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我是在富民路上读的初中,那4年是一段特别特别美好的时光。除去在学校读书的时间,我都在富民路巨鹿路长乐路上和小伙伴们打打闹闹。

富民路 - 都是小店面。学校马路对面的小卖部,几乎是我们唯一afford了的地方。9毛钱的虾条,1块钱的真优味,1块2的浪味仙,就是我们最爱的零食了。读书那会儿,多是“饮食店”,我们在学校有饭吃,但是吃久了就腻了,偶尔会偷偷滴溜出去开荤。学校对面有家面店(名字忘记了...),我最爱吃的就是腰花面和鳝丝面,阿姨就在玻璃窗里面划鳝丝,我可以看很久,简直是民间技艺。
富民路有家著名餐厅——保罗。看个名字就觉得老克勒。店面原本很小,后来就慢慢扩张了。读书的时候和同学没有吃过一次,后来的好多回同学聚会都去了保罗,如今有二楼包房了,菜是本帮菜,附近居民来得多,也有远处慕名而来的食客。据说现在开了家翠华,没吃过,请还在上海的同学写个报告。

长乐路 - 我的同学中间,有一个是老一代表演艺术家程之的外孙女(后来程老去世了我才知道他和我三爷爷还是铁磁),我经常去她家玩儿,程老很客气,总会招呼我吃点心,别客气,当是自己家。那时候程老的身子就不太好了,到后阶段,他就不太出来见我们了。我和同学就在楼下玩任天堂马里奥,走的时候在弄堂大声嚷嚷爷爷我走了哈!那时候老去,还有个心思,就是喜欢同学舅舅:wdb12:程前,他不常常回这个房间住,只撞见过一次,那个帅啊,当时的眼红心跳,如今想来,也不禁莞尔。
长乐路基本都是深深的巷子,也承载着许多传说,最搞笑的就是有一回放学过马路,老娘舅李九松飘着那几根凌乱的发开着助动车飞驰而来,我们跑慢了,娘舅说我们小赤佬...:wdb14:

巨鹿路 - 在我心中,它的浪漫程度实在不下雁荡路啊新华路。巨鹿路的中段有个花店,我当时喜欢一个班里的男生,他生日的时候就跑去这家花店奢侈地买了1朵红玫瑰...后来巨鹿路上开了很多酒吧,陈冠希的潮店也在巨鹿路上,最近一次回去还特地去吃了席家花园,这条街道仍然美,幽静,高贵。
巨鹿路走到尽头是个T字,举步就是静安希尔顿和贵都,我至今还记得在华山路口曾经的那副巨形QIQI(任达华太太)的海报。巨鹿路的安宁对比华山路的喧闹,颇有世外桃源之感。

完美演绎:wdb17: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Celine关于长乐路巨鹿路华山路etc的描写十分生动,我只想加上我自己对那几条马路的怀念~~

虽然家住黄浦,但曾经工作过两年的办公楼位于长乐路常熟路,所以对那一片区域也算有感情了。最怀念的是我爷爷奶奶还在世的时候,有时候爸爸因为要开车送爷爷奶奶去我公司附近的机构办事,所以会捎上我。有爸爸爷爷奶奶专车送我上班的感觉真是再幸福也没有了。一般车子走高架到华山路出口下,转个弯,就到我的办公楼了。有几次高架特别堵,老爸就改走地面,从长长的北京路一路开到铜仁路再沿着长乐路笔直开,就到我的办公楼了,然后在爸爸爷爷奶奶的目送下,我走进了办公楼,开始一天紧张而繁忙的工作~~~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中午的时候,我常常和要好的同事出去吃饭,一个上午呆在空调很足的办公室里很闷,中午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可以出去透透气,晒晒太阳,从紧张的工作节奏里放松一下。我们常常去附近乌鲁木齐路的一家港式茶餐厅吃饭,吃完饭会到幽静的安福路散步~~

安福路以前是一条很安静的小路,两边法式梧桐,有一家好德便利店,一家中国银行,一家咖啡馆,零星的一两家潮店,当然安福路的尽头是很有名的上海话剧中心。有一次,大学同学约我去那看百老汇的英语话剧,我下了班直接走过去,5分钟~~

几年后的安福路已经变得热闹很多,开了好几家咖啡馆,Costa。已经没有当初的幽静,而多了很多商业气息和生活气息。我还是相当怀念几年前低调幽静高雅的安福路~~~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愚园路

