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旅馆 国内机票版 海运专栏 房版

应该算一个老移民吧,提供一些信息

回复: 应该算一个老移民吧,提供一些信息

的确说的很实在,虽然我还没到加拿大。:wdb10:
一个人在哪都得有个好的心态,不能抱有太高的幻想,也不能太自卑,只要脚踏实地的做好每一件事,只要对自己有信心,只要对未来有信心,在中国和加拿大都能生活得很好。:wdb10:
 
回复: 应该算一个老移民吧,提供一些信息

你好,老移民!很高兴认识你!我有一个问题请教:我是石油地质专业专科毕业,在石油企业做了15年了,技术和管理都做过。做的还不错,不知我这样在加拿大前途会好吗?我因为只是专科,所以我想去加拿大再拿个本科专业你看合适吗?但是我今年36了,估计移民到加拿大也38了,所以年龄有点大,因此我很想听听你的建议。另外移民过去定居哪里合适(兼顾孩子和工作)
 
回复: 应该算一个老移民吧,提供一些信息

移民心态及其他

这里不是给大家泼冷水,是自己的一些感受。

加拿大移民是为了增加熟练技术工人而设立的,绝对不是加拿大政府仁慈,希望大家都到加拿大来享受天堂的生活。对更多的移民的人来说,更大程度上就是换了一个环境,可能需要完全从头开始。这个前后的心理落差能否接受,我觉得对很多人来说并不简单。

加拿大是一个强者的社会,它尊重追崇强者或者胜者,根本上就是一个弱肉强食的社会。至于说老外都很友善守法,那看看新奥儿良那些警察甚至都参与洗劫商铺就知道绝对不是那么回事。老外的守法是因为他们知道在他们国家的范围内,违反法律的代价太大。

蓝天白云高福利,这些绝对不是真正的加拿大,这些只是那些中介的宣传。当你为了自己的生存而不得不到处奔波时,我不知道有多少人还有心情来欣赏。

那些认为加拿大可以过上宁静生活的人应该明白其实内心的宁静是可以不靠外力的,所谓闹中取静才是真正的心静。

如果你年轻,我认为绝对应该出来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如果你在国内已经有所成(家或事业),除非在国内有什么你绝对无法忍受的原因,我的建议是三思。不要为了移民而移民。

所谓的心态放正就可以在国外过上好生活,我觉得如果你在国内也能这样放正心态的话,难道不是可以过得更好吗?因为任何一个人都会告诉你,做生不如做熟。
:wdb10:
呵呵,
我绝对没有说移民对任何人都不合适,只是给大家一些自己的思考,也许对他们在做移民的决定或者准备在加拿大生活时有所帮助。

我并没有赚多少钱,根本算不上有钱人,另外我依靠自己的能力赚钱,加拿大也许提供了环境,但是我该纳的税一份没少,所以我觉得我得到我应该得到的。如果需要感恩的话,生育我的在中国的父母应该得到最大的credit。

有一些人在移民的时候可能会得到一些信息的误导,他们如果能够得到完整的信息,也许才能做出最适合自己的决定。我其实也看到更多的生活不错的,但是我知道他们情况不同。就像你不能拿bill gates的例子来鼓励现在在校的大学生都退学去创业一样。

关于对老外的评价,我说的都是我对接触到的老外的感觉,也可能很不幸我接触到了他们真正利益部分;或者我这个人本身不好,所以接触的老外都有问题。不管如何,我还是一个忠告,在你与老外打交道过程中,把我对老外这些“不友好”的评价多想想,至少没有坏处。兼听则明。
:wdb10:
本人之前打英文是因为在公司无法使用中文软件。

楼主给准移民忠告和建议,无可厚非。相信楼主是过来人,又自认比老外心胸坦荡,必能有度量容纳不同意见。

中国人有一点是绝对比不上老外的,就是容纳、听取批评和质疑,就是心胸。中国人说自己谦虚,却不喜欢听不同意见,听到批评或质疑,马上反唇相讥,同时还要指责别人阴暗、虚伪,其实明白人都知道,这些特点,中国人有过之而无不及,同时,也不乏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之嫌。

至于骂我肤浅之人,想必我说中要害,否则何必如此激动,连我的英文水平,和本主题无关之事也要拉来批判一番。中国人的素质,在此类网友中可见一般(我说中国人如何如何,并非指所有中国人,而是一种文化主流),如果心胸够宽广,有胆识有知识,有能力理论,何必一看到不同意见就加以贬低和侮辱呢?除非是心胸狭隘之辈,无力反击只有辱骂,(5毛朋友们,千万别效仿此类无能之法,否则就只能永远做5毛了!如果实在没招了,请继续辱骂献丑吧!)此类人能代表国家形象,和中国人之形象吗?5毛的素质虽无提升,网民的素质可是提升了。

