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之所以今天把心中蠢蠢欲动了一段时间的这个“开贴说上海”愿望付诸实践,是因为一位上海女作家程乃姗因白血病去世了。我不知道在上海以外地区,有多少人知道这位作家。我对她了解得不算很深,但是她一直是写上海本地风土人情见长的,有时读着她的文字,总免不了会心一笑。

正是因为得知她的噩耗,一部基于她的小说《穷街》改编的同名电视剧突然浮现脑海,正式触发了我开贴的行动。

她的知名作品也有好几部,我不知道为什么今天偏偏会是《穷街》首先从记忆的闸门里冲了出来。当年《穷街》电视剧的主演是上海的一个从主持儿童节目成名的节目主持人陈燕华(人称“燕子姐姐”),我还发现此刻我对《穷街》印象最深的,是她和一群家住上海棚户区的捣蛋学生之间的两句对白:

陈:只有下只角的学生,才会做出这样的事情。
学生:老师看不起人!

是的,上只角、下只角,在历史上把上海这座城市又划分成了城中城。

要不就从这个话题讲起吧。

具体怎么讲,其实我并没有想好:p(真是冲动害死猫啊:wdb4:),所以我就先睡觉去了。如果明早醒来,已经有朋友把上下只角的内容补充了哪怕片言只字,我都将不胜感激;) :wdb6:
这个恐怕得从苏北开始说起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上海因为殖民影响,形成的海派文化,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很多地方就格格不入了,受到非议也正常。像上海男人,其实我认为是比较文明进步的表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就会被讥笑。比如现在,随着发展,男人打女人,已经普遍被认为是不文明的了。经济发展了,很多地方做法会越来越像上海了。其实,上海在50年代后,因为户口政策,造成了排外感觉,本来就是一个移民城市,正宗上海人应该是浦东本地人吧。海汇百川,今天深圳的企业活力超过上海,也就是当初成就东方第1大城市的秘密。记得过去有句批评上海的话,叫冒险家的乐园,如果换个说法叫XX梦,就是正面的说法。有梦有希望就有,才有上海滩。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之所以今天把心中蠢蠢欲动了一段时间的这个“开贴说上海”愿望付诸实践,是因为一位上海女作家程乃姗因白血病去世了。我不知道在上海以外地区,有多少人知道这位作家。我对她了解得不算很深,但是她一直是写上海本地风土人情见长的,有时读着她的文字,总免不了会心一笑。

看到标题,想到今天程乃珊去世的新闻,就点进来看看。原来LZ也是因此开的贴。借用程乃珊的一句话,“对现在的上海,我没什么好说的”。
很早就看程乃珊的书了:蓝屋,女儿经,那时好像都是在“收获”上连载的。后面她的新书反而没看过,接下来要去找来看看。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我挺喜欢上海人的。其实各个地方的人,深入了解了以后,都有可爱的地方。
所以,我们不管来自哪里,不管别人怎么说我们的家乡,我们都还是挺爱自己的家乡的。
来加拿大以后我和东北人打交道挺多的,我特别喜欢他们的直率,没心眼。
 

小和尚

最爱妹的小和尚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娃娃开帖,一定捧场,知识有限,转贴一篇:​

当时上海的地图,看起来就是下面这样的。

当时上海的法租界,就是图中灰色的部分,大概就是今天的卢湾区和徐汇区。法租界的南部,和原来的中国人居住区隔离的边界,是一条去黄浦江的小河,叫做肇嘉浜。​

法租界的北部,则是另一条小河,叫做洋泾浜。这条河,是用来分开英国人的租界和法国人的租界。​

这两条小河的交接处,就是位于法租界外面的徐家汇。所谓“汇”,就是两条河交汇。徐家,这个名字的由来,是因为明末的大学问家徐光启在这里定居生活,而且死后安葬在这里。他的家族也在这里繁衍。​

因为徐光启是中国早期的天主教徒,在广东做官的时候,和澳门的葡萄牙人关系非常好,因此可以将葡萄牙人打沉的英国皇家海(盗)军的大炮,用来送给他作为礼物,然后被转运到东北前线。​

