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霜岳,真正的杠精,就是说逻辑推理能力杠杠的第一部分链接
第一波检查做完时
可能医生觉得有动手术的必要
直接给我上了营养液吊瓶
所以我有一天多的时间是没吃没喝的
护士也特别叮嘱我不要吃喝
因为随时有做手术的可能
第二天中午,有个医生来看我
说是oncall的手术医师
他看了看我的文档,问问我情况
明确告诉我,不需要做手术
我有点开心,因为毕竟没有挨过刀
心里还是有点怕怕的
到下午那个穿着防护服跟我问诊的医生问我有没有腹泻的时候
我说我啥也没吃啊,就算想要腹泻也没有
他说,啊......就走了
我哭笑不得
回头就跟护士说,我要吃晚饭
她说我去问问医生
到晚上,就给我端了晚饭来
吃过晚饭,又来一个护工
让我收拾收拾东西,把我送到单间了
这个时候我还不知道我被隔离了
只知道这个地方叫做short stay unit
一圈病房,围着中间的办公区
护工让我下床,帮我把东西拎进病房
就离开了
办公区的护士立马就进来了
跟我交代情况
这里多说几句
我后来才发现,所有来跟我交流的医生护士
对我的情况都了如指掌
他们的交接班做得真的很专业,很顺畅
感觉虽然每天换人,但都是无缝衔接
护士没活儿的时候,都是坐在电脑前面做文字工作
干活儿的时候,也是温柔但不失威严
尤其对老人,很耐心,同时又跟哄小孩儿似的,把事儿办完
护士进我房间之前
穿上了防护服,带上了手套
给我测了血压体温之后
宣布,我被隔离了
原因我就没听明白了,因为专业词汇
但她提到了腹泻
我猜是我上午的两次腹泻
让他们觉得我有传染其他人的危险
所以立刻把我搁到单间隔离起来了
前一个帖子有人问我为什么隔离
其实我并不是特别清楚
而且这个不是我写文章的重点
我想要说明的是
当我有传染他人的可能性存在时
我就立刻进入了隔离程序
这个制度,让我对这个社会的安全性大为放心
在整个隔离期间
我并没有受到完全的禁锢
毕竟我得的不太可能是伤寒或者痢疾
因此我随时可以出门在医院里乱逛
但是我只要踏出我那扇门
就必须穿好防护服,带上手套
回去之后,把它们脱下来,扔在自己房间的垃圾桶
隔离期间,清洁工人进来打扫过两次
同样穿着防护服带着手套
用消毒抹布擦我可能触碰过的地方
比如电灯开关,马桶冲水把手,小桌板
当然水龙头全是感应式的
大家可能也想到这是新冠肺炎疫情期
防护服和手套是不是很难得到?
不是的
整个医院,墙上到处都是固定的手套盒,口罩盒
所有的医生,护士,病人,随时可取
到处都是免水洗手液
每个房间门口都放着一个桶,里面是一套一套的一次性防护服
当然不是防病毒的那种,是简易的一次性的
但日常防护是足够的
所有进我房间的,哪怕只呆一分钟,也会穿戴整齐
并在离开前把防护用具脱在我房间的垃圾桶里
看得我都心痛,这得是多浪费啊
可是仔细想想,正是这种严格的流程
才保证了即便疫情发生,也会严格限定在最小的范围内
而一个流传开来发生爆发的严重疫情
又会对经济生活带来多少的负面效应啊
必定远远超过这些便宜的口罩手套防护服
更不用提被疫情感染,病重死亡的人命了
而你要知道,我只是肚子痛
只是肚子痛,有点拉肚子啊!
