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我都说了,娃娃是非典型上海女人。小样和我说的绝对是事实

:) 即使我是非典型上海女人,也并不代表你和小样所掌握的信息反映的就是典型上海丈母娘情况啊。目前上海女性人口起码有1100多万人(上海市统计局2011年数字http://www.stats-sh.gov.cn/fxbg/201111/236073.html),
你和小样,或者天涯上的发贴人,是基于多大的样本得出这一结论的呢?:)

另外,这样的极品丈母娘,上海以外地区有没有?恐怕谁都不敢说没有,我刚才在天涯上随便一搜,还搜出骂东北人不是嫁女是卖女的帖子呢;) 至于女婿入赘,孩子跟女方姓,更是中国自古就有的传统,如果说在上海做上门女婿要满足这个条件,那在广大农村地区就更是如此了。

以偏概全不足取!所以本官继续维持“哈刚有啥刚头啦(瞎讲有啥讲头啦)”的原判:wdb6:
 
G

gordondeng

Guest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阿拉就伺幺哈刚巴刚,哪能,就伺噶老驴
:) 即使我是非典型上海女人,也并不代表你和小样所掌握的信息反映的就是典型上海丈母娘情况啊。目前上海女性人口起码有1100多万人(上海市统计局2011年数字http://www.stats-sh.gov.cn/fxbg/201111/236073.html),
你和小样,或者天涯上的发贴人,是基于多大的样本得出这一结论的呢?:)

另外,这样的极品丈母娘,上海以外地区有没有?恐怕谁都不敢说没有,我刚才在天涯上随便一搜,还搜出骂东北人不是嫁女是卖女的帖子呢;) 至于女婿入赘,孩子跟女方姓,更是中国自古就有的传统,如果说在上海做上门女婿要满足这个条件,那在广大农村地区就更是如此了。

以偏概全不足取!所以本官继续维持“哈刚有啥刚头啦(瞎讲有啥讲头啦)”的原判:wdb6: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完了,上海女生喜欢淡幽幽的颜色啊,我怎么喜欢黑色和军绿色呢~

上海女生最出名的恐怕是“作”,“嗲”和“贪玩”吧,貌似都是negative的,汗~~~

其实我觉得也不尽然。黑色军绿色我也很喜欢的,我还觉得我挺适合穿这两个颜色的呢,哈哈:wdb6: 其实我个人觉得不是颜色的深浅,而是颜色的鲜艳程度,各地的接受程度有所不同。也许这也和一个地方的人的性格特点相关?就好比说到时尚,虽然很多人说上海是时尚之都,不过我倒觉得北有大连,南有深广,这几个城市的人的着装,其实比上海人更为大胆,敢穿。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上海话要做普通话的注解,不然我们抬轿都怕闪了主人的腰。

哈哈,好的,谢谢阳光!

Gordon说:我们就是要瞎讲八讲!你想怎么着?咱就是这么牛逼!

我说:谁睬你噢!(哈哈,:wdb6::wdb6::wdb6: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当年上海人“以地段换面积”的极致版本,大概就是一换从浦西换到浦东去了:wdb5: “宁要浦西一张床,不要浦东一套房”,也许是全中国人民都耳熟能详的当年上海浦东浦西两重天的真实写照。

我姨妈家那时要从浦西动迁到浦东时,她眼泪汪汪了好几个月,我们也都对她充满了同情。搬好新家后,我们去她家玩,只觉得周边一片荒凉,有的地方连水泥路面都没铺好,遇上下雨,一脚踩下去都是泥浆水。而如今,她的这套房子所在地因为毗邻世纪大道,又有地铁通过,早已成为热门地段。我姨妈已经又搬了新家(依然在浦东 - 真没想到当年搬去浦东像要上刑场一样的姨妈,现在已经离不开浦东了呢,呵呵),这套一室一厅的老房子因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好出租得很,很受一些从外地来上海工作的单身小白领的欢迎。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其实我觉得也不尽然。黑色军绿色我也很喜欢的,我还觉得我挺适合穿这两个颜色的呢,哈哈:wdb6: 其实我个人觉得不是颜色的深浅,而是颜色的鲜艳程度,各地的接受程度有所不同。也许这也和一个地方的人的性格特点相关?就好比说到时尚,虽然很多人说上海是时尚之都,不过我倒觉得北有大连,南有深广,这几个城市的人的着装,其实比上海人更为大胆,敢穿。

