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编辑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德国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编辑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语: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简称德国(两德统一前简称西德联邦德国),是位于中欧的联邦议会共和制国家,北邻丹麦,西部与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接壤,南邻瑞士奥地利,东部与捷克波兰接壤,该国由16个联邦州组成,首都为柏林,领土面积357167平方公里,以温带气候为主,人口约8110万人[1] ,是欧洲联盟中人口最多的国家[2] ,以德意志人为主体民族。[3]
德国人的祖先为古代居住在中欧的日耳曼人。10世纪时日耳曼人建立神圣罗马帝国,后发生分裂。1871年普鲁士王国统一除奥地利帝国以外的日耳曼各邦建立德意志帝国,曾先后挑起两次世界大战并战败。1945年分裂为东西两部分。1990年10月3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简称东德或民主德国)正式加入联邦德国,实现两德统一。目前,德国是欧洲第一大经济体,也是欧盟的创始会员国之一、还是北约申根公约八国集团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重要成员国[2] 。
德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其社会保障制度完善,国民具有极高的生活水平。德国在基础科学应用研究方面十分发达,以理学工程技术而闻名的科研机构和发达的职业教育支撑了德国的科学技术和经济发展。以汽车精密机床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也是德国的重要象征。
2015年10月28日,德国成功获选第70届联合国大会人权理事会成员,任期自2016年至2018年。[4]
中文名称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英文名称
The 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
简 称
德国
所属洲
欧洲
首 都
柏林
主要城市
汉堡慕尼黑科隆法兰克福多特蒙德斯图加特波恩
国庆日
10月3日
国 歌
德意志之歌
国家代码
DEU
官方语言
德语
货 币
欧元
时 区
UTC+1(夏时制:UTC+2)
政治体制
议会制共和制
国家领袖
总统:约阿希姆·高克、总理:安格拉·默克尔
人口数量
8110万(2014年底)
人口密度
234人/平方公里(2013年预计)
主要民族
德意志人索布人[5]
主要宗教
基督新教天主教
国土面积
357,021平方公里
水域率
2.416%
GDP总计
3.85万亿美元(2014年,国际汇率)[6]
人均GDP
47627美元(2014年,国际汇率)[6]
国际电话区号
+49
国际域名缩写
.de
道路通行
靠右驾驶
行政区划分
16个州
最大行政区
巴伐利亚州(亦称拜仁州)
地理最高点
阿尔卑斯山脉楚格峰
人类发展指数
0.931(世界第6,极高,2014年)
中央银行
德国联邦银行
汽车品牌
保时捷奔驰宝马奥迪大众
著名赛道
纽伯格林北环
著名汽车赛事
德国房车大师赛(DTM)
官 网
https://www.bundesregierung.de
最大城市
柏林
主要高等学府
柏林大学,波恩大学,哥廷根大学
国 鸟
白鹳
目录
  1. 1 历史沿革
  2. 早期历史
  3. 神圣罗马帝国
  4. 德意志帝国
  5. 两次世界大战
  6. 东德和西德
  7. 两德统一
  8. 2 地理环境
  9. 位置
  10. 地形
  11. 气候
  12. 水文
  13. 3 自然资源
  14. 4 行政区划
  15. 5 国家象征
  16. 国旗
  1. 国徽
  2. 国歌
  3. 国石
  4. 国花
  5. 国鸟
  6. 6 人口民族
  7. 7 政治
  8. 宪法
  9. 议会
  10. 司法
  11. 政党
  12. 政要
  13. 8 军事
  14. 政策
  15. 国防军
  16. 兵役制
  17. 9 外交
  1. 简介
  2. 与中国关系
  3. 同法、英的关系
  4. 同美国的关系
  5. 同俄罗斯关系
  6. 同亚洲国家的关系
  7. 同非洲、拉美国家的关系
  8. 10 经济
  9. 农牧业
  10. 工业
  11. 外贸投资
  12. 财政
  13. 11 社会
  14. 交通
  15. 教育
  16. 科技
  1. 医疗
  2. 体育
  3. 传媒
  4. 12 文化
  5. 文学
  6. 美术
  7. 音乐
  8. 哲学
  9. 其他
  10. 忌讳
  11. 节日
  12. 13 饮食
  13. 14 旅游
  14. 综述
  15. 著名景点
历史沿革
编辑
早期历史
主词条:德国历史
普鲁士统一德意志后的地图
日耳曼一词来自拉丁文日耳曼尼亚,尤利乌斯·凯撒以日耳曼尼亚称呼莱茵河右岸的各个部落,日耳曼尼亚纪载于西元100年的《日耳曼尼亚志》。而德文中的德意志国(Deutschland,德意志人的土地,起初为diutisciu land)来自deutsch,由古高地德语的diutisc(大众的,指属于diot或diota"人"的)一词而来,该词最初用以区别源自拉丁文及罗曼语族地方话。diutisc一词依序来自原始日耳曼语的þiudiskaz(大众的),þiudiskaz又来自于þeudō,þeudō又承继自原始印欧语的tewtéh(人)。
很早以前德国就居住着日耳曼人,公元2-3世纪逐渐形成部落。公元476年推翻了罗马帝国(西罗马)。
神圣罗马帝国
843年德意志法兰克帝国分裂出来,962年建立神圣罗马帝国。通过长期的对外征服,神圣罗马帝国占领了捷克意大利北部和波兰西部,并远征俄罗斯匈牙利。13世纪中期走向封建割据。
1157年,这一帝国得到了“神圣帝国”的称号。1254年,帝国第一次开始使用头衔“神圣罗马帝国”,1512年的科隆帝国会议后颁布敕令,使用“德意志民族的神圣罗马帝国”,此后作为官方名称沿用直至1806年。
1806年7月12日,通过签署莱茵邦联条约(德语:Rheinbundakte),16个在法国保护下,包括列支敦士登巴伐利亚符腾堡巴登在内的莱茵河两岸的德意志南部、中西部邦国,脱离了神圣罗马帝国,建立了一个新的政治联合体“莱茵邦联”。邦联在法兰克福设两院制议会,推选拿破仑为保护人,并由拿破仑支配邦联的外交和军事;协议同时规定,在发生战争时,邦联有义务向其保护人拿破仑提供一定数量的军队。
8月6日,已自称奥地利皇帝的弗朗茨一世(即神圣罗马帝国的弗朗茨二世)被迫宣布放弃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称号,神圣罗马帝国灭亡。在接着的数年,莱茵邦联又增多23个邦国加入;弗朗茨一世的哈布斯堡王朝只能够统治帝国剩下的领土奥地利帝国(1867年匈牙利获得自治,奥国改名为奥匈帝国)。德意志地区内只有奥地利普鲁士、丹麦控制的荷尔斯泰因和瑞典的波美拉尼亚地区未有加入莱茵邦联,而且不计算并入法国的莱茵河西岸和艾尔福特
德意志帝国
18世纪初普鲁士崛起,根据1815年维也纳会议,组成了德意志邦联。1848年德国各地爆发革命,普鲁士首相俾斯麦领导了艰苦卓绝的内政、军事和外交斗争。
