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闲话中国经济
看来yaoyue要给我们好好头脑风暴一下,颠覆我们自大学就认知的“黄金具双重属性”概念。
战时逃难,人需要维持生存,所携带的黄金能不能具有交换功能?这取决于黄金是否还具有“通兑”的货币属性,在黄金作为铸币原料的时代,根本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黄金无论以什么形式存在,都是一种货币的形态具有普遍的接受度,不存在兑换的障碍,因为各国都需要黄金,黄金具有绝对的通兑信用,今天不同了,黄金不再是铸币原料,而仅仅是一种稀有贵金属,虽然黄金本身具有市场价格,但和其他金属一样成为了商品,既然是商品,就不是所有国家都需要这个商品,并且储存、转售、交割的过程也存在双轨价格,因为黄金本身没有货币属性,那么黄金的价格高低就对当地的货币价值没有根本性的影响,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对黄金有需求的工业生产,这个国家对黄金的接受程度如何?黄金本身的市场价格的稳定性也是重要的兑换信用体现,退出铸币原料时代的黄金还有这种价格稳定性么?有限的工业原料需求是没办法稳固黄金的价值。
由此来看,国家拿钱去储备黄金又有什么意义呢?黄金的通兑价值甚至不如大米和原油,因为社会没有大米和原油是运转不下去的,储备大米和原油的战略意义可比黄金来得重要,一个国家的资产财富只有不断的进行资产交换和工业运转才能实现社会财富的增值,而不是把国家资产固化在一种金属上面,而这种沉淀资产的金属对社会资本的运转没有丝毫的帮助。
既然上一段提到了储备,储备的目的无非是稀缺资源和关乎工业命脉的原料、以及通兑性好的价值稳定载体。
黄金的商品属性以及有限的工业用途注定无法实现价值稳定,没有了货币属性也自然降低了通兑功能。
以前世界普遍接受的储备是以黄金和美元来体现的,因为黄金捆绑美元形成的价值稳定和美国庞大经济体量的增长上升所带来的良好信用,美元的储备价值是很高的,随着美元不再承兑黄金,黄金获得价值的解放,黄金回归商品的属性,美元也获得了解放,因为美元的价值也不再受黄金的捆绑,美元作为货币能够更好的体现美国经济,近年,美国经济瓶颈以及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美元的储备价值体现出来很大的局限性,储备的东西如果价值不稳定,通兑的信用就缩水了。
1969年产生了SDR(特别提款权),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开创的一种储备性质的记账货币,只能在各国间进行流通以换取他国货币,而不能在一国之内进行流通,所以SDR只是储备性质的提款权,而不是流通货币,随着各主要经济体慢慢纳入SDR的价格权重,SDR的通兑信用就会越来越好,也就会增加SDR的储备价值,这东西未来可比金子好使...在信用货币体系的时代,人类不再依靠一种局限性的物质来体现社会价值的衡量,也算是一种进步,再进一步,不再依赖某一个经济体的货币来实现储备更是一种进步,而是把这种储备信用放大到更多的经济体作为依托,那就更好地解决了通兑信用问题,相比较而言,黄金就太局限了,美元储备也只是人类货币历史中一闪而过的分镜头而已。
SDR依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而产生,也会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而慢慢成熟,有人讲纳入SDR权重系统的经济体如果占到全球经济总量的80%以上,SDR就拥有了绝对的信用保障。
回到那个小岛上来,带着金子上岛,会比用SDR换取当地货币更体面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