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老人申请过来就是孝顺吗?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如果看不管lz的贴且有口臭,请闭嘴移步。lz怕被熏着....

看到过不少次亚裔老人在在街上捡易拉罐。
也看到白人等其他族裔更多次。

http://www.iask.ca/news/world/2014/0126/246259.html

很多华人老人难适应美国


  儿女很近 幸福很远

当地时间19日,在纽约街头闯红灯时,一名84岁华人老人与警察发生冲突而致头破血流。不久前,一名天津老人在刺死自己的儿媳后自杀身亡。这两位老人的悲剧足以让我们对这个群体的生存状态进行反思。

近年来,许多中国老人漂洋过海到美国投靠子女,但扑面而来的是文化差异、语言壁垒、经济压力以及家庭纠纷。这个孤寂的群体,每个人都在演绎着不同的异乡漂泊之路。

  入“发财团”


  有时捡破烂

已年过八旬的华人李老太家住纽约法拉盛,她每天必做的工作就是和老伴儿一起去赌场吃顿免费午餐,顺便赚点小钱,然后再搭乘“发财团巴士”回法拉盛。

在美国《侨报》做过3年记者的张凯告诉记者,“发财团”已成为华裔老人的“另类美国生活”。原来,美国不少赌场为开发客源、增加人气,通过华人旅行社专门招揽华裔客人。为吸引这些年长者,赌场不仅提供接送服务,还提供免费饮料及午餐,并且提供赌资。虽然要忍受往返两三个小时的舟车劳顿,还要花好几个小时 “坐班”,但一个月能挣六七百美元现金。

张凯解释说,在法拉盛,大约有60%的华裔老人都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有些老人无儿无女、单身家庭、身体残疾等;有的则是爱子心切,被儿女骗得身无分文。虽然美国也为老人提供各种福利待遇,但很多华裔老人特别是新移民老人却很难申请得到。即使“幸运地”申请到,一个月的生活补助金也仅有400美元到600美元不等。

所谓“穷则思变”,很多老人不得不开源节流。来自广东台山的唐老太住在旧金山唐人街,她现在基本靠社区组织派发的免费食物过日子。她每天四处打听免费食物派发点,只要腿脚听使唤就去排队领食物。

另外,迫于生计,许多华裔老人甚至干起了捡垃圾的活儿。在法拉盛,记者就见到不少华裔老人在捡拾那些可回收的瓶罐。

  有人住蜗居


  有人睡地板

很多人以为在美国就能住花园洋房,但对很多华裔老人来说,蜗居也成了奢望。很多华裔老人用月收入的35%来付房租,有的还需要支付高额的水电煤气等费用。

在旧金山,许多华裔老人都蜗居在唐人街上狭小的散房内,独居的何姨是当中的一员。在一所名为“泰平旅店”的寓所内,记者拜访了何姨。何姨来自广州,在唐人街生活了27年。她曾在一家餐馆打工,她的好手艺为老板赢得不少回头客。但自从10年前因工伤赋闲在家后,何姨搬到了这里的散房居住。如今,她每月的收入来自伤残补贴,大约800美元,但房租就占去600多美元。记者看到,床头摆满锅碗瓢盆和油盐酱醋,房间内几无下脚之地。

今年65岁的孙老先生也在为住所伤神。他在福建原本有很大很不错的房子,一年前被儿子接到纽约居住。因家中居住环境狭小拥挤,只能天天睡客厅地板。并不是儿女不孝敬,只是目前儿女都处在打拼阶段,收入有限,所以一家三代只租住了一套两室一厅的房子。

今年60出头的东北老人老徐似乎要成功一些。他在多年前花10万美元买了一套一居室房子,但每月要交近900美元地税,而同样面积的房子租金也不过1000多美元。为应付各种费用,老徐每天不得不干10多个小时的活儿。

  心灵空虚


  子女上班 度日如年

对于华裔老人来说,语言是他们融入美国社会最大的障碍,许多老人甚至一辈子都没有离开过唐人街。由于紧张的工作节奏,子女也无暇陪着父母。华裔老人内心深处十分空虚寂寞。

来自广州的张老太太今年70多岁,她和老公退休之后就被儿子接到美国。每天除了看中文电视就是打扫卫生,几乎没有别的娱乐活动。小区里白天静悄悄的,每当有汽车经过,他们都会下意识地往窗外看去,尤其是下午孙子、孙女快要放学回家和儿子儿媳快要下班回来时,他们等待的心情更加急迫。但在回家之后,孩子们又各自忙碌,真正能和他们坐在一起说说话的时间并不多。日复一日,老两口心里有说不出的寂寞。

