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感动
[FONT=宋体]三十、好男人[/FONT]MU
[FONT=宋体]我昨天找[/FONT]MU[FONT=宋体]当免费陪练,他顺便到[/FONT]DOWNTOWN[FONT=宋体]办事。或者说[/FONT]MU[FONT=宋体]去[/FONT]DOWNTOWN[FONT=宋体]办事,我奉陪,顺便把他当免费陪练。
见到[/FONT]MU[FONT=宋体],我大吃一惊,和三个月前相比,他瘦了很多。他自己说是瘦了二十斤。移民可以减肥!这是共识。北美胖子多,但我所见的中国移民却鲜有肥胖的。一方面是因为有这么多北美超级胖子在做参照物,中国同胞再怎么努力也赶不上他们。另一方面是新移民在最初的几年都有一个艰苦奋斗的过程,顾不上长肉,得先瘦身了。[/FONT]MU[FONT=宋体]长登不足一年,他一个人先来,太太在国内。他一来就做两份[/FONT]LABOUR[FONT=宋体],每天晚上还通过网络和电话打理国内的生意。可以说他的上班时间是从上午十一点到凌晨三点。我问他为什么国内有生意,还要去打工,把自己搞得这么辛苦?他说:“我这是麻木自己,我不把自己的每一分钟填满,我就会难受。最难受的就是去机场送朋友,每送一次都是一场折磨。希望上飞机的是我。”现在终于决定回家去探亲了,兴奋之情就写在脸上。
到了[/FONT]DOWNTOWN[FONT=宋体],来到位于[/FONT]HOTEL VANCOUVER[FONT=宋体]的[/FONT]LV[FONT=宋体]店。[/FONT]MU[FONT=宋体]花了[/FONT]1700[FONT=宋体]加元给太太买了个挎包。这相当于他打工[/FONT]200[FONT=宋体]个小时的工资,或者相当于他四个月的房租,也正好是他刚卖掉的那辆车的价值。我开玩笑说:“你用你的车给太太换了个小包包。”他说:“我没这么想过。”
在闲聊时,[/FONT]MU[FONT=宋体]说,几个月后太太就可以过来了。他不能让太太住[/FONT]BASEMENT[FONT=宋体],打算以后租[/FONT]APARTMENT[FONT=宋体];他不能让太太坐他原来的破车,所以卖了,考虑以后买辆新车。[/FONT]

[FONT=宋体]我除了感动还是感动![/FONT]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温轶事


你说对了,夫妻分居,母子分居是最大的痛苦.是你想象不到的痛苦.我这一年跑了三个来回了,还在痛苦着.相比之下,吃饭做菜就是小儿科了.移民就是能让不会做饭的人变成做饭能手.
我琢磨着中国银行和汇丰银行联合起来欺负我这个小户了,自己带汇票的时候还只是国内收费.银行汇过来的时候,入帐时又收了一笔.:wdb14:
我和老公的分局就是有了宝宝后一年每天和宝宝睡,老公睡另一个卧室。这我都觉得受不了时间长了觉得不对劲少了什么。特别是移民本来移民就是团聚,分开太痛苦了。体谅楼主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温轶事


是啊,我儿子也说要去找找社区,帮帮老太太.
本社区的人天天有看到这个可怜的老太太啊.
我害怕以后这样 万一我姑娘从小在加 长大不养我老可咋整:wdb14: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什么是EI
回复: 移温轶事

[FONT=宋体]六十五、我的移民朋友[/FONT]

[FONT=宋体]很多还没有登陆的准移民一直关心和担心过来后的移民之路怎么走。我收到很多悄悄话,都是关于这方面的担心。我这里把我接触到的移民朋友的奋斗路线,生存状况做一个汇总。肯定会有局限,俗话说:人以群居,物以类聚。我看到的一定是和我的情况比较接近的多一些。其中有一些也是家园的朋友。欢迎对号入座,或随时纠错。[/FONT]

1、 [FONT=宋体]我最佩服的,移民路线组织得最好,也最能吃苦的,当数[/FONT]Z[FONT=宋体]一家。他们登陆比我还晚一个月,到达一星期,夫妻双方就开始做[/FONT]LABOUR[FONT=宋体]。几个月后,当我还在固执地认为应该先学英语,再找工作的时候。[/FONT]Z[FONT=宋体]太给我打电话,她已经拿到[/FONT]EI[FONT=宋体],并申请了财政资助,可以去[/FONT]DAUGLAS COLLEGE[FONT=宋体]学英语了。再过半年,她又给我打电话,她已经开始学专业,还是政府资助。一年以后就能有[/FONT]CERTIFICATE[FONT=宋体]了。[/FONT]Z[FONT=宋体]呢,也终于有了有薪假期,计划春节其间第一次回家探父母。他们的每一步都是朝着预定的目标在预期的时间到达。[/FONT]

