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旅馆 国内机票版 海运专栏 房版

行前准备、登陆、居住、孩子入学、买房买车、学英语、找工作经验分享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行前准备、登陆、居住、孩子入学、买房买车、学英语、找工

应该不需要申报,入境申报是指随身携带的现金超过1万加币,主要是防止洗钱;入境带个几千几百的也不需要申报;银行的钱都是有记录的,官方不会担心,需要的时候,随时可以查你;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行前准备、登陆、居住、孩子入学、买房买车、学英语、找工

再补充一下,虽然入境时随身携带现金不足1万加币不要申报,但是如果入境官员口头询问带现金没有?带了多少现金?你都要如实回答,千万不要隐瞒;实际上带多少钱都是可以的,只是需要申报就申报,需要回答就回答;绝对不可做假、说假话;做假、说假话在加拿大后果那是相当严重。我见到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没收未申报的现金再加罚款;请小心、小心!!!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行前准备、登陆、居住、孩子入学、买房买车、学英语、找工

今天给大家一些资料,是关于世界上主要国家的繁荣指数排名,主要是看加拿大的排名和排名构成的主要因素,从中大家应该可以体会和感受到一些东西;尤其是加拿大的经济表现,还是能够给我们很强的信心的。同时我们可以比较一下加拿大和美国、德国、日本、中国等;对我们移民来讲,包括自己和下一代,这些信息也许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2010年
[FONT=宋体]1[/FONT][FONT=宋体]挪威;[/FONT][FONT=宋体]2[/FONT][FONT=宋体]丹麦;[/FONT][FONT=宋体]3[/FONT][FONT=宋体]芬兰;[/FONT][FONT=宋体]4[/FONT][FONT=宋体]澳大利亚;[/FONT][FONT=宋体]5[/FONT][FONT=宋体]新西兰;[/FONT][FONT=宋体]6[/FONT][FONT=宋体]瑞典;[/FONT][FONT=宋体]7[/FONT][FONT=宋体]加拿大;[/FONT][FONT=宋体]8[/FONT][FONT=宋体]瑞士[/FONT][FONT=宋体]9[/FONT][FONT=宋体]荷兰;1[/FONT][FONT=宋体]0[/FONT][FONT=宋体]美国;[/FONT][FONT=宋体]11[/FONT][FONT=宋体]爱尔兰;[/FONT][FONT=宋体]12[/FONT][FONT=宋体]冰岛;[/FONT][FONT=宋体]13[/FONT][FONT=宋体]英国;[/FONT][FONT=宋体]14[/FONT][FONT=宋体]奥地利;[/FONT][FONT=宋体]15[/FONT][FONT=宋体]德国;[/FONT]
[FONT=宋体]16[/FONT][FONT=宋体]比利时;[/FONT][FONT=宋体]17[/FONT][FONT=宋体]新加坡;[/FONT][FONT=宋体]18[/FONT][FONT=宋体]日本;[/FONT][FONT=宋体]19[/FONT][FONT=宋体]法国;[/FONT][FONT=宋体]20[/FONT][FONT=宋体]香港;58中国;[/FONT]

2012年的排名是:
1、挪威;2、丹麦;3、瑞典;4、澳大利亚;5、新西兰;6、加拿大;7、芬兰;8、荷兰;9、瑞士;10、爱尔兰;11、卢森堡;12、美国;13、英国;14、德国;15、冰岛;16、奥地利;17、比利时;18、香港;19、新加坡;20、台湾;55、中国;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行前准备、登陆、居住、孩子入学、买房买车、学英语、找工

[FONT=宋体]不一样的加拿大[/FONT]

