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的时候,我和我的学校心理学家督导给一个孩子做测试,家长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让孩子进入天才班,因为她觉得自己孩子学习能力很强,特别喜欢学习新的东西,天才班可以让他学到更多的东西。为此,他们特地搬家到离目标学校比较近的地方。智力测试结果出来,总分可以达到进天才班的标准,但是他因为刚到加拿大时间不长,孩子的语言那一部分得分相对较低,结果一开始被刷下来了,把家长给急得,因为进不了天才班,他所在学区的学校在家长眼里很不好,有很多问题学生。幸运的是,在经过和学校教育局积极沟通和争取之后,孩子还是如愿进了天才班,有惊无险。在这个过程中,我能感觉到很多家长对于智力测试以及智力测试过程中心理学家所扮演的角色还是不是特别清楚,故想要写一点东西帮助大家了解一下。
1.智力测试
说到智力测试,先得说说什么是智力,也就是人的聪明程度。什么叫做聪明呢?有的人认为一个人聪明与否,看其学习能力;有的人则认为聪明主要是记忆能力强;有的人认为聪明的人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强;还有的人认为聪明的人反应速度快,等等。每个人说得都有道理,而所谓的智力测试,就是不同的心理学家根据自己的理论而发展出来的测量一个人聪明程度的工具。尽管不同的心理测验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不管用什么工具,测出来的结果应该是比较一致的。
在加拿大,目前使用的最多的智力测试是韦克斯勒儿童智力测验(WISC),至今已经发展到第五版,但是实际中经常使用的还是第四版。该测验一共有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言语理解(Verbal Comprehension)、知觉推理(Perceptual Reasoning)、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和加工速度(Processing Speed)四个部分,在测试中,四个部分都会给一个分数,另外还会给出一个总分,见下图:
从这个图中可以看出,除了四个分测验的分数之外,还有一个总分(FSIQ)和总体能力分数(GAI),每个分数除了得分之外,还有换算成同龄人中的百分比,以及评价。这个孩子的测试分数总体来说还是很突出的,PRI和WMI在同龄人中达到99%甚至更高的位置,总分(FSIQ)也很突出(99%),但是由于他的言语理解能力拖了后腿,从而使得GAI分数也相对靠后,才有了一开始所说的“惊险”。
所以,接下来要说的就是心理学家在这个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
2. 心理学家的角色和作用
在大多伦多(GTA)四个教育局,采取的方式有两种:老师推荐和文化考试遴选。其中YORK REGION SCHOOL BOARD相对来说最为严格,可能这一带聚集了较多的华人,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因此除了心理测试之外,还要进行学习能力测试。一般来说,心理测试都是由心理学家完成,而且要专门的学校心理学家才有资格进行测试。
在多伦多,如果家长想让自己的孩子进入天才班,一般来说先要由老师推荐。在推荐之后,TDSB会组织心理学家到各个学校给推荐的孩子进行测试,快的话可能一两个礼拜,慢的话要等几个月,教育局组织的心理测试家长不需要付费。但是如果学校没有推荐孩子接受心理测试,而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比较聪明,那么家长就必须自费请心理学家给自己的孩子做智力测试,并把测试结果提交给学校和教育局,证明自己的孩子不比别人家的孩子差,那么教育局也必须接受并且进行评估。前文提到的这个家长,就是自己找到心理学家,完全自费,不过有的家长如果有健康延伸保险,可以走保险。
细心的父母可能注意到,在整个流程中,心理学家的角色就是给孩子做测试,根据测试的结果对孩子的智力作出评估,所以,就像是一个客观、中立的第三方,给家长和教育局提供专业的建议。有的家长可能会认为,我付了费,而且费用还不低,好像就应该要担保进入天才班,这实际上是一个误解,孩子是否能进天才班,最后的决定还是由教育局的评估小组做决策,而决策很大的依据就是智力测试结果以及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和孩子平时表现,智力测试是必要条件,如果智力测试不过关,肯定进不了天才班,但是智力测试即使是TOP1%,也不一定肯定入选。
在可进可不进的情况下,心理学家的建议就有一定的分量,如前文的例子,在父母的积极争取下,心理学家和教育局的相关人员进行交流,让他们更加理解这个孩子的情况,比如为何他的言语理解分数相对偏低,这个孩子有什么特点,我相信中间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尽管这不是心理学家的职责,也不是付费项目,就完全看他是否愿意了。