普鲁士于1864年联合奥地利击败丹麦,收回北方被丹麦占领的土地;1866年的“七星期战争”中击败奥地利,次年建立北德意志邦联;1870年发动普法战争,德国南部多个邦脱离法国统治,1871年完成了德意志统一并建立了德意志帝国
两次世界大战
德意志帝国在1914年挑起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因战败而宣告崩溃。1919年2月德意志建立魏玛共和国
1933年希特勒上台实行独裁统治,建立了纳粹德国。 德国于1939年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在同盟国打击下,1945年5月8日德国战败投降。
德军于1939年9月1日对波兰展开入侵,后协同苏军迅速占领波兰全境,英国及法国向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此展开。随着战争进行,德国及其盟国迅速控制欧洲大陆及北非,但迫使英国投降或停战的计划未能成功。1939~1940年,通过发动闪电战,迅速占领了挪威、荷兰、比利时和法国,对英国发动了空袭。
1941年6月22日,德国违反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并入侵苏联。德国于1942年6月28日~1943年2月19日的蓝色行动遭受失败而由东线战场撤退,又陷入了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德国的盟国意大利于1943年9月投降,迫使德国须防御意大利战线。诺曼底战役后增加了西线战场,同盟国军队进一步进入德国领土。
1945年4月25日的柏林战役中苏军攻入柏林城,4月30日苏军完全占领柏林城区,当天下午希特勒自杀,柏林防区司令打算向苏军统帅做出有条件的投降遭到了苏联方面的拒绝,5月2日在多次交涉无果下柏林守卫军投降,5月8日,德国正式宣布无条件投降。
东德和西德
柏林墙的涂鸦
战后,根据雅尔塔协定波茨坦协定,德国分别由美、英、法、苏四国占领,并由四国组成盟国管制委员会接管德国最高权力。柏林市也划分成4个占领区,1961年民主德国修建了柏林墙阻止东德居民向西流动。
1948年6月,美、英、法三国占领区合并。翌年5月23日,合并后的西部占领区成立了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同年10月7日,东部的苏占区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德国从此正式分裂为两个主权国家。
1989年民主德国局势发生了急剧变化。自同年5月起,大批公民出走联邦德国。10月初,许多城市相继爆发了规模不等的示威游行,要求放宽出国旅行和新闻媒介的限制等。10月18日,民主德国总统昂纳克宣布辞职。11月9日,“柏林墙”开放。11月28日,联邦德国总理科尔提出关于两个德国实现统一的十点计划。
两德统一
1989年东欧剧变,包括东德在内的各国共产党政权纷纷垮台;在四强同意下,1990年东德和西德终于达成两德统一。
1990年2月13至14日,民主德国总理莫德罗首次访问联邦德国。3月18日,民主德国人民议会实行自由选举,德梅齐埃任总理后,两德统一的步伐大大加快。
1990年5月18日,两德在波恩签署关于建立货币、经济和社会联盟的国家条约。1990年8月31日,双方又在柏林签署两德统一条约。
1990年9月24日,民主德国国家人民军正式退出华约组织。
1990年10月3日民主德国正式加入联邦德国。民主德国的宪法、人民议院、政府自动取消,原14个专区为适应联邦德国建制改为5个州,并入了联邦德国,分裂40多年的两个德国重新统一。
2015年10月28日,当选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成员,任期自2016年至2018年。[7]
地理环境
编辑
位置
德国地图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位于欧洲中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接丹麦,濒临北海波罗的海,是欧洲邻国最多的国家。[2]
地形
德国的地形变化多端,有连绵起伏的山
德国地图-最新erlinyou版
峦,高原台地,丘陵,有秀丽动人的湖畔,及辽阔宽广的平原。整个德国的地形可以分为五个具有不同特征的区域:北德低地、中等山脉隆起地带、西南部中等山脉梯形地带、南部阿尔卑斯前沿地带和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区。
北部低地的特征是丘陵起伏的沿海岸高燥地和粘土台地与草原,泥沼以及中等山脉隆起地带前方向南伸展的黄土地之间有星罗棋布的湖泊。中等山脉隆起地带则将德国分成南北两片。西南部中等山脉梯形地带包括上莱茵低地及其边缘山脉。南部阿尔卑斯山前沿地带包括施瓦本巴伐利亚高原以及在南部的丘陵和湖泊,碎石平原,下巴伐利亚丘陵地区和多瑙洼地。巴伐利亚阿尔卑斯山区则包括阿尔高伊的阿尔卑斯山、巴伐利亚的阿尔卑斯山和贝希特斯加登的阿尔卑斯山,在这些山区散落着风景如画的湖泊。德国境内有六个山脉。
地势北低南高,可分为四个地形区:北德平原,平均海拔不到100米;中德山地,由东西走向的高地块构成;西南部莱茵断裂谷地区,两旁是山地,谷壁陡峭;南部的巴伐利亚高原和阿尔卑斯山区,其间拜恩阿尔卑斯山脉的主峰祖格峰海拔2963米,为全国最高峰。
气候
德国处于大西洋东部大陆性气候之间的凉爽的西风带,温度大起大落的情况很 少见。降雨分布在一年四季。夏季北德低地的平均温度在18℃左右,南部山地为20℃左右;冬季北德低地的平均温度在1.5℃左右,南部山地则为-6℃左 右。属于例外的是气候温润的上莱茵河谷,以及经常可以感到从阿尔卑斯山吹来的燥热南风的上巴伐利亚和山风刺骨、夏季凉爽、冬季多雪,从而构成自己独特气候 区的哈尔茨山区。因各地区地理条件的不同,德国最高温度在摄氏20-30℃之间,最低温度在1.5-﹣10℃之间。
德国的北部是海洋性气候,相对于南部较暖和。西北部海洋性气候较明显,往东、南部逐渐向大陆性气候过渡。平均气温7月14~19℃,1月-5~1℃。年降水量500-1000毫米,山地则更多。
水文
主要河流有莱茵河(流经境内865公里)、易北河威悉河奥得河多瑙河
较大湖泊有博登湖基姆湖、阿莫尔湖、里次湖。
1995年1月1日起,根据1982年国际海洋法协定,德国在北海和东海的领海由3海里增至12海里(约22公里),其面积各增加4100和1700Km²。
自然资源
编辑
德国自然资源较为贫乏,除硬煤褐煤和盐的储量丰富外,在原料供应和能源方面很大程度上依赖进口,2\3的初级能源需进口。天然气储量约3820亿立方米,能满足国内需求量的1/4。硬煤、褐煤丰富;其他矿藏的探明储量为:钾盐约130亿吨,矿石16亿吨,石油5000万吨,天然气约5000亿立方米。东南部有少量铀矿。德国森林覆盖面积为1076.6万公顷,占全国面积约30%。水域面积86万公顷,占全国面积占2.4%。[3]
2012年德国能源消耗居世界第5位,其中60%的主要能源依赖进口,政府政策为促进节约能源及可再生能源。
德国能源来源
(2010)
石油 煤及褐煤 天然气 核能 水力风能 其他可再生能源
能源比例 33.7% 22.9% 21.8% 10.8% 2.9% 7.9%
德国履行京都议定书及其他条约以促进生物多样性、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资源回收、使用可再生能源,并支持全球性的永续发展。
行政区划
编辑
德国行政区划分为联邦、州、市镇三级,共有16个州,12229个市镇。各州的名称是:巴登-符腾堡州、巴伐利亚州、柏林市、勃兰登堡州、不来梅市、汉堡市、黑森州、梅克伦堡-前波莫瑞州、下萨克森州、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莱茵兰-普法耳茨州、萨尔州、萨克森州、萨克森-安哈特州、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州和图林根州。其中柏林、不来梅和汉堡为市州。