同时,进我房间的,又没有任何人会戴上口罩
因为我没有任何的呼吸道疾病(虽然每天也会听诊我的肺部)
所以不需要戴口罩
就是说,防护到什么程度足够,他们心里都是有数的
防护服手套就是必须戴的,口罩就不用
但是我也看见他们去其他病房
有的就会带上口罩
他们真的是不厌其烦,严格按照规程办事
我一开始对这种程度的认真觉得有点可笑
但后来就开始佩服他们,更佩服这种流程,这种体制
其他的不想多说了
餐食当然是全免费的
办公区有冰箱,里面的果汁牛奶零食随便喝随便拿
跟护士打个招呼就行
测量血压体温全自动化,高效卫生
手臂静脉上一直留置一个插管方便输液和验血,出院前才摘下来,
对我这个晕血宅男简直是不能再方便的存在
……
最终,在单间隔离了两个晚上之后
医生来宣布
我验血的结果已经跟正常人一模一样
腹泻也就只有那两次,其他都正常
他认为我已经没有必要再留在医院
但要求我过几周再回来做肠镜
以彻底排除(或确诊)克罗恩病的可能
他做好了所有的paper work,包括一张给我家庭医生的说明单
装在一个大信封里递给我
祝我开心,就放我离开了
作为魁省永久居民,拥有健康卡的我
整个流程完全免费
我提着行李走出医院大门
看着久违了的蓝色天空皑皑白雪
深深地呼吸了一口和医院内差不多的新鲜空气
(医院通风真的非常好,毫无异味)
走向了来接我的uber
那么,最后说一下为什么我开车来,优步走
医院的停车场是要收费的
当然并不贵,首半小时免费,每天最高14封顶
而我最开始并不知道自己要住多少天
如果真的手术,住十天八天的
那也超过100刀了
所以家人来探望我的时候,就优步来,然后把我的车开走了
因此离开的时候,我也就优步回家
好,我的故事讲完了
我想我的经历,相当程度上能说明
为什么我起了这样一个标题
就是我判断加拿大爆发大规模疫情的可能性真的很低
它有一个非常完善的体系,来预防这种疫情的爆发
并且从医生护士,到护工清洁工,都能严格遵循这一流程
这才是加拿大抗击疫情的根本
文章写完
应该还会有后续的花絮推出
敬请期待
谢谢大家
日本人的素质与医疗水平都很高,目前日本政府非常担心,新冠会在日本爆发。
隔离观念和相关制度的执行,几乎可以完美地解释两国在这方面的差异祝贺康复出院 一场虚惊 。因为人少 容易控制吧
祝贺康复出院 一场虚惊 。因为人少 容易控制吧
确实,人多是硬伤。日本的情况我真的不了解,所以没法多说
只能大概做一些推断
一个是,目前日本总确诊人数几百例,但本土确诊人数只有几十位
剩下的绝大部分是那艘倒霉邮轮上的
日本人口数超过1.2亿
在这个大前提下,日本政府非常担心爆发,
这就说明,已经是一场有准备之战了
其次,我的文章主要提到的是医院内部
如果大家一直关注武汉事件
会意识到医院交叉感染是造成爆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这一点,看日本的情况就能发现,通过医院交叉感染患病的几乎没有
再次,我个人认为日本比加拿大更危险一些
原因是居住方式的不同,人口密集度的不同
就不展开讲了
以上是我的判断
对不对,看时间检验吧
正解!赞 推出手术室了、最多三天内,就回家自己养着了……即使手术,也是很快就回家了。想待医院长时间,没门。——祝康复!
不知道日本的253例包不包括邮轮上的?如果包括那病例数还不算高,不包括的话那就很厉害了。。。日本的情况我真的不了解,所以没法多说
只能大概做一些推断
一个是,目前日本总确诊人数几百例,但本土确诊人数只有几十位
剩下的绝大部分是那艘倒霉邮轮上的
日本人口数超过1.2亿
在这个大前提下,日本政府非常担心爆发,
这就说明,已经是一场有准备之战了
其次,我的文章主要提到的是医院内部
如果大家一直关注武汉事件
会意识到医院交叉感染是造成爆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这一点,看日本的情况就能发现,通过医院交叉感染患病的几乎没有
再次,我个人认为日本比加拿大更危险一些
原因是居住方式的不同,人口密集度的不同
就不展开讲了
以上是我的判断
对不对,看时间检验吧
是包括的。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其中218位是邮轮上的。不知道日本的253例包不包括邮轮上的?如果包括那病例数还不算高,不包括的话那就很厉害了。。。
据说,安省早就立法不允许医院的工作人员罢工,所以这种忧虑应该是多余的。加拿大这种医疗体制是建立在极少人看病的情况下的。一旦就诊人数多,肯定完全瘫痪。 而且加拿大人完全没有中国医生护士这种献身精神。有风吹草动立马罢工。民航 飞行员就已经罢工抗议了, 民航的风险相对医生护士来说小的多。如果有中国这样死亡率30%,所有医生护士肯定都不去上班了。
其他人就等死,到处溜达传染别人。 因为在加拿大 限制封城 是完全不现实的。
据说中国的统计数字中院内感染的占48%。当然不包括那些在家里就死了的我觉得,霜岳的经历,只能说明加拿大院内交叉感染的风险不高。。不能说加拿大爆发新冠传染病的风险不高。。我要说的是,从A 不能到B,不是要说,爆发新冠的风险很高。
霜岳所去医院,有几个隔离病房?三个,五个?如果一下来十个这样人呢?100个呢,1000个呢?守得住医院的制度,住不进来的,就会在院外成为传染源,守不住医院制度,那就看病人数了,不过五十步一百步的差别。
我要说这个,是因为我看得过文章,说中国医生不行,没有院内感染的概念。。
为啥封笔啊?据说,安省早就立法不允许医院的工作人员罢工,所以这种忧虑应该是多余的。
容俺拍拍砖,中国要求的那种医护人员的献身精神,不要也罢。且不说大多数医护人员对真相蒙在鼓里,单说近十年来国内医护人员与病人及家属的敌对关系,双方都是受伤的羔羊。当然,从政治上的需要来说,怎么样都是对的。
对许多移民同胞来说,可能需要到第二代才能理解加拿大的医疗制度远远比国内高级和优越。对付这种疫情,靠的不是政治力量,也不只是医疗护理手段,国内公共卫生管理的真正缺失是硬伤。如果不能理解加拿大对Public health的巨大投入及其重大作用,谈新冠疫情的处理就是事实上的不懂装懂,处理的结局不会比如今国内的情况好。更何况公共卫生方面的投入不产生GDP,对于只喜欢投资生财一族,没办法了解其中的奥秘。
俺追踪这个疫情两个月,耗费了俺大量的业余时间不说,还消耗了俺的感情和情绪投入,从生气、愤怒、再到悲伤,尽管俺无一家人亲戚和朋友直接受到波及。
如果此帖引起纠纷,仍然希望霜岳将其保留,作为俺在家园的封笔之贴,谢谢!