为明朝立下汗马功劳,轰死一代枭雄的努尔哈赤,就是靠的这些红衣大炮。​

也因为徐光启的关系,徐家汇就成了中国天主教的中心地,聚集了很多中国的教众。这样的结果,就是来自法国天主教会的神父们,大兴土木,兴建了教堂、医院和学校等设施,造成了这个不是法国租界的地盘,但是也实际上被法国人控制的局面。​

法租界最主要和最有名的一条大道,叫做霞飞路,就是今天的淮海中路。在淮海中路的两旁,法国人引进了伦敦梧桐,就成了后来中国人说的法国梧桐树。​

那么在法国租界,法国人也引进了新开发的殖民地中南半岛(或者叫做印度支那,不过中国人反感日本人叫我们支那,但是又不反感印度支那)的安南省(今天的越南北部河内附近地区)的人士来做警察。​

当然靠京族的人士来管理上海治安,肯定不靠谱。事实上,法国人是把治安外包给了上海的青红帮人物黄金荣。​

虽然说,这里是法租界,但是住在这里的美国人,其实比法国人还要多。这些洋鬼子们就在淮海路的西段,建了不少小洋房,大概今天还可以看到。​

在到后来,因为俄国的十月革命,就逃到了上海不少俄罗斯贵族和富裕人家。​

而在918 事变日本人控制了东北之后,从东北逃过来的俄罗斯人就更多了。​

那么在1943 年的时候,法国人在法奸维希政府的时候,就出卖了法国利益,把在中国的所有法租界,全部归还给汉奸汪精卫同学的政府。​

虽然汪同学,名声比较差,但是还算是争取回来的国家利益。​

而名声比较好的蒋介石同学,这个如今在中国大陆果粉千万,一队队号称有良心的历史学家们不断地帮他涂脂抹粉,却不知道如何捍卫中国的利益。​

因为1946 年,德国和日本都投降之后,法国爱国的戴高乐政府,向爱国的蒋介石政府提出建议,就是会遵循交回法租界的条约,但是要中国交换条件。​

这个条件,就是中国军队从原法国的中南半岛的殖民地撤军。​

这样的条件,蒋同学这样的傻冒,当然马上就乐呵呵的接受了。​

如果看一下俄罗斯人,人家把德国人给打跑了,会把占领的东欧交出去吗?​

或者看一下美国人,人家把日本人给打跑了,会把关岛这些岛屿交出去吗?​

在今天越南的南方,就是胡志明市/西贡市附近的地方,法国人的名字叫做Cochinchina,翻译成中文,就是中国交趾。​

当然历史上的交趾郡,就是蒋介石同学撤走军队的地方,今天的越南北部。​

这个历史上的中国领土,后来因为治理无方,没有拿住,就被本地的越南同学的反抗,而变成了属国。​

而当时在唐朝的时候,之所以当地同学可以反抗成功,还是靠了南诏的外援。但是这个属国,后来被人家法国用武力给抢走了。然后又被日本同学从法国同学那里用武力抢走了。​

然后又被中国人用武力给抢了回来,算是物归原主。​

就算是当地同学希望独立,你也可以在中国人的控制和主持之下,让它独立哈。这样的话,最起码可以签订不少的交换条件啊。​

比如南海的岛屿,小老弟,你就没有份啥的。​

回到上海的法租界,在北边的边界,就是洋泾浜。​

后来两条河都给平掉成为马路。肇嘉浜就变成了肇嘉浜路,而洋泾浜就变成了延安路。​

当时在洋泾浜的附近,就是法租界和英租界(后来和美租界合并为公共租界)的地方,住了不少来自于宁波的同学。​

以前广东来的同学,是带着手艺来的,而宁波的同学,是带着钱来的。​

其实以前也有一些宁波商人,跑到开放口岸广州去做生意,那么随着上海的崛起,这些商人,和后来逃避太平军的宁波商人,就聚集到上海。​

因为财大气粗,这些宁波同学,自然也受到了上海的洋鬼子帮和广东帮的重视。​

但是要成功的成为洋鬼子们的翻译兼任买办,就必须解决不会说英语的问题。​

而当年随着英国商人来的第一个买办,就是宁波人穆炳元。于是一些会说英文的宁波精英,就自己编写了英文教材,用宁波话,来教其他同乡学习英文。​

下面就是两句宁波英文:
早上见面谷猫迎 (good moring),好度由途(how do you do)叙别情。​

于是后来名震天下的宁波英文——洋泾浜语横空出世。​

这种洋泾浜人士讲的特色英文,不讲语法,不介修辞,简单明快,干净利索,被称为pidgin English 的洋泾浜语,也可以比美今天的牛语言Chinglish。​

后来在上海,你要是说不地道的上海话,就叫做洋泾浜上海话。​

当时的宁波同学要做洋鬼子的买办,就必须考虑到自己的竞争对手,那就是也想做洋鬼子买办的广东同学,于是一场文化之争,争夺话语权的明争暗斗,就如火如荼的展开了。​

争夺话语权的招数,古今中外,都是一招,就是抹黑对方,抬高自己。​

比如你今天傻冒地看韩剧,就会发现韩国真是美如天堂。一激动买了机票过去,绝对有被骗了,想退款的感觉。​

那么这样低贱的事情,只有自命清高的文人去做了。​

在1870 年,有宁波籍的文人,开始在上海的报刊上刊登系列小说。里面的宁波人,都是财富多、修养好、有同情心的伟光正。​

而里面的广东人的形象,就是一个很贱的妓女。​

这套抹黑小说一出来,就受到宁波人的大声叫好,当然就被广东人强烈抗议了。​

其实这个广东潮帮和浙江甬帮的斗争,就是上海和广州争夺中国商业领导权的斗争,也是今天的长三角和珠三角的斗争。​

后来在国民党入主了上海之后,国民党内部的浙江派和广东派的争斗一直就没有平息。​

不过不要以为买办,就是哈巴狗,听洋主人的话。​

如果你洋主人,不考虑买办的利益,那么哈巴狗,也会摇身一变为大狼狗的,来咬你洋老板的。

在太平军没有打下宁波之前,其实甬帮在上海的财力已经比较可观了。新来的宁波人,主要投资在工业方面,和某些高档消费品的手工业上,来满足这帮有钱阶层的生活享乐需要。
宁波人的对外贸易经验,在这个时候,其实已经有800 多年了,基本上和广东同学的经商水平不相上下,那么在上海出头,明显占了地利和文化的优势。
前面谈到广东帮的时候说过,先来上海的广东帮,主要是为外国商船服务的水手和船只建造/修理工匠。又因为松江府知府广东吴同学会讲广东英语,所以他当时的知府就呆在了上海虹口区,可以受到他的美国和英国的朋友们的武装保护,毕竟人家太平军随时会冲过来哈。那么其他的潮帮同学们,也就聚集在虹口区一带,或者是广东路一带靠近船厂的地方。上海的各类广东餐馆,就在这些地方兴起了。
而宁波帮是以外贸和商业为主,因此居住的地方,就是以前南市区一带,靠近黄浦江的宁绍码头,因为这里是和自己老家通商的咽喉要道。这一带地方,我们都知道,在上海叫做外滩。为啥叫外滩?其实这个是一个英文的外来词汇。因为处于两个水道黄浦江和苏州河的交汇处,就是英文字母的Y 的形状。那么这个地方的城市,当然就叫做Y town,最后就翻译成了中文的外滩。
和广东路的餐馆,你去喝早茶,点心被服务生推出来,里面的人声鼎沸,大口喝红茶不同,宁波同学的茶馆里面,你就可以坐下来,安静地喝一壶西湖龙井,然后听台上的要么是来自于苏州的评弹,要么是来自于绍兴剧(后来称为越剧)的小品。
不过广东早茶和宁波喝茶,都有一个相同的功能,就是这里不光是大家社交和谈生意的地方,也是有冲突的各同学们在这里谈判和解决分歧的地方。其实这个“讲茶”,就和人家西方的法院的功能差不多了。你请些德高望重的人物出来做调解和中介的权威角色,有争论的各方把自己的理据拿出来,最后各让一步,解决纠纷。
比较有意思的是,当双方在中介权威的监督下,达成了双方都接受的结果,大家就要喝杯茶,来表示事情得到圆满的解决。而这一杯茶,必须是红茶和绿茶的混合,意思是说,你是青帮我是红帮啥的,大家是不同的。但是混在一起,就是和而不同,可以和平共处哈。
和广东人一样,宁波同学们,也搞了自己的同乡会,称为四明公所,或者叫做宁波会馆。这里就是宁波同学聚集和讨论大家关注的社会和经济问题的主要会场。当然这种地方,也是解决雇主招工和雇员找工的职业交易所。按照当时流行的规矩,你先找自己的亲戚,然后是同村,然后同县,然后是宁波的其他县城的同乡。
