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你大概是指华凌子吧,就是暗示的意思,华凌子相对接凌子而言~



有的,在长宁区天山路威宁路那里,感觉和钱柜差不多,我也是上次回国才知道的~



我去北京或其他城市的话一样洋盘~我举的例子只限于很熟悉的死党或闺蜜之间说的~~
楼上真是好搭子
 

大雅

小樓一夜聽春雨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武汉小吃起“洋名” 地中海辣式天鹅香段猜猜是什麽?(组图)


[FONT=宋体, serif]
[/FONT]
[FONT=宋体, serif]哥叫热干面别名“芝士浓酱拌意大利面条”[/FONT]
[FONT=宋体, serif]
[/FONT]
[FONT=宋体, serif]哥叫豆皮别名“黄金酥脆蘑菇肉丁汤汁糯米块”[/FONT]
[FONT=宋体, serif]@武汉微吧∶[/FONT]
[FONT=宋体, serif]热干面被叫做“芝士浓酱拌意大利面条”(明明是芝麻浓酱好吧),[/FONT]
[FONT=宋体, serif]麻辣烫被叫做“鲜香蒜茸浇汁精选各式杂肉”……[/FONT]
[FONT=宋体, serif]我大武汉的其它美食该怎麽个叫法?大家来给豆皮、面窝、鸭脖等想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名字吧![/FONT]
[FONT=宋体, serif]记者追访∶[/FONT]
[FONT=宋体, serif]“四川辣汁煮小牛胃搭顶级小牛血配杂锦时蔬”你知道是什麽吗?毛血旺。[/FONT]
[FONT=宋体, serif]这些菜名字多绕口,舌头不利索都说不转;最近网上流行用西餐名字来叫中国菜,网友绞尽脑汁,将日常积累的西餐资讯自由组合,为各道美食起“洋名”,如此搞笑,武汉网友当然不会缺席。[/FONT]
[FONT=宋体, serif]新菜名霸气外露[/FONT]
[FONT=宋体, serif]比如“特调微辣酸甜汁猪柳伴长葱”其实就是鱼香肉丝,[/FONT]
[FONT=宋体, serif]“蜜糖配白醋野猪背脊嫩肉”是糖醋里脊,[/FONT]
[FONT=宋体, serif]而“煎蛋面摇身一变,变成“法式糖心荷包蛋浇意面”倍。[/FONT]
[FONT=宋体, serif]“墨西哥特辣秘制浓汤杂烩配什锦鲜蔬”听上去是不是很高深莫测,其实就是火锅……[/FONT]

[FONT=宋体, serif]围观群众大叫,笑死了,这些名字霸气外露,看着就想吃。[/FONT]
[FONT=宋体, serif]而武汉小吃被西餐名字命名後,又碰撞出怎样的火花?[/FONT]
[FONT=宋体, serif]在武汉本地颇有名气的“武汉达人会”豪气地说∶“我先来。油条∶法式酥脆鲜香长面包。”[/FONT]
[FONT=宋体, serif]豆皮∶黄金酥脆蘑菇肉丁汤汁糯米块、日式芝士豆豉黄金糕点、蛋包糯香什锦烩饭;[/FONT]
[FONT=宋体, serif]鸭脖叫地中海辣式天鹅香段;[/FONT]
[FONT=宋体, serif]面窝叫芝香酥脆咸味法式圈;[/FONT]
[FONT=宋体, serif]红豆糖心芝麻团,这是欢喜坨;[/FONT]
[FONT=宋体, serif]黄金薯丁饼,这是苕面窝……[/FONT]

[FONT=宋体, serif]看到这个,让我想起赵丽蓉巩汉林的经典小品《打工奇遇》里的报菜名∶‘群英荟萃’,其实就是萝卜开会。”[/FONT]
[FONT=宋体, serif]“上学时曾点过最衰的一次菜——雨花石牛柳。当时心想这菜名多浪漫啊,饭店的装潢也是非常的气派,这菜肯定能让我们大快朵颐,结果菜上来大家都傻眼了∶一小火锅,底下满满的雨花石,上面漂着几片牛肉。”[/FONT]