[FONT=宋体]登陆温哥华已经有一年半的时间,期间参加过一段时间的英语学习,[/FONT]11[FONT=宋体]月开始在一家小店做[/FONT]part-time[FONT=宋体]的打工。对加拿大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尤其是和我过去几十年生活中不一样的地方。今天开始,我会陆续将这些不一样,慢慢和大家分享。我希望尽可能不带任何个人观点,不加任何评论和比较,让大家自己去体会吧。[/FONT]
[FONT=宋体]原来美好的生活都是自己创造[/FONT]
[FONT=宋体]原来想象中的西方社会,工作轻松、福利好、收入高、生活水平高,总之,一切都好。事实上,加拿大也确实不错,大部分地方,基本都符合我来之前的想象。但是,我也确实观察和体会到了很多的不一样,他们现在美好的生活,主要应该是来自于自身的勤奋和努力,超过我以前想象的勤奋和努力。这种努力体现在方方面面,也是让我感受最为深刻的。[/FONT]
[FONT=宋体]传说中的加拿大节奏很慢,办事效率很低。事实果真如此吗?我的答案不是。相反,从个人、公司或组织、政府到整个社会,运转秩序良好,效率其高。举几个例子,管中窥豹,可见一斑。我上班的小店,如果是[/FONT]8[FONT=宋体]个小时的话,除了中间半小时吃饭和另外一个任意时间的[/FONT]15[FONT=宋体]分钟休息,其余的时间,几乎没有一分钟的休息,从身体到精神,全部投入,节奏很快,强度很大。一天下来,可以完成大量的工作。不仅仅是我这样,我看每一位同事都是这样,包括那两位[/FONT]60[FONT=宋体]多岁的大爷。第二个例子就是公交系统,一般我们乘坐公交出行去远一点的地方,都会事前在网络上查一下线路和时间,帮助最大的是你可以事前查到每一条线路的每一个站[/FONT]bus[FONT=宋体]到站的时间,误差不会超过[/FONT]2[FONT=宋体]分钟;也会查到从城东[/FONT]A[FONT=宋体]站到城西[/FONT]B[FONT=宋体]站一共要经过[/FONT]20[FONT=宋体]站,耗时[/FONT]35[FONT=宋体]分钟这样的信息。关键是,最终的结果也会是这样。这里面就体现出了一种秩序和高效。前段时间,看过几个纪实纪录片,叫[/FONT]Undercover Boss[FONT=宋体](卧底老板);有兴趣的朋友,可以上网搜来看一下,那就是每个公司一线员工的实际工作状态,效率之高、强度之大、节奏之快,远超出我的想象。看这个片子还可以学英语哦!以前我不大相信欧美国家真的会将制造业再转移回国内去,现在我基本相信这是正在和将要发生的事情。因为,每个公司员工的工作效率会高出发展中国家员工好几倍,再加上整个公司的效率、整个社会的运转效率,社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何止高[/FONT]5[FONT=宋体]倍。而人工工资也就是高[/FONT]5-8[FONT=宋体]倍。[/FONT]
[FONT=宋体]我家附近有几位邻居,都是我学习的榜样。左边那位韩国的[/FONT]A[FONT=宋体]先生,[/FONT]50[FONT=宋体]多数,一周至少[/FONT]5[FONT=宋体]天,每天[/FONT]6[FONT=宋体]点多就出门上班了,下午也要[/FONT]5[FONT=宋体]点左右才回来。月月如此,年年如此。对面那位俄罗斯来的[/FONT]B[FONT=宋体]先生,早出晚归,一天上班不下[/FONT]10[FONT=宋体]个小时,一般都是晚上[/FONT]7[FONT=宋体]点过回来。当然,他是为自己干,还可以理解。我家右面住的是一对西人夫妇,[/FONT]70[FONT=宋体]岁左右,应该是退休安度晚年的年龄。可是,这个月,那位大爷开始工作了。他告诉我,最近在一家工地干活,每天[/FONT]6[FONT=宋体]点不到就开着他的那辆工具车出门了,一般也要下午[/FONT]3[FONT=宋体]点左右才回来。[/FONT]
[FONT=宋体]我打工的店里,多数同事都是做[/FONT]part-time[FONT=宋体],有人是有[/FONT]fulltime[FONT=宋体]的工作,但是周末还来做一天或者做半天。我学英语期间,大部分同学(不是小孩或年轻人哦)都是边读书,同时有[/FONT]fulltime[FONT=宋体]或者[/FONT]part-time[FONT=宋体]的工作。[/FONT]
[FONT=宋体]以前受到的教育是,自己的未来要靠自己,要靠自己的勤奋努力去实现,但体会并不深刻。现在我多少体会到一种社会整体的勤奋和努力。看来加拿大人和移民到加拿大的各个国家的人也是很勤奋努力的,他们拥有的美好生活其实都是自己勤奋努力创造的。[/FONT]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行前准备、登陆、居住、孩子入学、买房买车、学英语、找工