和愚园路颇有渊源。从我上小学那会儿,爸爸妈妈就说将来要么上市西要么上育才啊。而市西就坐落于愚园路。我的理科薄弱,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爸爸给我找了个有头有脸的数学老师上奥林匹克数学(后来的成绩证明完全帮倒忙...根本是两个路子)。老师住在愚园路上的愚谷村。
愚谷村是一条两头通,杨润玉与杨元麟设计,砖木结构,1927年竣工。新式里弄住宅。一楼的住家有院子,过道里厢经常是晒满了被单,所以阳光好的日子,一弄堂都是这棉花胎的暖暖味道。我上课那阵儿,搭伙在老师家,去的时光正是万家灯火,各家各户飘着饭菜香,姆妈在弄堂口叫娃,小孩子贪玩愣是舍不得离去,每天总有那几个小赤佬要吃生活,被叫蜡烛才舒坦。
老师和师母都是性子极好的,从没见过他们俩有啥面左左的时间,师母修长的身材总在厨房里忙进忙出,老师会去搭腔,也帮不上什么忙,总被师母赶出来。我们一起上课的算我有四个。那房屋结构隔音不太好,隔壁有个哥哥算是80年代潮流先锋了,大声放着西洋乐电台,我们听不懂,就瞎听瞎学,学会了诸如Love you Miss You之类的表白神句。放学后,爸爸会来接我,离开老师家,已是9点多,那时候人们似乎睡得早,几乎没几家亮灯,不像现在,似乎大家都不爱睡觉,上海似乎没有黑夜。
小学升学初中没考好,我自尊心很强,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我都绕着愚园路走,别人提高市西中学的名字,我的心都会被刺痛。那个时候,市西有很漂亮的校服(和日本妹很像),路上碰到那些穿着校服的女生,我常常会强忍眼泪。这种不服输的心态让我在初中时就很努力滴读书,高中考回了市西,失而复得的那一刻,心情难以言表。(事后也发现,我盲目地喜欢市西,其实我这种语文和英语有优势的上育才会比较好...)
现在想想,初中4年的卧薪尝胆,将自己在小学时候的傲气击得粉碎。那些挫折与成就,都是经历。
后来有回愚园路一次,老师已找不到了(或许搬家了...或许...),而那段时光,化作歌声,写在心里面。

曾梦想仗剑走天涯
  看一看世界的繁华
  年少的心总有些轻狂
  如今你四海为家
  曾让你心疼的姑娘
  如今已悄然无踪影
  爱情总让你渴望又感到烦恼
  曾让你遍体鳞伤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都是风花雪月,我来个俗的。小时在上海读书,每天早上早点是一副大饼油条,这直接造成日后多年我不再碰油条一下。但有一种厚厚的发面的铺满芝麻的Qiang饼却是我的最爱,每次回上海都会去寻找,只是很难找到了。现在大统华卖一种很类似的大饼,因此每星期必买之
 
最大赞力
0.54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都是风花雪月,我来个俗的。小时在上海读书,每天早上早点是一副大饼油条,这直接造成日后多年我不再碰油条一下。但有一种厚厚的发面的铺满芝麻的Qiang饼却是我的最爱,每次回上海都会去寻找,只是很难找到了。现在大统华卖一种很类似的大饼,因此每星期必买之
顶上海大油条, 专治气血两虚.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开这个帖子,是我最近一段时间来的心愿。因为上海几乎不可避免地是所有地域帖的主题。我想与其七零八落地在东一个、西一个的帖子里,相关或不相关地扯到上海,客观评论的少,主观臆测的多,不如干脆把这个城市端出来集中讨论一下吧。

就在今天,网上还出现了一个总结各地打架方式的帖子(好像家园里也有转发),其中上海人的打架能力分为0:“上海人那不叫打架,倒像是在过家家,乱七八糟,一口鸟语。” Very true. 上海人打架,的确雷声大雨点小:

A:侬要哪能? (你想乍样?)
B:侬要哪能? (你想乍样?)
A:侬想哪能? (你想乍样?)
B:侬敢哪能? (你敢乍样?)
A:小比洋,刮侬! (小样的,揍你!)
B:侬敢! (你敢!)
A:侬当吾勿敢啊? (你以为我不敢?)
B:各么侬来呀。 (那你上啊。)
A:有种侬再岗一遍! (有种你再说一遍!)
B:岗就岗,侬来呀! (说就说,你来呀!)
A:小比洋,侬等了嗨! (小样的,你等着!)
B:等了嗨就等了嗨! (等着就等着!)
A:侬要哪能? (你准备怎么着?)
B:侬要哪能? (你准备怎么着?)
哈哈,这个就是最终解决方案:D (注:以上内容借鉴了网上某个模拟中日会否开战的笑话)

