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请大家小心家园网上盗取QQ密码的帖子
出国仅数天QQ被盗 加拿大中国留学生家人被骗4万
离开中国前往加拿大等国家的新留学生,成为中国网络诈骗的受害群体。有一名刚刚抵达温哥华的中国留学生,因为QQ账号被盗用,其家人在中国被骗四万元人民币。
一名来自中国的18岁留学生,抵达加拿大温哥华后,入住预先安排好的寄宿家庭,使用通讯软件QQ,与身在中国西安的父亲联系。因为不想打扰寄宿家庭,他与父亲视讯时只看到对方,没有通话,而是使用打字的方式沟通。诈骗分子偷录了这名留学生与父亲视像的片段。然后冒充该留学生,与其在中国的父亲用书写的方式网络视频,谎称自己在加拿大不慎丢失了钱包、证件、银行卡,需要紧急补办。他要求这名父亲立即往一个指定的中国银行的账户上汇出5000加元。
这名父亲虽然也曾产生疑问,要求对方将汇款银行卡的号码放上视讯,这时视讯立即中断了。由于远程视讯信号确实会突然中断,因此该名父亲不虞有诈,而且当时温哥华已经是夜里,该名父亲不好意思打电话到寄宿家庭核实情况。由于爱子心切,该名父亲转天赶紧将4万元人民币汇入该账号,并致电这名留学生,确认是否收到钱。至此,父子俩才知道被诈骗。
这名父亲在中国从事传媒工作,他表示,自己也曾报道过不少此类行骗案件,因为担心刚刚独自离家到加拿大留学的儿子真的遇到了麻烦,想不到自己也成为受害者。有知情者指出,此类骗案在中国非常普遍。刚从中国归来的李先生介绍说,他在中国探亲期间,就经历了不少类似的事件:“现在通过网络诈骗已经不是新鲜事了。我这刚从中国大陆回来,在中国大陆像这种电话、网络诈骗已经非常普遍了,包括我的家人、我,每个星期都要接到几个这样的电话。”
李先生说,近期,正是大学开学前夕,许多人离开父母到加拿大等国家留学,这个群体很容易成为不法分子下手的目标:“像在海外留学生这个群体,都是年轻的孩子,一个人在海外生活,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做父母的都是很关心的。我想犯罪分子也是掌握了这种状态。海外留学生和家长都应该互相提高警惕,通过一个更稳妥的方式来沟通有关钱、财、物这方面的事情。”被诈骗的留学生本人不愿接受媒体访问,称“这又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
据媒体报道,光是加拿大温哥华地区,已经连续发生至少四起针对中国留学生及家长的诈骗事件。有专家提醒留学生,应该给在中国的父母提供更多在加拿大的联络人和联系方式,以便让家人能在紧急情况下方便联络到自己。
女儿QQ号被盗母亲汇款5.9万 通电话才知陷骗局
女儿QQ号码被盗,一市民轻信对方发来的汇钱信息,将5万9千元钱汇入骗子账户,直到女儿打来电话,她才得知被骗。 据李女士介绍,她女儿在加拿大工作,平时她多是通过QQ跟女儿联系。
7日下午,李女士一回到家,丈夫跟她说,女儿在加拿大的一名同学现在回国奔丧,需要一些人民币,所以希望李女士先借给这名同学一部分。听到丈夫这么说,李女士随即上网与女儿QQ聊天进行证实。
“我女儿说,这名同学在加拿大很照顾她,同学的
母亲突然去世,所以同学才匆匆回国。而且过安检没法携带这么多现金,所以就想让我们给她汇点钱先用着,等回到加拿大之后就还给女儿。”李女士说,女儿当时还称自己的手机掉到水里了,没法打电话了。李女士也没怀疑,当天下午就给对方汇过去了5万元钱。
