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这个帖子,觉得加拿大政府有远见,社会民众有胸怀。为什么呢?社会财富的分配是一个整体,要想一个社会人心安定,儿童得到足够的营养和必要的教育,老人得到必要的照顾和医疗服务,弱势群体不会沦落到悲惨的命运,这个需要得到全社会的支持。工作着的中产阶级必定需要做出很多牺牲,而且不能保证百分百的公平,因为没有一种完美的制度能达到百分百的公平,只有大部分该保障的得到帮助了,就差不多了。
然后这样的福利制度运行了,我觉得很赞。这意味着有相当大一部分工作着的中产阶层同意这样的财富分配制度,虽然自己得到的财富和付出的努力不是线性的增长。如果加拿大政府削减福利,将税收集中到市政建设,同时减税,中产阶层会获得更多的可支配收入,带动消费,大家会看到大城市的繁华指数会立马甩现在几条街,这个政绩马上就出来了。但是加拿大政府没有这么做。
以前的诗礼之家,一家做官经商有了钱,会帮助全族人,建家塾,买公祭田产,而不是把钱都揣进小家的腰包。这是为了全族人的利益,大家都是一根藤上的。可能现在扶持了一家寡妇孤儿,这个孤儿明天发达了,自家败落了,仍然有族亲支持。但现在这样的思路和行为已经不会有人再做了,中国的士绅阶层早就被铲除了。
现在锱铢必较的风气比较严重,处于稍微强势的阶层要拼命巩固带给自己优越感的地位。也就不难理解现今流行的“路怒症”,就为了那么一两秒,就能争出个生命风险出来。打个灯,变变道,能有这么多矛盾出来。其实很多人不喜欢“共同富裕”,只要自己成为“先富起来的”那一小撮就够了,在任何事情上都成为领先大部分人的一小撮。
在这场长达10年的房地产盛宴中,其实只有很少一部分人从中获益了。大部分在二三四线城市的人们只有一套自住房或两套房,而且工资一直没高过,也不可能在没涨价之间买房。但即使多那么一套房子,也是给孩子准备的,因为85后大部分人只能靠家庭支持买房了。而且中国的公寓楼住个十几年就破旧了。然后这部分二三四线城市的人卖掉两套房子,能有200万人民币就不错了,十几年的二手房也就值几十万吧。
所以,如果你用这十几年房地产盛宴中锻炼出来的目光来看待加拿大政府制定的福利政策,你会觉得这个政府愚不可及。