四明公所是早在1797 年,上海变成工商口岸之前就建立了,地点是上海旧城城门外北边的地方。后来随着宁波人口的增长,这个公所的势力越来越大。那么在1844 年的时候,上海县的县官正好就是宁波人,于是很牛的授予了四明公所免税的特权待遇。
当然10 年后,在广东人的小刀会和清兵的战火之中,会馆受到了破坏,但是后来的修复,让这个公所更加堂皇。里面有旅馆、会议厅、银行,当然也有庙宇,用来拜祭关二哥和土地爷。最主要的,这里还是宁波同学办丧事的殡仪馆和墓地。
但是势力很大,平时没人敢惹的宁波帮,后来也碰到了麻烦。因为临近公馆的土地,变成了法租界。而法国人看中了宁波人的地,是因为为了更好地控制和扩张法国人的领地,需要从墓地中间,开一条公路过去。于是在1874 年,法国人以宁波会馆的停棺材房和墓地危害公众健康为由,要动宁波人的坟墓,引发了1500 个宁波同学出来阻止。在冲突中,7 个宁波同学被法军开枪杀害。
在生意上宁波同学比广东同学要强,但是在暴力反抗上,人家广东同学早就有三元里的故事可以借鉴,后来又有小刀会的行动。但是被人逼到墙角,连先人的坟墓都不能保护,宁波人也要以暴抗暴了。结果就是法国人的商业和住房被大规模地放火,逼迫法国人放弃了这个计划。为此法国领事不得不勒石为证,表明不会在对宁波公所的墓地动手。
不过很快法国佬又背信弃义,20 年后卷土重来,派出军队到墓地强行拆迁。这次来阻止的宁波同学,又牺牲了17 个。于是以宁波人为主,得到其他地方的同学响应的上海全市范围的罢工罢市、抵制西方货物的反帝国主义爱国运动,就轰轰烈烈地爆发了6 个月,直到法国人在其他西方国家的压力之下,不得不作罢。
这个也算是上海第一次的群众反帝运动的开端。也可以说,是上海本地的资本,开始从依附西方势力作为买办的角色,到自己独立,成为反帝运动急先锋的转变。​
 

附件

  • 521090fdgd532025721f4&690.jpg
    521090fdgd532025721f4&690.jpg
    58.3 KB · 查看: 911

小和尚

最爱妹的小和尚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侬要哪能?

追溯上海的历史, 没有五千年, 也有八千年,
但是, 对现在的上海具有意义的历史, 只能从鸦片战争开始算,

南京条约, 这个给中国人民带来巨大羞耻的条约, 对上海的意义, 相当于一百多年之后的深圳特区.

那时候的开放,连海关甚至警察都是老外占据,和现在貌合神离。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有了南京条约, 上海成了通商口岸, 就有了开阜,
然后有了租届条约, 就有了租界, 就有最早的一国两制,
因为租界, 最大的两次爱国运动, 太平天国和义和团, 没有对上海造成巨大的伤害.


上海的开埠,意义远超深圳特区,1842年开放后十年后,上海外贸就超过了香港,结果导致广、福经济的败坏,这是天平天国运动兴起的经济动因。


至于义和团,根本没有在江苏造成影响,这归因于张之洞,刘坤一等人的“东南互保”。这是地方政府第一次公开表现出对中央政权的离心力,也是西方殖民主义在华分割势力范围的“重要成果”。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我挺喜欢上海人的。其实各个地方的人,深入了解了以后,都有可爱的地方。
所以,我们不管来自哪里,不管别人怎么说我们的家乡,我们都还是挺爱自己的家乡的。
来加拿大以后我和东北人打交道挺多的,我特别喜欢他们的直率,没心眼。