LZ我今天终于也毕业了,好开心。你的贴我很有帮助

恭喜、恭喜!现在移民成功真是不容易。一方面自己要能下定决心,选择这条艰辛之路;另一方面,加拿大各级政府要求也越来越严、越来越苛刻。有想法的人很多,但最终能成行的就是少数了。
再次恭喜,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尽管开口。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行前准备、登陆、居住、孩子入学、买房买车、学英语、找工

恭喜、恭喜!现在移民成功真是不容易。一方面自己要能下定决心,选择这条艰辛之路;另一方面,加拿大各级政府要求也越来越严、越来越苛刻。有想法的人很多,但最终能成行的就是少数了。
再次恭喜,有什么需要帮助的,尽管开口。
谢谢你,你的分享让我们这些后来者有了更多的勇气,对未来充满憧憬,我登录地点是温尼泊:wdb45: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行前准备、登陆、居住、孩子入学、买房买车、学英语、找工

[FONT=宋体]陌生的医疗体系[/FONT]
[FONT=宋体]对于我们新移民来讲,这里的医疗体系是完全陌生的,其中有很多东西我们必须了解,否则对我们今后的生活有很大影响。[/FONT]
[FONT=宋体]首先,加拿大总体讲是一个国家承担医疗费用的福利国家,但是各个省的制度是有差别的。比如,[/FONT]BC[FONT=宋体]省的家庭一般来讲,都是需要交纳医保费用的,视家庭人口多少,交纳费用不等。今年的医保计划标准是,单身每月[/FONT]64[FONT=宋体]元,两口之家为[/FONT]116[FONT=宋体]元,三口及以上的为[/FONT]128[FONT=宋体]元。而在别的省份,政策又不一样,比如安省,有可能就不需要交纳这个费用,全部由政府承担。所以,大家今后选择登陆的地点,也要考虑这些因素。[/FONT]
[FONT=宋体]第二,这里医、药、检查、化验、看病治疗等是完全分开的。基本程序是这样,如果你有什么不适,首先是约你的家庭医生(一般家庭都有固定的家庭医生,新移民登陆以后,可以自己或者通过朋友找到一个家庭医生),请家庭医生诊断以后,再确定是看什么具体的专科或者是做什么具体的检查;比如你是耳朵有问题,那就是看完家庭医生以后,他会帮你约耳科的专科医生;耳科医生看完以后,如果认为你需要验血、照片,那耳科的医生会帮你约照片的时间;也会给你开化验单,你自己到距离家最近的化验室去查血。所有的检查报告会通过网络,自动传送到你的家庭、专科医生那里。而医生在收到报告后,会及时联系你,如果需要就再约就诊时间。如果家庭医生或专科医生认为,你需要治疗吃药,他会给你一个处方,用这个处方,你自己在任何一家药店都可以取药,但是需要自己承担药费。只有急诊、住院需要的检查和药品是由医院提供的,并且完全免费。除此以外,这里的医、药、检查、化验都是完全分开的;有些化验室,是很大的独立公司,可以承担很多行业的化验工作,但是只做化验。完全不像我们国内的单位,大而全,这边更多的是大而专业化。我知道有一家实验室公司,有几千人,做各行各业的化验,而那些单位自己都没有化验室。[/FONT]