8日上午,女儿又在QQ上跟李女士联系,让她再给其同学汇款9000元,想到对方确实是急需,李女士接着又去银行汇钱。回到家里,李女士打电话与女儿聊天,并告诉女儿5万9千元钱已经汇入其同学的账户,但让李女士没想到的是,女儿却称并没有让他们给同学汇过钱,而且最近也没有同学因为奔丧回国。李女士赶紧给丈夫打电话核实情况,丈夫称当时女儿也是通过QQ与他联系说这事的。
李女士这才得知自己被骗了,而女儿的QQ号码
被盗了。李女士目前已经报案。(记者 王倩)
留学生QQ被盗 身在中国母亲遭诈上万
本报日前曾专题报导「歹徒利用QQ等通讯软体假扮为
留学生,诈骗家乡父母」,有读者向本报表示,同样事件在她家中如实上演,而且她的母亲虽精明干练,仍惨遭诈骗1万加元。读者希望透过本报,呼吁海外学子或移民,务必提醒在家乡的家人多加小心。
留学生卢小晶(化名)向本报记者讲述她母亲遭诈骗的经过。卢小晶是在4月30日接获母亲从中国打来的电话,一开口就急问:「你刚刚是不是让我给你朋友打(汇)了1万加元?」卢小晶一头雾水,直说没有,她的母亲才急喊:「我真的被骗了!」
卢小晶与许多中国留学生一样,除了电话,也经常利用QQ等通讯软体与家乡亲人联系。卢小晶的母亲是收到来自「女儿」的讯息,透过QQ进行文字简讯通话,向母亲提出「打给我朋友1万元」的讯息。但实际上,卢母根本是与一名盗取卢小晶QQ帐号的冒牌货通话。 无忧 资讯 info.
info. 无忧资讯
利用QQ诈骗的事件层出不穷,QQ官网上也有提醒使用者注意「假亲友、真打钱」的专页。(取材自QQ官网)
该名冒牌卢小晶向卢母表示,一位回到中国的朋友因为有紧急情况,需要1万加元,而这朋友在加国时留了1万元交给卢小晶保管,因此卢母汇1万加元给该名朋友,卢小晶则在本地直接提取该名朋友留下的1万元,两相抵销互不相欠。
卢小晶向本报表示,母亲为精明干练的生意型女性,理应不可能上当,但骗徒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入侵她的QQ帐户后,彻底研究了她的说话方式,因此不论是用字、撒娇的语气、或是母女俩互相称呼的小名都和她本人无异,卢母才会一时遭到迷惑。
歹徒甚至发现,每当卢母利用简讯表示要汇钱,卢小晶都有主动计算汇率的习惯,在此次诈骗案中,也主动帮卢母计算好1万加元可兑换多少元人民币。
此外,冒牌卢小晶一直以催促式的语气交代,加上卢母手边刚好有一笔现钱,因此竟遵照骗徒指示,打钱给伪卢小晶提供的指定户头。
就在卢母汇钱后不久,一名男子打电话给卢母,连说:「阿姨,谢谢您,钱我收到了。」这名男子的语气似与卢小晶相当熟络,还连称卢小晶的小名,但说了几句后又说:「阿姨,其实这笔1万块还不够我急用,您能否再打个5、6万元给我?」卢母此时察觉有异,回答「我要和小晶商量商量」后挂断,之后连忙打越洋电话给卢小晶,终于确认自己上了当。
卢小晶说,她问母亲:「为什么不先打个电话给我确认?」卢母也不禁说:「真的奇怪,我好像中邪似的。」
卢小晶放学后回到住处打开电脑,果然出现了QQ从其他地方登录的讯息,且连她都无法再度登入自己的帐号,显示骗徒已经彻底入侵且修改了她的帐号。
卢母在事发后向当地警方报案,但警方指出「这很难抓」。警方说,这类骗案常发生于家有留学生的家庭,留学生与家人相隔遥远,骗徒利用父母无法面对面确认子女实际情况的焦急心理;再者留学生家长在汇款上往往较为宽松,让对方容易得逞。
卢小晶说,母亲不好意思将自己被骗的事情告诉其他家人,但卢小晶认为这类事件层出不穷,因此希望透过本报呼吁读者,不论是留学生或移民,只要习惯使用通讯软体,就一定要多提醒家乡亲人骗徒无所不在,如果家乡的父母发现孩子出现不寻常的财物请求,最好立即向本人求证,别给骗徒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