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先生都出生在六十年代,那个时候家里都孩子成串儿,所以都是 大的带小的,很能干。我是家里的老大,按理说更应该是样样精通,可是我小时候被父母送到了上海的姑姑家,她家最小的表姐比我还大八岁,所以什么家务能轮到 我头上?不仅如此,姑姑家里经济条件很好,全家人都对美食情有独钟,颇有研究,结果是我不仅懒做,而且还好吃,一天到晚嘴都不闲着,尤其是在看书学习的时 候,一定要有零食相伴,否则注意力没法集中。多年以后,我的妹妹和女儿一致认为在吃零食的事情上我是她们的启蒙老师,都把这个归功于我,弄得我还真有点不 好意思。我先生是家里唯一的男孩子,又是最小的,上面的三个姐姐洗买烧煮,样样都行,可想而知他对家务更是一窍不通。
我们结婚后,鉴于我俩对家务的了解程度近于白痴,公公婆婆帮我们在他们的楼上买了一处房子,以便于互相照顾。说是互相,其实是他们照顾我们。每天早上我们 洗漱完毕便下楼去吃早饭,楼下的公公早把稀饭小菜盛好晾凉,只等我们进门。吃完了饭碗一推,各自出门上班。中午我们俩公司都有免费午餐,下了班,如果没有 应酬,到了家里饭菜自然都已齐备,不凉不热,正好入口,吃完了,收拾收拾,和公公婆婆聊会儿天,然后上楼回到自己的小家,读读书,上上网,看看影碟,小日 子过的滋润极了。当然,我和我先生也不会放过任何品尝美食的机会,公司里有应酬时自不必说,我们自己为了一张嘴也不辞劳苦,吃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身 体力行地充分体会中华美食的丰富内涵。
三年前我们一家三口移民到了加拿大。来之前我们特地买了好几本菜谱,粤沪川湘,无所不包,书中图文并茂,让人看了就有食欲,忍不住要流口水。我们则是摩拳擦掌,信心满怀,准备大干一场,让人刮目相看。就凭我们的脑袋,大学都能考上,还能学不会做饭?
刚落地的时候,天天跑来跑去地办SIN卡、健康卡、图书卡、考驾照、给我女儿报名上学、给自己报名学英语,忙得不亦乐乎,一日三餐都在麦当劳、肯德基解决,乐得我女儿天天嘴都合不上了,每天最开心的时候就是吃饭的时候了。
可是燕窝鱼翅天天吃也会腻,在我的一顿狂轰乱炸之下,我女儿对麦当劳、肯德基从忠心耿耿终于变成了望而却步,我和我先生则更是避之惟恐不及。于是我们转移 了目标,把矛头又对准了中餐馆。但这次我们未雨绸缪,要在把中餐也吃腻之前彻底地解决问题,我们决定要在加拿大开自己的餐馆了,当然顾客只有三位。
一位有车的朋友在周末带我们去买齐了锅碗瓢盆,油盐酱醋,米面糖茶,后备箱里塞得满满当当地回了家。一切就绪,该真刀真枪上阵了!可是我们俩也傻眼了,原 来理论和实践是这么不同的两件事!下面条是最简单的了吧?可是把带来的菜谱翻了遍,就是没有教人怎么下面条的!再看看别的,总是说这个适量,那个少许,适 量是多少?少许又怎么确定?这编菜谱的人怎么搞的,说的不明不白的?我们两个大眼儿瞪小眼儿,不知道该怎么办,只有我女儿仍在旁边上窜下跳,一副少年不知 愁滋味的样子。
没办法,只好给国内打电话,公公说先要把水烧开,多少水?再放面条,多少面条?然后放盐,放多少盐?可以放两个鸡蛋,什么时候放?还可以放点青菜,菜怎么 切?煮一会儿就好了,面条什么样是好了?我和老公下巴夹着电话,在公公一步一步地指挥下终于做成了一锅稠乎乎的面条。再看厨房,铺天盖地,一片狼籍,好像 刚刚遭了劫。
出师不利并没有打击我们学习的热情,我们反而越挫越勇,抓住一切机会,不怕别人笑话,虚心求教,每个朋友的厨房都有我们努力学习的身影,从怎么买,怎么 洗,怎么切开始,我们一点一点地学,一点一点地练。后来我先生找了份工开始上班,我女儿也开学了,剩下我一个人没事就对着书研究,或者干脆照猫画虎。