[FONT=宋体]这边看病、急诊治疗、住院治疗都是全免费的。比如生小孩,入院以后,全部免费。[/FONT]
[FONT=宋体],低收入的医疗援助计划。对于有工作但公司不提供医疗计划的低收入家庭和没有收入的家庭,政府都提供医疗援助计划。简单说,援助计划有一般性补助和临时性补助。政府会根据税局的报税单来确定需要援助的对象。一般性补助是经过调整后的家庭收入低于[/FONT]3[FONT=宋体]万元的,可以申请补助,补助津贴从[/FONT]20%[FONT=宋体]到[/FONT]100%[FONT=宋体],视家庭收入情况确定。临时性补助是给那些突发经济困难的人士帮助支付医保费用的。除了医保费用可以补助,对于低收入家庭,还可以申请药费减免,也是视家庭收入情况,可以得到不同比例的药费减免。也就是,你拿医生的处方到药店买药,可能会少付或不付钱。所有的补助都是有条件的,也是需要向政府申请的,所以对有需要的家庭来说,登陆以后,可以关注这方面的政策。符合条件的,一定要自己主动申请,政府是不会主动给你补助的。[/FONT]
[FONT=宋体],医疗计划一般不包括牙齿、眼睛(非疾病)的治疗。这边的牙齿、眼睛方面的费用比较贵,但是医保计划都不包括这两方面。有些大的、好的公司,会给员工和家属提供补充的商业保险,覆盖牙齿和眼睛。但是,不包括这两项多是指的保健,如果是病变,医保还是要覆盖的。比如,眼睛受伤,需要治疗,这个是医保范围。但是视力检查、配眼镜等,是不包括的。拔牙、洁牙、小孩牙齿矫正等也是不包括的。[/FONT]
[FONT=宋体]、每年有一次免费体检。这个很重要,也比较简单。约家庭医生,告诉他你要做体检,他会给你开应该的检查单,然后你到相应的检查、化验单位去做就可以。结果可以通过邮件发给你自己,但也会全部发给家庭医生。如果有任何毛病,家庭医生会及时联系你。如果没有任何问题,检查结果就保存到家庭医生那里,也不联系你了。[/FONT]
[FONT=宋体]、医疗体系运作,按部就班、节奏很慢。就像前面说到的,看病、检查等等,都是需要预约的。有些检查,一约就要[/FONT]2[FONT=宋体]个月以后。我们的思维很难接受,尤其是不知道病因的时候,急死个人。但这就是加拿大,不能改变,只能适应。据我的观察,这边人生病是相对少些,尤其是国内比较多的感冒、发烧、拉肚子等常见病,一般很少;多的是肥胖和糖尿病;[/FONT]
[FONT=宋体]这个医疗体系是不是和国内大不一样?[/FONT]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行前准备、登陆、居住、孩子入学、买房买车、学英语、找工

