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看到孩子到幼儿园开心的样子,很放心

回复: 每天看到孩子到幼儿园开心的样子,很放心

看了一下我用的是nuk,塑料的,10刀2个的那种,我觉得还挺好用的

今天买了一个,VITAL的,3.99,有三个不同的盖子。不过反正我也不明白3个盖子有什么不同的说。

回去可以交差啦:wdb23:
 

小雷音

Guest
回复: 每天看到孩子到幼儿园开心的样子,很放心

没有任何一项研究表明3岁前送孩子去幼儿园,会让孩子变得比较好斗,和母亲家庭的联系不够紧密。之所以还是好斗,和很多因素有关,但是和太早送幼儿园无关。
而且刚刚很多专家证实,这些所谓的权威研究,都是个人行为写的书。

别的省不知道,在魁省:
在蒙城,最好送孩子去CPE,那些7块的家庭幼儿园,老师都是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他们提供最基础的教育。老师的培训只是一个45小时的职业培训,一个12小时孩子全面发展的培训。
而CPE里的老师,三分之二的老师都是正规三年大专毕业的,幼儿教师。剩下的三分之一是一年培训毕业的老师。一般在CPE,2岁开始就要开始慢慢脱离尿不湿,3岁开始要能完整的说一个句子。4岁开始就长篇大论了。这些在家里妈妈带孩子,是提高比较慢的。
有恐惧的家长,其实应该努力找个好的CPE,而不是一个阿姨带6个孩子的家庭式幼儿园。
請問CPE的價錢是多少?一個大人看幾個孩子?另外,三歲才能說完整句子,是不是太晚了?我兒子現在就在說i love you了,雖然口齒發音還不太清晰。
 

小雷音

Guest
回复: 每天看到孩子到幼儿园开心的样子,很放心

Few parents have heard about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Child Health and Human Development (NICHD) Study of Early Child Care, an ongoing $100 million survey of 1,100 children. It's the largest and most rigorous examination of day care in history, taking into account family income and the quality of day care. Evidence from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total number of hours a child is without a parent, from birth through preschool, matters. The more time in child care of any kind or quality, the more aggressive the child, according to results published in Child Development. Children in full-time day care were close to three times more likely to show behavior problems than those cared for by their mothers at home.
Belsky contends that the current results clearly show children benefit from fewer hours in child care, especially at a very young age, and parents should be advised to limit the hours their young children spend there. NICHD researcher Sarah Friedman—who, along with Belsky and many other scientists, works on the NICHD study—emphasizes that 83 percent of children who spend 10 to 30 hours in day care did not show higher levels of aggression. Friedman says the study results so far don't tell her anything.
"It's so obvious that this is the worst of politically correct rhetoric," counters Belsky, adding that if researchers were studying the amount of time spent in poverty and they got the same results, no one would dare put a neutral spin on the data.
Belsky has been outspoken on the issue for decades. In the 1980s, his studies showed that children spending long hours in day care had higher levels of aggression than those raised by their mothers. Detractors excoriated him then for using bad science to criticize working women.
Belsky argues that other NICHD scientists gloss over the finding that the aggressive children in the study were more than just a little defiant. They were in the "at risk" range, meaning their behavior was close to the threshold requiring therapy. The children with problematic behavior were regularly observed being disobedient. Parents and caregivers noted frequent hitting of other children and caregivers, arguing, cheating, destruction of objects and demands for excessive attention.
Although Belsky's harsh words haven't won him many friends, some researchers think he has a point. Kathy McCartney, an education professor at Harvard and another NICHD day care researcher, concedes the aggression results are significant, but won't offer cautionary advice without more research. "So far it is looking like he's right," says McCartney, who criticized Belsky's claims in the past. "Long hours in child care are associated with behavior problems."
Still, McCartney questions what parents and policy makers should do with the information since solutions aren't obvious. "I don't think there is a simple answer to the question 'Does child care pose a risk?' because it clearly does for some children, but not all children," she says.
The real question is whether parents can afford to wait years for more answers. What if, Belsky asks, "kids experiencing long hours in day care are more likely to use drugs, are less ambitious and have trouble with relationships? Parents will say, 'How come no one warned me?' It is our scientific responsibility to tell people what they may not want to know."
Bad Behavior

Data from a government study show a strong link between the total hours per week a child spends in day care and behavior problems at age 5. The 113 behaviors surveyed include frequent arguing, temper tantrums, lying, hitting and unpredictable conduct.
 
