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不想回了,再罗嗦几句吧。
其实对这帖子的质疑不是有多针对这块地也不是针对楼主,只是针对楼主作为地产经纪,在回帖时却没有体现出一些专业性的内容,仅仅是以一个普通投资者捡漏的角度来给我们解惑,还不屑于别人的谨慎的这一态度。普通人这么说无所谓,但一个地产经纪如此说,难免会误导正看帖的潜在的想买水边房子的人,让他们以为买水边房子很简单,实地看看,觉得不会淹水就万事大吉了。当然也许实际交易过程中,楼主早就完成了专业的核查和程序,帮客户淘到了这个拥有湖景但又没有潜在风险的好房子,只是没在这细说而已,让咱误会了。
在魁省2017和2019连续洪水,而加拿大现在又把极端气候作为一个政治话题的背景下,看到喜欢的水边的房子,能不能买,已经不是一个简单的事,而是一个需要打起12分精神来研究的题目。里面的道道非常多,从我个人经验来看,四个基本东西从一开始就必须看,仅针对魁省
第一是魁省最新的洪水地图,如果房子在洪水范围内,或者房子本身不在,但却被洪水包围着,那肯定不能买。魁省把这洪水范围称为ZIP-特别干预区,就是要把范围内的建设全部冻结,迫使各个行政区出台针对洪泛区更严格的规划与建筑法规。
第二是COL中地界图上的河岸保护线,20年一遇洪水线和100年一遇洪水线。从目前的洪水多发趋势看,20年一遇正演变为2年一遇,而且未来不好说,所以房子只能买高于100年一遇洪水位的,而且离100年线的平面距离越远越好。不然洪水时房子没淹,但窗外直接就是一片污浊的汪洋也很恐怖。
第三是当地政府的规划与建筑法规。马上这些法规都会更严格,而楼主所说的这个岛因为是17和19洪水的重灾区,法规在这两年已经不停修改多版,针对洪泛区的条例在今年就已经严格到让人怀疑人权的地步。基本上,洪泛区的房子政府的态度就是保持现状,不准动,自生自灭,等房子破到没人住了,给洪水卷走了,就自然给洪水留出通道,改善或者说回归了自然。而且这不光针对房子,还包括土地,如果房子外面的土地包括花园车道低于洪水位,也是不允许填土石方抬高或者任何人为改造的。买到这样的房产,就是个死房产了,不要觉得这是危言耸听,去看看那些洪水后无法回家的居民的故事。政府这么做既控制了损失又满足了可持续发展,也许因为利益与选票,以后的下届政府会有不同,但是我们老百姓又怎么能把自己的身家性命赌在他们身上呢。
第四,大蒙特利尔地区提供17与19洪水时航拍图,岛北面西面的照片非常详尽,每一个水岸房产的状况清清楚楚。有些房子就光零零都像艘游艇杵在水上,有些房子院子都还好好没淹,但邻居和马路都淹着,你就被隔绝了。这种情况,你在第一和第二点的时候分析够深入的话就基本能预见到,但看航拍图才真的直观。这些房子并没淹但是也不能买,这种情况,你在洪水退去后的平常时候,去实地也是看不出来的。建立在对基本档案和数据的分析基础上结合洪水发生时的影像资料,看清楚地块本身、周边社区甚至整个town在洪水时的真实状况,这才是实地查看,眼见为实。
这些是我一个普通人所了解到的知识,地产经纪肯定比我知道的更多也更专业。对我们普通人,prejudice可能是贬义词,但对地产经纪,prejudice应该是职业素养,代表的是他的从业经验。一个受人尊敬的地产经纪的首要任务难道不是用怀疑一切的态度和各种资源来帮客户排除风险吗?劝人悬崖勒马胜过与人锦上贴花。
题外话,如果这个房子真在那个岛上,那个岛上的房子,不管是不是湖景房河景房,哪怕是高尔夫球场旁边妥妥的地势高的房子,我个人都是不会考虑的。不确定的洪水风险是主要原因,这个风险不是针对某一栋房子而是整个岛。除非政府把现有的唯一一座桥加高,而且增加一座安全的桥通往其他方向。不然,它在遇到17年那样的洪水时就很可能成为一个孤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