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丝路南道中,由葱岭至护密国一段,便是今瓦罕走廊中西部地区,是通向吐火罗故地及南亚的咽喉要道。
唐代将这一地区的称为“护密”,源于当地人的梵文读音。
二、唐朝、西突厥和大食的三家“走马灯”
唐朝对护密(护蜜)周边地区的认识,还是比较充分的。
在《唐书·地理志》中对瓦罕地区的描述为,“自疏勒西南入剑末谷、青山岭、青岭、不忍岭,六百里至葱岭守捉,故朅盘陀国,开元中置守捉,安西极边之戍。有宁弥故城,一曰达德力城,曰汗弥国,曰拘弥城。”
可见西出葱岭守捉,便进入护密国的控制地区。
而对于护密国,则在《唐书·西域传》里有记载道:“护蜜者……地当四镇,入吐火罗道,故役属吐蕃。”
由这些记载可知,瓦罕走廊为西域南道上的要塞,其中护密国把持着由唐安西四镇,进入中亚吐火罗地区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