我对楼主其他意见并无异议,感谢楼主分享过来经验,只是对老外的评价,本人认为有所偏颇。
1. 无论什么肤色,都有好有坏,我们这里说中国人如何,或老外如何,评价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主流文化。
2. 以个人遭遇而定义所有老外都是不值得信任,欠缺客观也不公平。比如说老外对人虚伪,都是表面客气,背后又是另外一套,我感觉好熟悉,因为这正是中国人的特色。然后,您就举了一个列子,说老外会在给你的报告里说出对你的真实判断。报告里指出某人的缺点,如果该员工真有这个缺点,那这个报告就是光明正大的,就是无可厚非的!如果不符合事实,那才是歧视。到底此报告是否符合事实?不得而知。想必楼主希望老外对您表面和背地都要不客气,您才觉得对方豁达?我老公和另一个华人都在老外公司工作,他们同时进公司,工作第二个星期,老板就表示,你们两个都是不错的好员工,要求实习结束后在公司长期做下去。我劝告同胞们,当你听到负面的评价,先想想自己有没有值得改进的地方,真正虚心一点,而不是一有负面评价就对对方耿耿于怀,怀恨对方,不但不虚心,而且立马指出对方的缺点以掩盖自己的错误。
3. 中国人当然喜欢表面客气,背地里也客气,所有在中国被提升的官员都需要修炼拍马屁功夫。老外这点是比不上中国人的。许多中国人不习惯。
4. 我在此并非一味赞扬老外,只是把欠缺的一点说出来,就是加拿大白人的主流文化是强调尊重、容纳的,无论国民做的如何,她的政府是保护种族平等、尊重不同文化的,大多数加拿大人也是如此做的。如果你遇到歧视其他种族的白人,是那个白人的道德问题,不是主流文化。而且加拿大在这方面一直在改进,最近也就几十年前拒绝印度移民一事,向印度人道歉。 而且据我和许多移民的经验,在这里不受尊重的程度,远远不及在国内的(贪官富商除外),而且在这里受到的不尊重,往往来自中国人!
5. 你想要在加拿大获得尊重,并不难,想想自己的行为有什么地方可以改进的;想要在这里获得好一点的地位(这是中国文化注重的,这里最低最高工资倍数差别不大,不像国内几百倍),那就努力的学习,努力的工作,加拿大的教育机构、医院、律师所、议会、银行都有中国人。
6. 中国有句话叫:将心比心,你想要别人掏心对你,你也要对人真心,这样虽然不一定换来每个人的真心,至少可以认识一些真诚的朋友,绝不乏老外。不要因为你没有老外的好友,就说人家都虚伪。如果你受过伤害,我表示同情,但希望不要这样误导准移民,让他们感到草木皆兵,从一个毫无诚信的国家,到这个有着诚实文化的国家,还是可以重拾健康真诚的人际关系的。
7. 给准移民一句劝告,加中文化差别,素质、思想的差距,只有你自己来了体会了,才能真正知道。学习加拿大人的热情、宽容、博爱。
8. 另外请5毛不要歪曲我的言论,所有对国人文化的批评,正是出于爱,而不是你们所丑化的什么煽动和恨。国人想要赢得尊重,就请表现得理性、冷静一点。
:wdb8:
不好意思,我就是一个普通人,从没有自认比老外心胸坦荡,我只是告诉大家我遇到的,当然我可能没有像LZ那么幸运。



这个我相信从你的发言里可以看出,也希望你在与老外的接触过程中能够学习到你说的老外的那些“优点”。



语言就是为了交流用的,也许你可以在一开始就解释一下,是在公司用的机器,不方便输入中文,这样可能误会会少很多。



实话实说,我在你说的这些里面没有看到你说的“正是出于爱”,更多的是一种种族歧视。
1 你说的太对了,不过好像你绝对不认为老外“都有好有坏”,这也是很多中国人在出国前没有意识到的。
2 问题不是说需要什么样的方式,而是一个一直对你笑脸的老外在背后捅你一刀,这时你就会有一种被愚弄的感觉。老外善于表面文章。
3 老外很重视向谁report,在老外的词汇里也有kiss ass, brown nose等词汇,这些都不是中国人独有的。老外里面的办公室政治绝对不是没有,你都可以很容易找到专门的书介绍的。
4 “我在此并非一味赞扬老外,只是把欠缺的一点说出来”至少我没有听到你的对老外的欠缺的介绍。
5 在加拿大要想得到别人的尊重很容易,一个字,钱,老外在评价一个人是否成功的标志就是钱。
6 “从一个毫无诚信的国家”这个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同意。我这里也忠告你一句,中国人在加拿大绝对极难交到老外的铁哥们,这个是文化上的差异,几乎不可能改变。无论用尽什么办法,那些加拿大人绝对会把你当作外人。我接触到的老外有些很好,但是我给自己的一个要求就是我绝对不去刻意追求什么“好友”。我依自己的良心待人处世,我从不在意我是否有什么老外的好友。
7 有很多事情,不是很容易走回头路的,所以在他们决定是否移民的时候就应该给予全面的信息,这样有助于他们做出理智的决定。
8 希望你的出发点是如你所愿的。