上海名菜: 加勒比海式Custard油焗六月黄

俗名: 上海面拖蟹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就这头三字你就让娃娃掉头就跑了

哈哈,这三个字的确是很脏的,窃以为和上海人的另一个切口cn有质的区别。不过这不介绍上海么,好的要介绍,坏的也要介绍:)

当然友情提醒是必须的:

“切口有风险,使用须谨慎”:wdb23: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妈逼得,这帮畜牲想钱想疯了!这种事情要使我们政府都不管的话,那就真的完蛋了。操,新来的习老板不是说要给我们老百姓一个中国梦的嘛?拉倒吧,操他妈的这些网络运营商和发改委的一帮无赖,工信部要是再让他们为所欲为,那么我们的中国梦一辈子就只能是他妈的白日梦咯。操,想想这帮……(此处表示无力翻出来了)就糟心。蠢货,鞋子穿的不舒服换一双不可以么,脚趾头痛砍掉不可以么。脑子缺根筋!算了算了,他妈的不说了,大爷我要吃豆浆大饼油条去了,回见。

哈哈,有培养前途,本人准备正式举荐你为沪语-国语一级翻译:wdb6: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LS辛苦了,噶长两段,偶空了回去慢慢看~

洋盘,是挺难翻译的,侬哪能噶洋盘=侬OUT了,只是意译~

有种说法称“洋盘”就是嘲讽那些旧社会的洋大人,虽然平日里作威作福,但是到了茶馆里,因为不懂规矩,常常被戏弄。比如门资加倍,喝不到本来免费的茶水。用高于规定价格的门资,得到最差的服务。

另一种说法,“洋盘”原写作“佯盘”,就是假装拨弄算盘,算出的并不是实价。顾客按此价付钱肯定吃亏。原来的欺诈行为后来引申为不懂计算而容易被骗的人。

原来“洋盘”有此典故,学习了!

俺也觉得“洋盘”≈out。现在又有了一个词“硬盘”,呵呵,我该是说呢还是不说呢还是不说呢?非上海朋友对这个词一定会生气的:wdb14: 还是应该说吧,让我先想想怎么说:eek: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原来“洋盘”有此典故,学习了!

俺也觉得“洋盘”≈out。现在又有了一个词“硬盘”,呵呵,我该是说呢还是不说呢还是不说呢?非上海朋友对这个词一定会生气的:wdb14: 还是应该说吧,让我先想想怎么说:eek:

不就是WD么,上海人不是因此还得了个外号被称为软盘人么。
 

Johnny1008

解禁用户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不就是WD么,上海人不是因此还得了个外号被称为软盘人么。

洋盘不是WD,WD的学名叫做“硬盘”

:wdb6:

这两个“盘”虽然有些交集,但本质是有区别的,

“洋盘”并非专指外地人,多数时候是指对新鲜或高档事物不明就里而出洋相的人,

因此,无论是上海本地人,还是外地来沪人员,都有可能成为“洋盘”!

:wdb6:

至于“硬盘”被用于形容外地人,那是很新颖的一个故事了!

计算机软硬件网站pchome.net的论坛“宽带山”上聚集了不少上海人,

在相互聊天中难免会对蜂拥而至的外地来沪人员参差不齐的素质表示一点不满,

久而久之,有“外地人”三个字出现的地方,容易引发地域争议贴!

最后论坛管理员就把“外地”两个字给屏蔽掉了!(中国特色的互联网吗!呵呵!)

没有“外地”这两个字,很多东西说不清了,网民们就发明了“WD人”这个新称呼!

于是“外地人”就变成了“WD人”!!