首府
面积 (km²)
人口

下萨克森
汉诺威
47618
7918293
不来梅
不来梅

404
660999
勃兰登堡
波茨坦
29477
2503273
北莱茵-威斯特法伦
杜塞尔多夫
34043
17845154
图林根
埃尔福特
16172
2235025
巴伐利亚
慕尼黑
70549
12538696
巴登-符腾堡
斯图加特
35752
10753880
柏林
柏林

892
3,460,725
梅克伦堡-前波美拉尼亚
什未林
23174
1642327
汉堡
汉堡

755
1786448
石勒苏益格-荷尔斯泰因
基尔
15763
2834259
莱茵兰-普法尔茨
美因茨
19847
4003745
萨克森自由州
德累斯顿
18416
4149477
萨克森-安哈尔特
马格德堡
20445
2335006
萨尔
萨尔布吕肯
2569
1017567
黑森
威斯巴登
21115
6067021
国家象征
编辑
国旗
德国国旗呈长方形,长与宽之比为5∶3。自上而下由黑、红、金三个平行相等的横长方形相连而成。三色旗的来历众说纷纭,最早可追溯到公元一世纪的古罗马帝国,在后来16世纪的德国农民战争和17世纪的德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代表共和制的三色旗也飘扬在德意志大地上。1918年德意志帝国垮台后,魏玛共和国也采用黑、红、金三种颜色的旗帜为国旗。1949年9月德意志联邦共和国成 立,依然采用魏玛共和国时期的三色旗;同年10月成立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也采用三色旗,只是在旗面正中加了包括锤子、量规、麦穗等国徽图案,以示区别。 1990年10月3日,统一后的德国仍沿用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国旗。三色国旗可在机场、宾馆、宴会和其他场合悬挂。联邦政府机构和驻外使馆等悬挂带有黑鹰图 案的国旗。[2]
德国的国色即徽章的颜色,与神圣罗马帝国的徽章颜色相同:主体盾牌为金色,鹰身为黑色,喙、爪均为红色。在1813-1815年德意志民族解放战争时期,即德意志统一浪潮逐渐高涨时,它们出现在吕佐自由军的制服上(黑色大衣、红色镶边和下摆金色纽扣)。1848年,黑-红-金三色横条旗成为德联邦国旗,1867年被黑-白-红三色旗取代,直到1919年;1933-1935年再度使用。
旗面自上而下依次由黑、红、金三道条纹平行相等组成。盾形徽章“联邦之盾”位于中央。黑鹰象征着力量和勇气。黑色代表勤勉与力量,红色象征国民的热情,金色则代表重视荣誉。
国徽
德国国徽以金色盾牌为背景,背景上是一只黑色的雄鹰,雄鹰的喙和两爪为红色。据考证,这一雄鹰图案
德国国徽
的渊源可追溯到12世纪曾经统治过普鲁士、后成为德国王室的霍亨索伦家族。自古以来,德国人对雄鹰的崇敬都是虔诚而深沉的。早在古罗马时 代,雄鹰被看作是至高无上的上帝的象征,它保护着上帝的子孙和信徒不受侵害。上帝把自己比作雄鹰,谁相信它,谁就可以像雄鹰一样展翅高飞,不断获得新的生 命活力。同时它又是太阳之鸟,它的锐眼能经受住太阳神的照射。在封建王朝时代,雄鹰是皇权的象征,帝王们希望以此使皇位永固。以雄鹰入图,早在九世纪就已 经出现。据说,该图案是由法兰克国王查理一世的军队从罗马帝国传入德国的。[2]
国歌
德意志之歌》的第三段,歌词是奥古斯特·海因利希和霍夫曼·冯·法勒斯雷本(1798年—1874年)于1841年撰写的,曲调采用“交响乐之父”弗朗茨·约瑟夫·海顿(1732年—1809年)所创作的歌曲《上帝保佑弗朗兹皇帝》的旋律。1922年在纪念魏玛共和国成立三周年之际,共和国第一任总统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将“德意志之歌”升格为国歌。1952年,在联邦总统豪伊斯和联邦总理阿登纳之间的一次通信中,这首歌重新被承认为国歌。联邦总统魏茨泽克和联邦总理科尔在1991年8月的通信中确认了“德意志之歌”对统一的德国的传统意义。[2]
国石
琥珀,琥珀的英文名称为Amber,来自拉丁文Ambrum
琥珀
,意思是“精髓”。也有说法认为是来自阿拉伯文Anbar,意思是“胶”,因为西班牙人将埋在地下的阿拉伯胶和琥珀称为amber。中国古代认为琥珀为“虎魄”。
国花
矢车菊
矢车菊
又名蓝芙蓉、荔枝菊、翠蓝,属于菊科。经过德国人多年的培育,这种“原野上的小花”已经有浅蓝、蓝紫、深蓝、深紫、雪青、淡红、玫瑰红、白等多种颜色。头状花序生在纤细茎秆的顶端,仿佛一位隽秀的少女,向着“生命之光”——太阳,祈祷幸福和欢乐。矢车菊是德国的名花,德国人用她象征日耳曼民族爱国、乐观、顽强、俭朴的特征,并认为她有吉祥之兆,因而被誉为“国花”。[8]
国鸟
白鹳(学名:Ciconia ciconia)为鹳科鹳属的大型涉水鸟。在欧洲,自古以来白鹳就被认为是“带来幸福的鸟”,是吉祥的象征,是上帝派来的“天使”,是专门来拜访交好运的人的。白鹳被选为国鸟后,不少德国家庭特地在烟囱上筑造了平台,供它们造巢用。[2]
人口民族
编辑
截至2015年,德国总人口8110万[1] ,是欧盟人口最多的国家,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226人,是欧洲人口最稠密的国家之一。主要是德国人(德意志人),有少数丹麦人索布人。通用德语。[5] 另外有721.4万名外籍人,占人口总数的8.9%,其中最多的是土耳其人,共161万(2011年底数据,德国联邦统计局网站)。居民中29.2%(2389.6万人)信奉新教,30.2%(2465.1万人)信奉罗马天主教(2012年底数据)。[3]
政治
编辑
宪法
国会大厦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基本法》于1949年5月23日生效。基本法确定了德国五项基本制度:共和制民主制联邦制法制国家和社会福利制度。1956年、1968年曾作过较大修改。1990年8月两德“统一条约”对《基本法》某些条款又作了适应性修订,10月3日起适用于全德国。[3]
《基本法》规定,德国是联邦制国家,外交、国防、货币、海关、航空、邮电属联邦管辖。国家政体议会共和制。联邦总统为国家元首。议会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组成。联邦议院行使立法权,监督法律的执行,选举联邦总理,参与选举联邦总统和监督联邦政府的工作等。联邦议院选举通常每四年举行一次,在选举中获胜的政党或政党联盟将拥有组阁权。德国实行两票制选举制度。德国的《基本法》是联邦德国法律和政治的基石。
2005年5月12日,德国联邦议院表决通过了《欧盟宪法条约》。2006年,德国通过了联邦制改革法案,采取“以权力换权力”的办法,重新调整和明确了联邦与各联邦州的管辖权限,将部分立法权下放到联邦州,同时减少主要代表各州利益的联邦参议院的立法参与权和审批权,从而提高了政府决策能力和立法效率。[3]
根据德国《选举法》规定,凡年满18周岁的具有德国国籍的公民都有选举 权,每位选民拥有两张选票。第一票用于选出选民所在选区的议员候选人,并根据简单多数原则,由获得选票最多的人当选。选民的第二票用于选举政党。各党获得 第二票的多少将决定其在联邦议院中拥有席位的比例,对该党能否上台执政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2]
议会
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组成。每届任期4年。参加联邦议院的各党议员分别组成议会党团。