为啥跟中国比啊,我一直将加拿大跟美国比据说,安省早就立法不允许医院的工作人员罢工,所以这种忧虑应该是多余的。
容俺拍拍砖,中国要求的那种医护人员的献身精神,不要也罢。且不说大多数医护人员对真相蒙在鼓里,单说近十年来国内医护人员与病人及家属的敌对关系,双方都是受伤的羔羊。当然,从政治上的需要来说,怎么样都是对的。
对许多移民同胞来说,可能需要到第二代才能理解加拿大的医疗制度远远比国内高级和优越。对付这种疫情,靠的不是政治力量,也不只是医疗护理手段,国内公共卫生管理的真正缺失是硬伤。如果不能理解加拿大对Public health的巨大投入及其重大作用,谈新冠疫情的处理就是事实上的不懂装懂,处理的结局不会比如今国内的情况好。更何况公共卫生方面的投入不产生GDP,对于只喜欢投资生财一族,没办法了解其中的奥秘。
俺追踪这个疫情两个月,耗费了俺大量的业余时间不说,还消耗了俺的感情和情绪投入,从生气、愤怒、再到悲伤,尽管俺无一家人亲戚和朋友直接受到波及。
如果此帖引起纠纷,仍然希望霜岳将其保留,作为俺在家园的封笔之贴,谢谢!
加拿大这种医疗体制是建立在极少人看病的情况下的。一旦就诊人数多,肯定完全瘫痪。 而且加拿大人完全没有中国医生护士这种献身精神。有风吹草动立马罢工。民航 飞行员就已经罢工抗议了, 民航的风险相对医生护士来说小的多。如果有中国这样死亡率30%,所有医生护士肯定都不去上班了。
其他人就等死,到处溜达传染别人。 因为在加拿大 限制封城 是完全不现实的。
樱花不要难过,有很多人都和你一样为了这件难过的事情绪受到影响。我们都能理解你的心情。
中加的医疗卫生制度差异是很大的,一边侧重公卫、预防,一边侧重临床、科研,两国的医生护士从学校教育开始就有很大的区别,后续的执业理念和环境更是天壤之别。
在国内医学院校的学术会议上都在关注诊断治疗技术发展、分子生物学致病机理研究,在这里大家都在讨论流行病学调查数据、社会公共卫生成本效益分析。
医疗发展的模式理应是从治已病向治未病发展,碰到这么大的疫情,也是对各国卫生医疗制度的一次大考验,看看试金石面前谁才能真正有效抵抗病魔。
据说,安省早就立法不允许医院的工作人员罢工,所以这种忧虑应该是多余的。
容俺拍拍砖,中国要求的那种医护人员的献身精神,不要也罢。且不说大多数医护人员对真相蒙在鼓里,单说近十年来国内医护人员与病人及家属的敌对关系,双方都是受伤的羔羊。当然,从政治上的需要来说,怎么样都是对的。
对许多移民同胞来说,可能需要到第二代才能理解加拿大的医疗制度远远比国内高级和优越。对付这种疫情,靠的不是政治力量,也不只是医疗护理手段,国内公共卫生管理的真正缺失是硬伤。如果不能理解加拿大对Public health的巨大投入及其重大作用,谈新冠疫情的处理就是事实上的不懂装懂,处理的结局不会比如今国内的情况好。更何况公共卫生方面的投入不产生GDP,对于只喜欢投资生财一族,没办法了解其中的奥秘。
俺追踪这个疫情两个月,耗费了俺大量的业余时间不说,还消耗了俺的感情和情绪投入,从生气、愤怒、再到悲伤,尽管俺无一家人亲戚和朋友直接受到波及。
如果此帖引起纠纷,仍然希望霜岳将其保留,作为俺在家园的封笔之贴,谢谢!