:wdb5:

但是,最终还是无法避免“WD人”引发的地域争斗贴!!

结果,管理员又只好痛下杀手吧“WD”也给屏蔽了!

而这个计算机硬件门户网站花了大力气把所有WD的产品统统改成了“西部数据”!!

:wdb24:

管理员自以为从此总算可以高枕无忧了吧?

没成想!人民的智慧是无穷滴!

没多久,大家又把被屏蔽掉的“WD人”给改成了“硬盘人”!!

:wdb4:

这下彻底难道了管理员!因为一个计算机论坛里,总不能把“硬盘”这种词汇给屏蔽了吧??

难道让大家把硬盘都改叫做“大容量磁性金属盘片储存器”不成?

最后,就只好放任不管了!

因此,最终在围剿和反围剿的战斗中“硬盘人”脱颖而出!

从此完美代替了“外地人”这个称呼!!


:wdb6::wdb6::wdb6::wdb6::wdb6::wdb6: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父辈眼中的外地上海女人--永远的天山雪莲
我家是铁道部下属铁路局,一局子外地人,其中一群上海人全部毕业于北京铁道学院(现北方交大),那群上海女大学生给人的印象是个子小巧琳珑、皮肤白净细腻、气质端庄温婉、很会过日子(总之很女人),估计当年扰乱了不少像我父亲男大学生的心,但上海阿姨们的婚姻都是上海人内部解决了,后面长达几十年的岁月里,上海人在外地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中与人相处融洽,不过她们永远有自己的圈子,哪怕前一分钟与我爸聊得咯咯笑,呵呵!她们很会料理家庭却没花啥钱的才干一直是我爸在家唠叨我妈的话题,这些外地的上海女人永远是我父亲那辈人心中的天山雪莲--美丽而不可靠近。
父辈退休后,雪莲们和她的家庭义无反顾的回了上海,但她们的音容笑貌留在了那里---卷发、小脚裤、细皮鞋、柔软的声音、细碎而匆忙的脚步。。。

谢谢分享!

关于上海女人、上海男人,肯定是不容回避的话题,不过我对于如何去写,依然没有想好。上海女人和上海男人,在不管是上海人自身心目中,还是非上海人心目中,可能都已经留下了约定俗成的一些印象,或者说是符号。但是无论那总结是褒是贬,总会有言不尽意之感。比如说到上海女人,如果有“天山雪莲”般的贤良淑女,那也必定找得到懒散庸俗,尖酸泼辣的“雌老虎”:p,更不用说那千千万万个介于美丑两极端之间的普通女人 -- 她们有着这个地球上所有女人共有的可爱与可恨;) 所以,有时我会困惑,真的有上海女人与外地女人之分吗?但似乎又的确存在着一些表象,提醒着我们来自不同地方人的不同特点。聊一个很小的现象 - 颜色。

记得我外婆当年,是很反感“大红大绿”的颜色的,而且出于前文所提到过上海人对于苏北人的偏见,她甚至把这样的颜色定义为“苏北人的颜色”(不知道这是否真的是苏北人的特点)。虽然我觉得到了我这一辈,对于颜色的态度已经大有改观,甚至撞色也已在某些情况下成为一种流行,不过总的来说,衣橱中特别鲜艳的颜色比例还是低一点。然而有一年深秋季节我去长春出差,在超市收银台排队等结帐时,突然间觉得自己一看就是个外地人,因为在我前面后面,有好几个女孩子穿着颜色非常鲜艳的皮衣,我那身咖啡色的羽绒服于是看上去显得特别土,毫不夸张地说,简直有小受刺激之感,连把这件羽绒服扔了的心都有了。但是后来一回到上海,又觉得这件衣服还是满合乎时宜的了,呵呵。

不久前,在一次会议上碰到一位北方女人,她的口红颜色也让我暗暗吃了一惊,那是一种非常非常鲜艳的嫣红色,属于我从来没想过会选购的颜色。是因为北方人喜欢这样鲜艳的颜色吗?我忍不住想。当然,也有可能这只是个体差异。

其实我觉得人性大抵是相同的,但因不同地区的观念、文化、甚至气候、水土所形成的不同表象,可能无形中会扩大人心之间的沟壑,因为被表象所迷惑,是世人太容易掉入的一个陷阱。
 

Johnny1008

解禁用户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从颜色上来说,

上海女人是“淡幽幽”的!