米饭好办,我去买了一个日本的电饭锅,把米洗好,按照锅里画好的标志放上水,盖好锅盖,按下按钮,大功告成了!后来我先生说饭有点硬,那好办,再多加点水 不就结了?接下来开始学炒青菜,我严格按照以下程序操作:把锅烧热――放油――将蒜末炒香――将青菜入锅――出锅前放盐,不管什么菜,都可以如法炮制。现 在想想幸亏我们一家不吃韭菜,要不然估计当时炒韭菜也会放蒜末的。有道是:有志者事竟成。这话还真是没错。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我们做的菜还真开始有模有样 了。当然那时候我们还只是停留在青菜鸡蛋豆腐阶段,想吃肉的时候就得等周末一家三口去饭店打牙祭。
有一天晚上,对着一桌子的青菜豆腐,先生长长地叹了口气,说:“老婆,我们不能一星期只吃一次肉啊,又不是小白兔,我们要吃肉。”女儿也在旁边凑热闹,一 边用筷子敲着碗,一边脆生生地嚷着:“我们要吃肉!我们要吃肉!”好吧,需求决定市场,你们要吃我就去学,现在的我已经久经沙场了,这点小事不在话下。过 了没有多久,我做的糖醋排骨和红烧肉已经让我先生和女儿赞不绝口了。
最让我们头疼的是做面食。先生是山东人,特别爱吃面食。怎么样和面发面,放多少水,放多少面,什么样的面是发了,什么样的面是没发,什么样的面是发过了, 我们觉得好像永远也弄不明白。好不容易蒸出一锅馒头,掀开锅盖一看,两秒钟之前还又大又好看的馒头眨眼间就撒了气的皮球,眼看着瘪了下去,不仅如此,蒸出 来的馒头疙里疙瘩的,有的地方发起来了,有的地方没发起来,难看极了。我们四处求教,虽然屡战屡败,但是仍然热情满怀地屡败屡战。在朋友的悉心指导下,我 们终于掌握了一些武功密笈,比如发面时间不能太久;刚做好的馒头不能马上点火蒸,要放一会儿;蒸好的馒头不能马上掀锅盖,要等几分钟等等。最后我们终于做 出了一锅又白又胖的大馒头!我和先生在欢呼雀跃的同时马上拿来数码相机,从不同角度拍了几张照片发回国内,题目就是“我会蒸馒头了!”。
现在我和先生不仅对付日常三餐游刃有余,逢年过节还能做出一顿色香味俱全,南北风味兼有的节日大餐招待朋友。去年圣诞节我们一家三口回国,在国内我们请来 两家老人来了一次“汇报演出”,一桌子要味有味,要形有形的佳肴直看得他们目瞪口呆,连连惊呼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和先生站在一旁,心里得意极了。
从国内回来的时候,我们又买了几本菜谱,我们的中餐馆又要开发新菜式了。到时候请大家一起品尝,并且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草儿) 以上文章为加国无忧网站有偿征文作品
我们结婚后,鉴于我俩对家务的了解程度近于白痴,公公婆婆帮我们在他们的楼上买了一处房子,以便于互相照顾。说是互相,其实是他们照顾我们。每天早上我们 洗漱完毕便下楼去吃早饭,楼下的公公早把稀饭小菜盛好晾凉,只等我们进门。吃完了饭碗一推,各自出门上班。中午我们俩公司都有免费午餐,下了班,如果没有 应酬,到了家里饭菜自然都已齐备,不凉不热,正好入口,吃完了,收拾收拾,和公公婆婆聊会儿天,然后上楼回到自己的小家,读读书,上上网,看看影碟,小日 子过的滋润极了。当然,我和我先生也不会放过任何品尝美食的机会,公司里有应酬时自不必说,我们自己为了一张嘴也不辞劳苦,吃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身 体力行地充分体会中华美食的丰富内涵。
三年前我们一家三口移民到了加拿大。来之前我们特地买了好几本菜谱,粤沪川湘,无所不包,书中图文并茂,让人看了就有食欲,忍不住要流口水。我们则是摩拳擦掌,信心满怀,准备大干一场,让人刮目相看。就凭我们的脑袋,大学都能考上,还能学不会做饭?