你google 搜索安省 护士罢工, 很容易搜到 Ontario Nurses Association 在2018 年2 月与 安省医院协会 闹僵, 威胁罢工的 消息。 你的据说,是据你自己拍屁股说, 你想说啥就说啥。稍微有点道德底线的人至少不编故事, 你甚至给不出你说不允许罢工的出处。 完全是按你自己想象胡编的。据说,安省早就立法不允许医院的工作人员罢工,所以这种忧虑应该是多余的。
容俺拍拍砖,中国要求的那种医护人员的献身精神,不要也罢。且不说大多数医护人员对真相蒙在鼓里,单说近十年来国内医护人员与病人及家属的敌对关系,双方都是受伤的羔羊。当然,从政治上的需要来说,怎么样都是对的。
对许多移民同胞来说,可能需要到第二代才能理解加拿大的医疗制度远远比国内高级和优越。对付这种疫情,靠的不是政治力量,也不只是医疗护理手段,国内公共卫生管理的真正缺失是硬伤。如果不能理解加拿大对Public health的巨大投入及其重大作用,谈新冠疫情的处理就是事实上的不懂装懂,处理的结局不会比如今国内的情况好。更何况公共卫生方面的投入不产生GDP,对于只喜欢投资生财一族,没办法了解其中的奥秘。
俺追踪这个疫情两个月,耗费了俺大量的业余时间不说,还消耗了俺的感情和情绪投入,从生气、愤怒、再到悲伤,尽管俺无一家人亲戚和朋友直接受到波及。
如果此帖引起纠纷,仍然希望霜岳将其保留,作为俺在家园的封笔之贴,谢谢!
日本的情况我真的不了解,所以没法多说
只能大概做一些推断
一个是,目前日本总确诊人数几百例,但本土确诊人数只有几十位
剩下的绝大部分是那艘倒霉邮轮上的
日本人口数超过1.2亿
在这个大前提下,日本政府非常担心爆发,
这就说明,已经是一场有准备之战了
其次,我的文章主要提到的是医院内部
如果大家一直关注武汉事件
会意识到医院交叉感染是造成爆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这一点,看日本的情况就能发现,通过医院交叉感染患病的几乎没有
再次,我个人认为日本比加拿大更危险一些
原因是居住方式的不同,人口密集度的不同
就不展开讲了
以上是我的判断
对不对,看时间检验吧
霜哥,实话说我不是全部赞同你的结论。加拿大医院就从来没有发生过象武汉病毒那样的巨额重病人挤兑医院的现象,如果大温有过300例以上的新冠病毒感染病人,医院很有可能不能承受了,更加不用说1000+的数字了,前几天回来在温哥华机场遇到的检查比国内任何一个机场甚至火车站都要轻松得多,还是在电脑填一份申报表,体温都不量,说实在的我是很担心温哥华变成加拿大的武汉,大量要去美国的人也聚在温哥华熬过14天再过境美国,但愿日后证明我判断大错特错,呵呵。
你google 搜索安省 护士罢工, 很容易搜到 Ontario Nurses Association 在2018 年2 月与 安省医院协会 闹僵, 威胁罢工的 消息。 你的据说,是据你自己拍屁股说, 你想说啥就说啥。稍微有点道德底线的人至少不编故事, 你甚至给不出你说不允许罢工的出处。 完全是按你自己想象胡编的。
理论上,二代三代四代感染者,病情越来越轻,传染力越来越弱,SARS就是这样,不过前提是病毒不发生变异如果疫情爆发,加拿大的医院也应付不过来,现在只能希望从中国过来的人能自律,最好主动隔离,还有这些人中千万不要有什么毒王
1, SARS 期间,安省就有医务人员拒绝在SARS 病房工作,此后还打了官司。我只说有没有,不评价对错。如果非要我意见,那就是不做就不做,没啥大不了。据说,安省早就立法不允许医院的工作人员罢工,所以这种忧虑应该是多余的。
容俺拍拍砖,中国要求的那种医护人员的献身精神,不要也罢。且不说大多数医护人员对真相蒙在鼓里,单说近十年来国内医护人员与病人及家属的敌对关系,双方都是受伤的羔羊。当然,从政治上的需要来说,怎么样都是对的。
对许多移民同胞来说,可能需要到第二代才能理解加拿大的医疗制度远远比国内高级和优越。对付这种疫情,靠的不是政治力量,也不只是医疗护理手段,国内公共卫生管理的真正缺失是硬伤。如果不能理解加拿大对Public health的巨大投入及其重大作用,谈新冠疫情的处理就是事实上的不懂装懂,处理的结局不会比如今国内的情况好。更何况公共卫生方面的投入不产生GDP,对于只喜欢投资生财一族,没办法了解其中的奥秘。
俺追踪这个疫情两个月,耗费了俺大量的业余时间不说,还消耗了俺的感情和情绪投入,从生气、愤怒、再到悲伤,尽管俺无一家人亲戚和朋友直接受到波及。
如果此帖引起纠纷,仍然希望霜岳将其保留,作为俺在家园的封笔之贴,谢谢!
