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成为加拿大人:入籍伤感日

ZT

今天一早起来,准备参加加拿大入籍考试。时间定在10:02分,上网查看C23路公交车,9:11分和9:21分各有一班,结果到了公交车站,9:11没见有车,9:21也没见来车,心里难免有点发慌。到了9:30分,仍然不见有车,立即决定叫一辆出租车。正在打电话约车的时候,恰巧看见一辆出租车行驶过来,我招手,车停下,我赶紧进去,告诉司机地址。司机问我是不是叫“路易斯”,可能有一个叫“路易斯”的人约了车,但是他没说什么,二话不说就带我走了。很快就到了地点,此时9:40分。

只见大堂内外已经站满了来参加入籍考试的人们。大多数都是说汉语的中国人,一个个都捧着《发现加拿大》入籍考试教材在做最后突击。剩余的人中,大部分是印度、中东、拉美人,此外有少量白人,有几个正在聊天,说着俄语,个别词汇我能听懂。

到了没多久,就有一个发福的中年女保安把众人带上楼,安顿大家坐好。我身边有一对中国夫妻,二人目不转睛地复习《发现加拿大》,我看见上面密密麻麻很多笔记,可见他们的慎重和仔细。而我,压根都没带这本书,因为我觉得已经胸有成竹了。我左右环顾一番,只见凡是中国人都在捧着《发现加拿大》在做最后突击,一个个表情严峻,仿佛面临高考,而非中国人的老外没有一个在看书,都在聊天或划手机消磨时间。

大约10:00左右,女保安通知大家拿出入籍考试通知书第一页和一个带照片的证件,进入考场。有工作人员一一核对考试通知和证件,安排大家坐下。我大概数了一下,有100-120人参加考试,至少一半华人,其余人中大多数是非东亚的有色人种,剩余是白人。每人只有一把椅子,没有桌子,答题用一个硬夹板,上面已经放好铅笔、可以扫描的标准化答题纸条、考试须知。此时手机关闭,又有一黑皮肤男工作人员边放幻灯边解释考试须知。试题有20道,限30分钟答完,不得交头接耳,交卷后不要离开,须等候面试。

收到题目后,我不到五分钟就做完了,简直是幼儿园的考试题。我前面有一个20岁上下中国男孩儿先交卷了,我随后第二个交卷,没有检查,肯定满分。交卷时,只见众人不约而同抬头查看何人交卷。监考人也面露喜悦,可能他们希望通过率越高越好。据报道,以往入籍考试中国、韩国通过率都较高,分别达到88%和90%,而印度人通过率只有百分之六七十。

交卷以后就被安排等候面试,要等到所有人交卷才开始叫名字。总体上来说,是先交卷则先面试。我第二个交卷,第三个叫我名字,前面两个是白人男子。面试人员是一个较为肥胖的华裔男子,态度和蔼可亲,他的主要工作是查看落地纸、身份证件,并核对以往提交的新旧护照复印件和新旧护照原件盖出入境章处是否一致,以防止有人作假。所问的问题大约就是做何工作,最近一次离开加拿大的时间和原由,以及近期是否还有离开加拿大的计划。时间大约持续六七分钟,最后就说了句“恭喜!你通过了入籍考试,等候宣誓的通知!”从开始到离开,仅仅用了一个小时时间。

我并没有多数中国人那么兴奋。据说有的兴奋得甚至和面试人员话多了起来,人家没问的自己也开始滔滔不绝——我认为一句废话都不用多说,有一答一,有十答十。有包括加拿大老外在内的朋友说要为我祝贺成为“加拿大人”,我觉得没什么可祝贺的。首先,我目睹到如此多的中国人、印度人、巴基斯坦人、伊朗人、墨西哥人、菲律宾人、俄罗斯人成群结队、拖家带口、浩浩荡荡、迫不及待地要加入加拿大国籍,而没见几个日本人、瑞士人、德国人、芬兰人、美国人入籍,心里不禁闪过一丝凄凉,为那些移民输出国感到可悲,因为只有自己国家整不好,自己的国民才会如此这般削尖了脑袋去移民。当然,个别发达国家人士移民加拿大是出于家庭和工作原因,和发展中国家成千上万地移民动机很不一样。