而对于那些失去老伴独自赴美的老人来说,日子更难熬。来自中国大陆的赵老先生就要随着女儿在纽约长岛买房定居了。这里景色优美,但几乎与世隔绝。平时女儿上班后,家里只剩下赵老先生一个人。他常常把屋子收拾了两遍还感到无事可做,只好看着日出日落。

一对来自武汉的老年父母表示,他们中年时千辛万苦存钱送孩子出国留学,孩子离开将近10年之后,头发已花白的老两口才终于踏上了美国领土。“在美国100天,真正与女儿在一起的时间大概加起来不超过1周。”

  东方孝道 土崩瓦解

一些华人子女已经西化,他们会帮助父母申请社会的补助金或者将父母安顿进老人公寓。但对于一些有着“养儿防老”观念的老人来说,却有着被遗弃的感觉。

沈女士住在洛杉矶,她的车有一次在超市停车场被一辆本田车刮到。就在她向肇事的华裔老人索要保单的时候,老人家竟“咕咚”一声倒在地上哀求道:“我已经 80多岁,如果保险公司知道我出车祸,就不会让我再开车出来买东西了。”沈女士问道:“你这么大岁数了,干吗还自己开车出来?为什么不让儿子帮你?”“别提他们了,两个儿子从来都不看我。否则,我这老胳膊老腿的还用得着自己出来吗?”听了老人一席话,沈女士于心不忍,这场车祸就不了了之了。

上海老陈夫妇是上世纪80年代移居美国,如今子女独立。但子女的不孝带给他们的是无限痛苦。女儿没有房子,逼父母把房子“卖”给她,把父母赶到车库居住,连个烧饭的地方都没有。每逢过节,女儿一家喜气洋洋,大吃大喝,却连一碗馄饨都不送给二老吃。许多老人用毕生积蓄给子女买房,却被要求支付房租,生活很是凄惨。

有些老人甚至遭遇子女的家暴,住在法拉盛的林老太由于没能及时弯腰捡起“一枚硬币”逗孙子开心,被一把揪住其衣领。由于没有经济来源,林老太想搬出去却无法承担房租,想回国也没钱买机票。

纽约大学社会工作学教授卢又华博士指出,中国的传统孝道在美国已经发生很大变化。老人会发现,早年赴美的子女已经变得“不中不西”,孙辈们已是美国人,“子女们要求父母做出改变,以适应美国社会”。

  严重后果


因住不惯美国


  华裔老人自杀

在众多压力下,沉默的华裔老人自杀率一直居高不下。记者在旧金山采访时获悉,2012年2月,一名华裔老人在赴美探亲一个月后就自杀。据称,老人在事发前曾向家人表示“住不惯美国”。

美国帕洛阿图大学副教授朱贲靓去年的调查指出,因为特殊的文化背景以及身处异国的文化语言挑战,华裔老人极易心里苦闷与忧郁,产生自杀念头及实际自杀率较其他族裔要高。其中,每100名华裔老人就有15人始终有自杀念头。

在造成自杀的原因方面,华裔老人如果体弱多病以及只能操单一母语,特别容易产生孤立与轻生自杀念头。朱贲靓指出,与家庭之间的疏离逐渐成为自杀率年年升高的主因。有孩子的地方就是家,“我们不在乎粗茶淡饭,只求能跟孩子多待一会”。但不少华人父母表示,即便这么低的要求,在美国也属奢华。

调查指出,华裔老人面对压力时往往埋在心中,缺乏处理问题的能力,结果造成更严重的忧郁症状。由于家人的冷淡不关心,使老人失去自尊,心里总想不愿成为家人负担,于是产生一了百了念头。

 子女支招

对于老年移民来说,子女是他们留在美国生活的最大动力。对如何适应美国子女有何建议?对此,本报记者采访了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他们讲述了年轻人的方法。

