了,哈哈。:wdb19:
 
回复: 伦敦絮语

:wdb10:
“事从容则有余味,人从容则有余年”
厌倦了马不停蹄的奔波,
且一路走一路看,
不辜负一路好风景。


[FONT=宋体]Sunrain,我在准备登陆事宜了。给你的邮箱发了邮件,请查收[/FONT]


同感握爪!
我也是,厌恶了自己几十年如一日披头散发状如女鬼的奔忙,到加拿大洗心革面做懒散农妇来了。
希望你象我一样欣赏伦敦的好景致!
已回。
 
领去了第一张加拿大“文凭”

[FONT=宋体]去年[/FONT]8[FONT=宋体]月在[/FONT]Fanshawe College[FONT=宋体]读完了[/FONT]Program of Academic and Career Entrance[FONT=宋体],通知今年[/FONT]6[FONT=宋体]月[/FONT]14[FONT=宋体]号毕业典礼和发毕业证,因为有事,那天没去。昨天跑到学校去领了这张盖章签字了的“文凭”回来,同时拿到一份成绩单,[/FONT]GPA4.11. [FONT=宋体]竟然还是[/FONT]President Honour Roll Recipient[FONT=宋体]。翻看附送的一份毕业册,翻到后面,赫然发现我的名字在上面,突然明白,读了个“疑似高中文凭”,竟然变成了[/FONT]Fanshawe College[FONT=宋体]的永久校友了。[/FONT]Surprise[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FONT]
[FONT=宋体]将近一年不读书,发现英语确实退步,翻看读书时候的作文,发现那是我英文[/FONT]writing[FONT=宋体]的巅峰状态。[/FONT]Feel ashamed and guilty…..
 
Lester B. Pearson School for the Arts

上周请几个朋友到家里烧烤,其中包括前年7月登陆时在我家住过的一对母女俩。孩子来时入读两年级,今年下半年升入四年级。孩子妈妈很骄傲地告诉我,孩子考入了艺术学校Lester B. Pearson School for the Arts, 今年伦敦600个三年级孩子竞争50几个名额,孩子所在的Stoney Creek Public School考取三个孩子,另两个都是本地长大的白人孩子,作为才来了两年的中国孩子能通过测试,殊不易。这个学校设置了从4年级到8年级的课程,通常集中招4年级学生,5到8年级则要有人转走才能补缺。考试的时间在三月底四月初,方法是把孩子们集中在一起上两天的group workshop,老师们在旁边观察打分。
刚刚查看了一下学校网站和维基解密对该学校的介绍,发现确实是个好学校,适合多才多艺又有天赋的孩子。该学校招收全市小学生,会安排校车接送但要家长付钱,上课时间比一般小学每天长一小时,而且家庭作业比较多。朋友证实目前为止考这个学校的以本地孩子为主,很多华人家长并不知道它的存在。朋友十多年前是拿奖学金的加拿大本地医学研究硕士毕业生,语言文化障碍比较少,所以在获取信息和引导孩子方面有能力和便利。朋友和我有同感,本地教养良好的家庭,对孩子的教育也十分重视,只是比国内纯粹看重解题能力的做法更科学,更注重整体成长。
维基百科的介绍和学校网站链接于此,供家有小小孩的朋友们参考。
http://en.wikipedia.org/wiki/Lester_B._Pearson_School_for_the_Arts
http://www.tvdsb.ca/Pearson.cfm
 
回复: 伦敦絮语

[FONT=宋体]一、[/FONT][FONT=宋体]本帖定位:家园拾遗[/FONT]
[FONT=宋体]今天是[/FONT]2011[FONT=宋体]年[/FONT]4[FONT=宋体]月[/FONT]6[FONT=宋体]号,星期三,不经意间,我做“伦敦人”整整六个月了。与众多的同学一样,我在这半年中既有困难也有收获。感触于自己登陆前后从家园前辈的帖子中得益颇多,一直有个心愿,在恰当的时候,也希望能用自己微弱的光照亮后来者的路。家园“高楼”“巨著”不少,新移民必须了解的问题大部分已有答案,我所能做的,只是尽己之力,拾遗补缺。[/FONT]
[FONT=宋体]我登陆的城市是安省南部离多伦多约[/FONT]200[FONT=宋体]公里处的伦敦,回想登陆之初我所遭遇的困难,确实也与家园中没有关于伦敦的专帖有关。我希望,通过我的拾遗絮语,为与我一样钟情于伦敦的后来同学点起一盏小小的灯。[/FONT]
[FONT=宋体]事实上,我在伦敦的遭遇,让我感觉既幸运又温暖。至今为止,我没有碰到传说中的老移民“心理不平衡”的问题,没有感觉“技术”与“投资”之间的隔阂问题,也没有碰到什么华人“忽悠”新移民的状况。我视野范围内的伦敦华人,努力上进,教养良好,互相搀扶。所以,如果将来有新同学因为听到了我的絮语而加入伦敦华人圈,将是我乐见之事。[/FONT]

楼主咱伦敦絮语有QQ群吗?
 
回复: 伦敦絮语

同感握爪!
我也是,厌恶了自己几十年如一日披头散发状如女鬼的奔忙,到加拿大洗心革面做懒散农妇来了。
希望你象我一样欣赏伦敦的好景致!

sunrain,谢谢!已经与家庭旅馆取得联系。:wdb45:
在欣赏好景致之前,还得奔忙一些日子。:wdb9:

正在落实长登之前琐琐碎碎:wdb1:
 
回复: 伦敦絮语

自从到了大农村,俺的口袋是越发地瘪了,所以,时时想着捂紧口袋呢,决不能随便掏。
俺今天动了下脑筋,准备遵循“日出而歇,日落而作”的原则,跟鸟儿、兔子同时出动,这样,既省了买帽子的钱,还能少一笔阳伞的“折旧费用”。呵呵,侬话,我乖阀?

姐姐真幽默。:wdb19:
 
回复: 伦敦絮语

其实大家的感觉差不多的,对于新移民来说,如果没有一定的积蓄,非马上工作不能养家,到哪里都会压力很大。对语言不够过关的家长来说,若碰上孩子比较逆反,也可能是灾难。呵呵,看起来,好孩子+一定家底=新移民生活质量的保障.

姐姐的描述很诱人。不知姐姐等式中的一定家底该是多少加币?
 
回复: 伦敦絮语

终于爬完了,累啊。思考中........。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