回复: 每天看到孩子到幼儿园开心的样子,很放心

啊?!有这么严重吗?这算是产后抑郁吗?

不算吧。产后抑郁一般是生完一两个月就表现出来了。宝宝到了七八个月,活动性增加,需要很多的attention和活动,一整天都看着孩子确实是很累的。而且总是活在一个很小的世界里,全是围着孩子转,很郁闷。
 
回复: 每天看到孩子到幼儿园开心的样子,很放心

不算吧。产后抑郁一般是生完一两个月就表现出来了。宝宝到了七八个月,活动性增加,需要很多的attention和活动,一整天都看着孩子确实是很累的。而且总是活在一个很小的世界里,全是围着孩子转,很郁闷。

唉,当个妈不容易。。。

希望我不要抑郁才好
 
回复: 每天看到孩子到幼儿园开心的样子,很放心

唉,当个妈不容易。。。

希望我不要抑郁才好

我感觉要在附近找几个宝宝年龄相近的妈妈一起,经常playdate,逛街或在家里看着孩子们玩,做做小点心什么的,这样比较好。

不过我很庆幸的一点就是没让老人来帮忙,这样爸爸全程投入,和孩子的感情很亲。而且我们婆婆妈妈那一辈规矩多还不科学,不见得带得比我们自己带得好。我连衣服都没让他们带,有寄来后来我婉拒了。国内的开档裤、卫生衣裤,真心难看!
 

小雷音

Guest
回复: 每天看到孩子到幼儿园开心的样子,很放心

我感觉要在附近找几个宝宝年龄相近的妈妈一起,经常playdate,逛街或在家里看着孩子们玩,做做小点心什么的,这样比较好。

不过我很庆幸的一点就是没让老人来帮忙,这样爸爸全程投入,和孩子的感情很亲。而且我们婆婆妈妈那一辈规矩多还不科学,不见得带得比我们自己带得好。我连衣服都没让他们带,有寄来后来我婉拒了。国内的开档裤、卫生衣裤,真心难看!
呵呵,感覺在本拿比圖書館前玩的中國孩子,衣服很多是中國帶來的。
 
回复: 每天看到孩子到幼儿园开心的样子,很放心

我感觉要在附近找几个宝宝年龄相近的妈妈一起,经常playdate,逛街或在家里看着孩子们玩,做做小点心什么的,这样比较好。

不过我很庆幸的一点就是没让老人来帮忙,这样爸爸全程投入,和孩子的感情很亲。而且我们婆婆妈妈那一辈规矩多还不科学,不见得带得比我们自己带得好。我连衣服都没让他们带,有寄来后来我婉拒了。国内的开档裤、卫生衣裤,真心难看!

确实这边在宝宝护理上的理念和设备都比国内先进不少。但我觉得在对孕妇(尤其是早期孕妇)以及产妇的照顾上似乎不是很尽心的样子。我已经听说好几个朋友在3个月以内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没有家庭医生,妇科又不收,急诊光是等,毫无办法。

还有这个月子。虽然说什么不能洗澡,不能洗头肯定是不卫生的,但才分娩完就让产妇去洗冷水澡,我也不太能接受。就夏天让我洗冷水澡我也吃不消呢。

不过你们夫妇就两个人搞定宝宝,真的好厉害啊。:wdb17:
 
回复: 每天看到孩子到幼儿园开心的样子,很放心

确实这边在宝宝护理上的理念和设备都比国内先进不少。但我觉得在对孕妇(尤其是早期孕妇)以及产妇的照顾上似乎不是很尽心的样子。我已经听说好几个朋友在3个月以内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没有家庭医生,妇科又不收,急诊光是等,毫无办法。

还有这个月子。虽然说什么不能洗澡,不能洗头肯定是不卫生的,但才分娩完就让产妇去洗冷水澡,我也不太能接受。就夏天让我洗冷水澡我也吃不消呢。

不过你们夫妇就两个人搞定宝宝,真的好厉害啊。:wdb17:

是这样的,3个月内流产的基本上都是优胜劣汰的,医生也做不了什么。不过不应该妇产科医生不收的啊,一般来说,发现怀孕就告诉你的妇产科医生,然后就会验血,很多管,什么都要查,这个最晚到8周时就会做的。然后12到13周是一定会见医生的,之后就是每4周一次。最后一个月是一周一次。

