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话题 【转贴】“走出去”中的“中国溢价”已经出现

“走出去”中的“中国溢价”已经出现

中海油竞购美国优尼科公司(Unocal)已成为一个标志,象征着中国企业“走出去”大规模进行股权收购和资源收购的时代已经到来。

国际上会如何应对这种变化呢?面对中国企业日益增多的收购案例,在国际上将会越来越多的出现一种新现象――“中国溢价”(China premium)。

所谓“中国溢价”是指,在中国政府的推动下,中国企业越来越多地参与跨国并购交易,但这些交易的价格却通常远远高出市场正常水平。这部分多支付的价格,就是“中国溢价”。历史上曾经出现过“日本溢价”和“新加坡溢价”。2001年3月,新加坡电信与澳大利亚奥普图斯通讯公司(Cable & Wireless Optus Ltd.)达成收购协议。但由于市场认为新加坡方面的出价太高,结果新电信股价大跌。随后,在新加坡政府积极支持下,新加坡发展银行收购了香港道亨银行,而收购价格要高出这家成熟的香港中小银行的账面价值3倍以上。国际金融市场上专门形成了一个词汇,称新加坡这种气势汹汹出高价的收购行为是“新加坡溢价”(Singapore premium)。实际上,上个世纪泡沫经济繁荣时期的日本,也曾在全世界购买了大量资产:美国的洛克菲勒中心与美国公司、亚洲的文物、大量欧洲的企业……这形成了国际市场上的“日本溢价”(Japan premium)。

中国这一轮的海外收购刚刚露出端倪,但已经气势逼人。多种压力在不断抬高中海油的价格,已使中海油掉进一个价格“陷阱”。如果中海油在国家支持之下志在必得,对高价格并不在乎,那么就将显著推高“中国溢价”。联想收购IBM的PC业务,此前有人说贵了;海尔收购美泰公司的总成本,据称可能高达22亿多美元;而此次中海油收购,据称可能加价到200亿美元。国际市场必将由此重新认识中国,中国将为此付出更高的“中国溢价”。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