不一样的家庭
加拿大人的家庭观念远不是我们想想的那样,实际上所有的人,家庭观念都很强。比如,子女也会照顾老人父母;父母有经济条件的,也会资助子女求学;重要的节日,家庭成员也是会回家团聚的;和我们国人在家庭观念上的最大的不同有下面几点:
1、除了工作,其它社会活动、娱乐活动、社交活动,绝大部分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夫妻之间、父母子女之间,确实多了很多接触、交流、增进了解和情感的机会;很少有说今天晚上我有个饭局,不回家吃饭这样的事情发生。公司的老板也很清楚,他不可以占用员工的任何私人时间。总体上家庭更和睦、温馨一些;
2、对于有有宗教信仰的家庭,一周一次的教会活动是个人和家庭中的重要内容。在前面的交流中,我有提到宗教对加拿大社会的每一位成员、对家庭、对社会都极为重要,确实可以极大地影响和约束社会成员的行为,净化心灵;或者用我们的常用语,可以洗脑;我个人的体会,宗教的正面作用,远远大于负面影响;当然,前提是正常的宗教活动。
3、家庭成员关系简单、和睦,家庭成员之间表面上不如我们国人之间那么亲密;但也极少见父母子女之间、兄弟姐妹之间为了钱财发生各种龌龊之事;相互之间更为独立和相互的尊重。这是源于加拿大社会个体的完全独立和对个体的完全尊重;加拿大的社会法律体系保障每一位个体的各种合法权利,任何人不可以侵犯;就是父母对自己的未成年小孩也是如此,更不可以打骂小孩。如果对小孩有任何暴利行为,一旦被知道,失去小孩是必然的,还有可能承担刑事责任。如果说,父母将遗产留给某一个子女,其它子女也极少有为此闹纠纷的,因为父母的东西就是父母的,父母有100%的支配权力,任何人无权干涉,包括子女。
4、加拿大有很多家庭是事实夫妻关系,但是没有登记结婚;加拿大法律保护事实婚姻;非婚生子女完全享受婚生子女相同的权利;所以在加拿大你一定有机会见到这样的介绍:这是我丈夫的女儿;这是我的partner(同居伙伴);重组家庭很多,关系也简单。有些人在一起生活几十年,也不一定登记结婚。
5、不管什么样的家庭,如果有子女的话,一般来说都会有几个,要不就没有子女;我见到有好些家庭,爸爸工作,妈妈在家带孩子;一生就是好多个。前两天见到一位中国老乡,一年多不见,已经3个了。小的两个一个1岁多,一个2-3个月。我个人的体会是,小孩最好有2-3个,要不就不要。加拿大养小孩负担不是很重;小孩的成长环境也很好,2-3个小孩相互会有很好的帮助和亲情;如果一个小孩,在加拿大如果处理不好,小孩是会很孤单寂寞的。
6、如果一个家庭有一人有全职工作,供房贷不是很多的话,养几个小孩也不会觉得压力很大。倒是很多单身人员,如果没有稳定工作,反而生活压力大,日子会比较艰难一些。如果是小孩已经大了,独立了;一般家庭反而会是两个人都外出工作。所以很多中老年人的日子很好过,没有房贷压力,小孩独立了,两个人都有工作;那真是比较享受的一个人生阶段。加拿大社会也不排斥中老年人找工作。
家庭是社会最为重要的组成单元,家庭和睦,社会就和睦;家庭成员独立、相互尊重,社会就稳定;每一位个体、每一个家庭能够管理好自己、解决好自己的事情,整个社会怎么可能有麻烦呢?如果每个个体都能善待自己,独立自信,不给别人、不给社会添麻烦,岂不就是一个和谐社会?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行前准备、登陆、居住、孩子入学、买房买车、学英语、找工

行前准备之文件处理或存放。移民离开祖国之前,往往关注出国后的事情比较多,而忽略了国内的一些事情,其中比较重要的是文件的管理。一般私人文件包括结婚证、毕业证、学位证、成绩单、户口本、身份证、护照、房产证、驾照、银行存折或存单、银行卡、信用卡、股票账户、推荐信底稿等。只有护照、驾照是必须要带出来的;信用卡可带可不带;其它文件一般不用带。不用带的文件,最好是整理一个清单(含名称和基本信息,如卡号等),集中存放在一位自己的亲人或好友处。多余的银行卡如果没用,建议可以销户。这个清单是需要随身带的,出国以后,保不准什么时候就需要其中的某一项文件,这样方便查找和后续处理。

LZ的这个建议非常好!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行前准备、登陆、居住、孩子入学、买房买车、学英语、找工