联邦议院议员由选民直接选举和通过政党得票率按比例分配产生,任期4年, 最重要的任务是立法、选举总理和监督政府。第18届联邦议院于2013年10月22日组成,共有631个议席,其中联盟党311席,社民党193席,左翼 党64席,绿党63席。现任联邦议院议长诺贝特·拉默特(Norbert Lammert,基民盟)。
联邦参议院共69席,由各联邦州代表组成,每州按人口比例拥有3至6个席 位。各州通过联邦参议院参与联邦的立法和管理以及欧盟事务。参议院议长按固定顺序由各州州长轮任,任期1年。当总统因故不能行使职权时,由参议院议长代行 总统职务。现任参议院议长为下萨州州长威尔(Stephan WEIL,社民党)。[3]
司法
德国柏林风光
联邦宪法法院是最高司法机构,主要负责解释《基本法》,监督《基本法》的执行,有16名法官,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各推选一半,由总统任 命,任期12年。正、副院长由联邦议院和联邦参议院轮流推举。此外设有联邦法院(负责民事和刑事案件)、联邦行政法院(负责一般行政司法案件)、联邦惩戒 法院(负责公职人员违纪案件)、联邦财政法院(负责财政案件)、联邦劳工法院(审理劳工案件)、联邦社会法院(审理社会福利纠纷)和联邦专利法院(审理有 关专利问题的案件)。
各级法院相应设有检察机关,任务是对违法、犯罪提出起诉,但不受法院的管 辖,不干预法院的审判工作,也不独立行使职权,而受各级司法部门的领导。其任务主要是领导刑事案件的侦查并提起公诉。检察机关受联邦或州政府司法部门的领 导,在行使职权时相对独立。联邦行政法院设联邦最高检察院,由联邦检察长和数名联邦检察官进行工作。[3]
政党
德国实行多党制,主要有以下政党。
  • 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Christlich- Demokratische Union Deutschlands):简称基民盟。主要执政党。1945年6月成立。曾于1949~1969年,1982~1998年执政。2005年至今为主要执政党,现有党员472400人(2013年4月),党主席安格拉·默克尔(Angela MERKEL)。
  • 基督教社会联盟(Christlich- Soziale Union in Bayern e.V.):简称基社盟。执政党。1945年成立。根据与基民盟达成的协议,该党只在巴伐利亚州发展组织并开展活动,在联邦议院与基民盟组成联盟党议会党 团。现有党员15万人(2012年12月),党主席霍斯特·泽霍夫(Horst SEEHOFER)。
  • 德国社会民主党(Sozialdemokratische Partei Deutschlands):简称社民党。成立于1863年,是世界上成立最早的工人党之一。1878年,被俾斯麦政府宣布为非法,1890年重新获得合法地位。1933年,社民党被纳粹政权取缔,战后重建。1990年9月,东、西德社民党合并。现有党员474481人(2013年4月),党主席西格玛·加布里尔(Sigmar GABRIEL)。
  • 自由民主党(Freie Demokratische Partei):简称自民党。成立于1948年12月。现有党员58675人(2013年2月),党主席菲利普·罗斯勒(Philipp RÖSLER)。2013年9月22日大选中,自民党遭遇惨败,未能进入议会,罗斯勒宣布辞职。
  • 左翼党Die Linke:在野党。2007年6月16日由左翼党—民社党(Demokratische Linke—PDS)和劳动与社会公平选举抉择党(Wahlalternative Arbeit und Soziale Gerechtigkeit)合并而成。现有党员6.4万人(2013年1月),党主席卡提亚·基平(Katja KIPPING,女)和贝尔恩德·里克辛尔(Bernd RIEXINGER)。
  • 联盟90/绿党(Bündnis 90/Die Grünen):简称绿党。在野党。德国西部的绿党成立于1980年1月。1993年5月与东部的联盟90/绿党合并。现有党员60003人(2013 年2 月),党主席西蒙娜·彼特(Simone PETER,女)和策姆·约茨德米尔(Cem ÖZDEMIR)。
  • 德国海盗党(Piratenpartei Deutschland),2006年9月成立。现有党员32386人(2013年4月),党主席贝尔恩德·施洛姆尔(Bernd Schlömer)。
  • 德国的共产党(Deutsche Kommunistische Partei):1968年成立,前身为1956年被禁止的德国共产党,现有党员3500人(2013年1月),党主席帕特里克·科波勒(Patrik KÖBELE)。
  • 德国另外选择党(Alternative für Deutschland):2013年2月成立,党员14000人(2013年6月),现任党主席为康拉德·亚当(Konrad ADAM),弗劳克·佩特里(Frauke PETRY),贝尔恩德·卢克(Bernd LUCK)。[3]
政要
总统约阿希姆·高克,出生于前东德城市罗斯托克,曾任前东德秘密警察档案馆前馆长,是前东德的民权活动家、神学家,无党派人士。2012年3月18日当选德国新任总统。
总理安格拉·默克尔,1954 年7月17日生于汉堡。物理学博士。1978年至1990年在民主德国科学院物理化学中心研究所工作。1990年8月加入基民盟。1991年任基民盟联邦 副主席。1991年至1994年任联邦妇女和青年部部长。1994年至1998年任联邦环境、自然保护和反应堆安全部部长。1998年至2000年任基民 盟总书记。2000年4月起任基民盟主席,2002年9月至2005年11月兼任联盟党议会党团主席。2005年11月22日出任德国第一位女总理,也是 德国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理。2009年10月连任,2013年12月再次连任总理。已婚,有两个继子。
联邦议院议长诺贝特·拉默特(Norbert Lammert),2005年10月18日当选,2009年10月27日再次当选。[3]
军事
编辑
政策
德国军人
国防政策的最高目标是确保德国的和平、自由和独立,并规定联邦国防军是一支纯粹防御性军队,实施必要的安全预防措施,不掌握和谋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建军重点是组织快速反应部队,制定新军备规划,压缩部队规模,裁减武器装备。
德国国防政策的主要内容是军事战略从本土防御转向危机处置和预防;推动建立欧洲自主的防卫力量,使欧盟和北约在危机处置上成为平等伙伴;拓展德军军事能力建设,积极参与防区外作战行动并确保德军在需要时迅速重建本土防御能力。[9]
2003年5月,德国公布新的《国防政策方针》,明确界定德军的最主要任务不再是国土防御,而是在全球范围内“预防和处理危机”,包括打击国际恐怖主义,必要时可协助警方在国内执行反恐任务。
2004年1月,德国宣布军队改革计划:裁员并削减开支。
2006年10月,德政府发表《德国安全政策与联邦国防军未来发展白皮书》,确定“预先防范”的安全战略思想,加快了军队转型进程,并加大参与海外军事行动的力度。
2011年5月,德国推出联邦国防军第二阶段改革计划,包括将军队人数削减至18万左右,提高海外驻军人数上限至一万人等。德国军队规模将从截止2014年的22万人削减至17.5万至18.5万,其中包括17万名职业兵和志愿兵。
国防军
1956年1月正式建立联邦国防军。最高军事决策机构是联邦安全委员会,主席为联邦总理。军队和平时期由国防部长领导,战时由联邦总理任军队最高统帅。联邦国防军总监为军队最高指挥官。
德国联邦国防军成为北约的一员后,负起了防卫中欧的义务。德国基本法第87条a中规定,联邦国防军的活动只限于防卫以及救援事务。