是的,医院肯定是重灾区,看看方舱医院我就吓死了。出来的要么二次感染,要么就练成百毒不侵了加拿大当年萨斯的时候,还是在世卫发出全球警告以后,很多很多病人就是院内感染的,最早一个病人在急诊,导致同时几个病人和医务人员感染。
Globally, 20 per cent of confirmed SARS cases were health-care workers. In Canada, health-care workers made up 43 per cent of SARS cases. 注意,250多例里面,43%是医务工作者,基本上还都是负压病房的。。
我就不说太多了。。
我觉得,霜岳的经历,只能说明加拿大院内交叉感染的风险不高。。不能说加拿大爆发新冠传染病的风险不高。。我要说的是,从A 不能到B,不是要说,爆发新冠的风险很高。
霜岳所去医院,有几个隔离病房?三个,五个?如果一下来十个这样人呢?100个呢,1000个呢?守得住医院的制度,住不进来的,就会在院外成为传染源,守不住医院制度,那就看病人数了,不过五十步一百步的差别。
我要说这个,是因为我看得过文章,说中国医生不行,没有院内感染的概念。。
中国的问题是凡事都是一把手说了算,一旦一把手出现判断问题,则后果不堪想象!每个医院都有一系列防止交叉感染的措施,只是看执行得如何。中国医院也有相应防止交叉感染措施和疫情预警机制,但被外行的行政手段粗暴干涉了。
加拿大医院收治病人数量极少,虽然不能保证速度与效率,但一旦被收治,可以保证医疗与服务质量。
谢谢霜岳找到出处。这种事情,俺当时认为根本就没必要找出处,因为这是在安省生活的重要常识性问题,了解是非常必要的。有不同意见可以反驳。请不要使用过于情绪化的语言。谢谢。
Hospital Labour Disputes Arbitration Act (HLDAA)
HLDAA prohibits strikes and lock-outs where collective bargaining involves employees of the "hospital sector" (e.g., hospitals and long-term care homes); if these parties are unable to reach a negotiated settlement, their bargaining impasse is resolved by binding arbitration.
点击上面蓝色HLDAA的链接,第11款是关于医院职工罢工的。这是安省的法律:
Strikes and lock-outs prohibited
11 (1) Despite anything in the Labour Relations Act, 1995, no hospital employees to whom this Act applies shall strike and no employer of such employees shall lock them out. R.S.O. 1990, c. H.14, s. 11 (1); 1997, c. 21, Sched. A, s. 4 (9).
我家人十二月急诊住院了一次,期间有一个病人流感阳性,结果当天所以在急诊室的病人全部接受流感监测,且结果出来之前默认已经被感染,需要隔离。日本的情况我真的不了解,所以没法多说
只能大概做一些推断
一个是,目前日本总确诊人数几百例,但本土确诊人数只有几十位
剩下的绝大部分是那艘倒霉邮轮上的
日本人口数超过1.2亿
在这个大前提下,日本政府非常担心爆发,
这就说明,已经是一场有准备之战了
其次,我的文章主要提到的是医院内部
如果大家一直关注武汉事件
会意识到医院交叉感染是造成爆发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这一点,看日本的情况就能发现,通过医院交叉感染患病的几乎没有
再次,我个人认为日本比加拿大更危险一些
原因是居住方式的不同,人口密集度的不同
就不展开讲了
以上是我的判断
对不对,看时间检验吧
这些话除了没必要恐慌,其他和你前面那个回帖一样,看起来光面堂皇,掰开全是槽点。。既然你本意都不是辩论,我就不写了。谢谢霜岳找到出处。这种事情,俺当时认为根本就没必要找出处,因为这是在安省生活的重要常识性问题,了解是非常必要的。
人口和医生的比例对比,中国和加拿大没有直接进行数据对比的意义。原因在于分工方面的不同以及岗位设置的重大差别。简言之,中国的医生不等于加拿大的医生,这从医学院学生的遴选以及从业后的待遇也可以看出端倪。中国医生需要做的很多事情,在这里由各种不同岗位完成,包括护士、社工、药剂师、营养师、甚至其他行政和服务人员,而且这其中还分门别类。想进行数据对比分析,可能将整个医疗卫生行业的从业人员纳入,才会有一定的意义。
俺很久以前就动过念头,完整地介绍俺所知道的这边的医疗卫生系统j的相关知识,因为这和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当时有几个网友提醒俺,劝俺不要写,因为有的人根本就不会听劝告。
加拿大的医疗体系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但至少体现了生命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试问如果在加拿大看病也和国内一样有各种各样的VIP需要找关系,作为第一代移民,多少人有可能得到公平的对待?