  不会说英语


也勇于交流


毕业于美国密歇根大学的吕小姐在美国汽车城底特律生活已超过10年。她的父母生活在国内,由于不舍得离开家乡,两个老人只是偶尔到美国去探望女儿一家。

吕小姐介绍,家里两位老人每次探亲大概都会在美国停留半年。得益于二老乐观开朗的性格,父母基本上没遇到什么难题。

她说:“能否融入最主要还是要看人的性格。像我父母还是较适应,因为他们性格不是特别挑剔,也比较爱社交,对美国文化有包容的态度,即使不会英语也敢和美国人交流。这样的性格对环境适应比较强。”吕小姐说,“我也就是在他们刚来不久时带着他们四处转转,给他们办个公交卡,然后两位老人手里拿个GPS的地图、一张公交卡,就自己乘车四处转了。”

  多开拓渠道


  认识新朋友

在美国匹茨堡工作的黄先生打算把父母接到美国居住。虽然父母根本不懂英文,但他有信心帮助父母在当地交到新朋友。

就黄先生的经验,社区图书馆和华人教会是想要定居美国的中国老人两个必去的地方。黄先生介绍,在匹茨堡,基本上每个社区都有社区图书馆,提供许多免费的活动,像为外国人而设的英语角、瑜伽、画画、跳舞等,通过这些活动父母可以认识一些热情的美国老人。

而华人教会则是结识在美中国人的最佳场所。“美国的华人教会分布十分广泛,乡村和城市都有,而且是开放式的,不管你信不信,都欢迎你去参加。”他说,“那里聚集了许多中国人,父母要认识新朋友不难。”

除此之外,在美国的华人越来越多,子女在美国基本上都有一个华人朋友圈。黄先生认为,只要多把父母带到朋友家做客,久而久之,“几对老人在一起也可以打一圈麻将了”。

“如果子女是生活在美国的大学区,那父母更加不用担心了,像匹茨堡的中国留学生就很多,聚居在一个区域,很多父母都会过来帮忙带孩子或探望,公车上都是中国人,不愁交不到朋友。”他说。

  找“语言交换”


  到大学去深造

来自广州的陈小姐去年将父母接到美国与她团聚,打算定居美国。虽然二老对学习英语十分不上心,但陈小姐认为,要让父母可以比较独立地在美国生活,掌握基本的英语会话必不可少。

为帮助父母学习英语,陈小姐下了不少功夫,最近她就为两个老人找到一个“语言交换”项目。陈小姐说,要找到能和父母配对的“语言伴侣”不难。华人学校是华裔在中小学阶段学汉语的途径,许多第二代移民不会讲中文却很愿学,陈小姐父母就教他们中文,他们则教英文作为交换。

除了“语言交换”,美国政府的ESL(英语作为第二语言)机构也会开设一些学习英文项目。很多美国大学生会应聘去做志愿者,因此费用很低。

陈小姐还建议,如果父母上过大学,年纪也不大,那完全可以鼓励父母继续“深造”,“上学绝对是融入美国最好的方式。”她说:“朋友的母亲曾是一名大学教师,50岁时为了子女来到美国生活。当时她选择读语言学的硕士,毕业到现在一直担任一个中美交流项目的负责人,现在的事业比女儿还要成功。”
 
最后编辑: 2014-01-27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把老人申请过来就是孝顺吗?

大多数移民老人的生活可能和红字部分的老人的生活差不多

加拿大的部分老人的案例:

自得其乐?华裔独居老人有隐情

2013年年底,发生在士嘉堡独居华裔老妇冯许凤榆(To Nu Hua)被人谋杀致死后,独居华裔老人的问题也再次浮出水面。在中国传统社会里,三代同堂、四代同堂、儿孙绕膝,是人们心目中的美满家庭、幸福生活的 模式,令人羡慕。许多华裔老人离开熟悉的生活环境,远渡重洋,来到陌生的国度,为的是与儿女、孙辈团聚,拥有一个真正的家,共享天伦之乐。

然而,时代的变迁,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变化,传统的生活模式与现代人的思想观念发生了冲突,理想和现实发生了严重的对立。 老少两代人的思想观念、生活习俗及价值取向已经两极分化,很难调和。三代同堂、儿孙绕膝的幸福生活,在部分华裔老人的心里,似乎是一个遥远的梦想。为了避免彼此的伤害,有的老人选择独居生活。

选择独居 实非不得已 iask.ca

3年前,周先生由女儿申请团聚移民来到加拿大,目前独自住在多伦多市中心。他对记者表示,他只所以选择独自生活,是事先就跟女儿商量好的:“分开居住,但相互关照。” iAsk.ca

