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Sandy萨屯报到
这是我最后一篇我在小镇的日子的博客,过去的一页已经翻过,春天已蠢蠢欲动。
第十三天
半夜三更宝宝突然大哭,我最不愿意看到的事情发生了,宝宝发烧了,急得失去了方寸的老公直给遥远萨屯的亲戚打电话,我倒比较镇定,老张媳妇找来了温度剂给孩子测了一下,37.4。老公急着非要去诊所,老张媳妇忙劝说道,小镇上虽然有个小诊所,一般温度不太高,见不到医生,护士就把你挡了。一晚上几乎没睡,隔三差五地摸摸孩子.....
第十四天
孩子还在烧,但精神很好,照玩不误。老张又一次在关键时刻帮助了我们,他联系到一个同镇有大皮卡的西人,送我们回到了萨屯,开门进入的那一刻,觉得家比我当初刚买时还要满意。晚上,宝宝突然温度上去了,39.7,并伴随着抽了,我忙给他喂美林和Children's Advil。等孩子睡着了,我和老公坐在楼梯上感言:再也不走了!!!
小镇后话
宝宝吃药后第二天病就渐好了,我们心中的大石头可算落了地。两周的小镇生活让我们全家受伤太重。
客观上小镇的便利和条件实在太差,农村就是农村,加拿大农村也不例外。主观上我们心理建设明显没做足,犯了新移民急燥的通病,加上我们帝都人普遍的不能吃苦的特质,更觉得格外的痛苦难当。其实现在想想小镇的商业机会是很多了,前提是“能吃苦”。老公后来笑言我们一家只能胜任“能吃苦”的前两个字。
小镇的苦旅让我家明确不是什么苦都必须吃。移民不是来玩命的,而是享受生命、追求快乐的,尤其我等中年人,更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