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北京遇难人数远不止三十七!
那些在这场灾难中失去生命的人,即使不是你的亲人,也是中国人,也是我们的同胞,也不应该用“死了的算什么”这句话,说的好像你不是中国人似的。即使你不是中国人,或者发生灾难的不是在中国,在其它如何一个地方,你也不应该是这个态度。与那些自发救人的北京市民相比,我只是觉得你很渺小,很自私。
不要以为别人说了几句发牢骚的真话,就比你渺小,比你自私
救人,本来就应该是政府的行为,老百姓自发救人,值得钦佩,但效果并不一定积极
我看,当今之天朝,各方各面,骨髓子里,是越来越与北南宋朝一致了
尤记得当初蒙元以举国之兵围聚襄阳数年不下,城中人员、物资日渐匮乏,指望朝廷,然朝廷不救、不济。有地方百姓不忍、不忿,自发组织义勇军救援。现在想来,如当初无人救援,城破时,守城将领、兵士、百姓,最多也就是感叹朝廷、百姓无知、麻木,不值得他们牺牲性命去卫护。但,问题是,有许多许多的老百姓为了救援他们,牺牲了;而朝廷则是连一兵一卒都没有真正派过。于是,守将吕文焕愤怒了,幸存的守兵们愤怒了,他们要让朝廷付出代价。于是他们自愿为先锋,要荡平大宋朝。结果,朝廷那帮平时作威作福的皇帝、官老爷们吓破了胆。他们后悔,看不出来,以前平时被他们挤兑得屁一样的吕文焕,原来是如此的威猛,那还不赶紧巴结、赶紧投降。南宋因此亡国之快是皇帝立刻马不停蹄地往海边想跳船跑南洋(移民?难民?),吕文焕在后面是咬牙切齿地快马加鞭追。终于,到海边了。接应的船远远看到蒙古兵,不敢靠岸。皇帝只得由一个大臣(陆秀夫)背着想趟水上船。吕文焕骑着马也下水了。摇船的一看赶紧往远划,可怜一个浪头打来,我们的陆大夫一个踉跄,再也没有踪影了。事后,吕文焕命人封海勒石,上书:“吕文焕灭宋于此”。有好事者在上面加了两个字,成:“宋人吕文焕灭宋于此”。但,这又有什么意义呢!宋被蒙古灭了是实实在在的,汉人的国亡了是实实在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