但是在1990年以后,国际政局起了很大的变化,联邦国防军也因着这个变 化改变了行动的范围。1994年,联邦宪法法院认为基本法所定的“防卫”不只在于防卫德国国境,也包含防止国际间的纷争及危机等。据此,德国联邦议院同意 联邦国防军参与北约的境外活动,联邦国防军开始活跃在一些国际事务中,如1996年至1999年间的科索沃战争,亦有参与在柬埔寨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阿富汗埃塞俄比亚厄立特里亚索马里苏丹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军事活动及维持和平任务。
兵役制
德国的义务兵役制断断续续地持续了近200年,上一次重启义务兵役制是1957年。
自2010年7月1日起,德国人服兵役时间由9个月减至6个月。根据截止2014年的《义务兵役法》规定,所有年满18岁的适龄男子都必须在联邦国防军服役6个月,而不愿服兵役者则必须到养老院、孤儿院等社会机构参加民事服役。
2010年12月,德国联邦政府通过了提案,将于2011年7月1日起取消义务兵役制。联邦国防军将由全职士兵、兼职士兵和自愿兵役组成。[2]
外交
编辑
简介
德国奉行与西方结盟的外交政策,外交政策的重点依次是:推动深化和扩大欧盟,巩固与北约的关系并致力于建立欧洲独立安全和防务体系,保持同美国的紧密联盟,保持和发展与俄罗斯的关系,大力开拓中东欧,加强与发展中国家的关系,谋求在国际组织中发挥更大作用。
德外交保持积极进取态势。默克尔政府在欧盟政策、跨大西洋关系、大国关系 以及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上表现活跃、务实,政策调整逐步到位,德国际地位和影响力续有提升。当前对外政策的重点是:继续推进欧洲一体化进程,与欧盟大国携 手致力于欧洲联合自强;恢复与美的紧密盟友关系,支持北约改革与转型,强调北约应成为欧美战略对话的主要场所;保持与俄的战略伙伴关系,巩固德俄能源合 作;继续利用地缘和政经优势,保持与中东欧国家的关系,维持传统影响力;加强对中、印等发展中大国的战略借重;向非洲、拉美地区推广自身政经模式和西方价 值观,推销商品,占领市场,扩大影响;继续谋求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地位。
欧盟建设和跨大西洋伙伴关系是德外交政策两大支柱。德积极参与解决地区热 点问题,愿在国际事务中承担更大责任,成为欧洲及全球范围内有行动能力、可信赖的合作伙伴。主张建立以联合国为主导的全球合作体系,致力于和平解决国际争 端,共同打击国际恐怖主义,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和全球化的公正发展,努力在全球范围内解决贫困问题。[9]
与中国关系
习近平(左)&默克尔(右)
1972年10月11日,联邦德国与中国建立外交关系(1949年10月27日,民主德国与中国建交)。与其它各欧盟伙伴国一样,德国坚持一 个中国政策。中国是德国在亚洲最重要的经济伙伴,德国是中国在欧洲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不论从经济,还是从政治角度,中国均视德国为“通往欧洲的大门”。活 跃的贸易投资往来、深入的环境、文化和科学政策方面的合作以及频繁的高层互访是两国关系的显著特征。
2013年5月,李克强总理在上任后的首次对外访问中到访德国,并值访德之际与默克尔总理一起为“中德语言年”拉开帷幕。2014年3月,习近平主席将对德国进行国事访问。[10]
同法、英的关系
重视与法、英的合作,推动欧盟内的大国关系 均衡发展。德法特殊关系是德欧盟政策的核心和对外政策的基石之一。二战后德主动与法和解,共同致力于欧洲联合进程,德法轴心成为欧盟一体化的“发动机”。 德法领导人坚持6至8周会晤一次及每年举行两次联合内阁会议的机制。德重视英国在跨大西洋关系中的特殊作用和英国在欧盟的实力和影响,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 上,德英两国外长发起共同倡议,建立采取有效的欧盟和多边战略来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但双方在应对金融危机的思路上出现严重分歧。
2010年2月,法国总统萨科齐和德国总理默克尔在爱丽舍宫共同主持召开第12届法德两国内阁联席会议,确立了两国在未来10年的合作方向。[9]
同美国的关系
对美关系是德对外关系两大支柱之一。重视维系和发展与美的盟友关系。施罗 德政府曾坚决反对美对伊动武,导致德美关系一度陷入低谷。德新政府上台后,将重新改善德美关系作为其外交政策的一个主要目标,德美交往明显增强,两国关系 回暖。2008年4月,德外长施泰因迈尔访美并在哈佛大学发表演讲,提出建立“跨大西洋议程”(new transatlantic agenda),认为面对贫富分化、资源紧缺、气候变化、亚洲崛起和国际恐怖主义猖獗的挑战,欧美必须更新并扩大伙伴关系。[9]
同俄罗斯关系
视俄为政治、军事大国,看重俄在解决全球与地区冲突、打击国际恐怖主义以 及欧洲政治、安全事务中的作用,认为从地缘政治角度考虑,德俄及欧俄关系具有战略意义。默克尔政府上台后,坚持两国政府磋商、民间对话等各种合作机制,致 力于继续发展和深化与俄的战略伙伴关系,推动双方在经贸和能源领域的合作,但同时突出对俄民主、人权等问题的关注。2008年双方高层互访频繁。8月,默 克尔总理在索契与俄总统会晤,双方重点就南高加索危机进行磋商。10月,德总理赴俄圣彼得堡参加德俄一年一度的“德俄圣彼得堡对话”。
同亚洲国家的关系
德认为亚洲在世界政治和经济舞台上迅速崛起,在未来政治、安全政策和经济 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看重亚洲的巨大市场和发展潜力,积极谋求通过双边和多边渠道加强与亚洲国家的关系,以谋取经济利益。同时认为亚洲的发展仍存在不稳 定因素,正日益从战略角度认识亚洲的政治、经济和安全挑战。认为中国和印度的崛起不仅对本地区,也将对未来世界格局产生重要影响。重视同日本的关系,希进 一步发展与日密切而充满信任的关系,加强双方在国际和地区事务中的合作。默克尔总理上任后访华三次,访日、印各一次。[9]
同非洲、拉美国家的关系
德重视发展与非洲关系,加大对非投入,增加对非发展援助。德视拉美为全球治理伙伴,认为应全面提升21世纪德拉伙伴关系。2008年5月,默克尔总理赴秘鲁出席欧拉峰会,并首次访问巴西、秘鲁、哥伦比亚和墨西哥。[9]
经济
编辑
德国欧洲最大经济体,全球国内生产总值第四大国(国际汇率),以及国内生产总值第五大国(购买力平价)。从工业革命时期以后,德国一直是日益全球化的经济的先驱,创新者和受益者。德国的经济政策基于社会市场经济的概念。德国是欧盟欧元区的创始成员之一。凭借其在2012年1.516万亿美元的出口额,德国是世界第三大出口国。出口额占超过三分之一的国家输出。在2013年,德国在全球取得了2,700亿美元的贸易顺差,成为全球最大的资本输出国。
德国是世界上最大的褐煤生产国。 德国还含有丰富的木材,铁矿,钾肥,盐,铀,镍,铜和天然气。 德国的能源主要来源于化石燃料,其次是核电,类似生物质能的可再生能源(木材和生物燃料),风能,水能和太阳能。
服务业约贡献了GDP总量的70%,工业29.1%,农业0.9%。德国的多数产业在工业,特别是在汽车,机械,金属和化工品。
德国是世界第四经济大国。世界最有影响力的汽车品牌奔驰、宝马、奥迪、大众、保时捷都位于德国,著名汽车品牌欧宝也诞生在德国(现属于美国通用汽车集团)。汽车生产量仅次于中国、美国和日本,是全球最大的汽车生产国之一。
鲁尔工业区
虽然两德统一已 逾20年,但前西德地区的生活水平及人均所得仍明显高于东德地区,而促进东德经济整合及现代化的长期政策将持续至2019年,前西德地区每年约向前东德地 区投入800亿美元。德国政府于2009年1月批准规模500亿欧元的刺激经济方案,以避免部分产业衰退及所伴随的失业率上升。