没有丝毫兴奋,但有一丝悲凉,和一丝遗憾,因为内心深处不希望放弃中国国籍,假如中国许可双重国籍,绝对要保留中国国籍;不允许双重国籍,思前想后,综合各方面考虑,包括社会福利、社会公正、学术自由、生存环境等等,还是要有加拿大国籍。数年前还曾想放弃枫叶卡,或者只保留枫叶卡,不入籍,随着不断深入加拿大主流社会,越发觉得以前的想法太傻。当然,有加拿大国籍没有二等公民感觉,因为加拿大就好比深圳——深圳也许有自己的原住民,但是现在几乎没有严格意义上的深圳人,差不多所有深圳人都是来自全国各地的移民,北京人、四川人、湖南人、广西人等等,到了深圳成为了深圳人,只不过有先来后到的差别而已,也许他们还会用自己的来源地表明自己的出处,而他们的下一代就完全认同自己是深圳人了。
你孤陋寡闻,以偏概全了。希望你做学术时严谨一些。现在入籍的白人也比例不低呀。再者,人家多崇国籍,多多益善。
 
最后编辑: 2014-10-28
很久以来,只想保留枫叶卡,但是最终还是决定加入国籍——我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岁岁年年都可以自由地周游世界,感受地球的美丽,网上买好机票和火车票,今天在香榭丽舍大街品尝浓郁的咖啡,明天下午就来到阿姆斯特丹欣赏争奇斗艳的郁金香,后天则到威尼斯乘坐冈多拉聆听船工的美声唱法,大后天则在百老汇观看时下最流行的音乐剧。虽然世界各地可见中国游客,但是中国人每出国一次,就要申请一次签证,七八十欧元的签证费不说,等待几个工作日不说,见签证官的面试不说,还要准备邀请函、工作证明、存款证明、保险证明、房产证明、往返机票、酒店预定证明。这种“自由”是大打折扣的自由,因而不是真正的自由。中国游客,大多一生恐怕只去一次巴黎、伦敦、罗马,但是我心目中的自由是每年都去,只要有假期。

终于入籍了,平静了,没限制了,现在周游世界的唯一阻挡就剩下钱了。
 
很久以来,只想保留枫叶卡,但是最终还是决定加入国籍——我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岁岁年年都可以自由地周游世界,感受地球的美丽,网上买好机票和火车票,今天在香榭丽舍大街品尝浓郁的咖啡,明天下午就来到阿姆斯特丹欣赏争奇斗艳的郁金香,后天则到威尼斯乘坐冈多拉聆听船工的美声唱法,大后天则在百老汇观看时下最流行的音乐剧。虽然世界各地可见中国游客,但是中国人每出国一次,就要申请一次签证,七八十欧元的签证费不说,等待几个工作日不说,见签证官的面试不说,还要准备邀请函、工作证明、存款证明、保险证明、房产证明、往返机票、酒店预定证明。这种“自由”是大打折扣的自由,因而不是真正的自由。中国游客,大多一生恐怕只去一次巴黎、伦敦、罗马,但是我心目中的自由是每年都去,只要有假期。

终于入籍了,平静了,没限制了,现在周游世界的唯一阻挡就剩下钱了。
你要去巴西, 你老婆非要去新马泰, 所以说, 周游世界之前, 你还有一个障碍
 

爱Z无边

Edmonton resident
如果是转帖,楼主转之前看过这个文章没有?

如果是原创,楼主就是一个字:装,按照江苏话:加一个字母B
 
这样的学者,您还是当中国学者吧。你自称加拿大学者的话会让人以为加拿大净出水货呢
 

tangge

nf ⊙o⊙
很久以来,只想保留枫叶卡,但是最终还是决定加入国籍——我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岁岁年年都可以自由地周游世界,感受地球的美丽,网上买好机票和火车票,今天在香榭丽舍大街品尝浓郁的咖啡,明天下午就来到阿姆斯特丹欣赏争奇斗艳的郁金香,后天则到威尼斯乘坐冈多拉聆听船工的美声唱法,大后天则在百老汇观看时下最流行的音乐剧。虽然世界各地可见中国游客,但是中国人每出国一次,就要申请一次签证,七八十欧元的签证费不说,等待几个工作日不说,见签证官的面试不说,还要准备邀请函、工作证明、存款证明、保险证明、房产证明、往返机票、酒店预定证明。这种“自由”是大打折扣的自由,因而不是真正的自由。中国游客,大多一生恐怕只去一次巴黎、伦敦、罗马,但是我心目中的自由是每年都去,只要有假期。