:wdb6:

像很久以前初夏时上海女孩喜欢带的白兰花,

淡淡的象牙色,藏在白衬衫的扣子上,不仔细根本看不见,

但是,她从你身边经过的时候…………

你就会觉得,生活原来是很美好的!


:wdb5:
 

majorshenzhen

早起的虫子被鸟吃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WD:外地人前两个汉字的声母。因为WD又是West Digital(美国西部电子)公司的简写,而WD公司的主要产品就是计算机硬盘,所以,上海人喜欢称呼外地人为硬盘。

对于上海本地人来讲,30年前的外地人和而今的外地人有明显的不同。这些不同可能勾勒出上海本地人无限的感概。因为那些大把大把在上海买房的人,很大部分都是外地人--很多本地人因为抱着祖上的产业而总是比外地人慢一步。看着身边的外地人一个个坐拥丰厚利润。

WD人也分多种,有一种是外地工作,上海偶然居住的,称之为移动硬盘。



不就是WD么,上海人不是因此还得了个外号被称为软盘人么。
 
G

gordondeng

Guest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娃娃绝对不是典型上海女人,娃娃属于非典型上海女人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那可不怨我,我乘公共汽车可是很少坐的,没本事抢那座位。话说那时年轻,就是站大半天也不觉得累。穿中跟皮鞋逛淮海路能走一天。

想起一件好笑的事。中学那时很多公共汽车起点站分座队和站队。座队一般都挺长,往往要等3、4班车才能上车。车来了先开前门,座队的人先上车落座,坐满了再开后门,站队的人蜂拥而上想看看有没有漏网之鱼。我们班主任有个周末回家,在起点站的站队等车。车来了以后座队的人都上去了,然后是站队。她排在站队挺前面的,从后门上去一路走到前门没找到漏网之鱼,顺势从前门下车,就此排在了座队的第一个。

呵呵,说到当年乘公共汽车,大概最悲催的事情,莫过于车子从起点站开出,已经是满满一车厢的人了。下一站的乘客早已等得望眼欲穿,终于看到了远处驶来的车影,于是人群顿时骚动起来。有些身手矫健的,干脆小跑几步,像猴子一样纵身一跃,挂在了正驶进站的公车门上。

“先下后上!先下后上!” 随着车门的打开,售票员和要下车的乘客都同时吆喝起来。绝大多数时候,这一“先下后上”的规矩是会得到严格遵守的,当然下面乘客等上车的气势也是凶猛的,一般都早已自动分成两路人马,把守在车门两侧,身体前倾,俨然箭在弦上的姿态。所以下车乘客的动作必须迅速,一个紧跟着一个从车厢内鱼贯而出,倘若稍慢一步,被车下人误判为车上已经下客完毕,那恐怕就再也没有机会下车了,因为汹涌的人潮已经从车门进入车厢,任你声嘶力竭地喊“我要下车!我还没下车!”也无济于事,谁都不会甘心把好不容易等到/抢到的一席之地拱手相让,虽然你努力地想要朝车门处挤,强大的人潮却已经把你又重新逼回了车厢里面,间或还要被抢白几句:“早点哪能伐想到下去额啦?刚刚困醒啊!(早点怎么不想到下去的呢?刚睡醒啊!)”