德国是世界贸易大国,同230多个国家和地区保持贸易关系。德国产品以品 质精良著称,技术领先,做工细腻,但成本较高。德国出口业素以质量高、服务周到、交货准时而享誉世界。主要出口产品有汽车、机械产品、化学品、通讯技术、 供配电设备和医学及化学设备。主要进口产品有化学品、汽车、石油天然气、机械、通讯技术和钢铁产品。主要贸易对象是西方工业国,其中进出口一半以上来自或 销往欧盟国家。
德国的出口额2003年之后,连续六年保持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地位。外贸长期顺差,2007 年德国出口额达9691亿欧元。以企业营业额排名的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中,有32家企业的总部设于德国。德国DAX指数则由30家市值最大的德国公司 组成。德国具备专业技术的中小型企业也相当重要,约有1000家此类企业在各领域居领先地位而被认为是隐形冠军。2013年德国国内生产总值27376亿 欧元,增长率0.4%,人均国内生产总值32280欧元。国民总收入21188亿欧元。[3]
农牧业
农业发达,机械化程度很高。2008年共有农业用地1693万公顷,约占 德国土面积的一半,其中农田面积1193.3万公顷。2008年农林渔业产值为195.6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0.8%。农业就业人口85.5万,占 国内总就业人数的2.12%。2013年共有农业用地1669.9万公顷,约占德国土面积的一半,其中农田面积1187.6万公顷。2013年农林渔业就 业人口63.7万,占国内总就业人数的1.5%。[3]
工业
德国鲁尔区是德国的传统煤钢工业区。慕尼黑宝马汽车总部所在地)、汉堡(空客公司的三个客机总装中心之一)、斯图加特(奔驰和保时捷总部所在地)、沃尔夫斯堡大众汽车总部所在地)、柏林莱比锡德累斯顿则是德国东部的工业重镇。新兴工业集中在慕尼黑一带。2013年,工业企业(不含建筑业)总产值6254.8亿欧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22.8%。[3]
德国是全球八大工业国之一。鲁尔区是德国的传统煤钢工业区。慕尼黑(宝马汽车总部所在地)、汉堡、斯图加特(奔驰和保时捷总部所在地)、沃尔夫斯堡(大众汽车总部所在地)也形成了强大的制造业集群。柏林、莱比锡、德累斯顿则是德国东部的工业重镇。新兴工业集中在慕尼黑一带。
德国的主要工业部门有电子、航天、汽车、精密机械、装备制造、军工等。德国产品以品质精良著称,技术领先,做工细腻,但成本较高。德国的工业品在世界享有盛誉,而德国也是西欧最大汽车生产国。
外贸投资
德国非常重视对外投资和招商引资,也很重视与其它国家的合作。英国是德国葡萄酒的第二大出口国,出口量仅次于美国。德国从2010年开始超越了法国跃居欧洲吸引外资排名第2位,英国排名第1位。[11]
财政
  • 主要银行
德意志联邦银行
(1)德国联邦银行:1948年成立,是德国的中央银行,决定国家货币政策、负责货币发行并管理外汇黄金储备。
(2)德意志银行:1870年成立,德国最大的商业银行。1998年11月,该行收购资产总额在美国占第八位的信孚银行后,资产总额高达8200亿美元。
(3)德累斯顿银行:1872年成立。2001年7月,德国安联保险集团增持其股份到96%。2007年底资产总额为5002亿欧元。
(4)巴伐利亚抵押联合银行(又称德国裕宝联合银行):1997年7月, 巴伐利亚联合银行和巴伐利亚抵押和汇兑银行宣布进行合并后,总资产达7430亿马克。2005年,该行被意大利联合信贷银行兼并,2007年底资产总额达 4221亿欧元。2008年9月1日,德国商业银行宣布收购该行。
(5)德国商业银行:1870年成立,2007年底资产总额约为6165亿欧元。[6]
  • 财政预算
德国2014年的净新借款应会降至62亿欧元(80亿美元),创下40年以来最低位,并且联邦政府甚至可能在2015年就实现预算小幅盈余。
2015年联邦预算将盈余2亿欧元,到2017年盈余应会增至近100亿 欧元,从而使德国能够开始偿还债务。德国政府在5月时称,有可能从2015年开始不再出现新增债务。2013年德国将把借款规模提高80亿欧元为一基金融 资,以帮助修复10年来最严重洪灾所造成的损失。德国先前制定的新增债务目标是171亿欧元。
社会
编辑
交通
慕尼黑飞机场
德国交通地位重要,也反映在德国稠密且现代化的交通网络上。德国的高速公路网总长度居世界第3位,而德国高速公路部分路段并无速度限制。
德国铁路网总长度约达48215公里,每日约有50000辆的载客与载货 列车在行驶。地区铁路有区域特快铁路(RegionalExpress, RE)、区域铁路(RegionalBahn, RB0)和城市铁路(Stadtbahn, S-Bahn);远程铁路则有欧洲城际快车(EuroCity,EC),城际快车(InterCity, IC)和城际特快列车(InterCityExpress, ICE),都依照每日固定的时刻表行驶。远程铁路行运的范围约达总长2000公里之长。高速铁路网由多中心构成,德国的高速铁路即城际特快列车由德国铁路 营运,营运速度为时速300公里,联络德国各大城市及周边国家。
法兰克福机场(欧洲第二大机场,仅次于伦敦,也是货运量第一大的机场)及 慕尼黑机场并为德国最大机场,两者皆为汉莎航空的枢纽机场,而柏林航空的枢纽机场设于柏林-泰格尔机场及杜塞尔多夫机场,德国其他重要机场包括柏林-舍讷 费尔德机场、汉堡机场、科隆/波恩机场、莱比锡/哈雷机场。柏林两座机场的航班将于2013年起移至柏林-舍讷费尔德机场南方的柏林勃兰登堡机场起降。
汉堡港为德国第一大及欧洲第二大港口,是“德国通向世界的门户”。
教育
德国的教育体系为12至13年义务教育,大致上为初中等教育的阶段,实际 上教育体制因邦而异。学前教育端赖家长的意愿,可将儿童送往托儿所,纯属非强迫性。小学阶段除了少数邦为6年(如柏林)之外,其余为4年。在中等教育阶 段,德国主要采行的制度为"一本三枝",在晋升至中学阶段期间,存有一为期两年的定向阶段(Orientierungsstufe),借此可以透过老师的 建议以及学生与家长的意愿,决定往后就读的学校。中等教育主要有三种学校可供选择,依次为主干学校(Hauptschule)、实科中学 (Realschule)以及文法高中(Gymnasium)。 幼儿园的入学年龄为3岁至6岁,之后接受9年以上的义务教育,基础教育通常持续4年,进入中学阶段前存在定向阶段(德 语:Orientierungsstufe),决定往后就读的学校,中等教育阶段则区分为三类,包括文理科中学,为天赋较佳及未来欲进入大学就读的学生就 读,为期约9年;实科中学(德语:Realschule)为中等程度学生所就读,为期6年;主干学校(德语:Hauptschule)提供职业教育。一般 进入大学须经过中学会考(德语:Abitur), 包括评估中学最后数年的表现及最终测验,但细节上则因各邦、各大学及学科不同而有差异。
德国大学在国际各大学排行榜上没有美国和英国高校出众,这与德国独特的教 育科研体系有关。德国高等教育依据1976年《联邦高等教育基准法》(Bundeshochschulrahmengesetz, HRG)放宽高等教育机构的认定范围,将所有具(Hochschule)之名的学校都概括称为大学,而高等教育人口也在社会大量需求下迅速扩充膨胀。截止 2014年德国有注册学生约250万,占19-26岁人口中的33%,分布在110所大学,223所高等专科学校和56所艺术音乐类学校。这些机构相当于 中国专科学校与技术学院之间,与大学同样授予学士学位(Diplom, Magister),但其学位比大学所授予相同名称的学术地位低,德国的大学原本无硕士学位,研究所是为了念博士的学生而设,只提供博士学位,硕士学位是 配合其他欧盟国家才设立。2007年夏季学期开始,德国的国立高等教育开始收取每个学期100欧元左右的学费,除了通过ZVS中央分配的少数所谓numerus clausus有学习位置
限制的学科以外,不需要入学考试而是采用入学申请的方式。
