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大家如何看待港独分子?
转一篇东方日报的社论
關注基層團體在政府總部外的公民廣場舉辦施政報告論壇,批評港府制訂的貧窮線機制有問題,要求設立基本生活保障線;爭取低收入家庭保障團體認為房屋問題是民生困苦的主因,促請政府加建公屋,協助市民上樓。社區組織協會召開記者會,指出現時本港有一百三十一萬窮困人口,促請當局設立低收入補貼。而在大氣電波有關施政報告的討論中,有政黨要求政府全方位協助青少年發展,包括增加學前及大學教育,讓更多年輕人接受高等教育,增加向上流動的機會,而親商界政黨則強調政府應處理經濟優先,並警告如果不顧現實大幅增加福利,長遠可能導致加稅,影響自由經濟及整體競爭力。
在各種請願呼聲中,最令人動容的是一群媽媽帶着年幼兒童走上街頭,要求當局改善職業婦女的困境。事實上,不少女性需要照顧家庭,只能當散工,卻缺少長工的福利,顯然不公平。最令媽媽們感到困擾的是,她們希望工作以幫補家計,又擔心年幼子女無人照顧,左右為難。本地託兒服務十分稀缺,而且服務有限,譬如小朋友放學後獨自前往補習社或託兒機構,隨時遭遇交通意外或其他危機,令家長放心不下。
媽媽們拖兒帶女走上街頭,反映港府所謂鼓勵生育根本口是心非。香港出生率長期低落,人口老化危機日甚一日,根源不在於港人不願生,而是不敢生,除了生活指數高,培養子女責任重,更大的問題是政府沒有提供任何配套措施,醫院病床及婦幼保健設施短缺、奶粉緊張、上學難等等早已備受詬病,而託兒服務不足,更令主婦陷於孤立無援的困境。今次施政報告的重點之一,據說是為在職貧窮家庭提供津貼,旨在鼓勵就業,問題是,如果當局無法解決市民的後顧之憂,無論如何提供津貼,效果都會事倍功半,最終令政策形同虛設。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清代鄭板橋做縣令時,為解決民間疾苦而殫精竭慮,宵衣旰食,連風吹竹喧都疑心是民眾訴苦。封建官僚尚且如此體貼民情,反觀如今港府官員薪高糧準,過着歎咖啡、看外國電影的所謂中產生活,優哉游哉,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不理民間疾苦,叫市民情何以堪!
港府坐擁金山銀山,要解決民生及經濟問題本非難事,如今搞到民生維艱,經濟凋敝,除了無能,亦是缺少承擔所致。昨日有政黨請願特地帶上一棵樹,為市民拋寶牒,今次港府會聆聽訴求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