让人匪夷所思的是,虽然新上车的乘客总是比刚才下车的乘客多,那明明早已差不多挤满的车厢,却总是能够神奇地容纳下更多的人。除了售票员大声呼唤车厢内的乘客再配合挤一挤外,车下也总会有“职业推手”(比如维护车站秩序的纠察)和一些知道自己上车无望的好心乘客帮忙,把那些哪怕只有前脚掌踩上车门台阶的乘客以及两边车门推了又推,一点点,一点点,车门终于关上了,于是里里外外都长舒一口气。有时也会碰到特别执着的乘客,明明实在挤不上去了,还偏不肯善罢甘休,硬是站在车门口不肯放弃(俗称“吊车”),门不关,车走不了,于是车厢里开始有人破口大骂起来,“吊车”人对此置若罔闻,有时直吊到下一部车进站了才转移阵地。

记得当时好像有人做过统计,公共汽车上,一平方米的空间里,起码要站8个人,16只脚。

正因为车子这么挤,所以乘车是有一套规矩的。比如上车后要自觉地往里走,不要堵在车门口;车上的站位也很有讲究,微微侧身,朝着车头前进的方向,切忌站反了方向,因为那样可能就会损失一点空间;在仿佛铜墙铁壁密不透风的人群里,准备下一站下车的乘客会轻轻拍下前面乘客的肩,问“前头下去伐”,前面要是下车的会点点头,要是不下的则会稍微往旁边靠点让你侧身过去,就这样一支下车的队伍在几乎无声的交流中暗暗排好了,只等着车子靠站开门的一刹那迅速撤离车厢。(此段借鉴了东方网上博客一篇http://blog.eastday.com/1792904/art/2257350.html)

如果不慎违反了这样的规矩,是很容易成为众矢之的的,尤其如果有些外地朋友带着大包小包上车,让众人感到有限的空间连人都不够站,还要受到包裹的侵占,就更容易滋生抵触情绪,到了素质不高的上海人嘴里,“乡下人!外地人!”之类的咒骂就产生了。这的确是很不宽容友好的一面...... 不过其实在当时那样条件恶劣的车厢里,上海人彼此之间也往往宽容不到哪里去,吵架也是常有的事,记得最常用的一句损人的话就是:“有本事侬乘叉头去呀!(有本事你乘出租车去呀!)”,呵呵。
 
最后编辑: 2013-05-02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另外,非常感谢325楼和326楼maccom同学的回忆,“很上海”,呵呵。maccom的年龄一定比我大一点吧,谢谢你的补充!你说的这些,我只从老人那听说过,或者从别人的文章里读到过,经你这么一浓缩,是非常好的补课机会:wdb6: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关于换房,承蒙萨布拉和Gordon补充,嗯,是的,我也和我妈确认过了,当年的确还停留在物物交换的阶段。换房的中介,基本由街道房管所或热心人充当,当中没啥差价可赚。不过据我妈说,房管所其实还是很有权的,我家当时的9平方,是我妈要结婚时,我外婆天天跑房管所要求,给分到的;但是后来得知有个熟人,也是家有女儿结婚,居然分到了15平方,好像是给房管所里的人送了些油、花生、鸡蛋啥的。话说回来,我想想居然只要天天跑跑房管所,最后就能拿到9平方,这事儿听上去好像已经很不错了:D,至于只要送些油、花生、鸡蛋,居然就能多要6平方,那可真是太便宜“行贿”之人了,呵呵,不好意思俺是不是很没有原则啊:wdb4:

除了房管所能调剂房屋,介绍房源进行换房,朋友之间互相介绍,甚至在电线杆上贴换房告示,也是换房的途径。“以地段换面积”是最主要的换房诉求,除此之外,就是为了摆脱邻里纠纷了,因为就像前文所说,石库门房子里因为空间逼仄,邻里间闹矛盾屡见不鲜,住得心情不愉快了,就会急于换房而降格以求。