刚落地的时候,天天跑来跑去地办SIN卡、健康卡、图书卡、考驾照、给我女儿报名上学、给自己报名学英语,忙得不亦乐乎,一日三餐都在麦当劳、肯德基解决,乐得我女儿天天嘴都合不上了,每天最开心的时候就是吃饭的时候了。
可是燕窝鱼翅天天吃也会腻,在我的一顿狂轰乱炸之下,我女儿对麦当劳、肯德基从忠心耿耿终于变成了望而却步,我和我先生则更是避之惟恐不及。于是我们转移 了目标,把矛头又对准了中餐馆。但这次我们未雨绸缪,要在把中餐也吃腻之前彻底地解决问题,我们决定要在加拿大开自己的餐馆了,当然顾客只有三位。
一位有车的朋友在周末带我们去买齐了锅碗瓢盆,油盐酱醋,米面糖茶,后备箱里塞得满满当当地回了家。一切就绪,该真刀真枪上阵了!可是我们俩也傻眼了,原 来理论和实践是这么不同的两件事!下面条是最简单的了吧?可是把带来的菜谱翻了遍,就是没有教人怎么下面条的!再看看别的,总是说这个适量,那个少许,适 量是多少?少许又怎么确定?这编菜谱的人怎么搞的,说的不明不白的?我们两个大眼儿瞪小眼儿,不知道该怎么办,只有我女儿仍在旁边上窜下跳,一副少年不知 愁滋味的样子。
没办法,只好给国内打电话,公公说先要把水烧开,多少水?再放面条,多少面条?然后放盐,放多少盐?可以放两个鸡蛋,什么时候放?还可以放点青菜,菜怎么 切?煮一会儿就好了,面条什么样是好了?我和老公下巴夹着电话,在公公一步一步地指挥下终于做成了一锅稠乎乎的面条。再看厨房,铺天盖地,一片狼籍,好像 刚刚遭了劫。
出师不利并没有打击我们学习的热情,我们反而越挫越勇,抓住一切机会,不怕别人笑话,虚心求教,每个朋友的厨房都有我们努力学习的身影,从怎么买,怎么 洗,怎么切开始,我们一点一点地学,一点一点地练。后来我先生找了份工开始上班,我女儿也开学了,剩下我一个人没事就对着书研究,或者干脆照猫画虎。
米饭好办,我去买了一个日本的电饭锅,把米洗好,按照锅里画好的标志放上水,盖好锅盖,按下按钮,大功告成了!后来我先生说饭有点硬,那好办,再多加点水 不就结了?接下来开始学炒青菜,我严格按照以下程序操作:把锅烧热――放油――将蒜末炒香――将青菜入锅――出锅前放盐,不管什么菜,都可以如法炮制。现 在想想幸亏我们一家不吃韭菜,要不然估计当时炒韭菜也会放蒜末的。有道是:有志者事竟成。这话还真是没错。过了一段时间以后,我们做的菜还真开始有模有样 了。当然那时候我们还只是停留在青菜鸡蛋豆腐阶段,想吃肉的时候就得等周末一家三口去饭店打牙祭。
有一天晚上,对着一桌子的青菜豆腐,先生长长地叹了口气,说:“老婆,我们不能一星期只吃一次肉啊,又不是小白兔,我们要吃肉。”女儿也在旁边凑热闹,一 边用筷子敲着碗,一边脆生生地嚷着:“我们要吃肉!我们要吃肉!”好吧,需求决定市场,你们要吃我就去学,现在的我已经久经沙场了,这点小事不在话下。过 了没有多久,我做的糖醋排骨和红烧肉已经让我先生和女儿赞不绝口了。
最让我们头疼的是做面食。先生是山东人,特别爱吃面食。怎么样和面发面,放多少水,放多少面,什么样的面是发了,什么样的面是没发,什么样的面是发过了, 我们觉得好像永远也弄不明白。好不容易蒸出一锅馒头,掀开锅盖一看,两秒钟之前还又大又好看的馒头眨眼间就撒了气的皮球,眼看着瘪了下去,不仅如此,蒸出 来的馒头疙里疙瘩的,有的地方发起来了,有的地方没发起来,难看极了。我们四处求教,虽然屡战屡败,但是仍然热情满怀地屡败屡战。在朋友的悉心指导下,我 们终于掌握了一些武功密笈,比如发面时间不能太久;刚做好的馒头不能马上点火蒸,要放一会儿;蒸好的馒头不能马上掀锅盖,要等几分钟等等。最后我们终于做 出了一锅又白又胖的大馒头!我和先生在欢呼雀跃的同时马上拿来数码相机,从不同角度拍了几张照片发回国内,题目就是“我会蒸馒头了!”。
现在我和先生不仅对付日常三餐游刃有余,逢年过节还能做出一顿色香味俱全,南北风味兼有的节日大餐招待朋友。去年圣诞节我们一家三口回国,在国内我们请来 两家老人来了一次“汇报演出”,一桌子要味有味,要形有形的佳肴直看得他们目瞪口呆,连连惊呼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我和先生站在一旁,心里得意极了。
从国内回来的时候,我们又买了几本菜谱,我们的中餐馆又要开发新菜式了。到时候请大家一起品尝,并且多提宝贵意见。谢谢!
(草儿) 以上文章为加国无忧网站有偿征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