2012年德国国家高等教育中心CHE评选出11所精英大学
2006年德国最著名的9所理工大学组成理工高校联盟TU9
慕尼黑工业大学德累斯顿工业大学、亚琛工业大学;海德堡大学、柏林自由大学、柏林洪堡大学、慕尼黑大学、图宾根大学、康斯坦茨大学科隆大学、不莱梅大学
慕尼黑工业大学、德累斯顿工业大学、亚琛工业大学、柏林工业大学、达姆施达特工业大学、卡尔斯鲁厄理工学院、斯图加特大学、莱布尼茨-汉诺威大学、不伦瑞克工业大学
科技
德国在科学方面的成就相当显著,而投入研究开发为整体经济的一部份。有103位德国人获颁诺贝尔奖,在20世纪,德国的诺贝尔奖得主较其他国家为多,尤其是在物理、化学、生理学或医学等科学领域。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及马克斯·普朗克为近代物理学的重要奠基者,维尔纳· 海森堡及马克斯·玻恩并进一步发展。在此之前的重要物理学家包括赫尔曼·冯·亥姆霍兹、约瑟夫·夫琅和费、加布里埃尔·华伦海特。威廉·伦琴发现X射线, 并于1901年获得首届诺贝尔物学奖。奥托·哈恩为放射及放射化学领域的先驱,并发现核裂变。费迪南德·科恩及罗伯特·科赫建立了微生物学。德国数学家包 括卡尔·弗里德里希·高斯、大卫·希尔伯特、波恩哈德·黎曼、戈特弗里德·莱布尼茨、卡尔·魏尔斯特拉斯、赫尔曼·外尔及菲利克斯·克莱因等人。德国研究 机构包括马克斯·普朗克学会、亥姆霍兹联合会、弗劳恩霍夫协会。戈特弗里德·威廉·莱布尼茨奖每年颁予10名科学家或学术研究者,奖金最高为250万欧 元,为世界上资助研究奖金最高者之一。
德国也有许多著名发明家及工程师,如汉斯·盖革发明了盖革计数器;康拉 德·楚泽建造了首部全自动数位电脑。斐迪南·冯·齐柏林、奥托·李林塔尔、戈特利布·戴姆勒、鲁道夫·狄塞尔、雨果·容克斯及卡尔·本茨等人形塑了现代汽 车及航空运输科技。航空航天工程家沃纳·冯·布劳恩开发了第一枚太空火箭,而后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开发土星5号运载火箭,使阿波罗计划得以实现。海因里 希·赫兹证实电磁波存在,对现代电信发展相当重要。
德国在环境科技开发及运用上较为成熟,企业投入于环境科技领域达2,000亿欧元以上,德国环境科技重点包括发电、永续能源交通工具、原料效率、能源效率、废弃物管理、资源回收及永续水管理
医疗
德国拥有世界历史最悠久的全民医疗保险体系,始于1883年俾斯麦的社会保障法。德国政府依法提供广泛的健康保险计划,特定民众如终身职员、自营业者、高收入雇员可选择退出该计划,并另投保私人保险,而在2009年以前,此类特定民众得选择不加入任何保险。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资料,于2005年,德国医疗卫生体系支出中,政府及个 人分别负担77%及23%,医疗支出约占国民生产总额11%;德国男性及女性预期寿命分别为77岁及82岁,居世界第20位;德国婴儿死亡率较低,约千分 之四。2010年,主要死因为心血管疾病,占41%,其次为恶性肿瘤,占26%。2008年时,约有82,000人感染艾滋病,自1982年起已经有 26,000人因艾滋病而死亡。
体育
大赛举办经历
1936年柏林奥运会
1972年慕尼黑奥运会
1974年德国世界杯
1988年西德欧洲杯
2006年德国世界杯
2009年田径世界锦标赛
德国是世界上赛车运动领先的国家之一,德国盛产F1车手,其中F1历史上最成功的车手,7次世界冠军,车王迈克尔·舒马赫就来自德国,他创造并保持了无数F1的记录,是世界上收入最高的运动员之一,其弟拉尔夫·舒马赫原本也是F1车手,现为DTM车手,舒马赫之后又有维特尔连续4次获得F1世界冠军,现役车手有罗斯博格、海菲尔德格洛克苏蒂尔等。宝马梅赛德斯处在赛车运动领先的制造商之中,此外,保时捷车队已经赢得过16次勒芒24小时耐力赛的冠军,奥迪车队则赢得过9次冠军,德国DTM房车大师赛是当今世界最著名的房车赛之一。
田径、游泳、赛艇、足球、马术曲棍球手球都是德国队的传统强项。冬季运动也是德国人的强项,在有舵雪橇无舵雪橇冬季两项、越野滑雪和速度滑冰等项目中,经常在欧洲和国际赛事中夺得奖牌,著名体育明星有网坛名宿贝克尔和网球女皇格拉芙、自行车名将扬·乌尔里希、九球皇帝苏奎特、体操老将丘索维金娜,兵乓球名将蒂姆·波尔等。
NBA史上第一外籍MVP,达拉斯小牛队的当家球星德克·诺维茨基来自德国维尔茨堡
德国足球水平一直排在世界前列,德甲(Bundesliga),欧洲五大联赛之 一,德甲的平均到场人数在世界上任何职业体育联盟中排第2,德国约有2700万人加入体育俱乐部,全国共有91000个体育俱乐部。足球为德国最受欢迎的 运动。2010-2011赛季,德甲创造了197个国家电视转播的新纪录。德国国家足球队是世界杯历史上成绩最好的队伍之一,总参赛场次第一,总积分第 二,夺冠次数第二,共18次进决赛圈,13次进四强,获得过4次冠军、4次亚军、4次季军和1次第四名。德国女足也获得过两次世界杯冠军,德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包揽男女足世界杯冠军的国家。在2006年德国世界杯中,德国获得季军,2010年南非世界杯,德国再夺季军,成为历史上第一支蝉联季军球队,新星托马斯·穆勒获得金靴奖和最佳新人奖。2014年巴西世界杯,德国勇夺冠军,托马斯·穆勒获得银球奖+银靴奖,诺伊尔获得金手套奖。德国共11次参加欧洲杯,获得三冠三亚,是成绩最好的球队。
德国在整个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历史总奖牌榜上位列第三(含前东德和西德), 其中夏奥会一共获得163金,163银,203铜,总计529枚奖牌,冬奥会一共获得70金,72银,48铜,总计190枚奖牌,德国统一后已经参加过五 届夏奥会,共获得67枚金牌,56枚银牌,81枚铜牌。
德国队在历届夏奥会中的成绩:
年份
   金牌
   银牌
   铜牌
   名次
  
1992
   33
   21
   28
   3
  
1996
   20
   18
   27
   3
  
2000
   14
   17
   26
   5
  
2004
   14
   16
   18
   6
  
2008
   16
   10
   15
   5
  
在2006年2月举行的都灵冬奥会中,德国共获得11金、12银和6铜,列奖牌榜第一位。
在2010年2月举行的加拿大温哥华冬奥会中,德国共获得10金、13银和7铜,列奖牌榜第二位。
传媒
新闻出版事业十分发达,报刊种类繁多。2013年第4季度数据显示,德发 行量最大的日报是《图片报》,发行量约为243.8万份,其它全国性大报发行量如下:《时代》周报,51.7万份;《南德意志报》,40万份;《法兰克福 汇报》,32.9万份;《世界报》,22.3万份。最大的地方性报纸是《西德意志汇报》,发行量39.7万份。2013年第4季度,德各类日报的日销售量 为2010万份。有各类杂志近万种,季度销售量15619万份。最重要的时事政治周刊《明镜》发行量84.2万份,《焦点》50.9万份。[3]
文化
编辑
文学
歌德
德国在历史上被称作“诗人与思想家的国家”(Das Land der Dichter und Denker)。
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
塞道尔·蒙森、欧肯、海泽、霍普特曼、托马斯·曼、黑塞、伯尔因、君特.格拉斯、赫塔·穆勒
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
施特莱斯曼、奥西茨基、勃兰特
德语文学的历史可追溯到中世纪,受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影响,德国的18世纪文学走向顶峰。歌德海涅席勒莱辛格林兄弟都是杰出的代表。
美术
