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朋友间的往来和自己孩子同学间的往来,我经历到和观察到的一些情况和想法,拿出来拉扯拉扯,只是谈谈看法,希望能引起大家的重视,然后做的更好些,没别的意思。
总的来说,我接触到的孩子,普遍有以下几个问题:
1. 没礼貌
2. 没规矩
3. 挑食甚至严重挑食
4. 拒绝中文
不管是去别家做客还是朋友来我家做客,现在想听到孩子一声问候是不容易的事儿了,叔叔阿姨不去计较了,既然在海外,依着人家的习俗直呼其名也可以,打个招呼是基本的吧,或者,再退一步,小朋友害羞,不好意思,没问题,笑笑行吗,或者长辈和你打招呼,你应一下可以吗?没有的,很多时候,小朋友视周边人为无物,再退一步,这也就算了,甚至还会有不那么友好乃至漠然的,或者根本就是旁若无人,这太令人不解了;进门打招呼没有,中间在家里相处,说话也不太爱搭理,出门说再见的也就基本免了,这些问题,真不是个别现象,也没说这些孩子有个性上或者心理上的缺陷,为什么是这样呢?相比之下,西人或其他族裔的孩子在这方面要好许多,大方、积极的回应,说谢谢等,基本上都做到位的,不论性格是外向的还是比较拘谨的。我孩子也有不够大方的问题,MALL里碰到西人同学,人家很大声很高调的和他打招呼,他就一个基本听不到的HI,小老鼠一样,我说过他几次,总算是有所改观。
其实礼貌与否,具体的表现方式不是主要的,礼貌是一种综合的感觉,说白了就是目中有人,我觉得我周围这些华人朋友本人都还不错,怎么到了孩子身上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呢?
吃饭跑东串西,随便打开别人家的冰箱或橱柜门,楼上楼下跑来跑去,爬上爬下,这些应该是规矩的问题,小朋友天性活泼,如果很熟悉了,放开野一下也不打紧,但是初次见面就这样,是不是不妥呢?在这方面呢,也是西人孩子表现好很多。
挑食,甚至严重挑食,这个,中西或其他族裔一网打尽,都不是好东西啊。除了过敏和宗教关系之外,这个挑食真是害死人,过个生日趴,来人稍多一点,基本就别弄什么吃得了,结果定个披萨打发了事。我母亲出身大家庭,家境一直不错,但她不许我挑食,也注重节俭,这个我很认同,也都继承下来,我不许我孩子挑食,认真吃饭,少沾零食,做人应该泼辣些么,生活上随和,随便些,好养活,也让别人觉得好相处,最重要的,是营养均衡,挑食和偏食绝不是一个好的习惯,除了过敏因素,人对食物的接受与偏好是没有什么道理的,我打小不爱茄子,但父母不许挑食,吃了也就接受了,长大了还挺喜欢,所以,由着小朋友的性子并没好处,可惜这一点,太普遍了。
最后,就是华人孩子拒绝讲中文的普遍性了,是不是移民出来的都不喜欢中国文化,还是因为别的什么,加拿大强调的是马赛克文化,是希望各族裔保留自己的传统的,保留传统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自己宗祖国的语言吧,如果你是二代三代华裔,不会讲或者不熟练也就罢了,明明父母双方都是来自大陆,孩子就是拒讲中文,你和他讲中文,他和你讲英文。
别的不说,我是搞经济发展研究的,未来中国经济在全球的权重多大,影响力有多高,可能许多各行各业忙于具体工作的朋友没有感觉,没有概念,我想说,今天你漠视你孩子的中文教育,不仅让他失去一个将来身份认同的重要元素,更有可能让他在未来的就业机会面前失去竞争力,我的预判是,在北美,将来中文的重要性远高于法语,本可以很轻松的让孩子多掌握一门语言的,就这么放弃,实在是很错的选择,相比之下,其他族裔在这一点上做的更好!