也许因为这个特点,又也许是对有关上海的地域帖的司空见惯,或者懒得啰嗦,甚至为了表现出气度和涵养,我发现当这样的帖子出现时,上海人站出来辩解的不多。不管外省市朋友怎么看,我先对阿拉上海宁的这种淡定态度赞句好样的!但与此同时,我也觉得,沟通还是需要对话,而不是沉默。所以,我一厢情愿(甚至也许是天真)地希望在这样一个特地把上海作为主题来讨论的帖子里,上海的朋友们可以和我一起来说说我们的这座城市。当然就和世界上每一个地方一样,上海岂是我们能够说尽说透的,更何况她本身还在不断变化之中,但是我想多找到一块拼板,就能把她的面貌拼得更完整些。

我还想倡议,欢迎外省市朋友的各种提问和拍砖,甚至面对辱骂和无理取闹,阿拉上海宁也作一定程度的容忍 - 因为选择性的聆听会限制沟通和理解。当然,如果真的是污言秽语,本着对文明的追求,我也一定会毫不手软地进行举报的 - 上海人并不是吃素的:)

另外,我还非常非常希望抛砖引玉,各地的朋友都能来个“开贴说某地”的帖子,重新定义地域帖的意义:)

上海有名人吗?想了半天,有一个小赤佬周立波,人家还自称绍兴的还是那里的。
 
最大赞力
0.00
当前赞力
100.00%
回复: 开贴说上海

华山路

上海高端洋气的代表之作,法国梧桐庇荫,街道两侧的花园洋房高级公寓,如今已是天价。华山路挺长,从愚园路开始,至徐家汇衡山路。华山路的故事真是说也说不完,单是看和它交接的马路,几乎也都是系出名门响当当:延安西路、常熟路、乌鲁木齐路、长乐路、武康路、复兴西路、兴国路、湖南路、淮海中路等等。

我对华山路的印象始于钢琴老师,一个80多的老太太。老太太住的房子靠近复兴中路这段,是类似condo townhouse的上户,楼道暗黑,木头阶梯扶摇而上。老太太从前是千金小姐,后来跟随先生去了旧金山,先生去世了,老太太想落叶归根,于是便把子女留在了美国,一个人在上海住,外甥照顾着她的起居。老太太特别爱干净,每周去上课,这琴房都是一尘不染。老太太信耶稣,每次上课完等父亲来接我的空档,都给我说一段圣经故事。和老太太学了三年多,老太太身体不好了,后来辗转听说她儿子来接她去了美国,她固执地不想去,非要留在上海,拗不过儿子,终究还是离开了这老宅子,可是老太太留下话了,房子不能卖,要放着,传给孙子。

去华山路,我要么从石门路坐49路,要么从静安寺坐94。最是喜欢长乐路到兴国路一段,从前都不太有店铺,如今开了一些特色餐厅时髦发廊,但整体上还是保护得比较原汁原味。出国之前在复兴中路华山路附近上瑜伽,完全是令人瞬间peace下来的节奏,纵是外面的世界再嘈杂,躲在这样的马路上一个人走走,逛逛精品店,走累了在路边的长椅休息,能打发一个下午。

华山路现在靠近徐汇港汇那段,实在喜欢不起来。徐家汇如今乱得不行,拐卖孩子的偷东西的以及港汇每年跳楼的奇景,美罗城乱哄哄的布局,东方商厦和太平洋每况愈下的衰败,横七竖八的公交车谁也不让谁,想起就头疼。只希望,我最喜欢的那段华山路,请保留你原来的面貌,等我再回来探你的时候,你还是那个清新淡雅的大家闺秀。

写得好。去过徐家汇几次,印象很差。
 

家园推荐黄页

家园币系统数据

家园币池子报价
家园币最新成交价
家园币总发行量
加元现金总量
家园币总成交量
家园币总成交价值

池子家园币总量
池子加元现金总量
池子币总量
1池子币现价
池子家园币总手续费
池子加元总手续费
入池家园币年化收益率
入池加元年化收益率

微比特币最新报价
毫以太币最新报价
微比特币总量
毫以太币总量
家园币储备总净值
家园币比特币储备
家园币以太币储备
比特币的加元报价
以太币的加元报价
USDT的加元报价

交易币种/月度交易量
家园币
加元交易对(比特币等)
USDT交易对(比特币等)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