周先生今年71岁,身体健康,平时与居住唐人街附近的一群老人聚会、聊天。他说,这些经常聚会的老人大多独自生活,他们的儿女都住在多伦多市或周边地区。这些老人基本经济自立,移民时间长的主要靠老人金生活;移民时间短的,有的依靠政府每月600元的难民金过活;也有的老人私下打点现金工,挣些钱补贴开支;极少听说有儿女提供资金补贴的。

周先生说,选择独居的老人通常都身体健康,生活能自理。平时他们有的去政府提供ESL上英文课,也有的在外面打点现金工。唐人街有舞会,牌馆,也是老人们娱乐、解除精神寂寞的地方。 www.iask.ca

大多数老人们对自己的独居生活都有一个很好的理由,就是对自己和孩子双方都好,互不干扰。周先生说,事实也是如此,至少避免相互伤害。深层探究,发现其实他们都有难言之隐,主要是因为跟孩子们生活习惯、思想理念不合,才不得已选择独自生活。

周先生说,现代年轻人与老年人的生活习惯、思想观念相差太大,表现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作息时间不一致,老人喜欢早睡早起,年轻人喜欢晚睡、晚起;老人早早起来收拾房子,做好早餐。可是没人吃,因为他们要睡觉。老年人喜欢节俭,不舍得吃、不舍得用,旧东西也不舍得扔掉;年轻人喜欢大手大脚;老年人喜欢安静,年轻人喜欢热闹;老人对年轻人的生活方式习惯看不惯,喜欢唠唠叨叨;而年轻人不爱听,他们觉得老人干扰的太多。 加 拿 大 家 园 网

居多的不协调,让生活在同一屋檐下的老少两代人都不开心。对此,多数老人觉得很伤心:自己辛辛苦苦把你养大成人,送出国,还帮带孩子,照顾家务。不但没有回报、感恩,反而招致反感、嫌弃,连一点基本的尊敬都没有,心里很苦。因为是自己的孩子,又不能怎么样。为了不让关系越来越恶化,他们认为分开居住是最好的方法。

宽容 理解是维持亲情的根本

来自北京的汪奶奶今年71岁。7年前由女儿申请团聚移民来到加拿大,与女儿一家生活在一起。

现在两代人的思想观念相差很大,要想达到完全融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是毕竟血浓于水。汪奶奶说:“在家庭矛盾中也不能完全怪孩子。孩子们可能也有他们的难处,他们有压力,把老人疏忽了。最重要的是,现代年轻人没有经过传统文化的教育,不知道尊老是怎么回事,更不知道具体怎么做,他们更看重自我需求。这重情况下,老人又一厢情愿的去要求对方尊老,无疑是自讨苦吃。”

汪奶奶说:“华人最重血缘亲情,如果有可能,老人都愿意跟孩子们生活在一起。一方面帮儿女照顾孩子,使他们有更多的精力在事业上打拼;如果在孩子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离开他们,到老了动不了,再麻烦他们就难了。再说,老人多半英文不好,生活上很多方面也需要依赖儿女照顾。”

汪奶奶认为:“无论独居还是跟孩子在一起,老人能做的就是对晚辈要尽可能的理解、宽容。老人不要太唠叨,对年轻人的事情太多的干预。因为现在的年轻人都很自我,不喜欢别人说教。他们的问题如果自己认识不到,要改变他们是很难的。

相见容易相处难

居住在大多伦多地区的周奶奶(化名)老伴早年过世了,10年前由女儿申请团聚移民来到加拿大。周奶奶向来性格强势,对女儿家的大小事情都要操心,看不惯就唠唠叨叨。周奶奶的女儿简妮(化名)是一名小学教师。很早在外求学,成家立业,移民海外,早已形成自己的生活方式和行事规则,加上也遗传了母亲的性格,两个强势的人碰到一起,矛盾不可避免。 160.ca

自从跟女儿生活在一起后,周奶奶跟女儿的矛盾不断。周奶奶爱唠叨,这也看不惯,那也看不惯,女儿也不示弱,家里经常爆发母女俩的争吵声。每次发生剧烈争吵,周奶奶都会搬出最辣手的一招向女儿威胁:“你再这样对我,我就搬出去。”