终于入籍了,平静了,没限制了,现在周游世界的唯一阻挡就剩下钱了。

说的好像确实不怎么对,基本yo
环游世界跟拿什么护照问题不是很大。你说的那些地方,随便申请个申根签证就可以了,还有美国签证就可以实现了。中国护照照样说走就走。
入了外国籍,回中国探亲反而变得很复杂。

另外,澳大利亚收入是比加拿大高,不过物价也是远比加拿大高。。。。

对,没钱美国人也得在家呆着,有钱中国人走遍世界。
 
竟然这么多回复都是否定态度,出乎我意料啊!
楼主只是表达了自己的一种感受,怎么就那么多不对了?
楼主之所以心情复杂,正说明有一棵割舍不下的中国心,及时入了籍也还自认为是中国人,只是政府不再承认了,当然会失落。
入籍也是为了生活和工作的某些便利,再三权衡不得已而为之,没有几个中国人会很乐意的毫不犹豫地放弃中国籍。如果中国承认双重国籍,给你加拿大护照,你要吗?
 
以前也曾想环游世界, 现在一想到环游世界后面每天得啃薯条, 汉堡包, 皮萨,就再也提不起劲了, 有空还是去中国好, 吃喝玩乐都方便.
 
竟然这么多回复都是否定态度,出乎我意料啊!
楼主只是表达了自己的一种感受,怎么就那么多不对了?
楼主之所以心情复杂,正说明有一棵割舍不下的中国心,及时入了籍也还自认为是中国人,只是政府不再承认了,当然会失落。
入籍也是为了生活和工作的某些便利,再三权衡不得已而为之,没有几个中国人会很乐意的毫不犹豫地放弃中国籍。如果中国承认双重国籍,给你加拿大护照,你要吗?
抒发个人感情完全没问题,
非议别人的感情就有点多管闲事了,
 
作者入籍,中国依然是最大输家。 实乃中国之损失,加拿大又多了一个高规格的学者,出席欧洲的学术会议,马上给加拿大增光添彩。

这孙子通篇描写周围华人和故国都没好词,怎么结尾就突然爱国了呢,还尼玛跟徐才厚联系上了,不就入籍吗,这装13也有点过了吧。
 
你要去巴西, 你老婆非要去新马泰, 所以说, 周游世界之前, 你还有一个障碍
还是钱的问题,有钱可以都去么。
想烧钱的话,可以包个飞机,包个旅游公司搞定所有海关排队等的问题。然后去巴西吃午饭,专机上睡,第二天去新加坡吃午饭,然后去马来西亚吃晚饭,最后到达泰国夜宵睡觉。
 
从了加拿大,还得找一堆理由来说服自己。

ZT 成为加拿大人:入籍伤感日

2014年8月18日是我入加拿大国籍的这一天。很久以来,只想保留枫叶卡,但是最终还是决定加入国籍——我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岁岁年年都可以自由地周游世界,感受地球的美丽,网上买好机票和火车票,今天在香榭丽舍大街品尝浓郁的咖啡,明天下午就来到阿姆斯特丹欣赏争奇斗艳的郁金香,后天则到威尼斯乘坐冈多拉聆听船工的美声唱法,大后天则在百老汇观看时下最流行的音乐剧。虽然世界各地可见中国游客,但是中国人每出国一次,就要申请一次签证,七八十欧元的签证费不说,等待几个工作日不说,见签证官的面试不说,还要准备邀请函、工作证明、存款证明、保险证明、房产证明、往返机票、酒店预定证明。这种“自由”是大打折扣的自由,因而不是真正的自由。中国游客,大多一生恐怕只去一次巴黎、伦敦、罗马,但是我心目中的自由是每年都去,只要有假期。