我不需要向别人表示我的虚心,我就是告诉他们我自己的感受。我和老外的交往中的沟通一直都很顺畅,因为我现在的合作伙伴都是老外。

其实你的经历我可以大概猜的出来,只能说你的经历很顺利,也很幸运,也可能你现在入了教。其实我给你的建议是,你可以把你自己的经历写出来,这样就可以让别人看到一个全貌,也就更容易判断你的经验里那些可以采用,那些不合适。

如果你有时间和精力,我建议你可以多看看http://www.mitbbs.com,或者http://www.mitbbs.cn,那里面的讨论也许会和你想的有所不同。
:wdb20::wdb10:

这位小葡萄同志,烦不烦啊你?楼主给的意见都很中肯很实在,你谦虚点好不好?爱听就听,不爱听自己一边重新开个帖去,真的受不了!烦死你了!一遍一遍的,非得让人家说你说的才是对的?你就满意了?
大家都不是小孩子了,都是有判断力的人,任何东西都不是只有黑白两面的,你非在这里较劲,说实话你这种就真的叫中国人的劣根性了,中国人的谦虚、内敛、平和一点没有!
同感,
谢谢LZ分享。

加声望。[/quote]
 
回复: 应该算一个老移民吧,提供一些信息

ZT

加拿大人描述移民“入境”或“登陆”目的地国的词叫作“Landing”,直译成中文“落地”似乎更形象些,因为中国人常说:“落地容易生根难”,这个词更能提醒大家正视移民后所将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毕竟,对大多数人来讲,移民实际上是一个寻梦的过程,而梦想与现实的距离往往比人们想像的要大一些。加拿大最近一份专门针对华人新移民生活状况的调查表明,这些新移民普遍处境欠佳。而横亘在华人新移民梦想与现实之间的,主要是以下五大问题。

语言弱点难克服

  据《参考消息》称,语言问题是新移民的致命弱点。有统计表明,中国大陆移民对加拿大官方语言英语和法语的掌握程度低于总体移民的平均水平,超过半数的中国移民达不到官方语言要求。即便是一些读英语专业的人,在托福和雅思考试中可以拿到很好的成绩,但在落地后却发现,自己的语言能力还不到当地初高中学生的水平,别说去应聘工作,就是平常生活中也时不时卡壳。再加上普遍存在的口音问题,新移民很难做到同当地人顺畅交流。

  一位朋友装的高速上网服务出现了问题。他打电话给服务商,却无法解释清楚出了什么问题,最后接线员竟然反问了一句;‘你会英语吗?”加拿大华人移民已超过100万,按10万人出一名联邦议员算,华人议员应有10名,而目前才不过5名,远远低于印度等国的移民。其中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语言不过关。

文化鸿沟难弥合

  同语言问题紧密联系的是文化融入的问题。文化适应是一个比克服语言障碍更为漫长的过程。即使在一些主流社会机构工作的移民,除了专业领域之外,在谈论生活、文化、体育的话题时,往往还是找不着北,社会交往还是限制在华人圈内。

  对很多加拿大人来讲,工作就是糊口的工具,没有太多的高低贵贱之分。八小时之内和八小时之外的生活分得很清楚。由于劳动力昂贵,生活中他们更崇尚自己动手。比如装修房子,当地人自己能干的活,绝对不会请人做。很多当地人都多才多艺,电工、管道工和泥瓦匠等等全都一人挑。这对不少新移民来说也是一种挑战。

制度障碍难跨越

  语言和文化障碍,是新移民找到工作的拦路虎。但这只是自身条件的问题,经过努力是可以克服的,而制度性的障碍却是超乎新移民个人能力之外的,更不用说职场中还存在着针对少数移民的隐性偏见和歧视等。

  新移民中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很高,但能找到专业对口工作的寥若晨星。加拿大至今不承认外国学历,雇主们选人的首要条件还是要有北美工作经验,所以许多移民即便是具备胜任工作的能力,也严重缺乏入门的机会。很多高级知识分子不得已加入了体力劳动的行列。

  新移民中技术移民占大多数,这些人在国内生活基本都已达到小康水平,房子、票子和车子,一个都不能少。多少都有些积蓄的他们,来加拿大后往往会先选择购买房产,但因迟迟找不到如意工作,渐渐陷入了“买房容易养房难”的境地。