分享之购车。加拿大生活离不开车,不像国内住在城市,可以坐bus、打出租解决。所以,登陆以后尽快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买车、考驾照了。加拿大的车可以简单分为几种:欧系、美系、日韩;欧系最多见的是大众(Jetta)、BMW、BENZ和VOLVO;美系基本是全的,Ford、Jeep、Buick、Chevrolet、Chrysler都有;日韩也是主流车型:Toyota、Honda、Mazda、Nissan、Hyundai、Kia;这边西人大多习惯用美系车(也有不少用日韩车),中国人习惯BENZ、BMW加日系车,我主要就我的情况和大家交流一下。登陆以后,确实需要尽快确定买车和考驾照的事情,没有车主要是不方便学习、工作和生活。在我看来,车就是一个交通工具,如果没有特殊需求(比如房产经纪一般为了给客人一个好印象、强化自己的工作成绩,都用好车如BMW、BENZ、LEXUS等),安全、经济就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所以普通人家可供选择的主要有:大众的jetta,ford、toyota、honda、mazda、nissan、hyundai、kia的系列车型。其中,美系和日韩公司的车,多数有三个以上级别,我个人会选择新车销售价在20000-30000之间的中级车型。轿车比如ford的fusion;toyota的camry、mazda6、honda的accord、hyundai的sonata等。suv主要是选择toyota的RAV4、honda的CRV、hyundai的santa fe、kia的sportage等;suv对女生还是有用,座位高、驾驶舒适,后背箱可以装不少东西。如果是家里有两个小孩或者有老人经常来访的话,我会买一个mpv;mpv的车型也主要是toyota、honda、ford、kia等;坐人比较多,外出旅游可以带不少行李和游玩工具。还有这边现在买hybrid车型的人越来越多,我也是买的camry的hybrid的二手车,确实很省油,平均就在7.5上下;一个月可以省几十一百刀,不少!现在很多公司都出hybrid的车,甚至高档车,比如lexus也出了hybrid的车了。买车可以买新车,也可以买二手车。如果你心理上对二手车不接受,我建议还是直接买新车;如果不排斥二手车,但对私人手上的不放心,可以去dealer买。这边的车,我感觉一般10w公里以内的,真没有什么问题(事故车除外), 所以先买个几万公里的二手练练手胆,也是不错的选择。据我了解,一般新车1-2年后会有三分之一的折价,很划算的。还有就是如果在国内就有车,可以考虑在国内的保险公司开一个无理赔证明拿过来,买保险的时候会有优惠的(一年优惠5%,比如有5年无理赔,可以优惠25%,最多优惠35%),但一定要是真实的,这边会打电话到国内保险公司去查(很容易),千万不要作假。这边保费还是比较贵,平均一个月200左右。新移民国内驾照可以继续使用90天,但需要在这边找一个有执业资格的翻译出个中国驾照的翻译件。考试分为笔试和路考,笔试相对容易,主要是考交通规则和驾驶习惯;两边的规则严格讲,差别不大,路考相对较难,主要是我们在国内驾驶习惯有点问题。所以登陆以后,一定要认真学习规则和驾驶习惯,抓紧三个月时间练习,争取路考一次过关。笔试带上身份证明,随到随考,可以先看书和上网做练习题(练习题和考试题完全一样)。路考要先在网上报名预约,一般会约在1周以后。一次路考失败,可以再约,2周以后可以再考。以上信息,供大家参考。

很好的购车经验!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行前准备、登陆、居住、孩子入学、买房买车、学英语、找工