一大早8点来到移民局,门口已经排起了长队。我很好奇都是什么人在入籍。粗略望去,排队的是清一色的说着汉语的中国人和印度、拉美、中东、东南亚的有色人种,几乎没有看见一个欧美白人。

我来的时候已经是最后一个,排队时和前面一人保持一个人的距离,此时一中国男子赶来,看我前面保持一人距离,即刻试图插队在我前面。我心想,这又不是挤地铁,连入籍都要插队啊!精神实在可嘉!后来,一个移民加拿大30年的北京老朋友开玩笑说道,这种人最好少来加拿大,把中国的习惯全带来了。

入籍现场,只见一个个都喜气洋洋,仿佛今天是他们的结婚大喜日子。

主持仪式的人终于出现了。她身穿法庭制服,是个中国女子,说起话来高度紧张,声音都是颤抖的。

随后,移民大法官入场,原来是个越南女子,气质不错。网上简历说她自幼随家人乘船以难民身份来到加拿大,后获得犯罪学和心理学学位。大法官是我的校友,不禁感到一丝自豪。

今天有76人入籍,无一欧美白人,全是来自中国、印度、中东、拉美的人士,男女老幼,拖家带口,孩哭娘叫,法官不得不中止程序,让带孩子的家长把孩子带出去哄,等到消停了再进来。

我身边的中国人,宣誓的时候特别起劲,听到宣誓效忠英国女王的时候,他们声音洪亮、慷慨激昂。

莅临现场的有家属团,他们已经入籍,和正在入籍的家人分享这喜庆的时刻。法官鼓励他们照相留念。

相比现场家家户户那种欢欣雀跃的表现,我却没有丝毫兴奋,反而有一丝伤感——

从情理上来说,我不愿意放弃中国国籍,更不愿看见在迫不及待加入加拿大国籍的人群中至少一半人是中国人,这其中的原因不言而喻。你很少听说有日本人热衷移民加拿大的;曾一度出国热不比中国逊色的近邻俄罗斯,近年来出国热潮急剧下降。

而相对中国、印度、菲律宾等国来说,和加拿大同属欧美国家的人也鲜有移民加拿大者——德国、荷兰、瑞士、奥地利、瑞典、法国,人家都在自己国家安居乐业,移民加拿大纯属多此一举。但是中国,上至政府高官、社会精英,下至广东、福建、浙江的偷渡者,无不以自己或家人移民海外为人生重大使命。纵观世界,移民吸纳国无不是国富民强、政府廉洁、社会和谐、福利优厚、环境一流的国家,新西兰甚至是廉洁指数数一数二的国家,澳大利亚则是收入比加拿大高、消费比加拿大低、气候比加拿大好的国家。而移民输出国,毫无疑问都是太不如人意的国家。同一颗地球,人群大规模的流动却是单向的,这不能说明上帝的不公,而都是人为的,要找原因,那就多看几遍《大国崛起》。

再者,今年年底我将赴欧洲参加某高规格学术研讨会并发表演讲,那时本人将被纳入“加拿大学者”的范畴,而不再是中国学者,因此,也不得不感到有些无奈。

离开会场时,我的心情是沉重的。论爱国,我比谁都忧国忧民——针砭时弊,还要横眉冷对五毛之流的抬杠;正因为爱国,所以才逃离那个老虎、苍蝇遍地、价值观扭曲的国度,因为眼不见则心不乱。一个国家,头号领导人都号召大家“闷声发大财”,军委副主席都是巨贪,政治局常委的老婆、家人都买官卖官,你还如何教导自己的百姓保家卫国?
 
作者入籍,中国依然是最大输家。 实乃中国之损失,加拿大又多了一个高规格的学者,出席欧洲的学术会议,马上给加拿大增光添彩。

这孙子通篇描写周围华人和故国都没好词,怎么结尾就突然爱国了呢,还尼玛跟徐才厚联系上了,不就入籍吗,这装13也有点过了吧。
一边说爱国, 一边说身边没好人, 什么也不耽误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