加拿大各地房产税(因为里面含有子女教育费等)很高,而且因为房价一直在上升,房产税也水涨船高。这对于做了分期付款、又无正经工作的人来讲。无疑雪上加霜。车子倒是比国内便宜,但挣票子、养房子的能力相对下降了。落地的前三年内,政府还有不少援助新移民的项目,而三年后,新移民就得完全靠自己打拼了。

家庭问题难解决

  很多人讲,加拿大是一个特别适宜老人小孩和妇女生活的国家,因为这个社会法律制度健全,社会福利制度在世界上名列前茅,大家生活很安逸。但生活缺少刺激,再加上一些客观和自身条件的限制,新移民中有15%的男性在抵达加拿大不到一年后就会选择离开,而其中不少人的夫人却留了下来。还有一些夫妇来加后,哪里有工作,就到哪里去,因而夫妻分居两个城市、甚至隔太平洋相望(其中一方回国)的都不在少数。而爱情有时也就成为了时间和空间距离的牺牲品。

  加拿大的基础教育都是免费的,而且特别注重开展素质教育。学校不是封闭的象牙塔,而是从幼儿园开始就同社会有着紧密的联系,他们培养的是社会人,而非书呆子。这也是加拿大吸引新移民的重要原因之一。

  但有一个问题比较严重。加拿大幼儿园上课时间只到早上11:30,其他学生到下午3:30。对于那些成天在外工作打拼的新移民来讲,小孩子的看护问题就比较突出。加历届政府都试图解决这个问题,但一直未有进展。一个选择是,把孩子送到私人开办的看护所,而那又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大约每月1000加元左右。政府儿童护理费用不是没条件地给,父母的收入越高,一些退税免税项目就越少,甚至没有。

  有些青年一代移民后,就以家庭团聚移民的形式,把自己的父母也办了出来,还有的则是因为要看护小孩,要求父母临时来加拿大的。对语言与文化上更难融入的老人,在加承受的孤单和无助的压力,一点也不比子女们差。

  一位朋友伤心地说,她妈妈因为不懂外语,无法出门,天天坐在阳台上,数楼下街道上来往的汽车。在加拿大公园里,每天下午都有一位中国老太太望着落日发呆,她儿子和儿媳移民加拿大后,儿子又返回上海工作,她只好应儿子要求来加拿大陪媳妇和孙子,而媳妇一天也跟她说不了几句话。说着说着,老太大眼泪就下来了。

心理落差难调适

  与之前的华人移民不同,新移民是在中国经济和社会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移民加拿大的。这些人在国内当属精英阶层,在落地后面临的却是一个白手起家的陌生环境,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巨大的心理落差。

  首先是因社会地位骤然下降和语言障碍而产生的失落感,接着是突然发现自己失去了对未来的希望和目标,还要面对社会关系网络的缩小和家庭生活的现实压力等。还有一个是“面子问题”,很多新移民来加后虽处境不佳,却很少向国内的家人和朋友讲实情,致使心理包袱越来越重,又不愿找当地心理医生看。长期累积的压力让不少新移民不堪重负,前不久一位华裔双博士的自杀就与过重的心理压力有关。
 
回复: 应该算一个老移民吧,提供一些信息

不知这些故事是不是真的?有知道的回一声。

ZT
我移民了,结果是花钱买罪受

只讲几个故事

故事一:
我朋友去美国近十年,由于不能拿美国身份,只好移民了加拿大,一起带了全家移过

来,不过小孩生在美国,有美国身份,母亲由于要抚养小孩可留在美国,朋友只好在

加拿大糊口.好在他每老婆半年来一次加,以消他寂寞.他英语顶瓜瓜,工作我不说

你们也知道的.

上个月他三岁的宝贝儿子随母亲从美国来看他,不小心从不要钱的公园里的滑梯上

栽下来,头只冒血,那时是7时半,太阳还在天上亮着,他慌慌张就抱着儿子跑进了离

此只有100米不到的医院,一看医院里面满是人,凭北美生活的经验他知道不能等着


排队,只好又到医院门口拿起手机打911,这时从社区跑来Ambulance把他一家三口

再接进医院,你道这911容易打的?得付250$,况且这种事没有主子,只好自己掏了,

进了医院,护士只是简单止了血,还得等,因为挂911的人也太多了,所幸那911警察

也许因为晚了,只简单录了下口供,没有起诉我朋友,不然,搞不好还要关上几天,还

得掏钱保释出来.他录完口供后,进得医院见他老婆怀里的儿子头上只是多了块纱

布,哪有那么灵的止血药,当然还在渗血,心里个疼啊,顿时在医院里大吵,马上来了

两个security

guard,想将他哄出去,所幸他在美国生活了多年,身体很壮,两个guard不是对手,根

本拖不动,我朋友吓唬他们,If you draw me out today,I 'll let you out

tomorrow.这句果然厉害,洋人也怕狠人.这时里面一个管事的医生出来,问其余的

洋鬼子是否愿意让这位小朋友先行治疗,洋人果然有风度,让我朋友儿子先包扎,缝

了五针,出来医院,已是半夜12点多了.(此故事内容,如果有在加拿大看过病的人认

为不实的话尽可提出)