新冠状病毒感染发展到现在这种状况,抛弃政治方面不谈,就从专业上说,完整地呈现了中国大陆公共卫生防疫的严重缺失,普通民众健康知识的严重匮乏,医院的隔离措施因为种种原因而成为笑话,就连有些医生介绍的东东都经不起仔细推敲。如果民众真正了解隔离防护的知识,就不会有传说的“口罩轮流戴” 的悲歌。
俺认为,新冠状病毒的流行,因为初始症状轻微,它考验公共卫生体系和传染病防治的能力,没有这些,讨论重症病例的救治就会徒劳无功。如果没有这方面的概念,盲目恐慌只会使本来聪明机智的一个群体显得无知和幼稚,甚至自私。
俺从此封笔,觉得自己这样写来写去实在是无聊。俺不像霜岳和小芳和熊猫等等,有着那么好的文笔,让人读起来赏心悦目。
俺就专心做看客,也不会惹人不开心。谢谢霜岳的楼。
这些话除了没必要恐慌,其他和你前面那个回帖一样,看起来光面堂皇,掰开全是槽点。。既然你本意都不是辩论,我就不写了。
另一个方面的问题,我现在说,好吧,我就让你一回。
旁边看不懂的人,请不要参合。。
我属于看不懂你们高深医学和法规辩论的人之一,
但是湿敷的ID起得真好:
让事实说话:
(1)
难道2012年,加拿大医疗系统由中国制度管理了?本拿比医院爆可怕疫情 已有84人死亡
大温医院再传重大公共卫生警讯。八名本拿比医院(Burnaby Hospital)资深内科医师联名去信菲沙卫生局(Fraser Health Authority),警告院内出现「困难梭状芽孢桿菌」(Clostridium difficile)疫情,於两年半时间造成约500人感染,近100人死亡的严重情况,要www.bcbay.com
加拿大完美的制度在哪里?
(2)
两轮SARS疫情,加拿大共确诊375例SARS,45%为医护人员,死亡44例,病死率高达12%。
制度呢?
政府管吃管住,舒服.第一部分链接
第一波检查做完时
可能医生觉得有动手术的必要
直接给我上了营养液吊瓶
所以我有一天多的时间是没吃没喝的
护士也特别叮嘱我不要吃喝
因为随时有做手术的可能
第二天中午,有个医生来看我
说是oncall的手术医师
他看了看我的文档,问问我情况
明确告诉我,不需要做手术
我有点开心,因为毕竟没有挨过刀
心里还是有点怕怕的
到下午那个穿着防护服跟我问诊的医生问我有没有腹泻的时候
我说我啥也没吃啊,就算想要腹泻也没有
他说,啊......就走了
我哭笑不得
回头就跟护士说,我要吃晚饭
她说我去问问医生
到晚上,就给我端了晚饭来
吃过晚饭,又来一个护工
让我收拾收拾东西,把我送到单间了
这个时候我还不知道我被隔离了
只知道这个地方叫做short stay unit
一圈病房,围着中间的办公区
护工让我下床,帮我把东西拎进病房
就离开了
办公区的护士立马就进来了
跟我交代情况
这里多说几句
我后来才发现,所有来跟我交流的医生护士
对我的情况都了如指掌
他们的交接班做得真的很专业,很顺畅
感觉虽然每天换人,但都是无缝衔接
护士没活儿的时候,都是坐在电脑前面做文字工作
干活儿的时候,也是温柔但不失威严
尤其对老人,很耐心,同时又跟哄小孩儿似的,把事儿办完
护士进我房间之前
穿上了防护服,带上了手套
给我测了血压体温之后
宣布,我被隔离了
原因我就没听明白了,因为专业词汇
但她提到了腹泻
我猜是我上午的两次腹泻
让他们觉得我有传染其他人的危险
所以立刻把我搁到单间隔离起来了
前一个帖子有人问我为什么隔离
其实我并不是特别清楚
而且这个不是我写文章的重点
我想要说明的是
当我有传染他人的可能性存在时
我就立刻进入了隔离程序
这个制度,让我对这个社会的安全性大为放心
在整个隔离期间
我并没有受到完全的禁锢
毕竟我得的不太可能是伤寒或者痢疾
因此我随时可以出门在医院里乱逛
但是我只要踏出我那扇门
就必须穿好防护服,带上手套
回去之后,把它们脱下来,扔在自己房间的垃圾桶
隔离期间,清洁工人进来打扫过两次
同样穿着防护服带着手套
用消毒抹布擦我可能触碰过的地方
比如电灯开关,马桶冲水把手,小桌板
当然水龙头全是感应式的
大家可能也想到这是新冠肺炎疫情期
防护服和手套是不是很难得到?
不是的
整个医院,墙上到处都是固定的手套盒,口罩盒
所有的医生,护士,病人,随时可取
到处都是免水洗手液
每个房间门口都放着一个桶,里面是一套一套的一次性防护服
当然不是防病毒的那种,是简易的一次性的
但日常防护是足够的
所有进我房间的,哪怕只呆一分钟,也会穿戴整齐
并在离开前把防护用具脱在我房间的垃圾桶里
看得我都心痛,这得是多浪费啊
可是仔细想想,正是这种严格的流程
才保证了即便疫情发生,也会严格限定在最小的范围内
而一个流传开来发生爆发的严重疫情
又会对经济生活带来多少的负面效应啊
必定远远超过这些便宜的口罩手套防护服
更不用提被疫情感染,病重死亡的人命了
而你要知道,我只是肚子痛
只是肚子痛,有点拉肚子啊!