和全国各地其他地方的人一样,有非常好的上海人,也有非常讨厌的上海人。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又一个上海小妮子前来噶闹猛
不管在哪里 我依然最爱我的上海
上海人其实就是一张嘴啦 真的动手 估计心理也哈丝丝呃
自从嫁了广东老公以后
我发觉上海人还是比较好爽的
以前北方人说上海人小噶扒气 吃饭碗那么小
我到老公家里第一次吃饭
才见识到了什么叫做小碗
两口就没了
搞得我自己觉得自己像大胃王一样
其实到现在
依然不太喜欢广东人 说话太油太绕
每次到最后都要我喉咙响才解气
厚死我了...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之所以今天把心中蠢蠢欲动了一段时间的这个“开贴说上海”愿望付诸实践,是因为一位上海女作家程乃姗因白血病去世了。我不知道在上海以外地区,有多少人知道这位作家。我对她了解得不算很深,但是她一直是写上海本地风土人情见长的,有时读着她的文字,总免不了会心一笑。



RT
我从初中起就爱读程乃姗的小说, 从≪女儿经≫开始,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读她的小说,就像看到上海人一个个鲜活的灵活。
程乃姗是一位标准的上海名媛 -温文,雅致而感性。我从来认为她是一位有贵族气息的海派女人。可惜她不常居上海,她经常往返于香港、上海两地。她还不时出现在上海电视节目中做嘉宾,每次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她的开朗和健谈。昨天不想却在≪上海热线≫中得知佳人已逝,让人扼腕痛心,哎…
谢谢娃娃开了次帖,让我有机会表达一下对偶像以崇拜之情,对乃姗去世以寄思之情。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以描刻上海小资情结为主题的作家程乃珊去世了, 有她的作品总是要看的, 作为了解上海人心性的我, 却并不赞同她全盘美化上海人的口吻. 对程作家津津乐道的上海小资大资的作腔作调不很以为然, 更希望有上海作家对上海没落资产阶级的态度能够有出身旗人的老舍先生对满清遗族的冷嘲热讽气度. 而程作家对老上海的追捧,尤如老北京叨叨嗦嗦讲八旗往事, 缺乏批判意识.

上海人在解放后的一些情绪主要是,这里的人们曾经十里洋场五光十色, 打心底里对后来萧条社会的不屑. 扭曲的心理加上狭窄逼仄的生存空间, 被主旋律排斥的群体性自闭.

18岁从上海去外地上军校,班里70个同学有十多个是上海人,还有的来自五湖四海,各个地方人们的性格习惯各有长短特色, 但总体上很突出地反衬上海人的孤傲不群, 自外于群体, 还有几个上海人具有典型性的卑俗. 最冒头的那个恰恰是以前上海人所歧视的苏北人. 下三烂到毕业后还去同学那里骗, 也属偶然.
上海人吵架不轻易动手, 一方面是柔美苏浙之地的男人比较精致秀气而缺乏刚毅果敢, 另一方面是富足的环境里对性命的持重.
反之粗砺贫瘠地方的汉子应是言拙拳厉吧. 对于动粗的人, 没什么好赞赏的.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96.5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追溯上海的历史, 没有五千年, 也有八千年,

顶这句!
 

冬季蝴蝶

踏足异国我心依然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上海呀,生活十八年的地方呢。
治安很好。
没有长辈的人际关系也能生活得很好。
出产经理人才的地方,不会拍胸脯给你夸海口,但他应承下来的事情,基本可以放心。
 

家园推荐黄页

家园币系统数据

家园币池子报价
家园币最新成交价
家园币总发行量
加元现金总量
家园币总成交量
家园币总成交价值

池子家园币总量
池子加元现金总量
池子币总量
1池子币现价
池子家园币总手续费
池子加元总手续费
入池家园币年化收益率
入池加元年化收益率

微比特币最新报价
毫以太币最新报价
微比特币总量
毫以太币总量
家园币储备总净值
家园币比特币储备
家园币以太币储备
比特币的加元报价
以太币的加元报价
USDT的加元报价

交易币种/月度交易量
家园币
加元交易对(比特币等)
USDT交易对(比特币等)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