故事二:
越南会馆,我们戏称名字应该改为中国会馆了,为什么?里面95%以上是中国人,我住

得比较近,经常去,每天不同的中国面孔,还经常为排先后几乎自相残杀,大打出手,

如果不是那个介绍工作的"越南婆"以"Here is Canada,not China",否则真有好戏

,(因为我亲眼看见住在我旁边的人因为被人打了,结果被关了17天,因为没有人交

钱保释他.你绝对不会相信的.)这样的目的是什么,为争4-11元之间的工作,是不是

写错了?不是最低保障工资是6.85吗,信不信由你.所谓工作,在加拿大是有洋名词

的,那就叫labour,我不知道在国内的其它城市叫什么,只知道在武汉叫"扁担",什

么意思?你打电话到武汉问问就知道什么是扁担了.如有假话,朋友可骂我

故事三:
我曾住在一个地方时认识一个人,他曾是清华计算机专业高材生,谈吐起来,学问渊

博,我刚到加国时遇到他时,真的很佩服他,因为他15岁就以天才大学生被清华录取

,后来了解到,他已来加国两年,左臂在一次机器出故障时,砸伤.找了劳工局,打了

官司,最后,工厂决定同意付全问医药费,(怎么加拿大不是看病不要钱吗,是啊,看

病不要钱,吃药自己掏啊),在半年内不能裁掉,他只好在工厂里继续干一些最轻松

的活,但工资一直是7.5$/H,两年了,没有换过,也买了一辆在中国是绝对不许上路

的锈迹斑斑的NISSAN.缝这次9.11事件,他也被layoff,可以吃EI了,我多想吃EI,可

是不够格.

故事四:
一认识朋友来加拿大已五年,在上上个月,一次吃饭时,因为不满老婆经常晚上不回

,将气发在孩子身上,结果被老婆打了911,被关了17天不说,法院裁定他以后永远不

能接近他孩子,否则将被继续关押.可怜他因为他孩子在家,他现在是有家不能归,

更可恨的是,他老婆把野男人带到家里竞住下来,他目前暂时住在因连续亏损而关

闭的中国城接待中心里,下个月将如何呢,因为下个月,房东已将此地转租过其他人

开美容院学院了.

其它诸如中国学生,移民自杀的报道,其它如一在多大留学读医学博士的中国人因

为在街上乞讨时,惹怒了洋人,被警察连射头部三枪,其它如在安省政府门口一白人

被冻死,头版新闻照片上的死白人手里还拿着一本C++.其它如一中国人在多大读完

了博士时已是四十多,据说死时还是处男,毕业后,没有工作,就拿了在多大读博士

时所有的钱,租了一个HOUSE,买了一部车,终于通过网上交友能从北京大学娶了一

女子,那女子来加一看,什么事都明白了,居然在当天就通过SUN报找了个洋人走了.

....这些是旧闻了,

故事五:
自己的事,不好意思了,来了8个月了,做了许多Voulunteer,也帮助别人修复了几个

计算机系统,网络的,POS的,软件的别提了,email发了近千封,别人公司就是不要你

,没法,糊口,做着Labour,因为这个厂比较大,在来加所认识的一些朋友中,他们一

致说我幸运.你说呢?邻居来加两年,研究生,人很聪明,在这里花钱读完学校,拿了

北美的证书不下10个什么oracle,java,msce,msde等,每门考试费都是US$200,结果

现在比我还差,拿7$/h,昨天才涨到7.3$/H

故事之六
许多人一定认为在加拿大交通一定方便,买汽车一定像中国买自行车容易啊,
是的,卖苦力一个月就能买一辆不错的Car,但保险,停车费,维修费,还有罚单等等

等等保你不出三个月准卖掉车.而且要亏一大笔.莫想有便宜.

你知道我现在的工厂为什么这么红火吗,50年不衰,这个厂生产的产品都是Rework,

在中国这样的工作叫捡破烂,而在加拿大,这个厂是加拿大最大的企业之一,韩国的

包装盒子里装的全部是这个厂的包装小盒,小盒子里面是什么:有日本的传动轴,美

国的刹车,欧洲的水泵等等等有四大类好几百个小类,最近由于美国911,所以现在

这些东西没有回收的,我们部门全体人员花了近四天的时间,外加加班一天才能清

点完.

