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行空绘蓝图-巴西,巴西利亚
1883年,意大利的天主教神父Dom Bosco梦见一座形状如鸟的城市出现在巴西的中部高原并成为巴西的中心。也就是个梦而已,大多数人都不会当真的,但是总有例外的少数。当时光的车轮转到1956年,时任巴西总统库比契克(Juscelino Kubitschek de Oliveira, JK)弄了个迁都计划,要把那个梦变为现实,政府为此举办城市没计比赛,建筑大师Lucio Costa从5500个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投标方案26个)。1960年,梦想成真,一个乌托邦式的前卫城市-巴西利亚拔地而起。
从空中俯瞰,整个城市如同一架飞机(尽管设计师坚持是蝴蝶)。机头向东,是由国会、总统府、最高法院组成的三权广场,代表了国家的领导中枢。机身是一条宽阔的主干大道,长 8公里、宽 250 米,其前舱是行政区,有各部的广场和办公大楼,后舱则是大众娱乐的文教、体育、剧院、电视等设施区。机身中段向两边伸展的机翼是居民区与商业区位。最后面的机尾则是为城市服务的工业区。具体的建筑物也是简单的几何图形,但却表达着设计师的丰富含义。比如最著名的国会大厦被称为一双筷子两只碗,一双筷子中间有楼道相连接,呈H形,在葡萄牙语中H是人类一词的首字母(英语也是),意为立法为人,众议院碗口上仰表示广纳民意,参议院碗口下覆代表慎密决策。
巴西利亚由于地处内陆,海拔近1200米,气候特别干燥,建城同时筑了四条拦河坝,打造出一个面积为48平方公里的帕拉诺阿湖(Lago Paranoa)用以调节湿度。光一个都市公园就占地4.2平方公里,比纽约的中央公园还大,后者是3.41平方公里,人均绿地100平方米,被称为世界上绿地最多的城市。这个完全人为统一规划,从零开始建设的城市,在1987年成为世界上最年轻的人类文化遗产。
新颖的城市布局,强制性的功能区分割,目的是体现消除社会差异,赋予城市活力与色彩。主干道沿途地广楼稀,红绿灯极少,路口多为回转设计,方便了车辆行驶,但苦了行人,就连道路名称都是标新立异的二维座标系统,外地人按常识很难找到目的地,所以从一开始就为人诟病,争议很大,这种独特或许也是吸引游客的原因之一。
天马行空绘蓝图,鲲鹏展翅掠大湖,
空中楼阁现高原,巴西利亚梦之都。
标新立异惊世俗,设计前卫不法古,
建城不到三十年,世界遗产登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