老是跟母亲争吵,简妮也很烦恼,每次吵到母亲说要搬出去,她就软下来了。想到如果老人出去独自生活,无依无靠,生活会很不方便,自己心里也过不去,周围的朋友也会指责。还是忍了吧。 加 拿 大 家园网

转眼10年过去了,周奶奶的家庭矛盾始终没有改善,争吵还在继续,母女俩有时好长时间都不说话。周奶奶也渐渐老了,不再像过去那样动不动就嚷嚷搬出去。此时,简妮觉得受够了,不想再忍下去了。“我都快50岁了,我不能这么没完没了的在这种环境中生活下去。”她希望母亲搬出去住。

但是周奶奶不干了,拒绝搬出去,理由是这栋房子她也投了钱。此时,简妮以女儿上大学需要钱,另一个理由是打算在周边小镇买一个生意,因此还是决定卖房子。 加拿大 家园网

事情发展到了这一步,周奶奶明白再在这个家庭呆下去已经没有意思了。她在周边社区租了一间房子搬了出去。离开时,周奶奶没有给女儿一家留下任何联系信息。

周奶奶搬走了,争吵停止了,可是痛苦并没有消失。自从母亲搬走以后,简妮难过好几天;而悄然离去的周奶奶也是伤心透顶。一天天步向衰老的她将如何面对今后的独居生活?本该相亲相爱、骨肉相连的亲缘关系,结果弄到如此地步,情何以堪?

想说“独居”不容易

李太太(化名)曾经在德国和女儿生活在一起,后来定居加拿大。她的女儿一家继续留在德国。李太太自从来到多伦多后就再没有去过德国的女儿家,一直独居,原因就是跟女儿性格合不来。现在,李太太已经搬到侄女家,与侄女生活在一起。

提起独居生活,李太太情绪低落,她说:“作为老人来说,只要稍微过得去,没人愿意选择独居生活。因为对老人来说,物质上的享受已经不重要了,最大的问题是生、老、病、死。独居的老人得病没人照顾,有的老人去世好几天都没人知道。”

谈起老人问题,汪奶奶表示心情沉重。汪奶奶说,刚开始来加拿大时,以为这些老人过得好幸福,尤其羡慕那些独居住的老人,觉得他们无拘无束、自由自在。时间久了,看的多了,听的多了,发现不是那么回事。

汪奶奶说,尽管这些独居老人表面上都说孩子很孝顺,对他们很好,还说他们独居是和儿女之间达成协议,并获得他们支持的。其实他们内心都有很多不便说的苦楚。他们心里仍然爱护孩子,不想说孩子的不是。但是事实上,大多数是因为跟孩子相处不来才选择独居生活的。

汪奶奶自己也有家庭问题,但也不愿细说。也有朋友劝她搬出来独居,或者找个老伴。但她还是拒绝了。她说:“即使将来离开也是选择在跟孩子关系最好的时候,那样不至于给双方造成太多心理伤害。”

“‘尊老爱幼’是中国的传统。现代人‘爱幼’基本上都做到了,可是能做到‘尊老’的人就不多。许多老人认为自己在家里只是个附带,常常被孩子忽视。”汪奶奶说:“老人其实需求很少,并不希望儿女提供什么物质上的奢侈享受;相反,老人通常吃的是最差的,把好东西总是留给孩子吃;在家务事上辛苦操劳也没问题。老人唯一的希望是从儿女那里获得一点尊敬。
 
最后编辑: 2014-01-27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把老人申请过来就是孝顺吗?

申请老人团聚不要一定要求老人住在这儿,应该是本着为老人多申请一个旅游散心的地方这样的目的。自顾不暇的人就不要再把自己爹妈扯进来了,老人一把年纪,经不起感情上的折腾。叶落要归根。
 

qlm88

美籍华裔篮球运动员林书豪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把老人申请过来就是孝顺吗?

申请老人团聚不要一定要求老人住在这儿,应该是本着为老人多申请一个旅游散心的地方这样的目的。自顾不暇的人就不要再把自己爹妈扯进来了,老人一把年纪,经不起感情上的折腾。叶落要归根。

所以10年往返就可以了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把老人申请过来就是孝顺吗?

你说的这些事情哪个种族哪个年纪没有呢,要看大多数。

比如说美国人杀人啦,听起来好恐怖,事实上难道美国没有凶杀案吗,说起来是事实,听起来不得劲。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把老人申请过来就是孝顺吗?