这么多东西,要是在中国早就被列为假 伪劣产品了.
这是说加拿大为什么汽车这么便宜的事了.

话再转回来,卖掉CAR只好坐公交了,月票是93.5刀一个忙死(dollor/Month),英语

这种读法确实有其意义.坐公交车真的会忙死,你以为武汉如何,这里公交车一样会

挤死你,而且不如国内,还会跑死你,等死你.缘何?公交车向来准时的,但是大部分

车前一班车与下一班车时间间隔很长,黑人不仅在奥运会跑得最快,挤公车也是如

此,白人跑得不快,但他有特权,车要是起动了,你作为中国人,别人拦得住,但是跟

在白人后面就不一样.你知道平均一辆公交车值多不吗:60万加币,还不算税,这是

什么概念,一辆公交车值人民币350万元(含税),可是坐起来与武汉8字头的车子没

有区别.你知道8字头的车在武汉起家在银行贷款多少吗?仅160万人民币.你个数字

不仅告诉你加拿大公交费贵,还告诉你,如果你真有本事,还是在中国发展好.

故事之七:
去年的各家报纸刊登了加拿大移民部长2000年移民讲话:你们这些移民,不管是技

术的还是团聚的,不管是投资的,还是企业的,或者是难民移民,你们这一代,I

couldn't care, so I will not care,but your next generation will add

Canada fresh.不管你是什么样的移民,你们不要感到荣幸,因为你们不过只是人口

繁殖机器而已.这就是为什么新移民过来加拿大后,就像没妈的孩子,是根草啊.


我要是能重新选择的话,一定不会选择出国,现在出国的人们拼命在想回国,出来很


久与刚出来不久的人,可怜啊,成功的移民者,不成功多好还有...

武汉老乡,你真是不到加拿大心不死,依你目前的状况,一定比在加拿大强,你知道

吗,我现在给许多人修电脑时,发现他们都还装Windows95.........

--
 
回复: 应该算一个老移民吧,提供一些信息

母文化失落感,使他们孤独,他们的抑郁,是文化差异间弥漫的一种乡愁般的情绪

将近一半的失眠是由精神原因引发的,而很多在国外的华人移民都有长期失眠的经历。《少女小渔》的作者,旅美华人作家严歌苓自诉,曾连续30天几乎没有睡眠。而好朋友演员陈冲,和她有一模一样的失眠体验,吃一模一样的安眠药。“如果发现哪个药疗效好,她们真的是奔走相告。”曾采访过这二位的华人作家陈燕妮说。

由抑郁到抑郁症

在这些饱受失眠困扰的人们眼里,住加拿大伦敦市的贾建军一定是他们“羡慕”的对象。来加拿大快三年了,平常的日子里,他一天总要睡上12个小时才够。贾建军是那种妻子孩子都在国内,一个人在加拿大坐移民监的“假单身”。第一个月的亢奋期一过,投入紧张的实验室工作后,他就陷入了巨大的疲劳感之中,从实验室回来,常常瘫在床上,一动不想动。

又挺了一个月,他开始打电话给妻子,支支吾吾说想回去。来加的前8个月,贾建军是在非常“羞惭”的状态下度过的:在国内历来对功课驾轻就熟的他,在加拿大考试前的睡眠是要以分钟计算的,经常是通宵看书到天亮。

贾在国内是学医的,他了解有关抑郁感的知识。他曾经观察自己,每到考试前或家人探亲来了又走了以后,总要经历一个多星期左右的情绪低落。这种密集的情绪低落逐渐平息后,还会经常有反复和波动。

清华大学英语系女孩小卫,5年前跟男友共同赴美留学,不久两人因琐事分手。失恋的反应如此强烈,一个人在异国的街道上,小卫经常走着走着就无法控制地流眼泪。对她来说,一切都回不去了,生活中没有哪怕一个让自己感觉温暖的人。她火速找了一个新的男友,火速结婚,又火速有了孩子。她斩断浪漫幻想,用一个充满了琐碎噪音的家庭把自己包裹了起来。

在很多人眼中,来美12年的加林已经成功地进入了所谓的美国主流社会,他在著名的大公司里靠实力拿着一份比大多数美国人都优厚得多的高薪。然而多年来,他却并没有交到一个能说得上话的美国朋友,而所谓“主流”的生活,又使他失去了大量的中国朋友。在中国人的聚会上,加林时常独坐向隅,成了抑郁的边缘人。

在移居国外的某一段时间里,新移民普遍会经历不满、失望、沮丧等负面情绪。据加拿大心理医生施威廉估计,在加拿大华人新移民中,经常有抑郁情绪的占1/3。这种在普通人身上发生的短暂抑郁现象是压力超负荷时的信号,是人长时间面对压力的必然反应。