天才班的设立是从四年级开始。三年级的那个秋天就开始有关流程,大概时间表为:每年9月底10月初,老师口头询问家长,是否愿意让孩子去天才班;一周后,学校让孩子带回一些表填,包括家长签名同意;11月底12初进行智力测试; 第二年1月初,接到心理学家电话,问是否有问题问,并告知正式结果马上会送去学校;2月份拿到正式智力测试报告,告知是否通过;3月:参加教育局Individual Placement and Review Committee单独讨论,成员有家长,校长,心理学家,教育局特殊教育专员。最后问是否决定让孩子上。签字同意。6月份,学校有半天Open House,由老生介绍,未来老师和校长讲话,问问题。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如果我这次不合格,第二年是否可能重新再来一遍。在五、六年级,尽管学校仍会组织一些插班生,有关流程分别在四年级和五年级的秋天,即差不多早一年,但是针对的那些学校认为适合上天才班或者家长想要让孩子进入天才班的学生,这个过程同上,但是如果之前已经做过心理测试被筛选下来,就很困难,因为智力测试不能重复测,如果要证明孩子聪明,必须使用别的测试工具。而且,一般来说,不管使用什么测试量表,智力测试的结果相对来说是比较稳定的,不会说今年测出来一般,第二年突然就变得聪明了。
3. 再说说天才班
说起天才班,其实这个翻译带有误导,确切的说是智力超常班。稍微了解统计的朋友可能听说过正态分布,大部分人(95%左右)都位于中间,这是一般学校教育针对大部分群体设置的;为了满足一些特殊孩子的需要——极端的差(智力障碍)和极端的好(智力超常),教育局设置了特殊教育的课程——小班,甚至一对一的教学,天才班就是针对智力超常孩子设置的教育,不同的教育局对智力超常的筛选标准就不一样,这也是为什么前文说即使你的孩子是TOP1%也不一定能进天才班,因为这1%的标准是在所有同龄孩子当中的位置,如果你所住的区域正好都是TOP 0.5%的孩子集中的地方,那么这个优势就不是特别突出了。如果你的孩子通过了智力测试有资格进入天才班,恭喜你,因为你不需要额外花费就能享受到一对一的为你孩子量身定做的培养方案。
当然,不是说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天才班,有的人宁做鸡头不做凤尾,不是所有天才班的孩子都能进常春藤名校,如果以能否进天才班来衡量孩子的话,这种心态要不得。更不是说没进天才班的孩子都不聪明,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他们聪明的地方,美国哈弗大学有个叫GARDNER的心理学家提出了多元智力的概念,他认为过去对智力的界定过于狭隘,不能真实反映一个人的能力,他提出了七个范畴的智力——言语(Verbal/Linguistic)、逻辑数学(Logical/Mathematical)、视觉空间(Visual/Spatial)、肢体动觉(Bodily/Kinesthetic)、音乐(Musical/Rhythmic)、人际(Inter-personal/Social)和内省 (Intra-personal/Introspective)。所以,对父母来说,最挑战的就是去发现自己孩子的特点,并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量身制定培养方案,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只要做到这一点,你会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
1.智力测试
说到智力测试,先得说说什么是智力,也就是人的聪明程度。什么叫做聪明呢?有的人认为一个人聪明与否,看其学习能力;有的人则认为聪明主要是记忆能力强;有的人认为聪明的人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强;还有的人认为聪明的人反应速度快,等等。每个人说得都有道理,而所谓的智力测试,就是不同的心理学家根据自己的理论而发展出来的测量一个人聪明程度的工具。尽管不同的心理测验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是一个聪明的孩子,不管用什么工具,测出来的结果应该是比较一致的。
在加拿大,目前使用的最多的智力测试是韦克斯勒儿童智力测验(WISC),至今已经发展到第五版,但是实际中经常使用的还是第四版。该测验一共有四个部分组成,分别是言语理解(Verbal Comprehension)、知觉推理(Perceptual Reasoning)、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和加工速度(Processing Speed)四个部分,在测试中,四个部分都会给一个分数,另外还会给出一个总分,见下图:
从这个图中可以看出,除了四个分测验的分数之外,还有一个总分(FSIQ)和总体能力分数(GAI),每个分数除了得分之外,还有换算成同龄人中的百分比,以及评价。这个孩子的测试分数总体来说还是很突出的,PRI和WMI在同龄人中达到99%甚至更高的位置,总分(FSIQ)也很突出(99%),但是由于他的言语理解能力拖了后腿,从而使得GAI分数也相对靠后,才有了一开始所说的“惊险”。
所以,接下来要说的就是心理学家在这个过程中的角色和作用。
2. 心理学家的角色和作用