孩子是一张白纸,都是可爱的,问题还是出在大人身上,小枝小苗不修理,怎么能长得很好呢?我指出的这些问题,大家可以参照一下,是不是应该重视一下呢,我认为是很重要的,完全没有别的意思,从孩子的表现上来看,做一个自我批评的评价,我觉得整体上华裔的文明程度是不够的,这是我的个人印象,也许受到接触范围的影响,有偏颇,看官们不必认真。
总的来说,我接触到的孩子,普遍有以下几个问题:
1. 没礼貌
2. 没规矩
3. 挑食甚至严重挑食
4. 拒绝中文
不管是去别家做客还是朋友来我家做客,现在想听到孩子一声问候是不容易的事儿了,叔叔阿姨不去计较了,既然在海外,依着人家的习俗直呼其名也可以,打个招呼是基本的吧,或者,再退一步,小朋友害羞,不好意思,没问题,笑笑行吗,或者长辈和你打招呼,你应一下可以吗?没有的,很多时候,小朋友视周边人为无物,再退一步,这也就算了,甚至还会有不那么友好乃至漠然的,或者根本就是旁若无人,这太令人不解了;进门打招呼没有,中间在家里相处,说话也不太爱搭理,出门说再见的也就基本免了,这些问题,真不是个别现象,也没说这些孩子有个性上或者心理上的缺陷,为什么是这样呢?相比之下,西人或其他族裔的孩子在这方面要好许多,大方、积极的回应,说谢谢等,基本上都做到位的,不论性格是外向的还是比较拘谨的。我孩子也有不够大方的问题,MALL里碰到西人同学,人家很大声很高调的和他打招呼,他就一个基本听不到的HI,小老鼠一样,我说过他几次,总算是有所改观。
其实礼貌与否,具体的表现方式不是主要的,礼貌是一种综合的感觉,说白了就是目中有人,我觉得我周围这些华人朋友本人都还不错,怎么到了孩子身上就完全是另一回事了呢?
吃饭跑东串西,随便打开别人家的冰箱或橱柜门,楼上楼下跑来跑去,爬上爬下,这些应该是规矩的问题,小朋友天性活泼,如果很熟悉了,放开野一下也不打紧,但是初次见面就这样,是不是不妥呢?在这方面呢,也是西人孩子表现好很多。
挑食,甚至严重挑食,这个,中西或其他族裔一网打尽,都不是好东西啊。除了过敏和宗教关系之外,这个挑食真是害死人,过个生日趴,来人稍多一点,基本就别弄什么吃得了,结果定个披萨打发了事。我母亲出身大家庭,家境一直不错,但她不许我挑食,也注重节俭,这个我很认同,也都继承下来,我不许我孩子挑食,认真吃饭,少沾零食,做人应该泼辣些么,生活上随和,随便些,好养活,也让别人觉得好相处,最重要的,是营养均衡,挑食和偏食绝不是一个好的习惯,除了过敏因素,人对食物的接受与偏好是没有什么道理的,我打小不爱茄子,但父母不许挑食,吃了也就接受了,长大了还挺喜欢,所以,由着小朋友的性子并没好处,可惜这一点,太普遍了。
最后,就是华人孩子拒绝讲中文的普遍性了,是不是移民出来的都不喜欢中国文化,还是因为别的什么,加拿大强调的是马赛克文化,是希望各族裔保留自己的传统的,保留传统最根本的一点就是自己宗祖国的语言吧,如果你是二代三代华裔,不会讲或者不熟练也就罢了,明明父母双方都是来自大陆,孩子就是拒讲中文,你和他讲中文,他和你讲英文。
别的不说,我是搞经济发展研究的,未来中国经济在全球的权重多大,影响力有多高,可能许多各行各业忙于具体工作的朋友没有感觉,没有概念,我想说,今天你漠视你孩子的中文教育,不仅让他失去一个将来身份认同的重要元素,更有可能让他在未来的就业机会面前失去竞争力,我的预判是,在北美,将来中文的重要性远高于法语,本可以很轻松的让孩子多掌握一门语言的,就这么放弃,实在是很错的选择,相比之下,其他族裔在这一点上做的更好!
孩子是一张白纸,都是可爱的,问题还是出在大人身上,小枝小苗不修理,怎么能长得很好呢?我指出的这些问题,大家可以参照一下,是不是应该重视一下呢,我认为是很重要的,完全没有别的意思,从孩子的表现上来看,做一个自我批评的评价,我觉得整体上华裔的文明程度是不够的,这是我的个人印象,也许受到接触范围的影响,有偏颇,看官们不必认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