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聚聊天是不错,可惜家里3个孩子,周末脱不开身啊 孩子要紧,来日方长,慢慢找时间聚。
J jack1979 532 2014-06-20 #44 helen qian 说: 我知道你是能手,但是网友和现实生活中的朋友不一样。尤其初次见面,好奇知道对方是谁,却不愿意涉及自己,包裹自己看别人。 我的店里经常有网友路过,进来看看海伦同学长什么样子,聊了半个小时,打听许多问题,然后神秘一笑,离开,连个网名都不肯透露。 有位先生,一直想买小生意,一有店在卖,就拿来和我讨论。有一次我实在忍不住了,问他家园ID,人家很有智慧地告诉我,他姓刘。 点击展开... 店铺地址呢?我也想去看看。
helen qian 说: 我知道你是能手,但是网友和现实生活中的朋友不一样。尤其初次见面,好奇知道对方是谁,却不愿意涉及自己,包裹自己看别人。 我的店里经常有网友路过,进来看看海伦同学长什么样子,聊了半个小时,打听许多问题,然后神秘一笑,离开,连个网名都不肯透露。 有位先生,一直想买小生意,一有店在卖,就拿来和我讨论。有一次我实在忍不住了,问他家园ID,人家很有智慧地告诉我,他姓刘。 点击展开... 店铺地址呢?我也想去看看。
P Pearlwgh 629 2014-06-20 #48 三人行必有我师,在大自然环境中大家海阔天空的闲聊,实在是丰富业余生活,享受周末。慢慢还可以增加主题内容,比如上面楼主说的主持讲座什么的。大家也可以带一些自己做的小吃,水果,饮料来分享。
A akita 400 2014-06-21 #50 skechers03 说: 楼主真单纯 见网友是大忌, 网友与私人朋友应该是不同的圈子。 善意提醒 点击展开... "见网友是大忌"不同意此说法,网友有好坏,周圍的朋友也有好坏之分,问題是自己的分辨能力了。时代不同,认识朋友的方式也转变了,如果只是认识身边的人,那圈子太小。
skechers03 说: 楼主真单纯 见网友是大忌, 网友与私人朋友应该是不同的圈子。 善意提醒 点击展开... "见网友是大忌"不同意此说法,网友有好坏,周圍的朋友也有好坏之分,问題是自己的分辨能力了。时代不同,认识朋友的方式也转变了,如果只是认识身边的人,那圈子太小。
profile 3,198 2014-06-21 #56 还不如看游记。 推荐一篇游记, 风景绝美:http://club.autohome.com.cn/bbs/thread-o-200042-31221252-1.html
xinhaigui 心理学博士 2,792 2014-06-21 #58 skechers03 说: 楼主真单纯 见网友是大忌, 网友与私人朋友应该是不同的圈子。 善意提醒 点击展开... 谢谢你的善意提醒。你的顾虑是有道理的。但是......所有话题都有这个恼人的但是......因为所有事情都有两面。 我觉得跟一位网友单独会面风险比较大,因为你可能跟(她)谈不来,价值观不同,脾气秉性格格不入,总而言之没有长期交往的必要。然而跟一群网友在现实生活中会面是可取的,因为随着聚会人数的增加,跟你谈得来的人出现的机率会增加,这两个变量之间应该有一个线性相关,我们可以算出r值。 记得2009年7月我刚刚从美国回到国内,认识的人很少,毕竟离开了12年,从前的关系不容易维护。当时我加入了海归网(haiguiwang.com),随后几天就去参加了他们组织的线下活动了(是在三里屯的一个大趴体,也是我初次体验那个文化飞地所特有的神秘氛围)。现在我在国内的熟人中除了工作中认识的以外,大约有三分之一是从那个社交网上认识的。我的家园ID也是在加入海归网之后,突发灵感而来的。当然,海龟网是实名制,要求成员上传真实照片,这一点跟家园网有所不同。但人际交往的原理是一样的。现在我每次从温哥华或者南京回北京,都会跟海归网的朋友在周末聚一聚。组织者中日归比较多,所以场所大多选在双井、建国门、朝阳门一带的日餐厅或者居酒屋。每次聚会的人都不同,只有几个常客是我已经认识的。在那种场合跟不认识的人互换名片和手机号都是很自然的事情。这次五月份回去参加聚会的时候大家都改成互相加微信了,我没有微信,于是立即搞了国内的手机号,注册了微信。 当然,每件事情都有风险,而且每个人对于风险的理解、定义、判断和感受都不相同。所以是否跟网友会面、聚会是完全彻底的个人决定,所有后果也完全是个人责任。
skechers03 说: 楼主真单纯 见网友是大忌, 网友与私人朋友应该是不同的圈子。 善意提醒 点击展开... 谢谢你的善意提醒。你的顾虑是有道理的。但是......所有话题都有这个恼人的但是......因为所有事情都有两面。 我觉得跟一位网友单独会面风险比较大,因为你可能跟(她)谈不来,价值观不同,脾气秉性格格不入,总而言之没有长期交往的必要。然而跟一群网友在现实生活中会面是可取的,因为随着聚会人数的增加,跟你谈得来的人出现的机率会增加,这两个变量之间应该有一个线性相关,我们可以算出r值。 记得2009年7月我刚刚从美国回到国内,认识的人很少,毕竟离开了12年,从前的关系不容易维护。当时我加入了海归网(haiguiwang.com),随后几天就去参加了他们组织的线下活动了(是在三里屯的一个大趴体,也是我初次体验那个文化飞地所特有的神秘氛围)。现在我在国内的熟人中除了工作中认识的以外,大约有三分之一是从那个社交网上认识的。我的家园ID也是在加入海归网之后,突发灵感而来的。当然,海龟网是实名制,要求成员上传真实照片,这一点跟家园网有所不同。但人际交往的原理是一样的。现在我每次从温哥华或者南京回北京,都会跟海归网的朋友在周末聚一聚。组织者中日归比较多,所以场所大多选在双井、建国门、朝阳门一带的日餐厅或者居酒屋。每次聚会的人都不同,只有几个常客是我已经认识的。在那种场合跟不认识的人互换名片和手机号都是很自然的事情。这次五月份回去参加聚会的时候大家都改成互相加微信了,我没有微信,于是立即搞了国内的手机号,注册了微信。 当然,每件事情都有风险,而且每个人对于风险的理解、定义、判断和感受都不相同。所以是否跟网友会面、聚会是完全彻底的个人决定,所有后果也完全是个人责任。
xinhaigui 心理学博士 2,792 2014-06-21 #59 akita 说: 这个周六有龍舟比賽,大家不妨去湊湊熱闹,有緣也许会是第一次聚会呢。所以,大家抱开放态度,把見到的人都想像成家園中的朋友,去打个招呼,说句Hi 点击展开... 祝看龙舟的朋友开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