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与国家科委主任宋健一起开会

九十年代后期,有次与单位领导去上海开会。路上领导说起,我才知道这是一次高规格的会议。全是生物医学领域里院士专家。那时年轻,做为领导的小跟班去参加会议,更主要是见见世面,同时领导有什么临时需要业务上的"指导",能够及时帮助。


会议在上海一个宾馆里举行,房间不大。中间放置一个特大椭圆型会议桌。四周围坐着二十多位院士专家。靠墙的四周坐着我们这些第二梯队小跟班。这些牛人名字都如雷贯耳多年。今日才得见真容。年富力强者稀少,大多七老八十。

在想象中,这些院士专业水平顶尖,这样会议能参加也许一生也没有第二次。一定能获益非浅。会议主持人是上海遗传所曾亦涛院士,看起来精明强干。有六十多岁。据说这次会议就是他发起的。

他讲了一些会议发起的目的,又讲了一番大方向,反应平平。也没觉得有什么新意。后来说多了,慢慢有点跑题管不住嘴了。说起科研在进行的时候,需要与农民打交道。他是生产转基因牛羊的科研题目。他说,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与农民的交涉谈判,怎样利用农民的牛和羊。后来说起经常与农民兄弟喝酒吃饭,又称兄道弟。酒桌上与农民兄弟谈好合作。酒醒后农民兄弟推翻一概不承认。搞得他科研很难进行。那时小会议室里爆发出一阵善意笑声。

当时也没多想,过后思量,这么高规格的会议竟然想讨论这些问题,,而且都是院士。让人有点匪夷所思。

后来随着越来越多的院士的发言,这种感觉越发强烈。几乎每个人都谈谈大方向,然后慢慢地离题万里。有一院士的发言记忆深刻。他是病毒学专家,在当时很有名气。名字叫殷震,有七十多岁。他发言谈几句话不久,就转到科研没有人做,人材流失。说学生们说好出国进修定期返回,每个人都一去不返。后来晚上吃饭时与他的学生跟班聊起。那个学生一口一个"老阴头",让我暗笑不已。

当时参加会议的还有一位台湾学者,他发言时说:大陆学者称的"转基因动物"与我们台湾称法不一样。台湾称为"基因转移动物"。不记得他又谈了些什么。

第二天早晨吃完早餐,大家都踱着步往会议室的小楼走。这时见一行人急匆匆从后面赶过来。最前面是一穿浅灰色西装的老者,头发向后梳得整齐,戴一付学者眼镜。走到小楼玻璃门前,后面一位夹着公文包的瘦瘦青年,快步走上前,拉开了门等待着老者通过。我们这些学者踱着步看得有点目瞪口呆。

后来开会时介绍,才知道是国家科委主任宋健。正好坐在我对面。温文尔雅,象个学者。上午会议快结束时,宋健做个总结,具体说些啥没有什么印象了,只有一句话还记忆犹新:"我们这些快入土的人,想想给后代留下了些什么"。挺让人感动的。当时年轻,还有一腔热血。如今想想,不知道这是不是官僚的一句套话,顺嘴就说出来。

上午会议结束,宋健就离开了。

会议进行了三天。结束的晚餐气氛友好又温馨。小辈弟子坐在一起交流,真正才获得一些技术、前景和方向的智慧沉淀。也交流了一些未来出国资讯。

曾亦涛院士的妻子黄淑真(可能是这名字),也是位名人,与我们这些小辈弟子殷殷告别,让人倍感亲切。

二十多年了,老一辈科学家如今不知还有几人健在。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