[FONT=宋体]移民后的辛苦对孩子未必是坏事[/FONT]
[FONT=宋体]近日回国后,和朋友聚会,因很多朋友的小孩都面临考大学或工作的问题,免不了会议论议论。结果发现了一个略带规律性的现象:现在的小孩,从潜意识上大多不愿意离开父母的庇护。也有不少的家长,也不愿意自己的孩子离开太远,最好在本地求学、本地就业。结果,很多孩子就表现得毫无斗志,不思进取,过早开始追求闲适安定的生活。这种现象好不好,我真不知道,但和我们这一代人确实不一样。想想我们,当年离开家乡、离开父母,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上学,[/FONT]15[FONT=宋体]、[/FONT]6[FONT=宋体]岁,很多事情基本不懂。[/FONT]20[FONT=宋体]来岁毕业以后也是身不由己,分配到哪,基本也就在哪扎根下来。和现在孩子的最大差别,就是我们知道自己是外来人,没有自己的家、没有父母作为依托。我工作后很长一段时间,人生的最大目标就是哪一天,我在单位可以有一间自己一个人住的单生宿舍,这个愿望当时特别强烈。那时候,我们也不是说就有什么远大理想,但朦胧之中似乎知道一切都只有靠自己,谈恋爱、结婚、做家务、工作等等。也许在我们的潜意识中有压力、有动力,所以现在回头看,任何一个大城市,现在混得好的,多是外地人。今天,由于我们有了好的生存环境,对孩子也会潜移默化;如果我们还舍不得让孩子到外地求学、到外地工作,其实对孩子的将来未必是好事。说得直白一点,我们总归是会比孩子先离开这个人世的,我们的余荫未必能够庇护到孩子的孩子。那还不如现在就让他们去走自己的路,也许在过程中你还能帮助到他。[/FONT]
[FONT=宋体]回头一想,我们移民以后不是一切也都从头开始吗?生活又有压力了,重新学习,到处找工作,找到工作后努力奋斗,去维持和支撑一个家,感觉自己的生命又焕发出了无限的活力。如果在一个新的国度再工作[/FONT]2[FONT=宋体]、[/FONT]30[FONT=宋体]年,那不是相当于又活了一辈子?想想真是挺开心的。这样一种生活状态,对自己的孩子、孩子的孩子,不也是很好的一件事情吗?至少他们是和父辈一起努力过、奋斗过,一起通过奋斗融入了当地社会,获得了好的生活。这样的经历不是每个大人或孩子都能够有的,对孩子来讲,也许将受用终身。所以,移民后的辛苦,我们应当珍惜;应当视为是上苍对我们的特别眷顾,感激都来不及,为何要放弃呢?[/FONT]

很欣赏这几句话。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行前准备、登陆、居住、孩子入学、买房买车、学英语、找工

LZ, 请问入关超10000加币需要申报,是指每人的限额,还是一个家庭的限额?

谢谢捧场,加分分了。
1万加币严格讲是指一个家庭。因为新移民带多少钱都没有关系,只要如实申报就可以了,所以1万是对家庭还是个人也就无所谓了。虽然带多少现金过海关都可以,不过一般还是不要带太多,毕竟不够安全。现在这边的坏人都紧盯中国人,知道我们有带大量现金的习惯,小心点好。可以带个国内的信用卡,许多地方都可以用的,只是有少量的汇率损失,但可以救急。还是过来以后,让国内的朋友或家人汇款比较好。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行前准备、登陆、居住、孩子入学、买房买车、学英语、找工

十分感谢楼主的乐观自信勤劳努力带给我们的正能量,如果再多分享些照片就更好了。

我非常愿意分享照片,但是我尝试多次上传照片,最终都失败了。也在本帖中请教过,但是没有人教我。
再次请教:怎么才能成功上传照片?请有经验的大侠们指点指点,先谢谢啦。
 

Similar threads

家园推荐黄页

家园币系统数据

家园币池子报价
家园币最新成交价
家园币总发行量
加元现金总量
家园币总成交量
家园币总成交价值

池子家园币总量
池子加元现金总量
池子币总量
1池子币现价
池子家园币总手续费
池子加元总手续费
入池家园币年化收益率
入池加元年化收益率

微比特币最新报价
毫以太币最新报价
微比特币总量
毫以太币总量
家园币储备总净值
家园币比特币储备
家园币以太币储备
比特币的加元报价
以太币的加元报价
USDT的加元报价

交易币种/月度交易量
家园币
加元交易对(比特币等)
USDT交易对(比特币等)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