同时,进我房间的,又没有任何人会戴上口罩
因为我没有任何的呼吸道疾病(虽然每天也会听诊我的肺部)
所以不需要戴口罩
就是说,防护到什么程度足够,他们心里都是有数的
防护服手套就是必须戴的,口罩就不用
但是我也看见他们去其他病房
有的就会带上口罩
他们真的是不厌其烦,严格按照规程办事
我一开始对这种程度的认真觉得有点可笑
但后来就开始佩服他们,更佩服这种流程,这种体制
其他的不想多说了
餐食当然是全免费的
办公区有冰箱,里面的果汁牛奶零食随便喝随便拿
跟护士打个招呼就行
测量血压体温全自动化,高效卫生
手臂静脉上一直留置一个插管方便输液和验血,出院前才摘下来,
对我这个晕血宅男简直是不能再方便的存在
……
最终,在单间隔离了两个晚上之后
医生来宣布
我验血的结果已经跟正常人一模一样
腹泻也就只有那两次,其他都正常
他认为我已经没有必要再留在医院
但要求我过几周再回来做肠镜
以彻底排除(或确诊)克罗恩病的可能
他做好了所有的paper work,包括一张给我家庭医生的说明单
装在一个大信封里递给我
祝我开心,就放我离开了
作为魁省永久居民,拥有健康卡的我
整个流程完全免费
我提着行李走出医院大门
看着久违了的蓝色天空皑皑白雪
深深地呼吸了一口和医院内差不多的新鲜空气
(医院通风真的非常好,毫无异味)
走向了来接我的uber
那么,最后说一下为什么我开车来,优步走
医院的停车场是要收费的
当然并不贵,首半小时免费,每天最高14封顶
而我最开始并不知道自己要住多少天
如果真的手术,住十天八天的
那也超过100刀了
所以家人来探望我的时候,就优步来,然后把我的车开走了
因此离开的时候,我也就优步回家
好,我的故事讲完了
我想我的经历,相当程度上能说明
为什么我起了这样一个标题
就是我判断加拿大爆发大规模疫情的可能性真的很低
它有一个非常完善的体系,来预防这种疫情的爆发
并且从医生护士,到护工清洁工,都能严格遵循这一流程
这才是加拿大抗击疫情的根本
文章写完
应该还会有后续的花絮推出
敬请期待
谢谢大家
当年SARS时期,BC当局得到香港专业高人忠告,所以做得好。制度,是在不断变化的。
首先,即使是造成严重损失的SARS疫情,在加拿大也只是安省大量发生,温哥华防守得就滴水不漏。
其次,这个世界上当然没有完美的制度。但是发生问题后反思,完善,是目前能做到的最好反应。我认为加拿大做得不错。
再次,我说的是现在,刚刚发生在医院的事情。根据我的经历,我做出的判断。
我强调一遍,我的标题是,我判断加拿大疫情爆发的可能性不大。
我不是说,加拿大不会爆发,加拿大百分比安全,加拿大人不会得新冠肺炎......
我基于自身经历,做出了加拿大疫情爆发可能性不大的判断。你可以就我文章里面逻辑不通或者证据缺失或者没考虑什么因素等等进行反驳。比如前面有网友说人口稀少居住独立是个因素而不单单是制度好。有网友说院外传染还是可能造成爆发不能仅仅看医院内部。等等。都是很合理的质疑。
但用17年前的例子来反驳我今天的经历我觉得不太站得住脚。
第一部分链接
第一波检查做完时
可能医生觉得有动手术的必要
直接给我上了营养液吊瓶
所以我有一天多的时间是没吃没喝的
护士也特别叮嘱我不要吃喝
因为随时有做手术的可能
第二天中午,有个医生来看我
说是oncall的手术医师
他看了看我的文档,问问我情况
明确告诉我,不需要做手术
我有点开心,因为毕竟没有挨过刀
心里还是有点怕怕的
到下午那个穿着防护服跟我问诊的医生问我有没有腹泻的时候
我说我啥也没吃啊,就算想要腹泻也没有
他说,啊......就走了
我哭笑不得
回头就跟护士说,我要吃晚饭
她说我去问问医生
到晚上,就给我端了晚饭来
吃过晚饭,又来一个护工
让我收拾收拾东西,把我送到单间了
这个时候我还不知道我被隔离了
只知道这个地方叫做short stay unit
一圈病房,围着中间的办公区
护工让我下床,帮我把东西拎进病房
就离开了
办公区的护士立马就进来了
跟我交代情况
这里多说几句
我后来才发现,所有来跟我交流的医生护士
对我的情况都了如指掌
他们的交接班做得真的很专业,很顺畅
感觉虽然每天换人,但都是无缝衔接
护士没活儿的时候,都是坐在电脑前面做文字工作
干活儿的时候,也是温柔但不失威严
尤其对老人,很耐心,同时又跟哄小孩儿似的,把事儿办完
护士进我房间之前
穿上了防护服,带上了手套
给我测了血压体温之后
宣布,我被隔离了
原因我就没听明白了,因为专业词汇
但她提到了腹泻
我猜是我上午的两次腹泻
让他们觉得我有传染其他人的危险
所以立刻把我搁到单间隔离起来了
前一个帖子有人问我为什么隔离
其实我并不是特别清楚
而且这个不是我写文章的重点
我想要说明的是
当我有传染他人的可能性存在时
我就立刻进入了隔离程序
这个制度,让我对这个社会的安全性大为放心
在整个隔离期间
我并没有受到完全的禁锢
毕竟我得的不太可能是伤寒或者痢疾
因此我随时可以出门在医院里乱逛
但是我只要踏出我那扇门
就必须穿好防护服,带上手套
回去之后,把它们脱下来,扔在自己房间的垃圾桶
隔离期间,清洁工人进来打扫过两次
同样穿着防护服带着手套
用消毒抹布擦我可能触碰过的地方
比如电灯开关,马桶冲水把手,小桌板
当然水龙头全是感应式的
大家可能也想到这是新冠肺炎疫情期
防护服和手套是不是很难得到?