2、 [FONT=宋体]最有资本的要数英语特别好,而且还有好专业及工作经验的。[/FONT]L[FONT=宋体]就是这样的一位,她有德国留学的背景。来之前就往温哥华各相关机构发了三百多份求职简历。登陆后,她给自己设置了三个层次完全不同的工作目标:一是做[/FONT]LABOUR[FONT=宋体],一星期就开始在一家餐厅做汉堡包;二是应聘做一般的[/FONT]RECEIPTIONIST[FONT=宋体],以她的英语水平应该不用等很久;三是专业工作。幸运的是,一个月之内她就结束了做汉堡的历史,越过第二层次,直接进入第三层次。找到了专业工作。不过这样的幸运儿很少,我想在新移民里面不会超过[/FONT]10%

3、 [FONT=宋体]最有代表性的应该是来以后开始读一个[/FONT]PROGRAM[FONT=宋体],然后在找工作或自雇。这其中女的最多的是学会计,理财,制图,男的学计算机,或电工,或房地产经纪。[/FONT]S[FONT=宋体]在国内是搞建筑设计的,来这里以后先是在餐馆当[/FONT]WAITRESS[FONT=宋体],后来去学了[/FONT]CAD[FONT=宋体],其实这些是她的老本行了,但没经过这里的学习就找不到这里的专业工作。学了八个月,实习后被实习的单位留下了。虽然这和她在国内所从事的建筑设计相比还有一些差距。但已经算是专业工作了。走这条路的群体的比例比较大,而且只要目标坚定,就一定能够实现。[/FONT]

4、 [FONT=宋体]最能干的,当数那些能在加拿大找到生意并生存下来的。我在成人高中上[/FONT]BUSINESS[FONT=宋体]课的时候。老师说请了一位成功人士来给我们介绍经验。这位成功人士一上台,我们的眼睛都瞪大了。竟然就是我们英语班的同学[/FONT]N[FONT=宋体]。他几年前登陆,现在做家具批发的生意,租了仓库,将货从国内运过来,再批发给各商场。估计现在生意正常了,来学校再充充电。整个演讲的过程都是用的英语,够厉害了,还来这里学英语。佩服![/FONT]

5、 [FONT=宋体]最方便的,是炒国内股票的。每天吃完晚饭,往电脑边一坐,国内股票刚开市。比国内的人炒股方便!股市收市,正好上床睡觉。充实!我有一个朋友,他在国内就是职业炒股,在这里倒是照顾孩子和炒股两不误。就是有一点,周日到周五,每天晚上五点半以后谢绝一切活动。股票优先![/FONT]

6、 [FONT=宋体]最尴尬的,当数两地分居的。当初决定分居的时候,一定没想到分居生活竟是如此艰难。不是时刻被牵挂,担心和思念折磨着;就是家庭维系力在分离中淡化。在这边的一方面想努力开创自己的事业,但由于得两头奔波,再好的计划也无从开始。真有了不错的事业了,对于日后如何团聚,由哪一方来做出牺牲,将面临更难的选择。一对夫妻可以经受一个月分居,三个月分居;一年分居,甚至三年,五年分居;但如果十年,二十年分居两国,这还是夫妻么?[/FONT]
[/SIZE][/SIZE]
ei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温轶事

[FONT=宋体]八十五、温哥华的英雄母亲[/FONT]

[FONT=宋体]同学[/FONT]A[FONT=宋体]剖腹产下一男孩,我第一次见到生产后的[/FONT]A[FONT=宋体]是在医院。交谈中得知[/FONT]A[FONT=宋体]除了有个八岁的女儿在身边,丈夫、父母、亲人都不在这里。没有亲人,没有月嫂,也没有请保姆。那谁来照顾剖腹的产妇?她自己。谁来给孩子换尿布、洗澡、喂这个,喂那个?[/FONT]A[FONT=宋体]自己。她在手术后六小时就开始下床,亲自料理孩子。我和其他同学商量着把她女儿带走一段时间,以便减轻她的负担。她说:“女儿不能走,她要帮忙洗衣服,做饭。”我们为她着急,替她想主意,而她,胸有成竹,气定神夷,似乎一切都在掌控之中。[/FONT]

[FONT=宋体]经常和[/FONT]A[FONT=宋体]保持着联系,她说前同事有专门请假来帮她忙;房东太太有帮她忙;教会的牧师更是安排了附近的教友轮流给她送煮好的食物;女儿包揽了所有的衣服清洗任务。大家的帮助犹如及时雨。但我知道照顾婴儿主要还是靠她自己。[/FONT]

[FONT=宋体]再见[/FONT]A[FONT=宋体]已经是宝宝生下来第十天,我来到她家里。哈,房里竟然一点不乱;孩子精神十足;[/FONT]A[FONT=宋体]在给孩子喂奶,脸上挂着轻松的笑容,全无我想象中的手忙脚乱。她说如果不是担心辐射,她也可以按时在网上完成家庭作业的。[/FONT]

A[FONT=宋体]是去年下半年带女儿来长登的,在这几个月之内,她先做了一份工作,成功在生产前拿到[/FONT]EI[FONT=宋体],同时在成人高中上课,竟然以和我们这些“全职”学生一样的成绩升级。工作、上学、带女儿、生孩子,在我看来,每一件都艰难;但她却结合得那么完美。[/FONT]

[FONT=宋体]原来孩子可以这样生![/FONT]
是怎么做到的?希望有机会能见到她问问 我一个孩子都忙的不行掉眼泪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移温轶事


托儿班是指有些ESL班是专门为有小孩子的妈妈办的,妈妈在上课的时候,有专人帮忙照看孩子。
牛姐 成人高中有能看孩子的班吗?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温哥华经历Day4

今天起的早,主要还是想改变自己对时差的习惯性.
9点半起床,洗漱完毕后,蒸上了自己在T&T买的叉烧包,味道还很不错啊.

