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喜欢关公面前舞大刀

半步论语得天下。

只要读过几页四书五经,就不会整天讨论该不该移民加拿大的问题。

明摆着的:
加拿大无论是政府还是社会,都是和四书五经的内涵一致的。

而国内,用四书五经第一页的话来说,就是:
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读错了书,不如不读书。
 
在中國,自從建立了科舉制度之後,所謂學者,大多數是以功名為學習的目的,是一種應付考試的訓練,考官不考的東西,通常都不予理會。科學如是,哲學如是。因循守舊,少有創作。
 
西方傑出的人士通常都受到尊重,生前的榮譽銜頭,職位聘請,獎金獎項,死後立碑立像,其後人也多蒙照顧,經常舉行紀念。

在中國傑出的人士,地位不受重視,常受政治打壓,孔孟老莊蔡倫王充華陀魯班...等,都是地位平平。

反觀日本,自從明治天皇設立了瑞寶章後,不單只國內傑出人士獲頒榮譽,甚至國外傑出人士也獲授。在戰敗後重組國家時,更寫入憲法,兼惠女性。
 
批判儒家的人,即便没有读过四书五经,也至少先读一下开篇第一页: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

画饼充饥吗?
 
西方傑出的人士通常都受到尊重,生前的榮譽銜頭,職位聘請,獎金獎項,死後立碑立像,其後人也多蒙照顧,經常舉行紀念。

在中國傑出的人士,地位不受重視,常受政治打壓,孔孟老莊蔡倫王充華陀魯班...等,都是地位平平。

反觀日本,自從明治天皇設立了瑞寶章後,不單只國內傑出人士獲頒榮譽,甚至國外傑出人士也獲授。在戰敗後重組國家時,更寫入憲法,兼惠女性。

有人说,如果把美国最优秀的的2万科技人才消灭,美国就永远一蹶不振。

有两个sb国家这样做了:

一个是中国,秦始皇居然把最优秀的几千个技术世家的继承人(当时中华不过几百万人口,按比例相当于美国把20万顶尖人才),派遣到日本去寻找仙山。

一个是法国,WWI的时候,打不过法国也就罢了,居然好找科学家去参军,结果战死几十万大学生,教授和学者。从此法国一绝不正。
 
基督教的圣经和儒家的四书五经,基本上是同一个理论。

一个是:仁为本。
一个是:上帝就是爱,上帝就是爱的话。

所有圣经规条,都能在四书五经找到同样意思的语句。
四书一经里有没有“人人生而平等”?
 
四书一经里有没有“人人生而平等”?
大学: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礼记》:
天下无生而贵者”

圣人与我同类者

人皆可以为尧舜
 
最后编辑: 2014-12-22
孟子里面关于“人民大于君主”的思想太多,就不一一介绍了。
 
民重君轻,前题是有君有民,两者平等?

加拿大也有君主,你就感觉不平等了吗?

圣经也有君主。

孟子的君主观点,放在现代都是十分平等的。
 
圣经和四书五经,都反复提到君臣关系。所述意义高度吻合。
 
读一点圣经新约,或者四书五经,是很有好处的。不是浪费时间,反而会节约你的时间,使你的生命有意义。

不愿意读汉语英语的,那就读法语版本,都是一个意思。
 
孔孟所言之君主也是民选的?你不会认为加拿的领导人是女王吧?

儒家思想里的君主,起的作用是“礼仪”作用。
这是四书五经的本质思想。

另外,宋朝中国逐步虚君,但是被元朝打断。
明朝中期中国进一步虚君,被李自成打断。(明朝中后期,除非战时,对国家大事皇帝没有发圣旨的权利,必须三权制衡的大臣讨论通过才可发圣旨。相反,大臣讨论通过的,直接可以当做圣旨,无需皇帝同意)。
 

注册或登录来发表评论

您必须是注册会员才可以发表评论

注册帐号

注册帐号. 太容易了!

登录

已有帐号? 在这里登录.

Similar threads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