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 IT

蒙特利尔工作.生活. 感受(连载)

开门见山,闲话少说。直奔主题,聊聊IT在蒙特利尔找工作的感受。

1. 难,真难,对没有本地工作经历的新移民太难了。没有什么面试机会。
2. 运气+实力,运气更重要。
3. 感受到了资本主义的压力了,这里工作好累,也许是新来的关系吧,感觉综合工作劳累度是我在国内的2-3倍。
4. 英语还是个阻力,同事说快了+生活话题,就听不懂的多了。只是技术话题还好。

我是直接长登加拿大,去年七月带着家眷登录蒙特利尔。7,8,9三个月和前的公司还没有结束劳动合同,休假了将近2个月,
九月底才结束了劳动合同。

我已经不年轻,在国内某通信研发中心做3G通信软件业务工作10多年了。3G移动软件研发是个相对闭塞的领域,加上自己在舒适的环境呆了
多年,有点温水煮蛙不思进取,没有什么特殊的技能了,有点万金油,说啥都知道点做过点,来到这里一看,这里的技能要求和以前的工作环境相差挺多了。蒙特利尔没有通信研发企业。有的bell也是运营商。
这里的招聘都是招聘互联网方面的,更多的什么前端,什么java全栈。以前的工作都是3G核心网,和这个几乎没有什么交集啊,我只会用C,linux+数据库,根本没参与过任何网站开发的工作。什么vue框架我都没有听说过。面试我给人家说我的roaming call, 3G feature call工作内容,对方也是一脸茫然,行业没有交集啊.
好在也是干了10多年了,怎么凑凑,简历也能写点啥。


我本人在长登录前是没有求职经历的。本科毕业的时候国家包分配,硕士毕业的时候,又是校招,集体见面签合同就去工作了,再也没有跳槽过,后面就是温水煮蛙舒服的过了10多年,技能下降。哪里知道这里的求职这么辛苦。

先说>>>> 1. 难,真难,对没有本地工作经历的新移民太难了。没有什么面试机会。>>>>>>>>>>>>>

安顿家庭,孩子上学,老婆上法语,我就整理简历在indeed.com投递了(事后证明indeed.com是个糟糕的平台)。
我前后在indeed投递了90家,80家没有消息,5家email回复说不合适或者岗位过期了。包括中介在内的5家有电话交流(人力或者技术),其中2家后续没有消息。最后三家做了面试,然后两家拒绝,最后一家给了工作机会。
最后一家对方的技术经理说,其实我们有三个备选对象,但是因为你有多年的大规模移动通信软件经验,所以选择了你。
正好在找工作的第六个月底找到了个入门级别的工作。总算是心不慌了,每日有了收入,心态也稳定了。当然全家人都有了商业医疗保险,也能在银行申请贷款了。生活的第一步走出来了。

>>目录<<

1. 04/27/2019: 更新 这里工作感觉好累 ---->19楼

2. 04/27/2019: 更新 去哪个城市找工作?

3. 05/05/2019 更新 我对蒙特利尔IT工作市场的分析认识



持续更新中>>>>
 
最后编辑: 2019-06-02
LZ 被保守党给耽误了 30岁 - 40岁 最宝贵的黄金时代,被反反复复的移民申请蹉跎浪费掉了

2008 联邦技术移民 - 保守党康胖子一刀切
2015 魁北克技术移民 - 被拒 (保守党执政)
2017 魁北克技术移民申诉 - 获批 (自由党执政)
2018 Landing
 
linkedin上机会会更多些
 
工作劳累度比国内大?还是IT行业?怎么可能呢?
因为你在国内的企业不是欧美外企,子行业也很狭小。既然你十年前就开始准备移民,早就该换到美国企业较广泛的子行业去做,经验就能被承认了,就业会容易很多。我认为你移民前准备不够充分,之前过得是Comfort zone生活,没有未雨绸缪好好计划自己移民后的新生活。
 
最后编辑: 2019-04-26
工作劳累度比国内大?还是IT行业?怎么可能呢?

央企总部和外企驻华总部的内部IT:
9点上班,9点半吃早餐(内部食堂1元餐费),10点半和内部用户开会(收到需求),11点半吃午餐(内部食堂1元餐费),1点午休,2点健身活动(内部免费游泳空调室内球场免费洗澡),3点和外部第三方技术支持人员开会(把需求派发给第三方),4点收包走人,接孩子。

太阳李,LZ和你一样差不多也是82年和83年的,你就是“幸运”一点,比他早申请了1-2年,躲过了保守党的一刀切,你要是原生家庭好一些,当初国内大学谈恋爱成功一些,甜蜜蜜多一点,而不是一个人走天涯。你可能大概率也被一刀切了。80后这批,能在一刀切之前技术移民成功的,大部分都是原生家庭不好,要赶快逃离,还有就是感情不顺,一个人说走就走。
 