不少德国画家的作品享有高度国际知名度,创作形式也相当多元。源自德国地区的卡罗琳式建筑及奥托式建筑促进了罗曼式建筑发展,之后则以哥特式建筑、文艺复兴建筑及巴洛克建筑为主。
德国作家 德国画家、建筑设计师
瓦尔特·冯·德尔·福格尔魏德、沃尔夫拉姆·封·埃申巴赫、
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弗里德里希·席勒、
戈特霍尔德·埃夫莱姆·莱辛、台奥多尔·冯塔纳、
格林兄弟、海因里希·海涅、托马斯·曼、
赫尔曼·黑塞、海因里希·伯尔、格哈特·霍普特曼、
君特·格拉斯、贝托尔特·布莱希特
文艺复兴时期重要艺术家:小汉斯·霍尔拜因、马蒂亚斯·格吕内瓦尔德、阿尔布雷希特·丢勒
浪漫主义画家:卡斯珀·弗里德里希
超现实主义画家:马克斯·恩斯特
现代主义建筑发展:沃尔特·格罗佩斯(创设包豪斯建筑学校)、路德维希·密斯·凡德罗(20世纪著名建筑师、提出全玻璃帷幕摩天楼)
音乐
音乐是德国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德国造就了各个不同时期的音乐大师,柏林爱乐乐团、德累斯顿国家交响乐团更是享誉世界。德国为欧洲第一大及世界第三大音乐市场。
哲学
德国哲学可以说奠定了西方哲学的基石。进入21世纪,德国与法国、奥地利、瑞士及斯堪地那维亚各国持续发展当代分析主义。
其他
德国的各类音乐会、艺术展览、戏剧表演、国际性大型体育比赛、街头庆祝活动和圣诞市场也吸引了不计其数的游客。德国的节庆活动很多,比如慕尼黑啤酒节、科隆“克里斯托夫上街日”(Christopher Street Day,骄傲游行)、柏林文化狂欢节(Karneval der Kulturen)、美因茨狂欢节、科隆狂欢节等,都是享有悠久历史和国际声誉的民间节庆。
德国拥有37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证的世界遗产。
德国社会重视性别平等及障碍者权利,社会及立法上也对同性恋者相当宽容, 同性恋者可收养伴侣的亲生子女,并自2001年起承认民事结合。德国对移民态度也有所转变,自1990年代中期起,德国政府及多数民众对经过资格审核的移 民表示欢迎。英国广播公司于2011年所做的全球民意调查显示德国为正面影响力最高的国家。
忌讳
忌讳数字13。视13日星期五为不祥 。不喜欢红色,红黑相间色以及褐色,尤其是墨绿色。法律禁用纳粹或其军团的符号图案,讨厌菊花、蔷薇(只用于悼亡)图案和蝙蝠图案。忌讳核桃。
送花时禁止送菊花、玫瑰、蔷薇,只数和花朵数不能是13或者双数,鲜花不用纸包扎。禁止送太个人化的物品。礼品包装纸不用黑色、白色和棕色,也不能用彩带包扎。
节日
日期 中文名称 德语名称 说明
1月1日 元旦 Neujahr  
- 耶稣受难日 Karfreitag 春分后第一个月圆后的第一个星期日前的星期五,具体日期不固定
- 复活节周一 Ostermontag 星期一,具体日期不固定 复活节是春分月圆后第一个星期天,如果月圆正好是星期天,那么往后延一周
5月1日 劳动节 Tag der Arbeit  
- 耶稣升天节 Christi Himmelfahrt 复活节后40日,具体日期不固定
- 圣灵降临节 Pfingstmontag 升天节后10日,复活节后50日,具体日期不固定
10月3日 德国统一日 Tag der Deutschen Einheit 前东、西德在柏林墙倒下后统一的日子
12月25/26日 圣诞节 Weihnachten 重要节日
饮食
编辑
德国由于身处欧洲大陆之中心,饮食文化与内陆地区之物产分布息息相关。整体上德国较为爱好肉类和啤酒(大致上德国啤酒可以分为白啤酒,清啤酒,黑啤酒,科什啤酒、出口啤酒、无酒精啤酒等六大类)。其中德国人尤其爱吃猪肉,大部分有名的德国菜都是猪肉制品,例如香肠。相较于欧洲中南部精致饮食,德国的传统饮食普遍较粗犷,但仍具特色;传统菜肴如烤猪肘、烤猪膝,常佐以马铃薯泥、酸甜甘蓝食用。
肉类
鱼类
蔬菜
面包
啤酒
德国人普遍崇尚“大块吃肉,大口喝酒”,尤好猪肉类食品。德国每年人均猪肉消耗量为65公斤,居世界首位。德国的食品以香肠最为知名,香肠种类至少有1500种,全皆由猪肉制成。
鱼类菜式主要集中于德国北部。这是因为德国只有北部才有海岸线。北部海岸是波罗的海,盛产鲱鱼德国人通常会用鲱鱼来卷起蔬菜制成鱼卷。内陆地区鱼肉都是淡水鱼,来自河流,诸如莱茵河
德国人吃的蔬菜比较普通,包括了胡萝卜、马铃薯、洋葱、生菜、卷心菜青豆等等,通常会炖煮或用来煮汤。
德国面包之历史已有逾800年,种类也多,据说超过400种。差不多境内所有乡镇都有自家面包工场。烤面包圈(brezel)和农夫包是德式面包里最具代表性之一。前者配以粗盐、面粉烤制;后者则用黑麦与小麦制成。
德国为世界第二大啤酒生产国,境内共有一千三百家啤酒厂,生产的啤酒种类高达五千多种。而根据官方统计,每个德国人平均每年啤酒消耗量为138升。
旅游
编辑
综述
德国旅游业发达。每年有大量国内外游客在


德意志风情 (11张)

德国旅游。德国有38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数量仅次于意大利、中国和西班牙,与法国并列世界第四,其中36个是文化遗产,仅有2处是自然遗产。著名景点有科隆大教堂柏林国会大厦,罗滕堡,慕尼黑德意志博物馆,海德堡老城,新天鹅堡,黑森林、国王湖、德累斯顿画廊等等。
根据德国旅游业中心(Deutsche Zentrale für Tourismus,DZT)的报告,2012年来德国的外国游客首次超过4600万人次,并且持续增长,这些游客中的大部分来自欧洲其他国家、美国和亚洲。德国旅行,不局限于城市游,小镇别有一番景致。
就城市而言,柏林、慕尼黑、法兰克福、科隆、德累斯顿、斯图加特、汉堡、杜塞尔多夫和纽伦堡是最受外国游客欢迎的十个德国大城市,最受游客欢迎的联邦州是巴伐利亚州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巴登-符腾堡州
著名景点
勃兰登堡门
勃兰登堡门
勃兰登堡门位于柏林市中心,东侧是巴黎广场(德语:Pariser Platz)和菩提树下大街(德语:Unter den Linden)的尽头,西侧是三月十八日广场(德语:Platz des 18. März)和六月十七大街(德 语:Straße des 17. Juni)的起点,是柏林的象征,也是德国的国家象征标志,它见证了柏林、德国、欧洲乃至世界的许多重要历史事件。1788年,普鲁士国王弗里德利希·威 廉二世统一德意志帝国建造。当时德国著名建筑学家卡尔·歌德哈尔·阆汉斯受命承担设计与建筑工作,他以雅典古希腊柱廊式城门为蓝本,设计了这座凯旋门式的 城门,并于1791年竣工,曾被命名为“和平之门”,战车上的女神被称为“和平女神”。[2]
无忧宫
位于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东部勃兰登堡州首府波茨坦市北郊。宫名取自法文原意“无忧”(或“莫愁”)。无忧宫及其周围的园林是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二世(1745—1757年)时期建造的。整个园林占地290公顷,坐落在一座沙丘上,故也有“沙丘上的宫殿”之称。[2]
科隆大教堂
是世界上最完美的哥特式教堂,位于德国科隆市中心的莱茵河畔。厅高42米,顶柱高109米,中央是两座与门墙连砌在一起的双尖塔,这两座157.38米的尖塔像两把锋利的宝剑,直插苍穹。[2]
柏林墙遗址
柏林墙墙高3.5米,水泥板结构,墙上部为水泥管。1961年被筑起后作为德意志民族分裂和冷战的见证,而在1989年民族即将统一的时候又被拆除作为友好象征,促进了东西德国的统一。
新天鹅堡
全名新天鹅石城堡,是座白墙蓝顶的神话城堡,位于德州Fussen小镇上,在阿尔卑斯山脉中,是巴伐利亚国王路德维希二世的行宫之一,也是德国境内受拍照最多的建筑物。也是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