同仁医院医生许天红分析了移民在国外由不适应到产生抑郁的过程:最初是否定期,特点是已感到心理不适,但仍告诉自己“我没事,我意志很坚强”;然后是抑郁期,也叫抑郁情绪期,特点是持续时间长达两周以上半年以内,严重程度还不至于影响到学习和生活,情绪在高兴和不高兴间波动较大,医学上尚未达到抑郁症的诊断标准;抑郁期过后,将要出现一个重要分岔,这一时间内,能有效进行身心调节者自然过渡到适应期,然后逐渐复原,反之就会发展为抑郁症。

不可超越的玻璃顶

前途焦虑、分离焦虑、跨文化差异等种种因素,是导致新移民产生抑郁情绪的原因。心理专家指出,在各种原因中,最难解决的是跨文化差异所导致的文化适应问题。

对移居西方国家中国人来说,文化适应问题显得尤为艰巨。

从语言上,分属汉藏语系的中文和印欧语系的英文背后所承载的文化信息有着巨大的差异,对于中国移民来说,语言障碍永远存在。

在生活方式上,美国可能比欧洲更令中国人压抑。美国总体上是清教徒的文化,社交活动通常以家庭为单位,平常没有什么夜生活,人际交往淡漠。中国移民的业余生活极其单调。那种“晚上十点还有朋友招呼出去吃饭”的中国式交际,成为很多移民的社交奢望。

中国文化是一种底蕴深厚的强势文化,在许多人的体会中,离开祖国后,中国的文化才在他们身上显示出深厚持久的影响力量。这种影响,年龄越大的人越无法摆脱。一些中年移民的中国人,后来完全是“看在孩子的份上”才坚持留在美国的。

表面上,大多数的抑郁总是这样那样的实际问题引起的,如工作、学习、感情等。但很多实际问题归根结底仍然是文化问题。

美国加州科技大学教授丁子江认为:文化的最深层困惑,是思维方式的困惑。它根深蒂固地影响着海外的中国移民,像一个魔咒,左右着他们的行为方式。

丁子江认为,在美国,中国人几乎无法从事管理层的工作,只能作为职业机器的零件而存在。究其原因,根本上还是文化障碍;同时,中国的教育方法决定了中国人才的思维方法比较不具有创造性,因此在技术和研究领域,也很难取得真正的成就。

“文化的融入不是学习来的,是浸泡出来的。”一些移民发现,“就在我们对第二语言的掌握越来越自信,对本地生活越来越熟悉的时候,却碰到了文化适应的终极之限一个不可超越的玻璃顶。”

新一代移民的新抑郁

文化适应的玻璃顶是无论何时都会存在的,问题是,为什么在全球信息交往如此频繁,沟通条件如此发达的今天,华人新移民的抑郁反而有增加的迹象?

许天红认为,二十几年的出国潮中,出国人员已经换了几代,而每代人的人格背景迥然不同。

人格的完善是由社会造就的,如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出国的第一代人中,很多都是有插队背景的老三届。这些人吃过苦,生活和心灵上长达10年的孤独磨砺,使他们能在异乡的土地上忍辱负重,白手起家。对他们来说,国外再难,也不过是再来一次“洋插队”。而相比之下,现在出国人的物质条件好了,心理素质却普遍比不上第一代人,尤其是近两年来由父母筹资送出国的小留学生。这些人出国的心理准备最差,也最容易为抑郁袭击。

1993年,中央提出了“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方针,国家教委公布了《关于自费出国留学有关问题的通知》。留学咨询专家徐小平认为,以90年代中期作为分界,之前出国留学用的是别人的钱,回国愿望不强;而之后很多人出国用的是自己的钱,回国愿望很强烈。

以前在中国人心中,美国是金钱圣地,到处是发财机会,所以到了那里的中国人的姿态很低,对生活要求不高。看在美金和能学习先进制度的面子上,精神需求方面就不讲究那么多了。现在,这些人在国内也能挣不少钱,再出国是为了寻求自我完善。所以格外重视生活的各方面质量。在此情况下,精神空虚就再也受不了,他们觉得这会使自己的生活质量下降得很厉害,而能赚到的美元不足以弥补自己遭受的损失。

对新一代移民来说,期望越高,当遭遇高才低用、遭遇不公平竞争和文化困惑时,越会陷入不满、失落和抑郁的情绪之中。“为温饱奔忙的赤贫顾不上抑郁,而他们有了抑郁的资本。”美籍华人作家陈燕妮说。

因期望值与实际的落差而引起的抑郁,在加拿大华人新移民中更为常见。和美国的情况不同,在美国的华人,最担心的是身份,因此能留下来就算成功了一半;而在加国,身份感是初到时就有的。