还有生完孩子后也没让你洗冷水澡啊,一定是热水澡,而且医院里洗澡的地方还放好一把椅子,让你坐着洗,免得你太虚弱了晕倒。

我都是照书养孩子,觉得真是不大难。就是月子里请了一个通勤的月嫂帮忙做饭和搭把手看孩子。满月后就是我自己来了,三个月的时候朋友间的圣诞party照常在我家进行。我看很多国内的家庭,祖父母保姆父母一齐上阵还手忙脚乱,家里也乱得跟什么似的,哪儿能宝宝三个月就在家里请朋友办party的。

还有就是关键是设备要跟上,我是喂奶用rocking chair、喂奶枕、pump,逗宝宝用bouncer、swing,gym等等,一样也没落下。宝宝自己在gym里玩儿的时候我还可以上网、看小说、追看国内的连续剧。这边设备很齐全也不贵,国内很多带小宝宝的就是靠人力,接力赛似的一个接一个地抱孩子,那累惨了。
 
回复: 每天看到孩子到幼儿园开心的样子,很放心

是这样的,3个月内流产的基本上都是优胜劣汰的,医生也做不了什么。不过不应该妇产科医生不收的啊,一般来说,发现怀孕就告诉你的妇产科医生,然后就会验血,很多管,什么都要查,这个最晚到8周时就会做的。然后12到13周是一定会见医生的,之后就是每4周一次。最后一个月是一周一次。

还有生完孩子后也没让你洗冷水澡啊,一定是热水澡,而且医院里洗澡的地方还放好一把椅子,让你坐着洗,免得你太虚弱了晕倒。

我都是照书养孩子,觉得真是不大难。就是月子里请了一个通勤的月嫂帮忙做饭和搭把手看孩子。满月后就是我自己来了,三个月的时候朋友间的圣诞party照常在我家进行。我看很多国内的家庭,祖父母保姆父母一齐上阵还手忙脚乱,家里也乱得跟什么似的,哪儿能宝宝三个月就在家里请朋友办party的。

还有就是关键是设备要跟上,我是喂奶用rocking chair、喂奶枕、pump,逗宝宝用bouncer、swing,gym等等,一样也没落下。宝宝自己在gym里玩儿的时候我还可以上网、看小说、追看国内的连续剧。这边设备很齐全也不贵,国内很多带小宝宝的就是靠人力,接力赛似的一个接一个地抱孩子,那累惨了。

这个真的很强。。。
 
回复: 每天看到孩子到幼儿园开心的样子,很放心

是这样的,3个月内流产的基本上都是优胜劣汰的,医生也做不了什么。不过不应该妇产科医生不收的啊,一般来说,发现怀孕就告诉你的妇产科医生,然后就会验血,很多管,什么都要查,这个最晚到8周时就会做的。然后12到13周是一定会见医生的,之后就是每4周一次。最后一个月是一周一次。

还有生完孩子后也没让你洗冷水澡啊,一定是热水澡,而且医院里洗澡的地方还放好一把椅子,让你坐着洗,免得你太虚弱了晕倒。

我都是照书养孩子,觉得真是不大难。就是月子里请了一个通勤的月嫂帮忙做饭和搭把手看孩子。满月后就是我自己来了,三个月的时候朋友间的圣诞party照常在我家进行。我看很多国内的家庭,祖父母保姆父母一齐上阵还手忙脚乱,家里也乱得跟什么似的,哪儿能宝宝三个月就在家里请朋友办party的。

还有就是关键是设备要跟上,我是喂奶用rocking chair、喂奶枕、pump,逗宝宝用bouncer、swing,gym等等,一样也没落下。宝宝自己在gym里玩儿的时候我还可以上网、看小说、追看国内的连续剧。这边设备很齐全也不贵,国内很多带小宝宝的就是靠人力,接力赛似的一个接一个地抱孩子,那累惨了。

我去CLSC问过护士。虽然是说怀孕了之后,即便没有家庭医生,CLSC也肯定会帮你找妇产科医生。但实际的情况是,你去他们的诊所的时候,会被询问几周了?如果不到3个月,就让你回去,等到了时间再来。是不是因为前几个不太稳定,等一切稳定了才真正开始?
 