嗯,就是啊,黑色和白色永远是很时尚的色彩,黑色风衣+正红色唇膏,是我比较欣赏的一种装扮,低调又不失时尚,呵呵~

对于时尚,每个人有不同的理解,流行元素+适合自己的风格,我觉得才比较好,不过我还是定期翻阅时尚杂志的,ELLE等,作个参考~~

上海还是名符其实的时尚之都,我觉得

好啦,不影响你写浦西浦东的房子了,期待你的佳作哈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不久前女儿学校有香港小学生来访,正好和她一起做过一个介绍上海的PPT,其中有一页就是对比浦东陆家嘴的过去和现在的,贴来分享一下。图中箭头上所指处,就是同一个地方之前和之后的模样,变化的确是巨大的。
 

附件

  • 陆家嘴变迁.jpg
    陆家嘴变迁.jpg
    108.7 KB · 查看: 17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在姨妈搬到浦东之后,我们见证了浦东一点点变得繁华。先有八佰伴百货商场的落成,后来又有了陆家嘴金融区的建设。连接浦东和浦西的南浦、杨浦两座大桥以及各条隧道也相继建成。第一条隧道 - 延安路隧道建成时,许多人还特地去坐了一坐。有了这样的基础设施,摆渡船不再是往来浦东浦西的唯一手段,对于浦西人来说,浦东的距离好像一下子近了,去浦东方便了不少。

在只有摆渡船连接黄浦江两岸的日子里,陆家嘴轮渡站还发生过一次惨剧。那天因为早上有大雾,起先摆渡船无法开船,轮渡站的人越来越多。待到雾散开船的时候,许多人因为上班迟到急着上船,一窝蜂地往前涌,有人摔倒了,后面的人便倒在了前面人的身上,多米诺骨牌效应,发生了严重的踩踏事故,死伤多人。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好吧,随着浦东与浦西的距离被拉近,偶居然最后还嫁到了浦东:p 我先生其实是个正宗上海人,祖籍上海川沙县(俗称本地人),不像我,虽然出生在上海,但其实严格说来也是属于外来人口,因为祖籍绍兴。本地人最早大都居住在上海的郊县,属于农民,经常会被偶等市区人轻蔑地称为“乡下人”,他们所说的上海话,口音以及用词,也和市区的上海话有着些许不同。到了我老公这一代,这种语言上的差异已经几乎不明显了,除了极少数的词汇;不过我的公公所说的上海话,听上去区别就明显了,我老公的奶奶的上海话,那区别可就更明显了,有时我都有点听不太懂,需要我老公给翻译一下,呵呵。

刚和他交往时,尤其听到他家人的上海“方言”,心里挺别扭的,甚至出于一点点的虚荣(就好像浦西上只角人对下只角人那样:p),觉得唉,自己怎么竟然要嫁给乡下人了:(。不过我老公可就得意啦。有一次和他的一群老同学们一起聚会 - 既然是他老同学么,当然都是在浦东长大的本地人(i.e.曾经浦西人眼中的乡下人啦;)),正巧这些本地人找的老婆或者女友竟都是原来家住浦西的“城里人”,于是他们可来劲了,皆自诩为“农村包围城市”的成功典范:wdb12::wdb5:
 
最后编辑: 2013-05-03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不过自从嫁到浦东后,住着住着,我开始逐渐喜欢上了浦东。它没有浦西那么喧嚣嘈杂(当然现在随着浦东人口越来越多,建筑越来越密集,不可同日而语)。甚至毫不夸张地说,当时在夏日里,如果从浦西市中心经过延安东路隧道来到浦东陆家嘴,因为没有热岛效应,立马就会感到凉快几分。

当然缺点也有,那时候浦东只有一条地铁2号线,所以从浦东前往其它地方依然不算太方便。当时我所任教的大学在上海西南面,从浦东过去,几近斜穿整个上海市,遇到要上课的日子,总是早上5点就要起床了,这在今天,几乎是难以想象的事情。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广州城中村的死也不肯迁户口城市,城里人没有优势。读书那时一个女生死活不肯迁户口,私下问她,她才说村里年年分红,她家每人3.6万一年,不用干活的分红。那时城里人的收入每月不到一千元。怪不得他们村的人都不用工作虽然没有地种。
 

家园推荐黄页

家园币系统数据

家园币池子报价
家园币最新成交价
家园币总发行量
加元现金总量
家园币总成交量
家园币总成交价值

池子家园币总量
池子加元现金总量
池子币总量
1池子币现价
池子家园币总手续费
池子加元总手续费
入池家园币年化收益率
入池加元年化收益率

微比特币最新报价
毫以太币最新报价
微比特币总量
毫以太币总量
家园币储备总净值
家园币比特币储备
家园币以太币储备
比特币的加元报价
以太币的加元报价
USDT的加元报价

交易币种/月度交易量
家园币
加元交易对(比特币等)
USDT交易对(比特币等)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