根据加拿大MANIFORD数据分析公司的调查,1/3华人新移民经常处于矛盾状态,他们既不能放弃以前的优越生活,又无法以较低姿态融入加拿大社会,一年后,当他们用光了从国内带来的钱,生活和精神上就会受到严重的打击。

对于吃着麦当劳、听着摇滚乐长大的小留学生来说,他们的抑郁看起来更让人无法理解。我们总以为,在他们成长过程中,西方文化的影响似乎比中国文化更大。加州科技大学教授丁子江分析其中原因时表示:表层的了解无法解决真正的融合。麦当劳、摇滚乐等只是大众消费文化,是很容易模仿的、很表面的文化。当你真正置身西方文化中时发现,你无法与这个文化的魂魄产生真正的共鸣,所以骨子里还是原来的一套。而且,在表层文化下面还有很多不很显性的亚文化,如美国的青少年文化,外国人就更摸不着边际。

互联网可能是另一把双刃剑。和国外亲友经常保持联系的人会发现,虽然远隔万里之遥,他们对国内发生的各种大事小情无不了如指掌,上到政府换届,下到歌星绯闻,甚至某孕妇自行剖腹产子之类的社会新闻。对此,他们不仅有了解的渴望,而且有追踪的热情,这种热情远超于他们对美国总统大选的关注。心理医生指出,沉溺互联网上祖国的八卦新闻,是一种危险的标志,这说明:你对所在国的文化开始逃避了。

抑郁至此,何以解忧?

“我觉得我已经适应了。这种感觉就像一个人突然失明时,一定会痛不欲生,异常恐慌。但时间长了,当他意识到自己再也不可能复明的时候,只有慢慢地习惯,学着适应生活,在黑暗的天地里做一些盲人能做的事”,“永远不可能游刃有余。离开了原来完全不同的文化,就意味着生活的残缺,”;“身残志坚的人很多。”不只一个在陌生文化中坚强生存的华人新移民提到了失明或残缺的感觉,他们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承认残缺,正视心底深处的恐惧,是开始适应的第一步。

很多华人新移民信教了。在某种程度上,教会充当了这些人的社会支持系统,而上帝扮演了懂华文的心理医生的角色。同仁医院心理医生许天红指出,有坚固的社会支持系统或能够有效建立新的社会支持系统的华人新移民,出现抑郁的几率很低。

许天红制作了一个海外华人生存的人际圈模式:这个模式的核心是配偶或情人 对海外生存者而言,最幸运的事是拥有一个同心同德、擅长沟通的生活伴侣;接下来是同在一国的亲戚、朋友(主要是来自祖国的同学);再外圈,是同事,这个圈子主要由生存国家的本地人组成,虽然心理上不能依赖,但工作上可以相互支撑。这个圈子很重要,需要投入大量的精力、财力去刻意经营;而最外面一层,是国内的亲友,这是海外生存者的大后方。

一些华人新移民说,我可以接受这个地方,但我不能接受这儿的文化。徐小平认为,如果是留学,在另一文化里独善其身并非明智的选择,因为一定要记住,留学的主要目标是接收另一种文化。

这涉及到如何辨证地看待文化差异的问题。美籍华人作家陈燕妮说,美国远非某些华人体会的文化沙漠,她曾和华人音乐家谭盾在纽约的唱片街浏览,看到货架上“TAN”的一栏,唱片全被卖光了。陈自己也是一家华文报纸的创办人,她说,在洛杉矶的华文报纸就有50家之多。在陈眼里,美国文化是一座五彩斑斓,充满的宽容和机会的金银岛,觉得美国的文化冷感的人,是因为他们自己首先没有放开怀抱。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回复: 应该算一个老移民吧,提供一些信息

“我觉得我已经适应了。这种感觉就像一个人突然失明时,一定会痛不欲生,异常恐慌。但时间长了,当他意识到自己再也不可能复明的时候,只有慢慢地习惯,学着适应生活,在黑暗的天地里做一些盲人能做的事”,“永远不可能游刃有余。离开了原来完全不同的文化,就意味着生活的残缺,”;“身残志坚的人很多。”不只一个在陌生文化中坚强生存的华人新移民提到了失明或残缺的感觉,他们告诉《中国新闻周刊》,承认残缺,正视心底深处的恐惧,是开始适应的第一步。
 
回复: 应该算一个老移民吧,提供一些信息

再难也铁了心要去,为了圆梦。 虽然在国内过得经济上挺好,年龄也已中年。还是不到加拿大不死心。呵呵,只当是犯贱洋插队一回。
 
回复: 应该算一个老移民吧,提供一些信息

杞人忧天,呵呵。。。。。。。。。。。。。。。。多伦多的好些老外都要学汉语了,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