央企总部和外企驻华总部的内部IT:
9点上班,9点半吃早餐(内部食堂1元餐费),10点半和内部用户开会(收到需求),11点半吃午餐(内部食堂1元餐费),1点午休,2点健身活动(内部免费游泳空调室内球场免费洗澡),3点和外部第三方技术支持人员开会(把需求派发给第三方),4点收包走人,接孩子。

太阳李,LZ和你一样差不多也是82年和83年的,你就是“幸运”一点,比他早申请了1-2年,躲过了保守党的一刀切,你要是原生家庭好一些,当初国内大学谈恋爱成功一些,甜蜜蜜多一点,而不是一个人走天涯。你可能大概率也被一刀切了。80后这批,能在一刀切之前技术移民成功的,大部分都是原生家庭不好,要赶快逃离,还有就是感情不顺,一个人说走就走。
既然研究过我的背景,那你该研究的更透彻点。
我从来不是联邦移民,再怎么一刀切也切不到我头上。相反,我父母团聚移民是联邦保守党给批的,压根没自由党什么事。
 
最后编辑: 2019-04-26
自己的生活道路选择而已,和保守党没关系。我也是08年被一刀切,09年重新申请不到半年就拿到了签证。保守党的处理速度比自由党快多了。那个时候IT专业移民太容易了,想来的都能来。

那你是227那批了,后面的38更快,最苦的是前面的91。
 
LZ 被保守党给耽误了 30岁 - 40岁 最宝贵的黄金时代,被反反复复的移民申请蹉跎浪费掉了

2008 联邦技术移民 - 保守党康胖子一刀切
2015 魁北克技术移民 - 被拒 (保守党执政)
2017 魁北克技术移民申诉 - 获批 (自由党执政)
2018 Landing
什么事都扯到保守党,你个白左也够了吧
 
央企总部和外企驻华总部的内部IT:
9点上班,9点半吃早餐(内部食堂1元餐费),10点半和内部用户开会(收到需求),11点半吃午餐(内部食堂1元餐费),1点午休,2点健身活动(内部免费游泳空调室内球场免费洗澡),3点和外部第三方技术支持人员开会(把需求派发给第三方),4点收包走人,接孩子。

太阳李,LZ和你一样差不多也是82年和83年的,你就是“幸运”一点,比他早申请了1-2年,躲过了保守党的一刀切,你要是原生家庭好一些,当初国内大学谈恋爱成功一些,甜蜜蜜多一点,而不是一个人走天涯。你可能大概率也被一刀切了。80后这批,能在一刀切之前技术移民成功的,大部分都是原生家庭不好,要赶快逃离,还有就是感情不顺,一个人说走就走。


同意层主的观点。

我就是在国内某外企研发中心工作了10多年。来到这里才体会到了资本主义的“严酷”。。。

以前的工作是弹性制,无需打卡,可以远程在家办公。 每天的工作量对我而言就是2-3个小时(经验积累效率)。
现在的工作是严格打卡,每日工作量统计汇报(软件系统统计每日干啥,每个工作多少工作量)。

以前是泡茶咖啡,一边聊天就干完活了,9点多到公司,4点多就回家接孩子了。
现在是: 多数别的员工都带着大大耳机,闷在自己电脑前,大家都不怎么交流。想交流,也得人家卸了耳机啊。不管工作内容有多少,至少都是闷在电脑前一天,好憋。

以前是每周干啥基本自己控制进度(不那么紧迫)。现在是天天早scrum, 汇报昨天干了啥,今天要干啥。

这里工作劳累度只会比我的过去的经历的国内强度大。


当然也许再过几个月,就会感觉轻松点? 不过多数人带着大耳机自己闷在自己电脑前,一闷就是一天不习惯这个氛围。
 
同意层主的观点。

我就是在国内某外企研发中心工作了10多年。来到这里才体会到了资本主义的“严酷”。。。

以前的工作是弹性制,无需打卡,可以远程在家办公。 每天的工作量对我而言就是2-3个小时(经验积累效率)。
现在的工作是严格打卡,每日工作量统计汇报(软件系统统计每日干啥,每个工作多少工作量)。

以前是泡茶咖啡,一边聊天就干完活了,9点多到公司,4点多就回家接孩子了。
现在是: 多数别的员工都带着大大耳机,闷在自己电脑前,大家都不怎么交流。想交流,也得人家卸了耳机啊。不管工作内容有多少,至少都是闷在电脑前一天,好憋。

以前是每周干啥基本自己控制进度(不那么紧迫)。现在是天天早scrum, 汇报昨天干了啥,今天要干啥。

这里工作劳累度只会比我的过去的经历的国内强度大。


当然也许再过几个月,就会感觉轻松点? 不过多数人带着大耳机自己闷在自己电脑前,一闷就是一天不习惯这个氛围。
楼主,你在国内的工作就像在描述我小姨的工作,这里的工作像描述我的工作,我都吃惊怎么会这么相似!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