人离故乡格外贱啊。年轻人背井离乡外出打拼已属不易,更何况已经退出竞争的老人家呢?这话饱含深意,不要歪解。所以,对于老人家申请团聚移民也罢十年签证也罢,都只把它当做多了一个旅行的选择就好。老人家是来开心的,一定要保证老人家来去都有落脚的地方,晚年生活无论物质还是精神都要有保障,坚决不能违背老人家的意愿做事情。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把老人申请过来就是孝顺吗?

对于老人家申请团聚移民也罢十年签证也罢,都只把它当做多了一个旅行的选择就好。老人家是来开心的,一定要保证老人家来去都有落脚的地方,晚年生活无论物质还是精神都要有保障,坚决不能违背老人家的意愿做事情。

同意~孝顺不孝顺不是从要不要移民判断的,同理,有right的人的采取的行为也客观反映出他们本质~
 

Feat

看问题就像拼魔方,只看一个面不行,照顾六个面才成。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把老人申请过来就是孝顺吗?

以前恨那些把老人办过来伺候他们以及他们的孩子的人。现在觉得那些老人活该,因为他们的极品后代也是他们自己养育出来的,也叫自食其果。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把老人申请过来就是孝顺吗?

以前恨那些把老人办过来伺候他们以及他们的孩子的人。现在觉得那些老人活该,因为他们的极品后代也是他们自己养育出来的,也叫自食其果。

我想问个问题:你老了会甘愿帮自己儿女带孩子吗?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把老人申请过来就是孝顺吗?

人离故乡格外贱啊。年轻人背井离乡外出打拼已属不易,更何况已经退出竞争的老人家呢?这话饱含深意,不要歪解。所以,对于老人家申请团聚移民也罢十年签证也罢,都只把它当做多了一个旅行的选择就好。老人家是来开心的,一定要保证老人家来去都有落脚的地方,晚年生活无论物质还是精神都要有保障,坚决不能违背老人家的意愿做事情。

:wdb37:
有很多子女把老人移民过来有很多其他的因素
比如很多老人是没有医保的
把老人移民过来至少解决了一个后顾之忧
只要在加国移民允许的条件范围之内有何不可
很多问题不光是移民造成的
本来两代人三代人之间都有很多的矛盾需要解决
在国内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
出了事情不能把所有的原因归咎于移民身上
有条件移民,老人也愿意,就来
否则,十年超级签证也挺好
把老人的养老钱统统拿走然后再把老人当免费菲佣的做法
才让人鄙视
更别提孝不孝顺了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把老人申请过来就是孝顺吗?

:wdb37:
有很多子女把老人移民过来有很多其他的因素
比如很多老人是没有医保的
把老人移民过来至少解决了一个后顾之忧
只要在加国移民允许的条件范围之内有何不可
很多问题不光是移民造成的
本来两代人三代人之间都有很多的矛盾需要解决
在国内也会遇到类似的问题
出了事情不能把所有的原因归咎于移民身上
有条件移民,老人也愿意,就来
否则,十年超级签证也挺好
把老人的养老钱统统拿走然后再把老人当免费菲佣的做法
才让人鄙视
更别提孝不孝顺了

赞同!
 

Feat

看问题就像拼魔方,只看一个面不行,照顾六个面才成。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把老人申请过来就是孝顺吗?

我想问个问题:你老了会甘愿帮自己儿女带孩子吗?

儿女连他们自己的孩子都带不了,那不是废物?甘愿带废物的孩子,算不算善举?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把老人申请过来就是孝顺吗?

看过这种非黑即白的言论,我自认为可以心安理得地把老人扔在国内过自己的逍遥日子了。
 

Similar threads

家园推荐黄页

家园币系统数据

家园币池子报价
家园币最新成交价
家园币总发行量
加元现金总量
家园币总成交量
家园币总成交价值

池子家园币总量
池子加元现金总量
池子币总量
1池子币现价
池子家园币总手续费
池子加元总手续费
入池家园币年化收益率
入池加元年化收益率

微比特币最新报价
毫以太币最新报价
微比特币总量
毫以太币总量
家园币储备总净值
家园币比特币储备
家园币以太币储备
比特币的加元报价
以太币的加元报价
USDT的加元报价

交易币种/月度交易量
家园币
加元交易对(比特币等)
USDT交易对(比特币等)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