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遇见和听说几件让人心酸的事

schenvan

都一样
不,不一样。西方社会和中国社会不一样的就在于:西方社会总是在想办法把蛋糕做得更大。不象中国社会,就那么大的蛋糕,一些人拿多了,另一些人就没有了。以前的社会都是大家真诚的热情地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可土豆上台这两年,感觉真是糟糕透顶,每个人都充满戒备,都充满愤怒。加拿大的总体环境好,但也需要人们去爱护她,去维护她,否则会越来越糟!
其实相反, 这几年,中国的蛋糕好像增长迅速, 西方的蛋糕就那么大,而且Liberal一直在捣乱。
 
大家拿政治的极左性,决定了任何一个商店,借他们一万个胆子,也不敢驱赶在门口的流浪汉或乞讨者。之所以不让他进商店门并且敢于驱赶他,只有一种情况,此人曾经在商店偷窃,并被当场抓获。保安会明确告诉此人,他不受欢迎以后不能进这个商店,即便是正常购物,否则报警。
 
楼主很善良,但是身体健康想不劳而获的人,不值得同情。在这里,最底层的人们,政府对他们扶持照顾是足够的,各种疾病各种伤残以及失业,只要申请,都会有生活保障,街头流浪汉,更不值得同情,到处都有收容所免费吃住,人家就是不愿住进去,就算寒流来了也不肯入住,慈善机构只好发棉被给他们御寒。我每次逛街,都会看见各种慈善机构的餐车在派发食物,哦,喜胜街有个免费的午餐厅,我有次经过,门口的流浪汉,热情邀请我们进去吃午餐,于是我们进去逛了一圈,还见到几个中国阿婆
 
移民跟国内对比:
吃/乐,吃/游
比例更高一点,
特别加拿大,
天寒地冻的,除了吃,还是吃。

一年的旅游次数,
比不过国内大妈。
我的意思是国内百姓的一切都是别人给的,上面今天高兴让您吃好喝好玩好,明天不高兴了饿死整死。无论什么情况,只能接受。跟养的猪差不多。你说宠物狗过的日子比你过得还舒服,羡慕吧。我也无语了……
 
楼主很善良,但是身体健康想不劳而获的人,不值得同情。在这里,最底层的人们,政府对他们扶持照顾是足够的,各种疾病各种伤残以及失业,只要申请,都会有生活保障,街头流浪汉,更不值得同情,到处都有收容所免费吃住,人家就是不愿住进去,就算寒流来了也不肯入住,慈善机构只好发棉被给他们御寒。我每次逛街,都会看见各种慈善机构的餐车在派发食物,哦,喜胜街有个免费的午餐厅,我有次经过,门口的流浪汉,热情邀请我们进去吃午餐,于是我们进去逛了一圈,还见到几个中国阿婆
个个身体健全,绝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不愿意工作。
 
晚上去nofrill买菜。买完菜装车时,忽然一辆自行车停在我身边。一个瘦的像竹竿的男人,背个背包,戴两条长耳环,很急切的低声说:“对不起,我不是讨钱的,我只想知道你能否帮助我。我和我的妻子需要吃的。。。牛奶,麦片都可以。。。。”我看看他,他一副很着急的样子,衣服裹得紧紧的,带着厚厚的手套,下雪的天竟然骑着自行车。我就说:“那你跟我来,我可以到Nofrill买东西给你吃。你想要什么?牛奶么?” “还有麦片。”他赶快加了一句。我心里嘀咕了一句:“你可真是不客气。”嘴上强硬起来:”只有牛奶。“”那好吧。。。可他们不让我进。“他强调道。”不让你进?“我觉得很奇怪。因为我经常看见Nofrill门口有讨钱的,现在哪就坐了一个。”对,他们不让我进,因为他们觉得我打扰其他人了。“我们一边说一边往Nofrill走,但走到门口他就停下来,把车往旁边的垃圾桶上一靠,又说了一遍:”他们不让我进。“

我看看他,自己走进去,走到牛奶柜前。但想到他总是在强调麦片,而且看见旁边正好各种的麦片都在打折,就挑了4盒,去付款。但我一直心里在嘀咕。因为很多吸毒的人也经常到处要钱什么的。他是什么样的人呢?到付款时,我不由自主的对收银小姐说。”外边有个人问我要吃的,我可以给他买吃的,但我不知道他是否是骗我。“结果收银小姐说:”我让manger去处理。“然后她马上打电话喊manager。等我我付完钱出去,只见一个比较壮的穿着nofrill制服的男的,站在门口左右张望。原本坐在门口讨钱的一个家伙也被他赶走。但那个讨钱的家伙马上跟上另一个本地人去要钱了。原本在门口等我的瘦竹竿却不见了。

我一边有点懊悔一边又有点紧张的边向车走边向四周张望。我有点懊悔多嘴给收银小姐说,同时希望那个瘦竹竿别真的被吓跑了。等我再打开车门时,那个瘦竹竿又骑着车出现在我身边了。我把盒装在袋子里的麦片给了他,他接过袋子,说着谢谢,就匆匆地离开了。就象觅食的湖鸥,找到食物就赶快叼着飞走了。大概是找下家了吧。看着他匆匆离去的背影,觉得心里有点酸酸的,但还有点安慰。

回到家,女儿快乐的给我讲着下午她和同学一起逛shopping mall的事情,说”某某买了一条裤子,原价$75,现在只有$40呢;某某买一一件毛衣,喏,就是网上这件,打完折才$25呢。。。当然我什么都没买。。。。然后我们一起去喝星巴克。。。“我问了一句”一杯星巴克多少钱?“ ”$4.5" 我听完只觉得心里更酸,我想也许我不该对瘦竹竿那么小气,我也许该再给他买袋牛奶。他可能真的是需要一段晚饭呢。因为从头到尾他都没问我要一块钱。

我给女儿讲了我在nofrill门口的遭遇。她很懂事的问:"那你给他买了没?”我说我给他买了两盒麦片,然后加了一句:“你的一杯咖啡都比我给他的两盒麦片贵呢。”

说实话,来这么久,土豆上台的这两年,是我见过穷人乞讨人数最多的年份,而且人与人之间的那种热忱的互助也淡化了。前两年我的警察邻居一到冬天还很兴奋的告诉我她又去哪里帮助给穷人发食物了。今年她就没有说这样的话了。原来这个nofrill门前常有乞讨的人。大家都会给他们塞满食物,然后加些零钱。可现在连nofrill也开始赶人了。而且给乞丐施舍的人也少了。

不管人们愿意不愿意,2019还是来了。希望土豆下台,还加拿大一片清净,一个美好。
来加三年多,发现中加乞讨的一个重大区别是,加拿大乞讨的往往看着身体健康,年纪也不大。国内残疾人多,以前深圳的小孩多,甚至残疾的小孩。还有就是健康也是有悲惨的故事,比如没钱回家了,重病等等。真的年青健康身强力壮的要不到啥钱的估计。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