不是的
整个医院,墙上到处都是固定的手套盒,口罩盒
所有的医生,护士,病人,随时可取
到处都是免水洗手液
每个房间门口都放着一个桶,里面是一套一套的一次性防护服
当然不是防病毒的那种,是简易的一次性的
但日常防护是足够的
所有进我房间的,哪怕只呆一分钟,也会穿戴整齐
并在离开前把防护用具脱在我房间的垃圾桶里
看得我都心痛,这得是多浪费啊
可是仔细想想,正是这种严格的流程
才保证了即便疫情发生,也会严格限定在最小的范围内
而一个流传开来发生爆发的严重疫情
又会对经济生活带来多少的负面效应啊
必定远远超过这些便宜的口罩手套防护服
更不用提被疫情感染,病重死亡的人命了
而你要知道,我只是肚子痛
只是肚子痛,有点拉肚子啊!
同时,进我房间的,又没有任何人会戴上口罩
因为我没有任何的呼吸道疾病(虽然每天也会听诊我的肺部)
所以不需要戴口罩
就是说,防护到什么程度足够,他们心里都是有数的
防护服手套就是必须戴的,口罩就不用
但是我也看见他们去其他病房
有的就会带上口罩
他们真的是不厌其烦,严格按照规程办事
我一开始对这种程度的认真觉得有点可笑
但后来就开始佩服他们,更佩服这种流程,这种体制
其他的不想多说了
餐食当然是全免费的
办公区有冰箱,里面的果汁牛奶零食随便喝随便拿
跟护士打个招呼就行
测量血压体温全自动化,高效卫生
手臂静脉上一直留置一个插管方便输液和验血,出院前才摘下来,
对我这个晕血宅男简直是不能再方便的存在
……
最终,在单间隔离了两个晚上之后
医生来宣布
我验血的结果已经跟正常人一模一样
腹泻也就只有那两次,其他都正常
他认为我已经没有必要再留在医院
但要求我过几周再回来做肠镜
以彻底排除(或确诊)克罗恩病的可能
他做好了所有的paper work,包括一张给我家庭医生的说明单
装在一个大信封里递给我
祝我开心,就放我离开了
作为魁省永久居民,拥有健康卡的我
整个流程完全免费
我提着行李走出医院大门
看着久违了的蓝色天空皑皑白雪
深深地呼吸了一口和医院内差不多的新鲜空气
(医院通风真的非常好,毫无异味)
走向了来接我的uber
那么,最后说一下为什么我开车来,优步走
医院的停车场是要收费的
当然并不贵,首半小时免费,每天最高14封顶
而我最开始并不知道自己要住多少天
如果真的手术,住十天八天的
那也超过100刀了
所以家人来探望我的时候,就优步来,然后把我的车开走了
因此离开的时候,我也就优步回家
好,我的故事讲完了
我想我的经历,相当程度上能说明
为什么我起了这样一个标题
就是我判断加拿大爆发大规模疫情的可能性真的很低
它有一个非常完善的体系,来预防这种疫情的爆发
并且从医生护士,到护工清洁工,都能严格遵循这一流程
这才是加拿大抗击疫情的根本
文章写完
应该还会有后续的花絮推出
敬请期待
爆发的可能性不大?你吹什么卵蛋,现在安省已经18个了,全加拿大感染了27个,离最初那个傻逼官员说加拿大低风险感染差了十万八千里,现在才几天,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从武汉封城开始到现在,多久的时间?加拿大很多自以为是脑残级别的华人,整天被共匪的华文媒体洗脑到早已没有任何是非辨别能力了,可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