我家当时能换到大杨浦一室一厅的房子,除了因为牺牲了地段之外,也因为该屋子原来的住户家有两个成年儿子,单位给他们分了更为冷落地段但面积更大的新公房,所以他们欢天喜地地搬新家了。而我们那个9平方呢,就给了我妈单位一个因为和邻居关系闹得很僵,急于搬家的小年轻。这整个换房过程就是由我妈单位的人从中协调的。听上去感觉这样的物物交换好像没啥标准可循,未必能确保公平,呵呵,当时的人显然还是比较淳朴的。从西坡的《上海往事》里我读到:“由于换房子成为一种趋势一种潮流,便出现了像淡水路这种换房集散地。星期天,整条街的墙面上贴的都是换房告示,一片雪白,很是壮观。据说那里还出了一个换房成功率很高的能人,经他介绍成交的总有几百套,可他不收一文报酬,堪称‘雷锋’。”

好了,“以地段换面积”就此告一段落。下回要不讲讲搬迁浦东吧,呵呵。
 
G

gordondeng

Guest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我家就在马当路,通过淡水路的马路房产市场,房子换了4,5次。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也在上海短期住过,所以来凑个热闹,欢迎各位小册牢拍砖:wdb6:

(转自天涯)上海丈母娘嫁女儿的十项基本条件

1、男方必须在上海市区买套3室2厅的婚房,全额付款。120平米以上,产权证为女方的名字。
2、男方给女方父母买套房子,至少2室一厅,新房。市区,离女儿要近,全额付款,产权证为丈母娘名字。
3、男方有价证劵,股票,存款不得低于100W。
4、婚后收入归女方保管。
5、婚后不得和男方父母住。
6、男方每年回家探亲不得超过一次。
7、每年出资安排女方父母旅游一次。江浙沪以外省份,每两年一次出境旅游。
8、逢年过节必须在女方家过,不得例外。
9、孩子出生后必须由保姆带。女方父母不负责带孩子,也不能让男方父母带。
10、孩子必须接受最好的教育,要上贵族学校。
 
G

gordondeng

Guest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小样。这算什么,补一条。要是女方买房,男方必须入赘,孩子跟母姓。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也在上海短期住过,所以来凑个热闹,欢迎各位小册牢拍砖:wdb6:

(转自天涯)上海丈母娘嫁女儿的十项基本条件

1、男方必须在上海市区买套3室2厅的婚房,全额付款。120平米以上,产权证为女方的名字。
2、男方给女方父母买套房子,至少2室一厅,新房。市区,离女儿要近,全额付款,产权证为丈母娘名字。
3、男方有价证劵,股票,存款不得低于100W。
4、婚后收入归女方保管。
5、婚后不得和男方父母住。
6、男方每年回家探亲不得超过一次。
7、每年出资安排女方父母旅游一次。江浙沪以外省份,每两年一次出境旅游。
8、逢年过节必须在女方家过,不得例外。
9、孩子出生后必须由保姆带。女方父母不负责带孩子,也不能让男方父母带。
10、孩子必须接受最好的教育,要上贵族学校。

小样。这算什么,补一条。要是女方买房,男方必须入赘,孩子跟母姓。

呵呵,对你们这种总结啊,我只想说一句话:

哈刚有啥刚头啦(瞎讲有啥讲头啦):wdb6:
 

家园推荐黄页

家园币系统数据

家园币池子报价
家园币最新成交价
家园币总发行量
加元现金总量
家园币总成交量
家园币总成交价值

池子家园币总量
池子加元现金总量
池子币总量
1池子币现价
池子家园币总手续费
池子加元总手续费
入池家园币年化收益率
入池加元年化收益率

微比特币最新报价
毫以太币最新报价
微比特币总量
毫以太币总量
家园币储备总净值
家园币比特币储备
家园币以太币储备
比特币的加元报价
以太币的加元报价
USDT的加元报价

交易币种/月度交易量
家园币
加元交易对(比特币等)
USDT交易对(比特币等)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