中午煮了面条,和昨天来的北京老哥聊了会天,受益匪浅.他也给我说了很多老移民的经验.其中就有我一直比较关心的关于入加国籍保留中国户口的问题.听他的意思讲,原来中国对入加拿大籍的中国人保留户口的问题一直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现在这两年政府管理开始严格了,不同的省市还不太一样.

比如,你要是在加拿大入了加拿大的国籍,那你的枫叶卡就会被加拿大政府收回,如果你再回中国,你只能拿加拿大的护照入境.但你要想入中国境内,就需要带着加拿大的护照到中国大使馆办理去中国的签证.而再不象以前那样进入中国来去自由了.

而据说有些中国的省份如果你拿着加拿大的护照到签证出办理在中国的签证的话,那会立即取消你在中国的户口.听起来很寒心吧.

据说在北京如果你拿加拿大护照办理签证的话,签证处的人会劝说你到当地派出所先办理户口取消后才能给你办签证.

推荐办理签证的地方是在香港签证处办理,不会取消你的户口.

听起来好麻烦啊,于是乎不禁对自己是否将来选择加入加拿大国籍产生动摇.

下午洗了衣服,洗完不知道晾哪,问了另一个屋的人,告诉我这里用烘干机.呵呵,第一次用烘干机,觉得还不错.衣服一出来就干了.

晚上北京的老哥们买回了芥兰和烧鸭,他做了西红柿鸡蛋汤,耗油芥兰,我做了炖猪肉和米饭,我们可算开了回荤.好几天没吃肉了:)

从那个老哥那又学了几手不用炒做菜的技巧.呵呵,生活本领进一步增强.

其中我们聊天聊到在中国和在这里生活不同的感受,有一条很有意思和大家分享下,就是我们两个都明显感觉在加拿大买东西都要买真正缺少的还要货比三家,还老找特价的买.而在国内如果去超市的话总要乱买一气,很不注意成本控制.

看来以后回国后要改正以前的毛病了,生活是不容易的啊.
你是哈尔滨人?我是大庆的 我在哈尔滨住过4年多 也算老乡了 我下个月登陆温哥华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看的眼泪下来了 我姑娘什么时候对我这样 太小了有时候手重总伤着我
回复: 移温轶事

[FONT=宋体]九十八、又到三八节[/FONT]

[FONT=宋体]收到朋友的祝福,颇有些三八妇女节的气氛了。此时的国内,各旅游景点大概是清一色女同胞。各单位,尤其是机关、事业单位,和国企的女同胞,开心得让男同事感叹下辈子要做女人。其实他们心里也知道,一年里只有一天是妇女节,却有[/FONT]364[FONT=宋体]天是男人节。从内心里希望做女人的大概也不会超过三百六十五分之一。[/FONT]

[FONT=宋体]关于妇女节,我最深刻的记忆,不是原来单位的福利,也不是那些和同事们一起的精彩刺激的旅游,而是[/FONT]N[FONT=宋体]年前在三八节收到的第一束“鲜花”。[/FONT]

[FONT=宋体]那时我家儿子还是上幼儿园的年龄,三八节那天,我下班回来,决定犒劳一下自己:不做饭了,带儿子去外面用餐。在路上打电话给儿子,让他自己下楼,到附近的餐厅门口会合。我先到达,翘首期待那个小男孩过来。终于等到了,他手里端着几枝桃花、梨花花枝,都是花苞,没有开。他端得那么严肃,以致走路倒显得有些歪歪扭扭。他到我跟前,说“妈妈,这是给你的,节日快乐!”[/FONT]

[FONT=宋体]我意外、我惊喜!惊喜的是,小男孩会讨人欢心了;意外的是,他哪来的钱买花?我问他:“你买花的钱是哪里来的?”他很坦然地告诉我:“不是买的,是在垃圾桶旁边捡的。”[/FONT]

[FONT=宋体]哈哈,这是我此生收到的第一束鲜花![/FONT]
 

Similar threads

家园推荐黄页

家园币系统数据

家园币池子报价
家园币最新成交价
家园币总发行量
加元现金总量
家园币总成交量
家园币总成交价值

池子家园币总量
池子加元现金总量
池子币总量
1池子币现价
池子家园币总手续费
池子加元总手续费
入池家园币年化收益率
入池加元年化收益率

微比特币最新报价
毫以太币最新报价
微比特币总量
毫以太币总量
家园币储备总净值
家园币比特币储备
家园币以太币储备
比特币的加元报价
以太币的加元报价
USDT的加元报价

交易币种/月度交易量
家园币
加元交易对(比特币等)
USDT交易对(比特币等)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