回复: 每天看到孩子到幼儿园开心的样子,很放心

这个真的很强。。。

哈哈,我当时追了两部电视剧,《潜伏》和《蜗居》,把《潜伏》介绍给LG,他也上瘾了。

主要是宝宝总要有自己玩儿的功夫,家里总要置两三套大型的玩具可以自己玩的。趁着宝宝玩儿的时候,我就在一边把电视给看了。
 
回复: 每天看到孩子到幼儿园开心的样子,很放心

我去CLSC问过护士。虽然是说怀孕了之后,即便没有家庭医生,CLSC也肯定会帮你找妇产科医生。但实际的情况是,你去他们的诊所的时候,会被询问几周了?如果不到3个月,就让你回去,等到了时间再来。是不是因为前几个不太稳定,等一切稳定了才真正开始?

那不可能吧。因为刚开始怀孕的时候就要验血的呀,不但验激素什么的,还要验HIV之类的。而且11到13周就要做NT筛查了,俗称唐筛。约这个起码要事先三四周,你总得先见了医生,他和你谈要不要做,这个是筛查什么的。所以这个和医生的会谈,会back to NT筛查的前三四周。一般第七八周会见你。

我当时是出了点状况,在三个月内,B超做过两三次,医生见了好多次,第10周的时候用胎心仪就听到了胎心。到3个月后恢复正常,每4周见一次。
 

vickyzyd

怎样把5万变成50万,再把50万变成100万
回复: 每天看到孩子到幼儿园开心的样子,很放心

我去CLSC问过护士。虽然是说怀孕了之后,即便没有家庭医生,CLSC也肯定会帮你找妇产科医生。但实际的情况是,你去他们的诊所的时候,会被询问几周了?如果不到3个月,就让你回去,等到了时间再来。是不是因为前几个不太稳定,等一切稳定了才真正开始?


根据我的经验,产妇医生很好找,我就问了一下哪个好,然后打电话过去就行了,我觉得我的产妇医生非常好的
 

vickyzyd

怎样把5万变成50万,再把50万变成100万
回复: 每天看到孩子到幼儿园开心的样子,很放心

没有任何一项研究表明3岁前送孩子去幼儿园,会让孩子变得比较好斗,和母亲家庭的联系不够紧密。之所以还是好斗,和很多因素有关,但是和太早送幼儿园无关。
而且刚刚很多专家证实,这些所谓的权威研究,都是个人行为写的书。

别的省不知道,在魁省:
在蒙城,最好送孩子去CPE,那些7块的家庭幼儿园,老师都是没有经过专业培训的,他们提供最基础的教育。老师的培训只是一个45小时的职业培训,一个12小时孩子全面发展的培训。
而CPE里的老师,三分之二的老师都是正规三年大专毕业的,幼儿教师。剩下的三分之一是一年培训毕业的老师。一般在CPE,2岁开始就要开始慢慢脱离尿不湿,3岁开始要能完整的说一个句子。4岁开始就长篇大论了。这些在家里妈妈带孩子,是提高比较慢的。
有恐惧的家长,其实应该努力找个好的CPE,而不是一个阿姨带6个孩子的家庭式幼儿园。

前一部分比较同意,后一部分,7刀一天的家庭使幼儿园的老师也是经过专业培训的,定期会有CPE的考查人员来做检查,我去的时候,就碰到过,再说有一个2岁半的小女孩,从我们开始送幼儿园开始,她就说整句了,这个跟孩子是不是第二胎和孩子的语言天赋有关,我们家的孩子15个月会说一些法语跟中文的词,我们心里有准备,因为我们双语跟他讲话,他说话相对别的孩子会晚一些,所以也不担心。一般2岁以下的孩子送家庭式CPE的好处是,孩子不会缺乏安全感,因为即使妈妈不在,也只是固定的一个阿姨,不会换阿姨,而且因为孩子比较少,也不那么容易交叉感染病菌;大的CEP一般是达不到1个阿姨6个孩子的,我有朋友在CPE工作,一般情况下是1个阿姨7到8个孩子,但是我想他们的教育系统可能会比较完善,比较适合3岁以上的孩子。我比较注重孩子心理的健康,智力上我可以教他,但是心理上的,我一个人不能扭转,所以我可能就让他在这个家庭式的CPE常呆。

每个孩子其实都是不一样的个体,自己的孩子只有自己最了解,你愿意牺牲全职带孩子也好,象我们这种情况,比较看重身心平衡,一边工作,一边送幼儿园也好,都是各有各的好处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