在大多伦多(GTA)四个教育局,采取的方式有两种:老师推荐和文化考试遴选。其中YORK REGION SCHOOL BOARD相对来说最为严格,可能这一带聚集了较多的华人,很重视对孩子的教育和培养,因此除了心理测试之外,还要进行学习能力测试。一般来说,心理测试都是由心理学家完成,而且要专门的学校心理学家才有资格进行测试。
在多伦多,如果家长想让自己的孩子进入天才班,一般来说先要由老师推荐。在推荐之后,TDSB会组织心理学家到各个学校给推荐的孩子进行测试,快的话可能一两个礼拜,慢的话要等几个月,教育局组织的心理测试家长不需要付费。但是如果学校没有推荐孩子接受心理测试,而家长认为自己的孩子比较聪明,那么家长就必须自费请心理学家给自己的孩子做智力测试,并把测试结果提交给学校和教育局,证明自己的孩子不比别人家的孩子差,那么教育局也必须接受并且进行评估。前文提到的这个家长,就是自己找到心理学家,完全自费,不过有的家长如果有健康延伸保险,可以走保险。
细心的父母可能注意到,在整个流程中,心理学家的角色就是给孩子做测试,根据测试的结果对孩子的智力作出评估,所以,就像是一个客观、中立的第三方,给家长和教育局提供专业的建议。有的家长可能会认为,我付了费,而且费用还不低,好像就应该要担保进入天才班,这实际上是一个误解,孩子是否能进天才班,最后的决定还是由教育局的评估小组做决策,而决策很大的依据就是智力测试结果以及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和孩子平时表现,智力测试是必要条件,如果智力测试不过关,肯定进不了天才班,但是智力测试即使是TOP1%,也不一定肯定入选。
在可进可不进的情况下,心理学家的建议就有一定的分量,如前文的例子,在父母的积极争取下,心理学家和教育局的相关人员进行交流,让他们更加理解这个孩子的情况,比如为何他的言语理解分数相对偏低,这个孩子有什么特点,我相信中间起了很重要的作用,尽管这不是心理学家的职责,也不是付费项目,就完全看他是否愿意了。
天才班的设立是从四年级开始。三年级的那个秋天就开始有关流程,大概时间表为:每年9月底10月初,老师口头询问家长,是否愿意让孩子去天才班;一周后,学校让孩子带回一些表填,包括家长签名同意;11月底12初进行智力测试; 第二年1月初,接到心理学家电话,问是否有问题问,并告知正式结果马上会送去学校;2月份拿到正式智力测试报告,告知是否通过;3月:参加教育局Individual Placement and Review Committee单独讨论,成员有家长,校长,心理学家,教育局特殊教育专员。最后问是否决定让孩子上。签字同意。6月份,学校有半天Open House,由老生介绍,未来老师和校长讲话,问问题。
有的家长可能会说,如果我这次不合格,第二年是否可能重新再来一遍。在五、六年级,尽管学校仍会组织一些插班生,有关流程分别在四年级和五年级的秋天,即差不多早一年,但是针对的那些学校认为适合上天才班或者家长想要让孩子进入天才班的学生,这个过程同上,但是如果之前已经做过心理测试被筛选下来,就很困难,因为智力测试不能重复测,如果要证明孩子聪明,必须使用别的测试工具。而且,一般来说,不管使用什么测试量表,智力测试的结果相对来说是比较稳定的,不会说今年测出来一般,第二年突然就变得聪明了。
3. 再说说天才班
说起天才班,其实这个翻译带有误导,确切的说是智力超常班。稍微了解统计的朋友可能听说过正态分布,大部分人(95%左右)都位于中间,这是一般学校教育针对大部分群体设置的;为了满足一些特殊孩子的需要——极端的差(智力障碍)和极端的好(智力超常),教育局设置了特殊教育的课程——小班,甚至一对一的教学,天才班就是针对智力超常孩子设置的教育,不同的教育局对智力超常的筛选标准就不一样,这也是为什么前文说即使你的孩子是TOP1%也不一定能进天才班,因为这1%的标准是在所有同龄孩子当中的位置,如果你所住的区域正好都是TOP 0.5%的孩子集中的地方,那么这个优势就不是特别突出了。如果你的孩子通过了智力测试有资格进入天才班,恭喜你,因为你不需要额外花费就能享受到一对一的为你孩子量身定做的培养方案。
当然,不是说所有的孩子都适合天才班,有的人宁做鸡头不做凤尾,不是所有天才班的孩子都能进常春藤名校,如果以能否进天才班来衡量孩子的话,这种心态要不得。更不是说没进天才班的孩子都不聪明,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他们聪明的地方,美国哈弗大学有个叫GARDNER的心理学家提出了多元智力的概念,他认为过去对智力的界定过于狭隘,不能真实反映一个人的能力,他提出了七个范畴的智力——言语(Verbal/Linguistic)、逻辑数学(Logical/Mathematical)、视觉空间(Visual/Spatial)、肢体动觉(Bodily/Kinesthetic)、音乐(Musical/Rhythmic)、人际(Inter-personal/Social)和内省 (Intra-personal/Introspective)。所以,对父母来说,最挑战的就是去发现自己孩子的特点,并根据自己孩子的特点量身制定培养方案,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只要做到这一点,你会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是天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